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龙县是吉林省水稻种植重点地区之一,稻田皮炎流行比较严重,历年稻田皮炎发病率很高,有的生产队竟达100%,对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在以往工作(吉林医科大学稻田皮炎研究组,1963;白功懋等,1963;刘兆铭等,1963;孙瑞宗等,1964)的基础上,于1965年4—9月在该县城南公社新胜大队第一小队蹲点,以如何大面积防治稻田皮炎作为研究重点,同时进行了病原学调查。经过几个月的现场工作,在大面积防治上取得一些经验,并发现该处稻田皮炎主要病原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尾蚴。现将病原学研究方面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稻田皮炎病因的调查及集安毛毕吸虫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76年对吉林省一市七县十个公社稻田皮炎的病因进行了调查,证明一市六县八个公社的病因为耕牛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其中四个公社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O.turkestanica var.tuberculata(Bhalerao,1932)],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以后,1977年在集安县三个公社调查稻田皮炎的过程中,检查当地耕牛均无血吸虫的感染,而解剖家鸭,有69.6%感染毛毕吸虫(Trichobilharzia)。同吋检查稻田内土蜗螺[Galba pervia (Martens)],有5.1%感染具眼点无咽短尾叉叉尾尾蚴,将该尾蚴滴于实验  相似文献   

3.
广西部分地区稻田皮炎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各地稻田皮为存在已久。1984-1990年,经调查及实验研究,证实流行于上林、横县、宁明、龙州、天等、田阳、都安等县的稻田皮炎,其病原为包氏毛毕吸虫尾蚴,本虫的自然终宿主为家鸭,中间宿主是椭圆卜螺和小土蜗。皮炎的发生常与养鸭习惯、季节性、稻田种类及施肥等因素有关。每年的4-9月份为广西稻田皮炎发病季节,其中4-5月份为广西稻皮炎发病季节,其中4-5月份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的鸟类血吸虫,以往有过Faust(1924)、大礒(1927)、吴光(wu,1937)、唐仲璋(Tang,1951)、包鼎成等(1957)、龚建章等(1960,1963)、唐仲璋等(1962)、蔡尚达等(1962,1965)、刘兆铭等(1963)、白功懋等(1963)、易道善等(1963)、黄舜毅等(1965)、吴海林等(1965)、罗汉超等(1965)的报告。 鸟类血吸虫的尾蚴能引起人的皮炎,已是众所周知。我们在进行吉林省稻田皮炎病原调查时,曾在各地的螺中多次发现具眼点的无咽短尾叉叉尾尾蚴。考虑到鸟类血吸虫的尾蚴可能是稻田皮炎病原体,曾检查了经常出入稻田的野鸭,发现野鸭(特别是斑嘴鸭  相似文献   

5.
家兔是对葡萄球菌病最敏感的一种动物,近几年,我们在几个养兔场对兔葡萄菌病进行了诊治,其中有转移性脓毒症21例(皮肤型17例,内脏型4例),仔兔脓毒败血症12例,脚皮炎8例。通过细菌学的检验和药敏试验为今后防治家兔葡萄球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实验兔脚皮炎发病率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及脚皮炎实验兔对热原筛选实验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将2006、2007年实验室相对湿度记录、实验兔脚皮炎记录及热原筛选实验记录进行汇总统计,并对数据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实验室相对湿度超过70%时,可导致实验兔脚皮炎发病率的升高,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有脚皮炎的实验兔可降低筛选实验的合格率,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实验兔基础体温的高低,对筛选合格率有显著影响(P〈0.0001)。结论实验兔的脚皮炎发病率与环境相对湿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当实验室相对湿度超过实验兔适宜湿度范围时,可导致其脚皮炎的发病率上升;有脚皮炎的实验兔与无脚皮炎的实验免相比,可显著降低热原筛选实验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集安县稻田皮炎病因的调查。集安毛毕吸虫Trichobilhatzta lianensis sP. nov.的尾蚴为该县部分地区的主要病因。其成虫寄生于家鸭的门静脉,中间寄主为小土蜗螺Galba pervia(Martens),对其生活史作了初步观察,并描述了各期形态;文中并讨论了毛毕吸虫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 Cp/μL.结论 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分析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皮炎外瓶霉感染病例的国籍、性别、年龄分布、危险因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等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皮炎外瓶霉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均可发生,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10∶1.00,最常发病年龄段为51~60岁,肺(27.90%,17/61)为最常受累的器官,但不同地域的病例感染器官存在差异。约半数(47.54%,29/61)病例伴有各种免疫抑制的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皮炎外瓶霉感染的临床确诊主要依赖培养和分子鉴定,系统感染患者推荐联合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抗真菌治疗方案。结论近年来皮炎外瓶霉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肺部为系统感染患者最常受累的器官,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培养。加强皮炎外瓶霉菌株的药敏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泻患者肛周皮炎实行集束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腹泻致肛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60例患者实施集束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肛周皮炎发生例数、程度以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肛周皮炎发生率5%和愈合时间1.8±1.1d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率的26.67%和愈合时间5.6±2.1d,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泻致肛周皮炎的患者在实行了集束护理后,比传统的常规护理能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发生了面部,美容治疗患者很多,目前多认为此病因是皮脂腺分泌旺盛,表皮真菌感染所致。自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皮肤益生素与皮炎消擦剂联合治疗,增强了抑菌、杀菌作用和平衡腺体分泌的功能。78例患者临床观察使用皮炎消治疗总有效率为72.2%。皮肢益生素与皮炎消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疗效增加20.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在广西的分布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胶菊为一种菊科植物,原产中、南美洲。尽管在广西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分布范围较广,由路旁向荒地、耕地发展,引起了很大的危害,包括入侵道路旁,阻碍交通、破坏道路环境;入侵放牧地,减少放牧地产草量;入侵耕地,引起农作物减产;且有毒,能引起人的皮炎、鼻炎及哮喘,危害人类健康。在广西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已引起科学家的注意。该文介绍了银胶菊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广西的入侵、扩散等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桑毛虫是为害桑树和苹果、梨、桃、李、杏、杨、柳等树木的害虫,幼虫身上长有毒毛,蛹茧上也带有毒毛,触及人体就会发痒,用手搔痒,毒毛即钻入皮肉,并延及全身,出现豆粒大小的红晕,而成为皮炎,奇痒难忍。 防治方法 毒毛触皮肤发痒,千万不要用手搔,应立即用橡皮膏在痒处反复粘贴,把毒毛粘出,再涂5%  相似文献   

14.
花生蚜在烟台地区为害花生,从1967年才猖獗起来,现已成为每年都要防治的常发性害虫。对花生蚜的为害情况及消长规律,我们进行了七、八年的调查,现仅将预测预报与防治整理如下。 一、预测预报 1.虫源基数调查 通过冬季和早春,对花生蚜寄  相似文献   

15.
皎星黄毒蛾(EuproctisbimaculataWalker,1855)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entriidae)黄毒蛾属(Euproctis)。1985及1986年5—8月在成都市小天竺辖区居民中由其幼虫毒毛引起严重的皮炎流行,这在我国尚属首次,严重程度仪次于1972年在上海市郊县发生的桑毛虫皮炎。为了预防皮炎再度发生,1986—1987年我们在实验室和野外连续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观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雌蛾白色较大,体长19.5~21.0毫米,展翅45.0—60.5毫米。雄蛾淡黄色较小,体长11.5—18.5毫米,展翅38.5—50.5毫米。两性复眼黑色。触角双栉齿状,主干雌…  相似文献   

16.
本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治与卫生有关的蝇类,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从研究蝇类孳生习性和越冬习性入手,探索可能根本防治蝇类的方法。本调查自1954年1月起至1955年4月止在上海市进行。  相似文献   

17.
1973年全国制订《主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办法》中规定玉米螟的防治标准为:“春玉米心叶中期百株累计卵量超过30块时必须进行防治……。”要作好预测预报、正确指导大田防治工作,必须在玉米地进行查卵。 一、应用序贯分析的必要性 现时测报对卵块调查是以五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20株,工作量较大。如果在卵块少的地块,可无需检查100株,即可凭经验肯定其卵块数不会达到防治指标;同样,在卵块密度很高的地块,其实也无需查到100株就也能大致推断其卵块数能否达到防治标准。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都硬性规定调查至100株,便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浪费。但调查株数须少到什么程度而我们的判断又能保证不产生错误?可用序贯抽样根据假设检验理论来作出推断。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自 1971年以来对麦根蝽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针对其发生规律,采取了以农业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收效良好,深受群众欢迎,基本控制了危害和发展。曾经严重受害的冠县定远寨大队的贫下中农,面对综合防治的成果,高兴地谈论“党的领导好,公社威力大,千年漏风地,变成丰产田”。  相似文献   

19.
引诱剂是实蝇类害虫监测、调查和防治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被广泛采用.本文对实蝇引诱剂的种类与诱捕范围进行了总结,并简述了引诱剂在实蝇防治中的监测与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蒲螨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玉宝 《昆虫知识》2005,42(5):592-594
蒲螨为一类农业害螨,部分种类可暂时性或偶然地侵袭人体。该文简要介绍了蒲螨的生物学、生态学、引起人体皮炎的蒲螨种类、皮炎的发生特点以及蒲可寄生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并提出治疗方法和除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