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龙江绥滨地区晚侏罗世Buchia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绥滨地区晚侏罗世东荣组的双壳类Buchia,划分为4个带:(1)晚牛津至早启莫利期的B.concentrica带;(2)晚启莫利期的B.tenuistriata带;(3)早-中伏尔加期的B.mosquensis-B.rugosa带;及(4)晚伏尔加期的B.fischeriana带。文内共描述3属9种。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绥滨地区晚侏罗世东荣组的沟鞭藻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黑龙江绥滨86-11孔的沟鞭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描述化石10属16种(包括2新种,6未定种);其中不少是在我国首次描述的。这些化石分成两个组合,其优势分子分别为Gonyaulacysta jurassica和Amphorula delicata。根据组合内各分子的时代分布,两化石组合的时代分别为Late Oxfordian—Early Kimmeridgian和Portlandian期,并对其产出层位东荣组的时代作了讨论,认为属于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绥滨地区中侏罗世晚期绥滨组沟鞭藻类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首次发现在黑龙江东部西三江地区绥滨51孔绥滨组中部的海相沟鞭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化石13属17种,其中含3新种Pareodiniasuibinensissp.nov.,Diconodiniumelipticumsp.nov.,Leptodiniumsonghuajiangensesp.nov.;认为以Pareodiniaceratophora,Nannoceratopsispelucida,Chytroeisphaeridiascabrata等优势种为代表的沟鞭藻组合的地质时代应为Calovian期,很可能为Calovian中晚期。  相似文献   

4.
辽宁凌源晚侏罗世白鲟化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了辽宁凌源晚侏罗世义县组下段白鳍科化石一新属、新种,Protopsephurusliuigen.etsp.nov..它的吻部、方轭骨形状和鳞片特征与美国的Paleopsephurus和Crossopholis相似,但以具有一块颈片,多块鳃条骨,近似菱形的膜质筛骨和相对较短的吻部区别于其他白鲟。这是目前世界上时代最老的白鲟科化石。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盆地鄯善地区中、晚侏罗世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吐鲁番盆地连木沁剖面七克以组及齐古组的介形类化石3属10种,其中2新种1未定种;Theriosynoecum?qiktimensis sp.no。,Th.huoyanshanenis sp.nov.,Darwinula sp.,根据化石组合面貌,自上而下可建立两个组合,即Darwinula-Metacypris组合和Theriosynoecum?-Darwinula组合,其时代分别为晚侏罗世和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绥滨-双鸭山地区城子河组的植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正尧 《古生物学报》1992,31(2):206-231
本文记述了黑龙江省东部绥滨-双鸭山地区城子河组的植物化石25属49种(包括5新种),讨论了这个植物化石群的组合特征、地质地理分布,并与相关植物群进行了对比,结合考虑下伏东荣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确定城子河组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至少城子河组二段已属旱白垩世。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产自四川内江晚侏罗世的中国龟科(Sinemydidae)化石一新属新种──叶氏香港龟Hongkongochelys yehi。它以椎盾较横宽、第7、8椎板较退化、上臀板缺失、具腹甲后窗等特征区别于中国龟属(Sinemys)和满洲龟属(Manchurochelys)。这是中国龟科化石在四川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石龙子类 Scincomorpha 蜥蜴的—新属,甘肃拟贝氏蜥 Mimobefklesisaurus gansuensis gen. et sp. nov. 化石发现于甘肃省肃北县马宗山区晚侏罗世的赤金堡群.这是石龙子类化石在我国的第一次发现,也是目前所发现的这类动物在亚洲的最早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绥滨-双鸭山地区城子河组的银杏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正尧 《古生物学报》1992,31(2):232-248
本文描述黑龙江东部双鸭山-绥滨地区城子河组的银杏类化石6属14种(5新种)。多数属于银杏目,包括Ginkgoites baoshanensis sp. nov., G. elegans sp. nov., G.manchuricus(Yabe et Oishi), G. microphyllus sp. nov., G. cf. sibiricus (Heer) Seward, G. subadiantoides sp. nov., G.spp., Sphenobaiera qixingensis Zheng et Zhang, cf. Sph. pulchella (Heer) Florin, Toretzia shunfaensis sp. nov.等;属于茨康目的只Phoenicopsis (Phoenicopsis?) sp.,Ixostrobus heeri Prynada两种。  相似文献   

10.
辽宁西部晚侏罗世晚期义县组的似麻黄属植物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辽西义县组单子叶植物化石的发现》中被归入被子叶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科和禾 本科的化石,经与现代麻黄科植物对比研究后,发现它们应归入裸子植物门麻黄科似麻黄属。讨论似麻黄属植物的命名,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四川省自贡市汇东新区自贡市乳品厂发现的西蜀鳄一新种——周氏西蜀鳄(Hsisosuchus chowi sp.nov.)。新种区别于西蜀鳄已知种的特征是:鼻骨后部沿缝合线有一浅的纵凹,额骨的眶缘向上凸起成嵴,沿额骨缝合线也隆起成一微弱的纵嵴,上颞窝的内侧缘向上凸起呈明显的嵴,顶骨具一前中突,侧视颧骨腹缘呈明显的波曲状,眶后骨前侧角约90°,鳞骨后侧突特别拉长,向侧下后方伸展,使鳞骨侧缘明显向内侧弓曲,左右外枕骨的枕髁部分不相接,翼骨的腹中嵴源于翼骨主体部分,内鼻孔位置比较靠前。此外,齿骨外面和夹板骨腹面具有发达的沟和嵴状雕饰,夹板骨参与下颌联合的部分比较长,肩胛片异常扩展,乌喙骨远端宽于近端,肱骨头增厚并强烈向内侧扩展,三角肌嵴发达,桡侧腕骨具发达的尺骨突,尺侧腕骨远端宽于近端,6列荐前部腹部骨板和3列尾部腹部骨板,也可能是周氏西蜀鳄的衍生特征,但这些性状在大山铺西蜀鳄中情况不明,有待更多的材料来证实。杨钟健、周明镇(1953)在建立西蜀鳄属之初就已注意到西蜀鳄是一种特化的鳄类,认为西蜀鳄不仅将原始特征和进步特征混存于一身,而且还具有一些一般鳄类所没有的独特性质。以此为基础,他们建立了西蜀鳄科。目前西蜀鳄类动物发现并不多,仅有1属2种,即重庆西蜀鳄和大山铺西蜀鳄,而且材料不完整,特别是头后骨骼保存不理想。周氏西蜀鳄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西蜀鳄类的分布范围,而且还增加了我们对这一特化鳄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1994,33(2):229-245
描述了中国山东莱阳晚侏罗世的蠼螋化石3新2新属,分别隶属于2亚目1新科和1现生科。这些标本是中国已知的最石老的蠼螋化石,具有许多原始特征,在昆虫钢革翅目的系统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详细记述了采自四川自贡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的原鳄类─—江东四川鳄(SichuanosuchushuidongensisPeng,1995),在此基础上对该种的特征作了补充修订。四川鳄与山东鳄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很可能代表原鳄类晚期演化的一个独立分支。骨骼特征表明四川鳄是一种适应于水中生活的肉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哺乳纲柱齿兽目柱齿兽科(Docodontidae,Docodonta,Mammalia)一新属种——孙氏尖钝齿兽(Acuodulodon sunae gen.et sp.nov.)。标本产于新疆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上侏罗统牛津阶石树沟组上部(159~161 Ma),为一不完整左下颌骨及齿列。新属下臼齿具柱齿兽类典型特征:齿尖b位于齿尖a前方;齿尖c位于齿尖a后舌侧;齿尖a前舌侧发育有齿尖g。不同于其他柱齿兽,新属下臼齿无齿尖e和齿脊b-e。齿尖g和齿脊b-g很快被磨蚀掉而齿尖a和c却能保持尖锐状态,表明该动物的臼齿在生活中具备并保持切割和碾压双重功能。基于下臼齿性状特征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柱齿兽目作为一单系类群具有显著的鉴定特征。其中尖钝齿兽和Itatodon+(Simpsonodon,Castorocauda+(Tegotherium+Sibirotherium))形成一单系子类群;但tegotheriids各分子未形成独立于柱齿兽科的单系类群。尖钝齿兽的下颌齿骨亦为典型的柱齿兽类型。齿骨内侧下部近腹缘有浅的齿后骨槽和宽大的内侧脊,但两者未延伸到下颌关节髁的基柄部。这表明尖钝齿兽的齿后骨与齿骨的连接比摩根齿兽类更为松散,其中耳在进化上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哺乳动物中耳。  相似文献   

15.
辽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一长颈双弓类爬行动物(英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凌源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化石材料,并确立其为、新属新种──凌源潜龙(Hyphalosaurus lingyuanensisgen.et sp.nov.)。化石产于凌源大王杖子乡范杖子村义县组合火山灰的灰白色湖相页岩中,与狼鳍鱼(Lycoptera)共生。 凌源潜龙的正模是一具几乎完整、保存完好的化石骨架,包括近乎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和头后骨骼,仅尾椎有少量丢失,标本上主要显露腹面骨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11705)。其与水生爬行类Choristoderes共有特征包括平凹型脊椎,3个荐椎,背肋肿大,肢骨下节远短于上节,腕骨和跗骨弱骨化。凌源潜龙主要鉴别特征为:相对身体比例,头骨较小;颈部大大加长,颈椎19个;显著肿大的背肋呈S型;超过20组腹肋,每组由3段组成,而对应每一椎体有2~3组腹肋;第Ⅲ、Ⅳ 骨长度基本相等,第V 骨不为钩状。 凌源潜龙所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长颈与三叠纪海相幻龙类(Nothosaurs)有相似的特征。其所具有的相对小的头骨,尖的吻部,似针状的牙,特殊的长颈及其埋藏特征反映该动物为适应湖泊环境的食鱼性动物。 凌源潜龙是迄?  相似文献   

16.
山东莱阳晚侏罗世原始蠼螋化石(昆虫纲)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中国山东莱阳晚侏罗世的蠼螋化石3新种2新属,分别隶属于2亚目1新科和1现生科。这些标本是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蠼螋化石,具有许多原始特征,在昆虫纲革翅目的系统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更新世晚期大型哺乳动物消亡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其消亡的环境背景和影响机制仍没有形成一致观点。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保存有丰富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Mammuthus-Coelodonta Fauna)化石记录,是研究更新世晚期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环境及消亡过程的理想区域。黑龙江省青冈地区出土有典型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如真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等。本文以青冈县英贤村化石出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孢粉分析,重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生存环境背景。青冈地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出土于湖沼相沉积中,研究发现其生存环境的主要植被成分是蒿属、菊科、禾本科、莎草科和云杉属,指示草甸草原为主,局地生长有针叶林的植被景观。欧亚大陆晚更新世高纬度地区广泛分布的猛犸象草原植被曾延伸到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8.
浙西江山晚奥陶世三分贝族—新属——Costitrimerell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ostitrimerella gen. nov. 属于无铰纲腕足动物中的三分贝族.模式种Costitrimerella costellata gen. et sp. nov. 的模式标本采自浙江江山城西约5km的坛二村北和(土弄)里上奥陶统黄泥岗组的硅质结核中.因发育良好放射状壳线、背肌台前部强烈高隆又缺失台穹构造而与本族其它15属(壳表均光滑仅饰同心生长线纹)有重要的差别,它可能代表奥陶纪晚期三分贝族的一个奇特支系.志留纪三分贝族大都被认为是浅水产物.江山黄泥岗组紫红色泥岩中含深水的叶月贝(Foliomena)腕足动物群,但未寻获三分贝族化石,而夹于泥岩中的硅质结核未见叶月贝动物群的成员,却产三分贝族的代表,其生存环境尚待深入探查.  相似文献   

19.
华南东部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海陆交互相地层中的半咸水-海相双壳类,对于我国广泛分布的陆相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系统描述了该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双壳类19属29种,其中Trigonucula sakawana Ichikawa,1949,Pteria sturi(Bittner,1895),Costigervillia minima Wen,1979和Cercomyapraecursor Quenstedt,1856为首次在这一区域报道;并根据新材料将前人报道的Isocardioides Fan,1962修订为Schafhaeutlia Cossmann,1897。综合这些材料和前人研究将该区小水组、三家冲组和金鸡组双壳类分别划为以下三个组合带,即Palaeopharus-Trigonucula组合带、Bakevelloides-Jiangxiella组合带和Parainoceramus-Ryderia guangdongensis组合带。文中通过对上述组合中代表属种在区域上的时代延限的分析,认为PalaeopharusTrigonucula带和Bakevelloides-Jiangxiella带的时代限于晚三叠世卡尼期(Carnian),可能延至诺利期(Norian)早期;Parainoceramus-Ryderia guangdongensis带的时代主要为早侏罗世辛涅缪尔期(Sinemurian),可能下延至赫塘期(Hettangian),上延至土阿辛期(Toarcian)。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群地质时代及植物区系进行了探讨, 共统计植物大化石 18 属 53 种, 主要包括银杏纲 10 属 24 种, 真蕨纲 5 属 22 种, 苏铁纲 1 属 3 种, 松柏纲 1 属 2 种, 楔叶纲 1 属 2 种。该植物群在组成特征上表现为银杏类、真蕨类植物繁盛, 其他植物类群相对贫乏。基于该植物群特征与国内其他植物群的对比, 提出其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 Aalenian 期–Bajocian 期。通过哈曼、欧式距离、罗杰斯–塔尼莫特和索卡尔–施尼斯 4 种方法对宝积山盆地及中国北方其余 11 个中侏罗世植物群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中国北方植物区系。通过计算属、种相似性系数,探讨宝积山邻近植物区系间的亲缘关系, 结果表明宝积山植物区系与同属西北地区的华亭植物区系关系较为亲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