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形异绒螨是棉蚜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研究结果表明,呋喃丹和甲拌磷处理的种子中卵形异绒螨种群波动趋势,与非杀虫剂各种子处理田一致,药剂处理田的天敌数量与非药剂处理田无显著差异(P〉0.05),单作露地棉田的螨量高于棉,麦套种和地膜覆盖田;卵形异绒螨随着翅蚜向露地棉田在迁移量为90.7头/m^2.24h向覆盖田的迁移量为36.0头/m^2.24h随着棉田连作时间的延长,卵形异绒螨的种群密度呈逐渐增加的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初,氰戊菊酯对棉花蚜虫有极优异的防效。但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氰戊菊醣100和200ppm对一般棉蚜药后2天仅有40%的药效。药后5天蚜量已增加。对伏蚜无效.但药后10天棉田主要天敌仍比药前步30%.对棉叶螨的药效好于棉蚜.并刺激棉蚜的繁殖.所以在棉田单独使用氰戊菊酯后。使棉蚜基本处在既无竞争又无捕食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使其大量增殖,引起再增猖獗.丰收菊酯是复配农药.对棉蚜,棉叶螨和棉田主要天敌有较均匀的药效和毒力.不刺激繁殖。使用后可将生态环境中的棉蚜、棉叶螨和棉田主要天敌控制在原比例的最低密度状态。  相似文献   

3.
棉蚜天敌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1986年5月3日至6月6日在未施药棉田调查资料,异绒螨、蚜茧蜂的数量波动趋势与棉蚜同步。七星瓢虫的波动趋势与棉蚜近似,唯其波动高峰滞后10.7天,有数值反应。丁纹狼蛛无明显高峰,无数值反应。棉蚜的逐日增长率可用Y_1=1n(N_(t+n)/N_t)/n表示(1n为自然对数;n为经历时间;N为t时刻或t+n时刻蚜量)Y_t与各天敌数量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七星瓢虫的通径系数最大,且不受其他天敌影响。丁纹狼蛛之通径系数低于瓢虫,但易受异绒螨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卵形异绒螨对桃蚜的控蚜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应才  冯纪年 《蛛形学报》1997,6(2):146-149
通过室内按比例接种桃蚜无翅成蚜和卵形异绒螨初孵幼螨实验,采用多元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重比较表明,桃蚜被卵形异绒螨幼螨寄生后,其存活天数、繁殖天数和繁殖蚜量都出现大幅度降低,其降幅分别高达52%、70%和68%,而且各处理间的参数表现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棉蚜是世界性分布的棉花害虫,仲夏棉蚜种群崩溃是生态控制棉蚜危害的重要途径,为棉蚜预测和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与切入点,但其崩溃机制尚未明确。导致棉蚜种群崩溃的可能因素主要包括:(1)植物次生代谢物影响棉蚜的发育和繁殖,但不足以导致棉蚜种群崩溃;(2)暴风雨对棉蚜种群有一定的影响,但无法解释连续多年和多个地点发生的种群崩溃现象;(3)高温显著降低棉蚜的存活和繁殖,且与仲夏棉蚜种群崩溃期相吻合,高温很可能是棉蚜种群崩溃的关键影响因子;(4)高密度条件下激烈的种内竞争导致棉蚜繁殖率降低,有翅蚜比例增加;(5)天敌除具有直接捕食或寄生作用外,同时间接影响若蚜生长发育和刺激有翅蚜形成,对棉蚜种群后期崩溃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可能导致仲夏棉蚜种群崩溃的主要因素分别进行论述,探讨其对棉蚜存活、繁殖和有翅蚜形成的影响,旨在为探明仲夏棉蚜种群崩溃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棉花蚜虫为害时间长,发生普遍,长期利用农药进行防治已出现利少弊多的现象。由于连续使用化学药剂,棉蚜的抗药性迅速增强,污染环境,杀死棉蚜的天敌,破坏棉田的生态平衡,棉蚜危害年年加重。为改变这一现状,采用棉田间种胡卢巴驱避蚜虫,效果显著。胡卢巴(Trigonella人enum-g。ecumL.)全株具特殊香味,不受棉蚜危害,而且对棉蚜具驱避作用。棉田间种胡卢巴能够增加地面覆盖面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有利于天敌栖息活动,减少棉蚜危害。据调查间种胡卢巴的棉田有翅蚜发生量一直很少,无翅蚜增长缓慢。”而且,无翅蚜发生高峰期比…  相似文献   

7.
王伟  姚举  张瑜  刘海洋 《昆虫知识》2012,49(4):951-956
2008—2011年在新疆莎车县调查研究了杏树对棉田主要害虫及自然天敌种群发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杏棉间作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类与棉单作田一致。杏树间作种植模式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棉蓟马Thripstabac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fii的种群发生有一定影响,不利于其在田间发生;对棉蚜Aphis gossyfii、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影响不大。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棉田蚜茧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蚜茧蜂是蚜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国内有些地区已开始应用于防治烟蚜和菜蚜等。为探索蚜茧蜂对棉蚜的控制作用,1977—1979年我们先后在江苏省扬州、高邮、大丰、东台、南通等地对棉田蚜茧蜂种类,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 一、种类 江苏棉田蚜虫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为主,但粮、棉夹种地区,棉苗(5月至6月初)上的蚜虫尚有桃蚜Myzus persiae(Sulzer)、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下旬,常发现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被1种异绒螨Allothrombium天敌所寄生。近年来,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棉花苗期隐蔽施药(杀蚜剂拌种、杀蚜剂涂茎等)治蚜技术的普及应用,该种天敌的地理分布范围逐步扩大,种群密度显著增高,它的控蚜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早已证明,蚜虫超飞时是向着天空的短波光飞翔的;但在降落时,却受植物表面所反射的黄色等长波光吸引。黄板诱蚜,就是利用有翅蚜降落时对黄色趋性的原理,来防治蚜虫的。实践证明,大面积开展黄板诱蚜,是消灭蚜虫的有效办法之一。 1975年4月,我们在利用黄板测报棉蚜由越冬寄主迁向棉苗时,看到黄颜色对有翅蚜的诱集力很强。在第一次迁飞高峰期4月26—30日,五天中,一块黄板两面共诱获有翅蚜202头。因此,5月中旬刈麦后,在孔东公社六大队1,037亩棉地上普遍开展黄板诱蚜。仅在棉蚜第二次迁飞高峰期5月23—29日七天中,每块黄板共诱获有翅蚜337头。在6月份,棉田中棉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