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建吾 《昆虫学报》1988,(2):176-183
本文描述了我国疟疾媒介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的唾腺染色体图。此蚊的唾腺染色体由五个臂组成。第1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又称X-染色体,是近端着丝粒,只有一个臂,它是各臂中最短的,此臂分为5个区;第2号染色体是中心着丝粒,左、右臂约等长,两臂共分为16个区;第3号染色体为亚中心着丝粒,右臂是各臂中最长的,左臂则是常染色体中最短的,两臂共分为18个区。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温室希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从目前的结果可见,温室希蛛的染色体数目是:雄性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2,雌性为2n=24。其性决定机制属于X_1X_2O型。所有染色体似乎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这个结论被对其C-带标本的分析所证实。两个(对)X-染色体是最短的和次最短的,温室希蛛染色体C-带标本的分析没有观察到染色体间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在染色体G-带标本中,获得了稳定的带纹。  相似文献   

3.
最常见的人类X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是长臂等臂X染色体,以及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关于idic(X)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病例较为罕见。国外Chapella等曾有研究,国内周氏等首次报道了有关idic(X)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温室希蛛染色体的观察(蜘蛛目:珠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温室希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从目前的结果可见,温室希蛛的染色体数目是,雄性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2,雌性为2n=24其性决定机制属于X1X2O型,所有染色体似乎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这个结论被其对C-带标本的分析所证实,两个(对)X-染色体是最短的和次最短的,温室希蛛染色体C-带标本的分析没有观察到染色体间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在染色体G-带标本中,获得了稳定的带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又把人类染色体异常与癌症关系的研究作为研究癌症的中心议题。目前已经从人类染色体上发现十几种癌基因,并且将其中一部分定位于染色体的特定部位。其中研究最深入最清楚的是细胞癌基因c—myc。最初是从鸟类B细胞骨髓瘤中发现的。现在已经通过细胞杂交将c-myc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q24  相似文献   

6.
奇异球蛛的核型分析(蜘蛛目:球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次报道奇异球蛛的核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奇异球蛛染色体数目是:雄体细胞为2n=21,雌体细胞2n=22,性决定机制为XO系统,X染色体为最短的1个(对)。对C-带标本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均为端或亚端丝粒,各染色体有其识别特点。  相似文献   

7.
迷宫漏斗蛛Agelena labyrinthica的染色体(蜘蛛目:漏斗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迷宫漏斗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迷宫漏斗蛛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雄性2n=42,雌性2n=44,性别决定机制属X_1X_2O型。X染色体是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和最短的2个(对)。染色体似乎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这由C-显带标本分析所证实,没有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证据。C-带标本分析表明,常染色体中,各条染色体的C-带纹,其大小和染色深浅无明显差异,但X_2染色体上有明显宽的C-带纹。C-显带处理没有得到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通报》2007,42(5):3-3
染色体上有些特定的位置比较脆弱,科学家们将之称为脆裂点,目前已发现染色体上至少有75个脆弱点,著名的例子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迟钝疾病——X染色体易裂症,这种疾病的患者在X染色体的脆裂点上很容易断裂,造成一种名为FMRP的蛋白质的丢失。  相似文献   

9.
唾腺染色体是最早发现于双翅目昆虫唾腺细胞的一种巨大染色体,现已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基因定位等研究中。用黑腹果蝇3龄幼虫为材料,压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3种品系果蝇幼虫的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果蝇唾腺染色体臂端粒端的横纹特征基本恒定,是辨认各染色体臂的最便捷方法;黑腹果蝇的3种品系果蝇幼虫在唾腺染色体横纹的宽窄、数目、排列顺序及疏密程度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不同变种之间无法区分。  相似文献   

10.
四种胡子鲇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鱼类肾细胞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四种胡子鲇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观察到这几种鱼的肾细胞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罗伯逊易位和其他染色体易位的现象。在蟾胡子鲇的核型中发现有粒状染色体的存在;在四种鱼中都发现可能是XY性染色体的异型染色体。结果还表明,斑点胡子鲇的核型可能由胡子鲇的核型通过染色体罗伯逊易位进化而来,而蟾胡子鲇的核型则是这四种鱼中最原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王秀珍  王佑举 《蛛形学报》1996,5(2):137-140
报告迷宫漏斗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迷宫漏斗蛛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雄性2n=42,雌性2n=44,性别决定机制属X1X2O型,X染色体是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和最短的2个(对),染色体似乎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这由C-显带标本分析所证实,没有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证据,C-带标本分析表明,常染色体中,各条染色全的C-带纹,其大小和染色深浅无明显差异,但X2染色体上有明显宽的C  相似文献   

12.
朱允中  秦龙  郭柏炯  孟荟 《遗传》1985,7(4):31-32
最常见的人类x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是长臂 等臂X染色体,以及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 的易位。关于idic(X)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病例 较为罕见。国外Chapell:等曾有研究1,国内 周氏等w首次报道了有关idic(X)染色体结构 异常的病例。 1983年我们在一例Turner综合征发现其 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型具有双着丝粒X染色体, 为45,X/46,X, idic(X)/47,x, idic(X),idic (X)嵌合体核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为研究对象,以各种天牛的最适条件和最佳材料进行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试验结果如下:松墨天牛的最佳试验材料为7日龄蛹的精巢或卵巢,染色体数目2n=20,性别决定机制为Xyp,有大型染色体5对,中型染色体4对,性染色体在其大小排列中位于最末位,为中型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为5L+4M+Xyp;光肩星天牛的最佳试验材料为初羽化成虫的精巢或卵巢,染色体数目2n=20,性别决定机制为Xyp,有大型染色体6对,中型染色体3对,性染色体在其大小排列中位于最末位,但也为中型染色体,染色体组式:6L+3M+Xyp。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标记技术研究棉属A、D染色体组的进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旺珍  王凯  张天真 《遗传学报》2003,30(2):183-188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棉属A、D染色体二倍体及四倍体代表棉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的10个二倍体代表棉种间遗传多态性丰富,分子聚类结果与Fryxell棉属分类结果相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出属于D染色体组的拟似棉与其他D染色体组棉种的相似系数最低,A,D染色体组间相似系数很高,该结果支持拟全民族似棉是D染色体组最原始棉种,棉属不同染色体组是共同起源,单元进化的理论,利用栽培的异源四倍体棉种不太适于研究棉属A、D染色体组的进化。  相似文献   

15.
在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中 C 带技术应用最广,它是显示染色体上结构异染色质区的一种方法,至今已在许多植物中获得了 C 带,并已应用于染色体的研究。现介绍一种有效易行的染色体显带方法,此法以蚕豆子叶为材料,用 NaHCO_3进行分带处理,具体做法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以蚕豆品种为材料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皱纹盘鲍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皱纹盘鲍的2n=36,可配为18对,中央着丝点(M)的11对,即1,3,6,7,9,11,12,13,14,16,17号染色体。亚中央着丝粒(Sm)的7对,即2,4,5 8,15,18号染色体,NF=72。染色体的长度呈连续递变。其中相对长度最长的1号染色体为7.09,最短的18号染色体4.11,单倍体总长687.05。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定成  邵建章  李东林   《广西植物》1991,11(1):58-62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蟋蟀总科(Grylloidae)的细胞分类研究概况及核型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尤平  郑哲民 《昆虫知识》1997,34(2):106-109
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是利用细胞学特征进行生物分类的学科。目前应用的细胞学特征多为染色体的数目,结构与行为,所以又称为染色体分类(chromosomaltaxonony)。它可以解决常规形态分类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现代综合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White(1978)对染色体的工作提出了6个不同级别的研究进程:。、尽v、。、e级。。级核型最为基础,只限于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报道;尸级是在o级的基础上研究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臂的形态;7级是在卢级的基础上做染色体的分区研究工作2。、z级则是在y级的基础上做更加精细的研究工作。目前蟋蟀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改良空气干燥法观察了淡色库蚊致乏亚种的组型以及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形态特征。其染色体二倍体数2n=6,配成3对。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将它们编为Ⅰ~Ⅲ号。Ⅰ号染色体最短,Ⅲ号染色体最长。3对染包体均为中着丝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