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链霉素抗性突变--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将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的纳他霉素生产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13326的孢子涂布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0.6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获得了12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13株,产量阳性效率达到10.6%,同时获得了产抗生素能力为出发菌株1.46倍的突变株SG-56。  相似文献   

2.
通过链霉素对南昌霉素 (Nanchangmycin)产生菌NS 41 80菌株孢子的致死浓度测定基础上 ,采用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 (EMS)的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链霉素 ( 1 0 μg/mL)致死浓度的高氏平板上 ,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 (str)突变株。然后从 3,0 0 0株链霉素抗性基因 (str)突变株中通过初筛获得比诱变出发菌株产素能力提高 2 0 %以上的菌株 2 0 2株。再进一步通过摇瓶复筛 ,获得比出发菌株产素能力分别提高 1  相似文献   

3.
通过链霉素对小诺霉素产生菌 (Micromonospora purpura) 49 1 2 #菌株孢子致死浓度的测定 ,采用诱变剂EMS 3种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链霉素致死浓度的改良高氏平板上 ,获得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 ,然后从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进一步筛选小诺霉素高产菌株 ,获得小诺霉素菌株 49 1 2 3菌株。在摇瓶条件下 ,其产小诺霉素生物活性单位比出发菌株 49 1 2 #的摇瓶发酵单位提高了 40 %以上。小诺霉素的组分比由出发菌株的C2b∶C1a的 5∶5提高到 8∶2。C2b有效组分提高了 30 %;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与小诺霉素发酵单位突变之间 ,小诺霉素正突变率达到 40 %,负突变率达 2 6%,正突变大于负突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紫外诱变育种技术对一株产恩拉霉素抗真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fungicidicus)F110进行了诱变处理,经链霉素抗性、利福霉素B抗性以及双重抗性筛选,共获得了132株抗生素抗性突变株,其中26株突变菌株的恩拉霉素产量与出发菌株相比均有明显提高。摇瓶发酵条件下,突变株SR93的恩拉霉素产量最高可达2 400μg/m 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38%。传代结果表明:该突变株产素水平稳定,因此具备较好的开发及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抗药性突变肌苷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r subtilis)2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分别获得对链霉素(Sm)、盐酸羟胺(Hc)、叠氮化钠(Sa)有抗性的突变株,产肌苷均明显高于出发株。其中链霉素抗性突变株Sm-37-18产肌苷最高,在最佳发酵条件下,产肌苷达19.49g/L,较出发株提高38.4%,发酵周期由60小时缩短至48小时。  相似文献   

6.
南昌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链霉素对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产生菌NS-41-80菌株孢子的致死浓度测定基础上,采用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的不同诱发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链霉素(10ug/mL)致死浓度的高氏平板上,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str)突变株。然后从3,000株链霉素抗性基因(str)突变株中通过初筛获得比诱变出发菌株产素能力提高20%以上的菌株202株,再进一步通过摇瓶复筛,获得比出发菌株产素能力分别提高100%,200%,300%高产菌株为48株,7株和1株,分别为复筛菌和初筛菌株的23.76%和1.60%,3.46%和0.23%,0.5%和0.03%,将产素能力提高240%以上5个菌株连同出发菌株连续3批次进行摇瓶发酵结果,5个突变株的产素能力均比出发菌株的产素能力提高57%-96.4%,其中突变株80-5.3-165菌株摇瓶发酵单位达6,000ug/mL以上,3批次摇瓶平均发酵单位达5,855ug/mL,建立了南昌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氮离子注入选育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提高产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SV-1产阿维拉霉素(Avilamycin)产量为目的,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辅之以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进行诱变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区域即注入剂量范围在3×10~(15)~5×10~(15)ions/cm~2诱变效果最佳,菌株的抗药性突变与产量突变密切相关,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具有可行性。在摇瓶条件下,最终获得稳定性良好,阿维拉霉素产量达到83.5mg/L,较出发菌株提高195%的突变株SVT-45。实验表明,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经过20 mW激光辐照20 min的达托霉素(Daptomycin)生产菌株-玫瑰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sporus)D-38的孢子悬液倾注在含有1.9λg/mL链霉素的高氏一号培养平板上。通过链霉素抗性法筛选获得了10%正变率的突变株,其中突变株LC-54摇瓶发酵单位为81.2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9%。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选育Streptomyces albulus AS3-14的链霉素和利福平双重抗性突变株,以提高其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方法】通过链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链霉素抗性的ε-聚赖氨酸产量提高突变株;在此基础上,继续筛选其利福平抗性突变株,实现链霉素和利福平双重抗性ε-聚赖氨酸高产菌选育。【结果】获得的双重抗性高产突变株Streptomyces albulus WG-608的ε-聚赖氨酸摇瓶产量达到3.7 g/L,5 L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53.0 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42.3%和32.5%。【结论】链霉素和利福平双重抗性选育能够显著提高ε-聚赖氨酸产生菌Streptomyces albulus的产物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0.
梧宁霉素产生菌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亚硝酸、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处理对菌株的孢子进行诱变 ,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4μg/mL)的高氏平板筛选 ,分别得到 114株、110株、12 4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 ,其中梧宁霉素效价高于出发菌株的分别为 9株、9株、18株 ,正突变率分别达到 7.89%、8.18%、14 .5 2 % ,其中突变株HU 74的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12 %。  相似文献   

11.
梅岭霉素高产菌株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链霉素对梅岭霉素 (Meilingmycin)产生菌南昌链霉菌NS 41 80菌株孢子致死浓度的测定 ,采用诱变剂EMS 4种不同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然后涂布在含链霉素致死浓度的高氏平板上 ,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 (str)突变株。并进一步筛选到梅岭霉素高产菌株 80 5 1 1 2 2 1 ,在摇瓶条件下 ,只产梅岭霉素不产南昌霉素 ,梅岭霉素活性单位达 1 ,52 1 μg/mL,比NS 41 80的摇瓶发酵单位 855μg/mL提高了 77 9% ,该菌株连续传 6代进行摇瓶发酵  相似文献   

12.
梅岭霉素产生菌抗药性突变标志诱变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梅岭霉素 (Meilingmycin)产生菌南昌链霉菌NS 4 1 80菌株孢子对 6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采用诱变剂EMS四种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致死浓度链霉素的高氏平板上。然后从抗药性突变标志菌株中进一步筛选梅岭霉素高产菌株。在 150 0多个抗药性突变株中通过初筛获得了比诱变出发菌株的产素能力提高 50 %以上菌株。通过诱变剂量分别与抗药性突变率和突变株产素产量的变势统计分析表明 ,菌株抗药性突变与产素突变密切相关 ,产素突变的EMS诱变剂量高于抗药性突变诱变剂量 ,在 0 .0 3mol/LEMS剂量作用下 ,菌株致死率为 99.4 3% ,抗药性突变率为 0 .0 4 4 0 % ,建立了梅岭霉素产生菌抗药性突变标志诱变推理性筛选模型。为南昌链霉菌高产菌种选育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有助于其它链霉菌属的抗生素产生菌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核糖体工程抗性筛选技术,获得有抗菌活性突变株,并对突变株新产生活性物质进行研究.[方法]以三峡库区筛选出的无抗菌活性放线菌野生株为出发菌,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平板划线培养,分离筛选具有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突变株;通过摇瓶发酵和对发酵液进行纸片法活性测定,获得抗金葡菌活性突变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发酵液组分,通过LC-MS对变化峰进行分析;进行16S rDNA及形态学鉴定.[结果]链霉素和利福平对放线菌菌株FJ3的MIC分别为0.5μg/mL和110μg/mL;在FJ3突变菌株中,共获得24株链霉素突变菌株和20株利福平突变菌株,抗菌活性筛选显示6株具有抗菌活性,其中2株链霉素突变菌株对金葡菌有强抑菌活性,采用Doskochilova溶剂系统纸层析结果表明,该活性物质为一种核酸类抗生素,HPLC和LC-MS显示该活性物质可能为硫藤黄菌素.[结论]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可以改变放线菌的次级代谢,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突变株,拓展药源放线菌活性菌株新资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选育放线菌素D的高产菌株。通过考察链霉素对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 FIM-N31菌株孢子生长情况的影响确定链霉素致死浓度,出发菌株FIM-N31的孢子经微波辐照处理后,涂布在含链霉素致死浓度(50 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摇瓶发酵筛选突变株,结果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放线菌素D高产菌Str186,其产放线菌素D的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诱变剂NTG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获得新霉素高产菌株。出发菌株费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FS1109的孢子悬液经不同剂量的化学诱变剂NTG处理后,涂布在含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3μg/m L)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获得大量的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经影印法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正突变率高于负突变率,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Streptomyces fradiae Str 63菌株,其新霉素生物活性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0%以上,且C组分较出发菌株的低。  相似文献   

16.
一株妥布拉霉素高产菌株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高温和NTG处理暗黑链霉菌410-II(Streptomyces tenebrarius410-II)的孢子,得到六株无色突变株。所产抗生素只有两个组分,经分析为氨甲酰妥布拉霉素(carb…yltobramycin)和阿普拉霉素(Apramycin),不再含有出发菌株产生的氨甲酰卡那霉素(Carbamoylkanamycin)。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所含两个组分的比例约为I:1。突变株基本不产生可溶性紫色素,发酵液离心所得上清液虽加入Fe冲,也不变成紫色,有利于提取工艺。六株突变株中W1028一M,所产抗生紊总效价比原株410-Il高20%以上,发酵液中氨甲酰妥布拉霉素含量比4100l提高约45—50%。由f组分减少,提取分离效率提高,在实验室用10升发酵液进行提取实验,妥布拉霉素单组分的收率达到25%o突变株w1028一M5是一株产量增高、收率提高、适用于生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17.
用紫外线 ,紫外线加氯化锂 (Li Cl)、吖啶橙 3种诱变方式对阿扎霉素 (Azalomycin) B产生菌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NND- 52菌株进行诱变处理 ,确定了它们的最佳诱变剂量 ,获得了数株 Azalomycin B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 3倍以上的高产菌株 ,编号 Al3的菌株摇瓶产量达 110 0 mg/ L,且传代稳定。经过对 3种诱变方式的比校 ,发现后两种诱变方式对产量的提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产灵菌红素沙雷氏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紫外线—氯化锂复合处理灵菌红素生产菌沙雷氏菌 (Serratiasp )W 0 2 0 6,用高浓度葡萄糖为碳源的选择性平板定向筛选抗葡萄糖分解代谢物阻遏的高产株 ,筛得高产突变株B 2 0 ,相对于原始菌株 ,B 2 0摇瓶发酵灵菌红素产量提高了 3倍 ,5L反应器上的产量提高了 63 %。  相似文献   

19.
宁南霉素产生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Streptomyces noursei var.richangensis),作为原始菌株,利用紫外线,32P.镅镀中子源复合因子处理.再经自然分离.获得.株纯化株16A-6 146—7-98—6-5简称16A-6—5)。此突变株在高氏一号琼脂等培养基上.其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与原始菌株有明显区别。在玉米粉、花生饼粉培养基中.起始pH7.2.28C.摇瓶振荡培养72小时,宁南霉素含量为5 500u/ml.效价比原始菌株提高5倍,因此认为该突变株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ε-聚赖氨酸产量为1.60g/L的Streptomyces albulus M-Z18为出发菌株,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选育具有双重抗生素抗性的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并对高产菌株和出发菌株的生理生化性能进行比较。通过链霉素诱变成功选育出了1株遗传稳定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S.albulus S-7,ε-聚赖氨酸产量为2.03g/L;对S.albulus S-7叠加巴龙霉素,获得1株遗传稳定的具有双重抗性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S.albulus SP-14,ε-聚赖氨酸产量为2.37g/L,比出发菌株S.albulus M-Z18的ε-聚赖氨酸产量增加了48.10%。使用链霉素和巴龙霉素选育具有双重抗生素抗性的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