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粒吴茱萸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小粒吴茱萸(石虎)Evpdia 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的近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5个成分,分别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2),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3),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14-formyldihydrorutaecarpine,4),吴茱萸酰胺(evodiamide,5),吴茱萸酰胺-Ⅰ(goshuyuamide-Ⅰ,6),二氢吴茱萸新碱(dihydroevocarpine,7),茵芋碱(skimmianine,8),槲皮素-3-O-β-D-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9),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β-D-galactoside,10);rutaevine(11);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胡萝卜甙(daucosterol,13);棕榈酸(palmaticacid,14),硬脂酸(stearicacid,15)。除了化合物1,2,3,7,11外,其余的10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果实的一种新吲哚喹唑啉生物碱--丙酮基吴茱萸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吴茱英[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分离得到6种吲哚喹哇唑啉生物碱,吴茱英次碱(rutaccarpine,1),吴茱英碱(evodiamine,2)、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3)、丙酮基吴茱英碱(actonylevdiamine,4)、14-甲酰基二氢吴茱英次碱(14-formyldihydrontaecarpine,5)和吴茱英酰胺(evodiamide,6),其中,4为新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化合物1-6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分析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蜜楝花及果实中吴茱萸生物碱及吴茱萸内酯含量及其积累变化。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C_(18)柱(4.6×150 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水(41∶1∶5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蜜楝中吴茱萸内酯在49.65~248.2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955.4X-5577.3(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102.70%,RSD为3.00%(n=6);吴茱萸碱在8.88~88.8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89913X+73191(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103.99%,RSD为2.18%(n=6),吴茱萸次碱在8.25~49.49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56127X-51856(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103.50%,RSD为1.48%(n=6)。随着发育阶段的推移,蜜楝花、果实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吴茱萸内酯的含量逐渐增加,在近成熟的果实中三种成分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蜜楝果实中生物碱和吴茱萸内酯的含量丰富,可作为提取制备吴茱萸生物碱及吴茱萸内酯成分的一种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理清芸香科(Rutaceae)九里香属(Murraya)中大叶九里香[M. kwangsiensis (C. C. Huang)C. C. Huang var. macrophylla C. C. Huang]与其原变种广西九里香[M. kwangsiensis(C. C. Huang)C. C. Huang var. kwangsiensis]间的系统关系及其分类学地位,采用综合文献查阅、标本鉴定、野外实地调查、栽培观察及显微解剖等多种方法对九里香属植物数个种类进行分类学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大叶九里香在叶片、花、果实等形态特征方面与广西九里香间的差异极大,故将其处理为一个独立的种,并提出新等级组合Murraya macrophylla (C. C. Huang)F. J. Mou; 首次对大叶九里香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进行详尽描述; 该物种的羽状复叶及小叶均为九里香属中最大者,更接近仅分布于越南的光叶九里香[M. glabra (Guillaumin)Swingle],但其较大的小叶、叶面叶脉下凹且叶片皱缩等特征使其明显不同于九里香属其他种类。大叶九里香是一个独立种而非广西九里香的变种,此关于大叶九里香分类地位的新观点有助于整个九里香属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种间系统关系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中泰南五味子( Kadsura ananosma Kerr )为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 Kadsura Kaempf. ex Juss.)攀缘植物[1]14,其根、藤茎、果实是珍贵的傣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对中泰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体内含有较多的木脂素类和三萜类成分,其中20多个成分为其特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HIV病毒等药理活性[2-5]。中泰南五味子果实具有果大、肉多、酸甜可口等特点,还可作为野生水果食用,但目前对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相关志书[1]15,[6]234对其果实的基本描述也不完整,甚至空缺。为此,作者对野生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完善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基础研究数据,为其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展毛短柄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展毛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var.laxiflorum Fletcher et Lauener)根中分离鉴定了五个二萜生物碱,其中四个为已知成分,分别为乌头碱(aconit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3-乙酰乌头碱(3-acetylaconitine)、雪乌碱(penduline),另一个为新成分,命名为丽鲁碱(laxiconitine),其结构通过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测定如(1)。  相似文献   

8.
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 (Lour. ) Swingle]为芸香科(Rutaceae)金橘属(Fortunella Swingle) 植物,其果实具有理气、解郁、化痰及醒酒等功效,主治胸闷郁结、腹脘痞胀、食滞纳呆、伤酒口渴等症[1];金橘果肉和果皮均可食用.目前金橘的活性成分研究多集中于全果[2-3],其果皮的活性成分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 Actinidia spp.)果实酸甜适中,含丰富的VC和多种矿质元素及氨基酸,其种子中还含有大量的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1],被誉为“水果之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蚕桑研究所从野生猕猴桃品种‘竹溪2号'(‘Zhuxi No.2')中实生驯化选育出美味猕猴桃也Actinidia chinensis var. deliciosa ( A. Chev.) A. Chev.页品种‘金魁'(‘Jinkui')[2],其果实耐贮性强[3]、植株较抗涝,适宜在易涝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编写《Flora of China》过程中,根据标本和文献的查阅,对国产豆科和樟科几种植物学名进行修订。本文记述5个新组合、4个新异名和一个恢复的种名。5个新组合是:垂果山蚂蝗Desmodium strigilosum var.pendenticarpum(C.Z.Gao Q.R.Lai) P.H.Huang,心叶山蚂蝗Desmodium flexuosum var.cordifoliolatum(P.C.Li) P.H.Huang,密毛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densum(C.Chen et X.J.Cui)P.H.Huang,东北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podocarpum var.mandshuricum(Maxim.) P.H.Huang和尖叶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podocarpum var.japon-icum(Matsum.)P.H.Huang.4个新异名如下:李氏木姜子Litsea lii C.E.Chang及其变种能汉木姜子var.nunkao-tahangensis(Liao) Liao作为竹叶木姜子L.pseudoelongata Liou Ho的新异名,竹头角木姜子L.akosensis var.chitouchiaoensis Liao作为台湾木姜子L.hayatae Kanehira的新异名和密毛山蚂蝗Desmodium densum (C.Chen et X.J.Cui)H.Ohashi作为密毛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densum (C.Chen et X.J.Cui)P.H.Huang的新异名。由于Litsea pedicellata一名被占用,恢复Litsea taiwaniana Kamikoti作为黄肉树合法的种名。  相似文献   

11.
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吴茱萸次碱(1)、吴茱萸碱(2)、去氢吴茱萸碱(3)、7β-羟基吴茱萸次碱(4)、吴茱萸果酰胺-Ⅱ(5)、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6)、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7)、淫羊藿新苷C(8)、橙皮苷(9)、金丝桃苷(10)、吴茱萸内酯(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咖啡酸(14)、紫丁香苷(15)、儿茶酚(16).化合物9、1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李晓娟  周国富  徐宁  孟繁蕴  万明  李建秀 《广西植物》2016,36(10):1214-1219
该研究报道了山东地区4种1变种和1变型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新记录,分别是石松类的伏地卷柏( 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 et Sav.),蕨类的小戟叶耳蕨[Polystichum hancockii (Hance) Diels]、阔羽贯众(Cyrtomium yamamotoi Tagawa)、粗齿阔羽贯众[C. yamamotoi Tagawa var. intermedium (Diels) Ching et Shing ex Shing]、小羽贯众[C. fortunei J. Sm. f. polypterum (Diels) Ching]、远叶瓦韦[Lepisorus ussuriensis var. distans (Makino) Taga-wa]。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该研究结果为其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疏毛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疏毛吴茱萸干燥近成熟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谱学数据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其分别为:吴茱萸次碱(1),吴茱萸碱(2),7β-羟基吴茱萸次碱(3),N^14 -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4),去氢吴茱萸碱(5),吴茱萸果酰胺-I(6),胡萝卜苷(7)和金丝桃苷(8)。其中,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叶万辉  孙宝良 《植物研究》1994,14(4):357-358
本文报道了飞蓬属(Erigeron L.)1个新变种,即黑龙江飞蓬E.komarovii Botsch.var.heilongjiangense P.H.Huang et W.H.Ye.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选取广西不同类型的两面针为材料,通过查阅文献对两面针基原植物进行考证,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两面针原变种及变种中的5种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毛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f. fastuosum How ex Huang]早已并入两面针原变种[Z. nitidum (Roxb.)DC. var. nitidum];虽然毛两面针与毛叶两面针中文名称相似,但不可认为是同一个变种。(2) RP-HPLC结果显示两面针原变种及变种均不含毛两面针素。(3) 5种活性成分在不同类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4)根据5种活性成分含量数据,对9份两面针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划分为4组,与两面针形态划分一致。这不仅理清了"毛叶两面针"与"毛两面针"存在的混淆问题,而且还比较了不同形态类型间的活性成分含量,为两面针质量控制和资源的合理应用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疏毛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疏毛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为合理采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RP-HPLC法,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49∶51);流速:1 mL/min;柱温:常温;检测波长:225 nm。结果:疏毛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在8月底即果实呈黄绿色未开裂前最高。结论:疏毛吴茱萸的最佳采收期为果实呈黄绿色未开裂前。  相似文献   

17.
丝瓜中一个新脑甙脂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继续研究鲜丝瓜果实成分时,又分离出3个化台物,其一(L-I)为一新脑甙脂,mp、140°~142℃,分子式:C_(39)H_(73)O_9N,它的结构经理化及光谱(IR、MS、HNMR、~(13)CNMR)数据确定为N-[D-2~1羟基十四烷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D-赤式-十九鞘氨-4(E),8(E)-二烯醇,命名为Lucyobroside。另2个化合物(L-Ⅱ与L-Ⅲ)为已知五环三萜皂甙,即3-O-[β-D-吡喃葡萄糖)-常春藤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甙(Lucyoside E);3-O-β-D-吡喃葡萄糖]-丝石竹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甙(Lucyoside F),此两皂甙均系首次从我国产丝瓜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就有报道从蛇毒中提纯NAD糖苷水解酶(NADase,E.C.3.2.2.5)和一些生物性质方面的研究.Huang等[1]从皖南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得到的NADase是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含糖33%,等电点为7.6.刘清亮等[2]研究了NADase的ESR谱,推知Cu2+离子至少与三个氮原子配位.本文主要研究多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吴茱萸品种、产地、采收年份三个因素对药材品质的影响,为吴茱萸药材生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HPLC方法测定吴茱萸果实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以此为指标考察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年份吴茱萸药材品质的差异。结果:吴茱萸品种不同成分含量差异大,同地区石虎和疏毛吴茱萸有效成分含量比吴茱萸高。疏毛吴茱萸以广西的柳城和桂林等地含量较高,而石虎以贵州铜仁和湖南新晃等地含量较高。石虎不同采收年份药材含量受天气及树龄影响。结论:吴茱萸药材品质受品种、产地及树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茱萸碱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吴茱萸碱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通过caspase或其他调控因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坏死;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通过CGRP的释放产生正性肌力、防止心脏过敏性反应的作用;降低醛固酮的分泌影响血压;部分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内分泌系统多种激素的释放分泌,并且具有减肥、降血糖、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吴茱萸碱对多方面都有显著药理作用,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深入探讨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并以此对其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作用的选择性,降低副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吴茱萸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