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江苏省苏州吴中区山地种植的24个枇杷果园的‘白玉’枇杷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土壤、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间及其与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枇杷果实品质的土壤、叶片和果实的主要矿质元素和影响叶片矿质元素的主要土壤矿质养分因子,为改善枇杷果实品质的果园营养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枇杷果实品质指标在不同果园间存在较大差异。(2)枇杷果实品质主要受其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影响,其中:枇杷单果质量与叶片中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中N和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P、M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Ca、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叶片中N和Z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果实中N、M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果实中Ca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果实品质指标与土壤矿质养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弱,土壤矿质养分主要通过影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而间接影响果实品质,其中土壤中P、K、Ca、Mn、Cu元素对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影响较大。研究认为,提高土壤中P、K、Zn含量并减少土壤Ca含量是东山山地枇杷果园土壤管理的关键技术途径;提高叶片中N含量以及果实中N、P、Mn含量和减少果实中Ca、Mg含量是改善东山山地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不同产地‘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河西走廊地区‘赤霞珠’酿酒葡萄核心品质指标,建立‘赤霞珠’酿酒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从张掖、武威、嘉峪关3个酿酒葡萄主产市的代表性果园采集6份‘赤霞珠’葡萄样品进行品质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赤霞珠’葡萄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赤霞珠’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赤霞珠’酿酒葡萄品质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性,张掖市国风葡萄酒庄园的‘赤霞珠’葡萄果糖、蔗糖、草酸、柠檬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且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酚、苹果酸含量在各产地中也均保持在最高水平。(2)相关性分析发现,葡萄果实葡萄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糖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固酸比和糖酸比均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综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维生素C(Vc)、单宁、果糖和固酸比是‘赤霞珠’葡萄核心品质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赤霞珠’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0.0960×Vc含量+0.1611×单宁含量+0.2771×果糖含量+0.4568×固酸比(各指标含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地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最佳产地是张掖市,果实Vc、单宁、果糖和固酸比是‘赤霞珠’葡萄的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赤霞珠’葡萄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栀子及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与药材质量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液相色谱对全国范围内36个产地的栀子及土壤无机元素、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不同产地栀子及其土壤中无机元素存在较大的变异。总体来看,Ca、B、Cu、Zn、K和Cr是栀子药材的特征无机元素。药材中B、Cu、Zn、P、Ca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显著相关。栀子有效成分的形成是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土壤无机元素的含量不是最直接因素。本研究为合理施肥、改良土壤、控制栀子中有害元素含量及提高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蒲江32家果园的猕猴桃(Actinidia)品种‘东红’(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Donghong’)为材料, 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检测, 应用典型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筛选出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 并找出调查果园存在的土壤问题.结果显示: ‘东红’采收干...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河南省27个果园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金桃’果实的5项采收生理指标及果实软熟时的8项品质性状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软熟时的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并对果实的采收生理指标、果实软熟品质指标及综合分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采收时的生理指标(干物质、色度角、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均与果实软熟品质综合分值间呈极显著相关,其中干物质相关系数最高,为0. 437。干物质与体现果实软熟品质的关键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金桃’果实采收时,干物质含量是果实软熟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可溶性固形物和色度角是评判采收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杏树(Prunus armeniacaL./Armeniaca vul-garis Lam.)花芽分化期间雌蕊出现子房回笼、花柱缢缩等不良发育现象,以致春天坐果率极低(李利红和马锋旺2001)的问题,本文以败育率差异较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中各无机元素含量的不仅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是药材有效成分的构成因子。通过对全国范围内16个不同产地(即居群)的92个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样本及其相应的根际土壤中10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不同产地黄芩及其根际土壤无机元素都有很大变异,且不同产地黄芩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变异远大于黄芩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变异。总体来看,黄芩中Mg(9级)含量较其他植物含量高;P(1级)、K(2级)、Mn(3级)含量与其他植物相比处处较低水平;黄芩对Sr(富集系数达到3.52)有较强富集。并且通过无机元素分布曲线分析建立了无机元素指纹谱,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黄芩主要特征无机元素为Mg、K、Ca、Fe、Zn。本研究还表明,黄芩对各元素的吸收能力受产地的影响较大,提示黄芩对无机元素的吸收与各产地根际土壤无机元素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土壤养分对‘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筛选不同产区影响果实品质特性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明确优质‘富士’苹果的土壤养分含量指标等,为两大苹果产区果园合理施肥、提高果实品质等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2011年分别在我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各选择22个县,每个县3片果园,共计132个乔砧‘富士’苹果园,对每个果园的土壤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筛选不同产区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并建立果实品质因素与土壤养分含量关系的回归方程,线性规划求解不同产区优质‘富士’苹果的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 环渤海湾产区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钙、铁和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土高原产区,而土壤pH,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黄土高原产区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环渤海湾产区,而固酸比显著低于环渤海湾产区.土壤有效硼含量对两产区果实单果质量影响的正效应最大,而土壤总氮与两产区果实硬度呈负效应;环渤海湾产区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受土壤总氮和有效硼的负、正效应影响,黄土高原产区主要受土壤有效钙和碱解氮正、负效应的影响.环渤海湾产区优质乔砧‘富士’苹果的土壤养分含量需求为高的土壤有效硼和pH,适宜的土壤有效钾;黄土高原产区为低的土壤全氮,高的碱解氮、有效钾和有效铁,适宜的土壤有效锌和硼.环渤海湾产区优质乔砧‘富士’苹果的土壤养分管理技术措施为增加土壤有效硼含量和调高土壤pH、调整土壤有效钾含量;而黄土高原产区为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钾和有效铁含量,降低果园土壤pH,适当调整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  相似文献   

9.
延胡索乙素是相关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品质的重要化学成分,在中国药典中作为延胡索质量控制指标,分析不同产地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与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对指导延胡索合理化种植栽培有重要科学意义.采用土壤农化法对不同产地延胡索根际土壤中10种元素(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凌丰’葡萄为试材,调查其在桂中、桂东南中试栽培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较好的桂东南中试点栽培,葡萄产量较高,果实品质较好;在土壤较瘠薄的桂中中试点栽培,土壤条件仅影响葡萄的长势与产量,而对葡萄品质影响不明显。由此提出在南方湿热地区栽培‘凌丰’葡萄的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为材料,测定其无机元素含量,分析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特征及评价药材质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Ca、K、Mg、Mo含量较高,部分无机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因子,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20%。从无机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来看,产于卓尼县尼巴乡的黄管秦艽质量最优,本实验可为黄管秦艽的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控制以及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苹果树生长和叶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分胁迫时,盆栽的苹果新梢生长受抑,枝条节间长度缩短,叶水势下降,叶面积减小。植株萎蔫后翌日供水,大部分功能叶脱落,第3d供水,植株则不能成活。水分胁迫及干旱后恢复供水时,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早熟葡萄品种‘瑞都香玉’为试材,研究设施促早栽培条件下,紫外光、蓝光和红蓝光不同光质补光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促早栽培节能日光温室内环境属于典型的弱蓝紫光和弱紫外光环境.与对照(未补光)相比,夜间6 h的蓝光和紫外光补光处理可显著加快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质量和果粒纵横径的增大、果实糖含量的升高以及酸含量的下降,红蓝光效果不明显.果实成熟期紫外光补光处理果实的单粒质量最高,蓝光与红蓝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蓝光补光处理果实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最高,紫外光次之,红蓝光略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蓝光补光处理可显著加快果实中里那醇、α-萜品醇、橙花醇等萜烯类组分含量高峰的出现,而紫外光、红蓝光补光处理差异较小.果实成熟期蓝光补光处理果实中里那醇、香茅醇等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紫外光补光处理里那醇含量较高,香叶醇、己醛、E-2-己烯醛等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最高,而红蓝光补光处理里那醇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紫外光、蓝光和红蓝光3种光质补光处理均增加了果实中醛酮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表明蓝光补光处理果实发育最快,成熟最早,糖含量最高,里那醇等萜烯类物质含量高峰出现的时间最早;紫外光补光处理果实的单粒质量最大,主要萜烯类组分含量高;红蓝光补光处理对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西不同产地柴胡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山西柴胡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产柴胡为研究对象,收集山西11个柴胡产地的经纬度、海拔、年均温、年降雨量、年均日照和无霜期7个生态因子信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的皂苷含量,分析柴胡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经纬度、无霜期和年均温是影响柴胡皂苷含量的主要生态因子,柴胡皂苷含量与经纬度呈正相关,与无霜期和年均温呈负相关。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山西柴胡的生态区划种植、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不同产地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中9种微量元素和5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样品经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射频功率1000 W;雾化器流量0.88 L·min-1;辅助气流1.2 L·min-1;冷却气流量12.0 L·min-1;重复3次。结果表明,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65~1.0000,方法检出限为0.0011~0.0734 n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0%~20.9%(n=3)。该方法干扰少、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适用于鼠曲草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黄肉红心新品种‘东红’为材料,对其果实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方式下的生理及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硬度在2种贮藏方式下均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等4个品质指标均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低温贮藏下)或继续小幅上升(常温贮藏下)的趋势。总酸含量整体上均呈现逐渐下降之势,至果实软熟时稳定在0. 9%的水平。维生素C含量却在常温贮藏下基本呈逐渐上升之势,而在低温贮藏下大致表现为先上升后轻微下降。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常温贮藏时上升较快,而在低温贮藏时上升非常缓慢。总体而言,‘东红’果实主要的生理和品质指标在常温贮藏2 ~ 3周后或低温贮藏9周后发生明显转变,果实进入可食用阶段;并且继续低温贮藏15周内还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耐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Zucc.) Planch. ex Miq.)品种‘猕枣1号’采后生理、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猕枣1号’果实在常温贮藏(20℃,85%相对湿度)和低温贮藏(1.5℃,90%相对湿度)过程中果实硬度、无损压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失重率、可溶性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低温贮藏6周结束时和转入20℃货架期3 d后的果实贮藏病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贮藏温度对果实软化和贮藏期限、失重率、内在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在20℃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较快,贮藏7 d后果实可食,贮藏12 d后果实过熟;果实失重率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至12 d时分别达到7.17%和9.60%;而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前期基本稳定。在1.5℃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较慢,至贮藏4周后才开始快速软化,至6周时果实硬度仍有4.60 N,但是20℃货架3 d后果实过熟;果实日失重速率远低于常温贮藏,以致于贮藏6周后果实失重率仅为3.0%;可溶性总糖变化与常温下相似,但货架结束后的总糖含量(10.73...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四季花’龙眼芽体和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性,以5~6年生植株的秋梢为材料,结合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的显微观察,计算各时期花芽分化率,测定相应进程内叶片和芽体的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统计叶片和芽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秋梢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分化率在花序主轴分化期达到最高;叶片和芽体在各分化时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叶片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而芽体淀粉含量则呈反向趋势,反映出花芽分化期叶片与芽体碳水化合物的源库关系;与叶片相比,芽体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度更高,所以测定芽体中某些碳水化合物含量即能反映出花芽分化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9.
柿单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研究柿单宁的生物生产特性对其产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涩柿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测定了幼果期、膨大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柿果肉、果皮和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并利用液质联用色谱对全部样品中6种单宁组分[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芦丁(Rutin)、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柿果肉和果皮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单宁,在膨大期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1.93 mg·g~(-1)和18.41 mg·g~(-1),随着果实进入成熟阶段显著下降;柿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较低,并且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明显变化。另外,在柿果肉中检测到GA、GC和CA 3种单宁组分,其中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在柿果皮中检测到GA、GC、CA、Rutin和EGC 5种组分,其中CA含量最高,EGC仅在幼果期和膨大期有痕量检出;在柿叶中检测到全部6种单宁组分,其中整个生育期CA含量极高,EGC和EC均为痕量检出。由此可知,幼果期至膨大期的柿果实可产出较多可溶性单宁,其中果肉中含有较多的GA组分,果皮中含有大量的CA组分,柿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产出极为丰富的CA单宁组分。该研究为柿单宁的功能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猪苓菌核及子实体中猪苓多糖与麦角甾醇的含量,为分离优质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猪苓中猪苓多糖及麦角甾醇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和来源的猪苓中猪苓多糖与麦角甾醇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子实体中两者的含量远高于菌核中的含量,盂县产猪苓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60.694 6 mg·g-1,是菌核含量的28.2倍,沁源麦角甾醇含量最高,为4.187 0 mg·g-1,是菌核含量的2.1倍;菌核中猪苓多糖的含量范围2.151 7 mg·g-1~8.887 2 mg·g-1,陕西留坝最高,麦角甾醇的含量范围0.825 9 mg·g-1~2.023 2 mg·g-1,山西沁源最高。结论:产地、部位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实验结果可为猪苓药材质量控制及优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