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卷曲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简单的球状蛋白来说,它形成天然态有活力的空间结构的信息都包含在氨基酸序列之中.理论上讲,从一级结构预测空间结构进而推测出蛋白质生物功能是可行的.但到目前为止,这条路尚未走通.原因之一是用一维信息编码三维结构的过程十分复杂.这个过程就称为蛋白质卷曲.文章介绍了蛋白质的体外和体内卷曲以及卷曲的起始等方面近年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易卷曲叶表皮制片技术(NaOCl法)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利用NaOCl法制备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叶表皮过程中,一些科/属植物的叶表皮在100%乙醇脱水后遇二甲苯便发生卷曲,增加了叶表皮制片的难度,甚至无法进行。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系列乙醇脱水后,加盖小块盖玻片,防止叶表皮脱水后卷曲,并使其保持平整,便于显微摄影。这种方法使得叶表皮显微制片技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 三、蛋白质工程的应用迄今通过蛋白质工程已完成了20多种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改造,全面总结它的成就可能还为时尚早,但已显示了这一新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庞尔丽 《生物学通报》2012,47(11):11-14
蛋白质行使功能时,需要与其他蛋白质或者其他分子相互作用才能完成.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水平上研究蛋白质对理解蛋白质功能、疾病与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就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王龙江  吕利华  谢梅琼  何余容 《昆虫学报》2010,53(11):1314-1318
为了解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成功感染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生理生化机制, 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经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红火蚁工蚁、蛹和幼蚁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红火蚁各虫态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在接种后12-72 h, 工蚁体内蛋白质含量在24 h时最高, 为47.12 mg/g, 显著低于对照的56.40 mg/g(P<0.05), 此后呈下降趋势, 72 h时蛋白质含量下降至25.16 mg/g。幼蚁在接种36 h时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 为24.13 mg/g, 此后呈下降趋势, 72 h时蛋白质含量为8.95 mg/g, 显著低于对照的24.80 mg/g。蛹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从12 h的36.57 mg/g降到72 h的10.42 mg/g, 与对照的38.61 mg/g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感染能显著降低红火蚁各虫态体内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雪  唐赟 《生命科学》2007,19(5):506-51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活动和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基因调节、免疫应答、信号转导、细胞组装等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近几年,靶向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抑制剂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蛋白质复合物相互作用界面的一些特点和性质,如相互作用界面较大、结合界面较为平坦等,使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抑制剂研究充满了挑战。本文主要总结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分析了界面特性与其抑制剂设计的关系,并讨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理论预测方法及其抑制剂的类型和特点,最后又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抑制剂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在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生命的真谛、探讨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机理,以及研究新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也有很多问题还需解决。本文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库、预测方法、可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上服务、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等几方面,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手段.综述了流感嗜血杆菌、细菌、酵母、线虫、果蝇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以及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与识别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分子对接方法是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计算机模拟手段.通常,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对接包括四个阶段:搜索受体与配体分子间的结合模式,过滤对接结构以排除不合理的结合模式,优化结构,用精细的打分函数评价、排序对接模式并挑选近天然构象.结合国内外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对接方法进展和本研究小组的工作,对以上四个环节做了详细的综述.另外,还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力学及热力学基础上阐述蛋白质的各种物理性质是从物理学角度理解生物学的基础性工作.详细讨论了蛋白质折迭的不可逆热力学理论,蛋白质动态热力学结构理论.理论推断蛋白质动态热力学变化是一切生物学状态变化的基本热力学状态单位并作为分子生物学变化的分子开关.利用此理论解释了蛋白质的物理学性质及麻醉药的生物物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母乳中蛋白质种类、含量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母乳蛋白质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革兰氏阴性菌分泌蛋白质的途径方深高(复旦大学生化系,上海200433)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蛋白质分泌途径革兰氏阴性菌能分泌胞外蛋白,例如E·coli分泌溶血素,Er·chrysanthemi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溶血素、白细胞毒等胞...  相似文献   

13.
分布在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暴露于溶剂的氨基酸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对蛋白质的折叠和聚合过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蛋白质表面氨基酸在疏水性、保守性、静电势及结构方面的一些特性,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利用这些特性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进行预测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几款预测蛋白质表面氨基酸的软件。  相似文献   

14.
荆艳  宋晓峰 《生物磁学》2011,(10):1991-1994
分布在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暴露于溶剂的氨基酸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对蛋白质的折叠和聚合过程、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蛋白质表面氨基酸在疏水性、保守性、静电势及结构方面的一些特性,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利用这些特性对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进行预测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几款预测蛋白质表面氨基酸的软件。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折叠速率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折叠速率预测是当今生物物理学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出了许多经验参数,例如:接触序、长程序、总接触距离、链拓扑参数、二级结构含量、有效长度、螺旋参数、n-阶接触距离等。这些参数都和蛋白质的折叠速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这些参数的各种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也与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芯片是继基因芯片后的又一种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技术平台。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如蛋白质组学研究,新药的开发以及疾病的临床诊断等。就蛋白质芯片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组中蛋白质磷酸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C  Wang ZG  Zhu PF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2):119-124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对生命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及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的重要任务。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内信号转导和酶调控最常见的机制之一 ,人类基因组约 2 %的基因编码 5 0 0种激酶和 10 0种磷酸酶。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为原核和真核细胞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了解其对功能的影响可以深入理解生命系统在分子水平的调控状况。目前蛋白质组磷酸化研究仍是功能基因组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蛋白质是执行细胞功能的基本功能单元,其表达受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的调控。通常,蛋白质在表达以后还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修饰才能发挥所需要的功能。这种翻译后修饰过程受到一系列修饰酶和去修饰酶的严格调控,使得在某一瞬间细胞中蛋白质表现出某种稳定或动态的特定功能。最新的研究表明,真核细胞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修饰过程,其中大约70%目前还无法解释。有理由认为,这种经过了特定修饰的蛋白质,更客观地反映了细胞的各种生理以及病理过程。因此,除了基因组所编码的"裸"蛋白质组的表达以外,更需要对经过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及蛋白质组的调控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该文对常见翻译后修饰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更是蛋白质功能研究和理性药物设计的基础。目前解析蛋白质结构最重要的方法是X-射线衍射晶体学解析技术。但是运用该技术解析蛋白质结构的关键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然而,据统计仅有42%的可溶纯化蛋白质能够得到晶体,即不同蛋白质的可结晶性表现不同。由于实验方法验证蛋白质的可结晶性耗时耗力,因此,有研究者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预测蛋白质的可结晶性,从而节省资源与成本并且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几种目前较为成功的蛋白质可结晶性预测方法及其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超过5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在所有生物体中表现的特征都不明显.对其相应的基进行确实可靠的注释非常具有挑战性.由从细胞中纯化和鉴定小分子蛋白产物极其困难,难以确切知道细胞内有多少小分子蛋白,更不用说研究它们的生物学功能了.但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小分子蛋白在细胞中分布广泛,而且有着不同的细胞生理学功能.本文即是对小分子蛋白研究进展的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