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鹊的葬礼     
《植物杂志》2010,(4):80-80
由于喜鹊生性好斗,因此在许多西方人眼中,喜鹊的形象并不好。但专家发现,这些掠食性动物或许具有温柔的一面:当它们的伙伴死了,它们会为它举行"葬礼"——活着的喜鹊会把用草编织的"花圈"放在喜鹊尸体旁。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喜鹊地理分布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喜鹊(Pica pica)曾是四川各地最常见的鸟类,但20世纪后期喜鹊却在四川的农耕区和城镇消失了,并持续至今。根据对1995年7月~2002年4月在四川各地搜集的野外数据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说明喜鹊种群数量在四川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已呈下降趋势,70年代开始出现局部消失现象,80年代是其局部灭绝的高峰期,并且消失现象从盆地扩展到周边山地和川西高原山地。进入90年代在四川已形成盆地罕见区,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局部分布区、川西高原广布区的分布格局。分析讨论了引起其地理分布变迁的原因,认为这是大量砍伐林木、滥用农药、人为毁巢和猎杀所造成的,而滥用剧毒农药、鼠药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山地次生林破碎化对喜鹊繁殖功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匠  邓文洪  高玮 《动物学研究》2002,23(3):220-225
于1999-2000年春夏两季,在左家自然保护区及土门岭地区研究了破碎化山地次生林斑块面积对喜鹊(Pica pica)繁殖功效的影响。运用GPS定位系统确定了12块大(>20hm^2,n=4)、中(10-20hm^2,n=hm^2)对照样地(每块面积20hm^2)。观测了各斑块及对照样地中喜鹊产第1枚卵的时间、窝卵数、平均卵重、出雏量及雏鸟出飞量等生态指标,结果表明,(1)斑块面积对喜鹊的繁殖功效存在着显著的影响;(2)喜鹊在对照样地和大面积斑块中的平均产卵时间早于小斑块中的11.62d;(3)对照样地和大面积斑块内的窝卵数略高于中、小面积块内,但差异不显著;(4)各斑块及对照样地中的平均卵重无显著差异,小面积斑块中的出雏率和雏鸟出飞率均最低(51.7%和42.88%),大面积斑块中的出雏率最高(72.12%),对照样地略次之(71.93%),对照样地中的雏鸟出飞率最高(65.45%),大面积斑块次之(62.71%);(5)喜鹊在小面积次生林斑块中繁殖功效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巢损失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中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喜鹊苣苔属(Ornithoboea Parish ex C.B.Clarke)一新记录种——雷氏喜鹊苣苔(O.lacei Craib),该种与滇桂喜鹊苣苔(O.wildeana Craib)近似,其区别特征在于花冠下唇裂片顶端凹陷,退化雄蕊3。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5.
喜鹊Pica pica是北京地区引起鸟害的常见种类,现有音频驱鸟设备对其驱除效果有限,而驱鸟声音和模式直接影响驱除效果。以喜鹊的惨叫声、惊叫声和枪声3种类型声音为基础构建不同的驱鸟模式,通过野外实验探寻有效的驱除模式。记录不同声强、声音类型、声音组合和播放频次下喜鹊的行为反应,分析喜鹊逃离行为发生的概率,并以此评估驱鸟效果。结果表明:距离相同时,声强越大,驱鸟效果越好;声强相同时,单声惊叫、惨叫以及枪声的驱除效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重复3次时,惊叫声和惨叫声比对应单声的驱除效果更好(惊叫声:P=0.004,惨叫声:P=0.005),不同时间间隔下惊叫声的驱除效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而时间间隔对惨叫声和枪声的驱除效果影响不大(枪声:P=0.773,惨叫声:P=0.364),不同时间间隔的不同声音组合中,枪声-惊叫-惨叫间隔0.5 s模式的驱除效果最优(P=0.046)。选择不同类型的声音、间隔时间和声音组合可以对喜鹊产生不同的驱除效果,采用高强度的、更符合自然环境下喜鹊行为反应的驱鸟模式,可以达到更好的驱除效果,并可延长驱鸟效果的时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食物当量统一量化分析了1980年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食物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探讨了居民食物消费种类的变化;通过进一步比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不同收入阶层食物消费性支出,对比分析中国城乡居民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食物消费支出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的食物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种类趋于多元化;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逐年降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持续增加,未来我国食物安全问题将转变为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安全问题;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及饮食结构相似的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目前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已达到要求,肉类食物的摄入量略高于标准,但奶类的消费量还远远低于营养目标,食物消费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今国际权威观点和我国实际国情,在综述国内外食物浪费、食物损耗、食物损失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食物浪费、食物损耗与食物损失这三个概念的本质差别进行了界定,为减少食物浪费、防止食物损耗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物与癌     
过去30多年,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对环境在癌形成中的作用程度的认识。据估计,全部癌中有80%—90%是由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其他的生活习惯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大多数癌是能够预防的。不少研究者认为,饮食对癌的发生的影响可能比吸烟还要大。据专家们估计,癌症中有35%是由饮食引起的。生物学教师要尽一切努力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如何减少癌的危险。下面就饮食与癌的发生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食物中牛磺酸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11.
食物过敏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食物过敏反应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食物过敏原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食物过敏反应流行病学数据,食物过敏原,新过敏原的引物及其监控,通过消除内源基因根除过敏性,移去过敏性抗原基等。  相似文献   

12.
食物信号钟     
生物钟是指生物体自身具有的一种自主时间调控机制,这种机制能使生物体感知并适 应环境中的光、食物和温度等周期信号.限时饮食动物能预期饮食时间,并表现出食物预期 性活动、体温上升以及皮质酮分泌等.这些食物预期性节律被认为是受食物信号钟(FEC)控 制的.研究表明,食物信号钟可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整合在一起的震荡子组成的生理结构, 它控制着各种食物信号相关的生理节律.本文综述了食物信号钟存在的可能位点、与其相关 的生物钟基因以及参与生物钟信号输入输出相关的神经化学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
论白鲢的食物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白鲢食谱、食物的选择性和消化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必须从新的角度来理解白鲢的食物问题和衡量养鱼池水的肥度。  相似文献   

14.
花尾榛鸡食物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伯然 《动物学报》1995,41(2):134-140
采用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对花尾榛鸡Tetrastesbonasia amurensis的年周期所吃食物营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食物中营养素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C.Fat)含量,均以5月最高(20.46%、14.65%);粗纤维(C.Fib)含量9月最高(41.44%);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各月之间差别均不明显。矿物质磷(P)、钙(Ca)、钾(K)镁(Mg)、铁  相似文献   

15.
郭依泉  赵志模 《生态学杂志》1992,11(3):65-68,71
群落是指一定地段或生境里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群落内各物种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营养联系。一种植物常有多种害虫取食,一种害虫可取食多种植物,同时又被多种天敌捕食或寄  相似文献   

16.
冬季麻阳河黑叶猴的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18种冬季主要食物以及13种取食较少的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对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涤法进行测定,并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ADF)比值。将各独立样本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数据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测定结果显示:除PROT/ADF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外,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在其他测定组分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18种主要食物的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比例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说明麻阳河黑叶猴冬季对食物物种的选择不受其测定营养组分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冬季采食的4种主要采食部位除水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在其他营养组分含量以及PROT/ADF比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且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采食部位的冬季采食比例与其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的冬季食物选择不受食物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湿地食物源判定和食物网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物营养动力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研究的基础.碳、氮稳定同位素作为识别营养关系的方法,已在湿地生态系统食物来源、组成和食物链传递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系统综述了稳定同位素食物贡献度计算模型和营养级确定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讨论了动物营养分馏值和基线的选择依据;概括了湿地生态系统典型食物源及其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总结了草食、杂食和肉食等不同营养级动物的食物来源.指出了稳定同位素在湿地食物源溯源和食物网研究中的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需求,展望了未来同位素技术在湿地食物网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前景和研究重点,提出需要加强稳定同位素营养分馏和基线的影响因素、样品处理和保存方式研究以及胃含物、分子标记物和多元素同位素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食物纤维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