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体外的特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组织损伤修复与肿瘤靶向治疗等临床应用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有研究表明MSCs在应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恶性转化。本文主要对MSCs发生恶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子机制以及如何预防MSCs发生恶性转化的新近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不仅具有干细胞固有的增殖分化能力,而且还拥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以在机体修复及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近几年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MSCs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其细胞旁分泌分泌出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而实现的. MSCs所分泌的EVs具有其亲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在许多疾病模型中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 MSCs所分泌的EVs存在大量microRNA的富集,而microRNA的富集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生长等功能有密切的关联.此外, EVs中还包含有源自MSCs的mRNA、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免疫调节因子等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因素都在机体组织损伤修复和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最新的关于MSCs-EVs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深入讨论MSCs-EVs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提供了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自我更新和跨胚层多向分化的潜能,存在于许多组织中并活跃地向组织损伤部位迁移,参与伤口修复。在对肿瘤的信号发生反应后,MSCs不断被招募并成为肿瘤微环境的成分。肿瘤相关MSCs(Tumor-associated MSCs, TA-MSCs)在肿瘤发生、促进、进展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MSCs在调节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药物抵抗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MSCs对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的影响作一综述。我们强调了MSCs和其他肿瘤基质细胞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炎症细胞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以期通过对TA-MSCs进一步的研究来取得对不同肿瘤类型和肿瘤进展不同阶段中肿瘤相关MSCs功能的更好的理解,并优化MSCs来得到更有效和安全的MSCs为基础的肿瘤治疗。MSCs已被有效用于治疗慢性炎性疾病和慢性损伤,因此,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利于在其他疾病中合理利用MSCs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抗炎的能力,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明,MSCs在治疗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了解MSCs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对规范和优化基于MSCs的再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重点介绍MSCs在TB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基于MSCs在TB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纤维母细胞或肌肉细胞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的能力.MSCs在肿瘤细胞中表现出的归巢和转移能力为其成为潜在的抗肿瘤工具奠定了基础,MSCs转移到肿瘤细胞后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并对其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MSCs重塑肿瘤微环境后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相关文献报道有很大的争议.基于相关研究近况,主要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就已知的分子机理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的高度保守的核蛋白。HMGB1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通过多种信号分子途径来促进肿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HMGB1与免疫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发挥也有密切联系。因此,HMGB1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然而,HMGB1生物学功能复杂,对肿瘤免疫的影响作用也不单一。为了更好地将HMGB1应用于肿瘤治疗,本文就HMGB1在抗肿瘤免疫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已到达平台期,研发更为有效、易耐受的治疗策略势在必行.肿瘤生物学分子机制研究孕育了分子靶向治疗.VEGF、EGFR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分子靶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二线治疗方案.本文将综述多种抗-VEGF和抗-EGFR新药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低氧培养能影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细胞活力、增殖能力、衰老、死亡等生存和生长相关特性,其分子机制复杂多重,涉及能量代谢途径、低氧诱导因子(HIFs)信号通路以及诸多其他信号通路、调控和转导分子。目前受限于MSCs来源、分离纯化方法、筛选标记以及低氧体系构建方法等因素,低氧培养对MSCs的影响结果还无法做统一性的概括。综述现有研究结果,为今后最佳MSCs培养体系构建,以及MSCs的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代谢重编程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调控肿瘤的代谢重编程过程可以用来诊断、监测和治疗癌症。精氨酸在肿瘤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精氨酸代谢紊乱可能影响肿瘤的进展。双甲基精氨酸水解酶亚基1[N(G),N(G)-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可以通过DDAH1/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通路参与调控精氨酸的代谢,进而影响肿瘤的进展。本文主要综述DDAH1代谢通路及其调节机制、DDAH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对DDAH1靶向分子抑制剂的临床转化研究,旨在系统地展示DDAH1在肿瘤诊断、监测和治疗中的分子病理机制研究进展与临床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发现MSCs有较强的免疫调节能力,并成功的将其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据此推测MSCs对于其它慢性炎症性或者免疫相关性疾病可能同样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将从MSCs对各类免疫细胞的作用、可能的机制、相关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对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作为机体内的一种活性分子,在细胞信号通路调节和代谢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ROS能在氧化应激的条件下,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ROS亦可通过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且许多改变体内ROS水平的药物也逐渐进入肿瘤治疗的临床阶段。该文综述了ROS的来源及生物学意义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RO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通过影响ROS水平进行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调控ROS水平进行肿瘤治疗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一线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但药物治疗特异性差,会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感染和复发的风险,而且激素耐药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尚缺乏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对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细胞的认识,人们发现此类细胞在aGVHD的防治中可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应用免疫调节性细胞治疗aGVHD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以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lymphocyte,Treg)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研究最为广泛。为更好地了解免疫调节性细胞调控aGVHD的机制以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文主要就Treg和MSCs生物学特性以及Treg和MSCs在预防与治疗aGVH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强大的组织再生修复及免疫调节功能,广泛应用于损伤性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其过早凋亡会降低临床疗效,且机制不明。研究发现,胍丁胺(agmatine, AGM)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生成发挥抗炎功能,对脓毒症小鼠具有保护效应。移植MSCs治疗脓毒症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二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AGM是否影响MSCs生存却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AGM对MSCs生存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MSCs之前,该研究通过检测细胞表面marker(CD29、CD34、CD44、CD45、CD90和CD105)及三系分化(成脂、成骨、成软骨)对其进行了鉴定。为了深入探究AGM对MSCs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GM处理后MSCs的凋亡率(Annexin V)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经AGM处理后MSCs的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AMPK、p-mTOR、p-S6K1、Cl-Caspase3的表达水平。之后进一步添加AMPK siRNA检测AGM诱导MSCs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 AGM在体外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诱导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化,导致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从而介导MSCs凋亡。而AMPK siRNA处理能明显恢复mTOR通路,并抑制AMPK活化,使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进而减弱AGM诱导的凋亡效应。该文揭示了AGM可通过AMPK途径诱导MS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独特的免疫调节及其他生物学特性,在组织损伤,免疫调控和再生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一系列免疫相关的疾病.然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MSCs并不总是产生免疫抑制作用,有时会得到自相矛盾的结果.最近的研究发现,MSCs既可以抑制免疫应答,也可以促进免疫应答,不同的炎症介质会诱导MSCs极化分型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免疫调节作用,这一特性称为MSCs免疫调节的可塑性.本文将重点阐述炎症微环境下不同促炎因子的浓度以及自身TLR3和TLR4激活后对MSCs免疫调节可塑性所起的主导作用,特别是NO/IDO可能在MSCs从免疫抑制向免疫促进转变的过程中起到分子开关的作用.深入了解MSCs免疫调节的可塑性和极化分型的概念,可以更好地指导MSCs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CD133分子与造血干/祖细胞和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实体瘤癌干细胞(CSCs)研究中鉴定分离出含有CD133+的CSCs亚群。深入了解CD133+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细胞与肿瘤信号转导、药物耐受和放化疗抵抗等的相关性,将有助于靶向治疗CSCs。本文就CD133分子与造血干/祖细胞(HSPC)和CSCs之间的关系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交流电场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逐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低强度(1-2 V/cm)、中频(100-200 kHz)交流电场对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类电场也因此被称为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ields)。研究表明TTFields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具有干扰有丝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的作用;同时TTFields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出TTFields对多种肿瘤的增殖和转移都发挥了抑制作用。而将TTFields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作为二线方案治疗肿瘤,也被证明十分可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使用,TTFields产生的副作用与传统放疗、化疗手段相比甚小,患者生存质量也极大提高。本文就肿瘤治疗电场的相关机制以及临床前、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上皮间充质转化是上皮细胞丢失细胞极性和细胞黏附,而获得间充质细胞迁移和侵袭特性的生物学过程.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异质性分化能力的一小群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EMT也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获得干细胞的特性,因此使肿瘤治疗更困难,本文对EMT促肿瘤干细胞形成机制及其对临床治疗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的成员之一,在哺乳动物毛囊、神经系统、睾丸等多个部位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研究发现,FGF5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作为毛发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其编码基因突变将导致毛发异常生长,作为丝裂原在干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肢体肌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血压、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前,FGF5在多种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其在毛发生长、干细胞增殖及在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总结了近些年FGF5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FGF5在毛发生长、干细胞增殖分化、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方面的相关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GF5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雪  刘爽 《生命的化学》2021,41(6):1238-1243
肿瘤转移是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重要致死原因,一旦发生转移,肿瘤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明显下降。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是转移的关键,其发生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证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与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MSCs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归纳了MSCs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加深对癌症转移机制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熊果酸(ursolic acid)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经肝脏代谢。传统临床治疗中熊果酸多用于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以及保肝治疗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熊果酸能够对不同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抑制恶性肿瘤组织的生长,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此外,熊果酸联合放化疗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产生辅助增强放化疗疗效的作用,并且在放疗中可保护受照射机体的正常组织,促进免疫机能的恢复。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下调促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相关基因的水平,增强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杀灭肿瘤细胞,延缓肿瘤组织生长。同时,熊果酸可影响肿瘤细胞周期的分布,导致细胞的G1/S期阻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细胞凋亡。因此,熊果酸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天然抗肿瘤药物。本文对熊果酸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阐述了熊果酸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及其疗效,为熊果酸今后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