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用土培、砂培和水培的方法培养水稻,分为有水层及无水层两种处理,水层深度自移栽到成熟始终保持6厘米水层,对照无水层处理始格保持稻株地上部无水层。 2.水层中生长的水稻,平均每株根的数量少,每条根重量大,靠近地表面莖的下部能长出“浮根”,浮根纤細分枝較多,呈网状,浮根数占总根数的22.3—42.3%,每条浮根重量只有一般根的8.6—14.6%。 3.三种培养方式水层处理的稻株地上部增长率此无水层处理者大,根系增长率此无水层处理者小,不同时期冠/根重量比以及最終的单株产量均以水层处理者大,增产14—25%。 4.土培条件下水层处理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降低,砂培处理者略有降低,而在水培条件下水层处理对氧化还原电位(Eh)沒有多大影响。 5.測定根系对α-Naphthylamine氧化力以及P~(32)的吸收与运轉均証明水层处理的稻株根系生理活性高,尤其是水层中生长的“浮根”生理活性比一般根更高。 6.測定根系抗坏血酸含量及其与还原型比率指出水层处理的水稻根系含有較多的抗坏血酸量,还原型抗坏血酸比率大。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水稻在水层灌溉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优于在无水层状态(湿润灌溉)。但对抗旱性较强的陆稻(亦称旱稻)和耐澇性强的淀稻(亦称深水稻),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少。余叔文等最近对水稻和陆稻进行了比较生理的研究,他们指出:无論水稻或陆稻在水层灌溉的土壤上  相似文献   

3.
每期10题     
1.海洋中,水域上层多为绿藻生长;水域中层多为褐藻生长,水域下层多为红藻生长。这种植物分布主要决定于()。 A.不同水层温度不同;B.不同水层PH值不同, C,不同水层02含量不同,D.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不同。 2.下面是有关生长点细胞特点的叙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体积小,细胞质浓; B.细胞排列紧密; C.细胞核大,有分裂能力; D.细胞壁厚,液泡较多。 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可用于合成()。 A.淀粉和蛋白质;B.蔗糖和氨基酸; C.葡萄搪和纤维素;D.蛋白质和核酸。 4.下图是用玉米在7月份某晴天24小时对c02的吸收和释放量的图示…  相似文献   

4.
(1)银坊品种水稻的幼苗,在本实验的条件下以25℃(本实验所用最高温度)和不淹水时生长良好,10℃以下生长即受到阻礙,除胚芽鞘稍能生长外,根、叶不能正常生长。 (2)胚芽鞘在低温舆淹水时比根、叶生长较快,根、叶在高温不淹水时相对的比胚芽鞘生长的好。并且,根最不能忍耐水层。因此,稻苗不同器官对温度的要求由高到低依次是叶>根>胚芽鞘。而对水层的忍耐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胚芽鞘>叶>根。 (3)整株稻苗淹水时对稻苗的危害性最大。淹水可能使稻苗生长所利用的物质转变为能量的效率减低,消耗胚乳的物质较多而新叶及侧根的出现速度减慢成为柔弱的稻苗。 (4)在水稻幼苗生长时期,旱育苗比水育苗生长良好,主要是增加了氧的供应条件。 (5)本实验的结果指出了,水稻幼苗的不同器官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淹水的条件下,胚芽鞘比根、叶生长的好,而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根则较胚芽鞘和叶生长的好,在较低的温度下根比叶相对的生长的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分和氮素处理对寒地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水分和氮素处理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1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度在黑龙江建三江进行水分、氮素处理大田试验,水分为雨养、间歇灌溉、水层灌溉3个水平,氮素为不施氮、常规施氮(112—135 kg/hm2)、高氮(142—173 kg/hm2)3个水平。结果表明:与水层灌溉相比,雨养水稻生育期缩短1—5 d,生长指标明显降低,产量显著降低,间歇灌溉水稻生育期、生长指标与其相似,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氮相比,不施氮生育期缩短2—5 d,高氮条件下延长2—4 d;施氮量增加,生长指标增大,产量显著增加;低氮条件下,水分不足的限制作用明显,高氮能一定程度弥补水分的限制,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施氮量及灌溉水平可以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在试验条件下,水氮互作效应不显著。间歇灌溉及高氮管理具有较好的增产效应及资源利用率,研究可为寒地水稻生产进行水氮科学管理、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灌溉条件下苏打盐渍化土壤环境变化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位于吉林省西部苏打盐渍化土壤分布集中区 ,从 1 991年开始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与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 ,在该区长期开展以种稻为主的盐碱地综合治理研究 ,并建立了两个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基地。研究发现 ,在水稻生长的中、晚期 ,赤枯病的发病率较高 ,水稻的茎、叶、稻壳表面出现大量褐色斑点 ,严重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另外 ,不同的土壤质量及用水质量和用水条件 ,对水稻生长状况和赤枯病的发病情况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几年来对不同土壤、水环境条件下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发育情况的定量监测和分析 ,认为水稻生长环境中高背…  相似文献   

7.
Huang JY  Wang YF  Yang JS 《遗传》2010,32(12):1281-1289
植物磺肽激素(Phytosulfokine,PSK)是新发现的一种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植物激素。水稻中该基因家族共有7个成员,迄今为止PSK基因在水稻体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文章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OsPSK家族基因进行了结构比较和进化分析,依据对水稻和拟南芥中PSK基因家族成员的分析认为:PSK祖先基因形成两个PSK基因的发生要早于单、双子叶植物的分化;其中OsPSK1与其余的OsPSK2-OsPSK7进化自不同的祖先基因。对PSK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文章通过基因枪转化的方法获得了水稻OsPSK3转基因系。文章着重研究了OsPSK3过量表达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基因阳性株系中OsPSK3的表达量提高了约40%;且OsPSK3ox-1有明显优于对照的营养性状,表现在幼苗期产生更多的须根和根毛;在各生长阶段直至结穗期与对照相比表现出更高的株高;尤其在叶片叶绿素含量上,转基因系较对照提高了2.3倍。  相似文献   

8.
稻田土表因存在水层厚度变化和干湿交替,导致垂直方向的能量收支状况发生改变。本文采用逐时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水层、叶面积及气象因子对各能量贡献,并选取典型相似天气以规避能量输入差异、按叶面积划分以规避植冠层结构差异,定量研究了稻田水层厚度变化对稻田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随稻田水层厚度增加,水层储热量也增大,导致水面热通量增大,从而降低了稻田潜热通量,这种作用在水稻冠层稀疏时期尤其明显;在冠层密集时,到达水面的净辐射能量被削弱,水层厚度对潜热通量的调节作用降低;由于稻田感热通量总体较低,水层厚度的变化对其影响小,调节作用不明显;双源蒸散模型模拟揭示,水面潜热随水层深度增加而减少是导致总潜热降低的主要原因,且在水稻冠层稀疏时期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条件下华抗草78水稻对杂草的干扰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水稻叶龄、水层深度、水稻密度和保水时间条件下水稻对杂草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化感特性的水稻品系华抗草78对稗草、鳢肠、异型莎草等杂草的抑制率显著优于无化感特性品种Lemont;华抗草78对0~1.5叶期稗草和0~0.3叶期异型莎草的控制效果优于1.5~2.4叶期稗草和0.8~2.0叶期异型莎草;移栽时叶龄与栽插密度互作有利于提高华抗草78对杂草的防效,并明显高于移栽时叶龄分别与水层深度和保水时间互作效应.适当提高水稻移栽时的叶龄、增加移栽密度可显著提高华抗草78对供试杂草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内发生的水稻黑尾叶蝉主要是普通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Uhler)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Distant)二种,过去习惯于把二者当作同一黑尾叶蝉的不同生态型,认为它们之间形态及色泽的不同是由于生态环境不同而引起的。 Nasu,S.认为他们发现的三个独立种N.impicti-ceps,N.apicalis和N.cincticeps是不可能杂交的,但这不能否认在广大东洋区里有杂交的可能。井上齐得出:二点黑尾叶蝉()×黑尾叶蝉(),70对有24%雌产生杂种,相反的组合的所有个体都不亲和产无精卵。所有的F_1雌虫和黑尾或二点雄虫回交虽产受精卵,但F_1雄虫为不妊。F_1雄成虫的主要形态的形态特征多为两亲的中间个体。 黑尾叶蝉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们又是水稻病毒病的重要媒介。国内对上述二种黑尾叶蝉的形态和生态作了鉴定和研究,并注意到两者传播水稻病毒病上的差异。但是以上二种黑尾叶蝉是属同一种的不同生态型,还是为不同的独立种,有不同的看法。澄清这一问题,无论在对黑尾叶蝉的测报、防治以及研究水稻病毒病的种类、株系、分布及流行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对我国南方稻区发生普遍而严重 的水稻褐鞘症的诱发原因有两种看法,一种认 为该症状是由稻叶鞘腐败病菌Sanocladium ory- zae(=Acrocylindrium oryzae)的侵染引起, 另一种认为褐鞘稻株上的跗线螨是引起该症状 的主因,台湾稻区的斯氏狭跗线螨Steneotarso- nemus spinki已被证实为植食性螨种。在四 川稻区,我们曾进行多点普查和田间系统调查, 水稻生长期间的田间优势螨种为鼹鼠跗线螨 Tarsonemus talpae Schaarschmidt,该螨在水稻上  相似文献   

12.
水稻植株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贾仲君  蔡祖聪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49-2053
稻田CH4排放是稻田土壤中CH4产生、氧化和传输不同过程的净效应,水稻植株强烈影响稻田CH4的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是导致稻田CH4排放季节性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水稻植株对稻田CH4排放过程的不同影响,水稻植株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作为产甲烷前体促进稻田土壤中CH4的产生,在水稻生长后期,植株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被认为是稻田土壤甲烷产生的主要基质,是导致这一时期稻田CH4高排放通量的主要原因;水稻植株根系泌氧在根际环境形成一个微氧区域氧化稻田甲烷,整个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中产生的CH4大约36%~90%在植株根际环境中被氧化;约80%甚至更多的稻田CH4通过水稻植株的通气组织进入大气圈,植株对稻田CH4的传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安徽、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多点采集棉花红腐病、水稻恶苗病、玉米穗腐病的病组织,经分离、鉴定和纯化,获得107个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Fine)菌株。对上述来源于棉花、水稻、玉米的串珠镰孢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及其在无性后代的遗传与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大致相同,但在菌落形态特别是色素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棉花菌株的平均生长速率最大,玉米菌株生长速率最小,水稻菌株生长速率居中,相同群体的不同菌株间生长速率有极显著差异;玉米菌株产孢量最大,棉花菌株产孢量最小,水稻菌株产孢量居中。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寄主菌株群体间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寄主群体的不同菌株间产孢量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菌株产孢量大小主要与其寄主种类有关,而与地区来源关系不大。遗传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棉花、玉米和水稻的串珠镰孢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单分生孢子后代均可稳定遗传;产孢量性状遗传有两种情况:分离自棉花和水稻的串珠镰孢菌株Fm1和Fm31的产孢量性状在单分生孢子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而分离白玉米的串珠镰孢菌株Fm19的产孢量性状在单分生孢子第一代(CG1)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4.
张作合  张忠学 《生态学报》2021,41(11):4586-4595
为揭示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植株生长与水分消耗利用,通过蒸渗仪与田间小区结合的方法,以常规淹灌模式作为对比,研究了三种灌溉模式的水稻植株生长与水分消耗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体通过水分的自我调解来适应稻田生态系统变化,灌溉模式对水稻植株各器官的湿基含水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控制灌溉模式能够有效地延缓水稻生育后期的根系衰老;作为水分的载体,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直接影响水稻的耗水量,控制灌溉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水稻耗水量较间歇灌溉和常规淹灌都有大幅度的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控制灌溉模式可以通过生长补偿效应来增加后期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根据各灌溉模式水稻的腾发量结合实际降雨量,来调控稻田灌溉水量,能够有效地维持SPAC稻田生态系统平衡,保证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寒地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水分消耗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类Tubby蛋白质(Tubby-like protein,TLP)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暗示其在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水稻(Oryza sativa)基因组中有14个TLP家族成员,首先制备了这些蛋白质的抗体,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它们在水稻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情况,揭示其表达模式;然后对Xa21介导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反应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测,发现OsTLP2、OsTLP7、OsTLP8和OsTLP9等4个蛋白质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比较它们在抗病、感病反应和对照处理中的表达情况,发现不同反应间的表达也有区别。该研究结果为阐释水稻TLP在叶片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尤其是在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铝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石贵玉 《广西植物》2004,24(1):77-80
以不同浓度的铝处理水稻幼苗 ,研究铝对水稻幼苗的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 ,5 0 μmol·L 1的铝对水稻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高于 5 0 μmol·L 1后 ,随着铝浓度的增加 ,植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均下降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下降 ,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 ,细胞膜透性增大。表明高浓度铝的毒害 ,导致体内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 ,膜系统受到伤害 ,从而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水源补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维持受水文过程尤其是补给水源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为探明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水源的时空稳定性及其补给关系,在2015年5—10月的水稻生长期(雨季),对不同海拔田水、降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并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内,降水同位素δ~(18)O雨量效应明显,相关系数为-0.94;地下水同位素δ~(18)O海拔效应梯度为-0.1‰/100 m;田水同位素δ~(18)O值的同位素效应不显著;梯田田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和地下水,其中水稻生长初期(5—6月)田水的补给为雨季到来之前的田水和降水,水稻生长中期(7—8月)为降水补给,水稻生长末期(9—10月)为地下水补给;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内,绝大部分区内梯田以降水补给为主,少部分梯田则一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这两种不同补给水源的梯田在空间上呈镶嵌分布格局并形成水源相互补给关系。正是由于田水补给水源在时间上形成的3个补给时期和在空间上呈现的2个补给类型的镶嵌格局,才使得梯田区形成了稳定的水源补给时空格局,这是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持续千年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三化螟虫是水稻生产过程中最大的害虫。我国水稻各主要栽培区域都在设法研究,以期早日找出经济有效的办法,达到水稻增产的目的。根据近年来研究结果,认为水稻生长期与螟虫生存率有密切关系。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的时期适於螟虫生存,有的时期不适於螟虫生存。依照水稻生长与各化螟虫生存的关系来分,全部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航天搭载、~(60)Co-γ射线及其复合处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干种子M_1代的发芽率、幼苗生长、植株生长发育及其农艺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对M_1代的生物学效应(抑制或刺激),因不同性状和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不同;两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当代对三种不同诱变处理的辐射敏感性表现一致,而两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各自对三种不同诱变处理的敏感性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高浓度氧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绿豆、木豆和水稻等种子在氧气下萌发生长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氧伤害,这种伤害不因二氧化碳、光照和温度条件的改变而减轻或消除。水稻萌发生长对高浓度氧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氧处理1~2天后移置空气中,能恢复生长;处理3~4天恢复生长缓慢;处理5天失去生长能力。种子萌发的氧伤害,表现出种子吸水膨胀率和浸泡液电导率较高,糖和蛋白质外渗量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