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改良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微血管密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取1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手术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双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术后第29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5.
6.
报道了一种新的特制苏木精染色液的配制、使用方法、染色效果及其使用价值。实验表明,该染色液全面而明显地优于通用的Harris染色液。 相似文献
7.
牙形刺分子的组织化学染色AnneKemp(DepartmentofAnatomicalSciences,UniversityofQueensland,Stolucia,Queensland4072,Australia)一、技术条件未交代变化的牙形刺。... 相似文献
8.
改进微生物学实验教材上介绍的Schaeffer-Fulton氏芽胞染色法。将涂片的初染用水浴蒸汽加热和烘箱加热,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温度下不同染色时间的染色效果。以5%孔雀绿为染色剂,100℃蒸汽加热4m in或80℃蒸汽加热6 m in能达到好的染色效果。改进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加热过程不需添加染料,更符合环保要求;将改进的染色方法运用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温砚子;张平;黄建荣 《生物学通报》2019,(10):49-50
草履虫是生物学实验教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应用碳酸银染色技术对草履虫进行染色可展示草履虫的纤毛图式。但是传统的碳酸银染色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不稳定,学生在课堂操作中经常会出现草履虫不着色、着色浅或者过度着色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对染色方法进行优化并对染色步骤进行细化,保证课堂中草履虫的染色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将形态和抗原定位结合起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1].但是影响免疫组化的因素较多[2-5],存在经验和判断上的差异.石蜡切片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脱片问题由来已久.切片经抗原修复和缓冲液的长时间浸泡后,往往会部分或全部从载玻片上脱落,影响染色结果的判断.不同的粘附剂和粘附剂不同的涂胶方法防脱片效果不尽相同[6-7].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石蜡切片脱落问题,为此探讨了多聚赖氨酸较好的涂胶方法,又进一步对三种粘附剂即APES(氨醛三已氧基硅烷),多聚赖氨酸和白乳胶的防脱片效果和染色情况作了比较,成功地总结出多聚赖氨酸双涂胶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