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25日至26日,中国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国委员会2004年年会在北京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IGCP全国委员会承办,参加人员除中国IGCP全委会全体成员及IGCP各国际工作组、中国工作组负责人、秘书等以外,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罗德隆处长、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李志坚司长、lUGS(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新一届主席张宏仁教授、  相似文献   

3.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14届大会在柏林举行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14届大会于1995年8月3日一10日在柏林举行,参加大会的各国代表1000多人,中国代表团总共50多人,中国第四纪研究的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普遍关注,本届大会选举Prof.S.C.Port...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孢粉及其数据处理学术会议于1986年10月18日——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地质、地理、石油、煤炭、高校、海洋、中国科学院等系统的9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摘要38篇。中国孢粉学会理事长徐仁教授主持了会议。施雅风、刘东生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塚田松雄(M.Tsukada)等教授应邀到会并分别作了“第四纪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中国第四纪冰期”、“现代植被带:历史的背景”的报告。会议还安排了中澳第四纪孢粉协作组的专题报告、“生物演化的层次和第四纪时代的范畴”、“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地层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于2000年10月10~13日在河北省阳原县阳原宾馆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北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地层专业委员会主办,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北省阳原县人民政府、阳原县文化局的鼎力支持。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第四纪地层研究。会议主要探讨了21世纪国际第四纪地层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国际会讯     
1979年9月27日—10月2日在希腊的雅典召开第七届国际地中海新第三纪会议。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设的地层委员会地中海新第三纪地层地区委员会召开,并由希腊科学文化部主办,雅典国立卡普第斯特莱大学(地质古生物系)负责组织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相似文献   

7.
国际古生物协会(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 Asso-ciation)是一个联系全球古生物学工作者的大型国际组织,1933年7月27日在华盛顿第1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宣告成立,当时称为“国际古生物联合会”(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 union)。成立这样一个组织的设想最早是由当时的美国古生物学会秘书、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教授本杰明。豪厄尔提出的。他在同C.泰歇特以及其他许多同事进行讨论时竭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实现。因而,在1933年的国际地质大会上正式通过了联合会的章程和细则。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国际第四纪研究会议1961年9月在波兰举行第六届国际第四纪研究会议定于1961年9月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日程已经排定,大会定于1961年9月2日正式开幕,8日闭幕,根据专业内容的不同,大会分九组进行,即地层组、地貌组、冰水沉积组、古气候组、古植物组、古动物组、考古与人类学组、黄土问题组和冰川冰缘沉积类型问题组。波兰科学院副院长、植物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代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生殖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比较内分泌学会理事,国际生物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顾问,亚太地区比较内分泌学会荣誉会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殖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家、胚胎学家、生殖生物学家张致一教授,因病于1990年10月8日在北京不幸逝世。 张致一教授,山东泗水县人,1914年11月17日生,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47年  相似文献   

10.
1987年2月28日—3月2日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苏州东山地质疗养院召开第三次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有周明镇、李星学、张日东、项礼文、胡长康、李积金、张璐瑾、赵修祜、赵喜进和顾问委员穆恩之等10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吴凤鸣和办公室的邬江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明镇教授、副主任委员李星学教授主持。这次会议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东亚古环境国际研讨会于1991年7月23—26日在昆明举行,这是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大会。会议由亚洲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联合主办,共收到论文摘要34篇,来自美、德、比、日、澳、尼、中及香港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约30名代表出席这次大会。16位代表分别在会上作了有关古人类、地质、古植物、古动物、古气候、年代学等方面的学术报告。7月27—31日,代表们和部分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13届国际大会的代表共同参观了禄丰晚中新世古猿地点、元谋早上新世小河一竹棚地区的古猿地点和早更新  相似文献   

12.
李星学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古生物学报主编,古植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古植物学会的前中国地区代表,国际地科联石炭纪地层委员会分会、冈瓦纳地层委员会分会委员,国际植物命名委员会化石植物分会委员。为庆贺李星学教授70寿辰和从事地质古生物工作50周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不幸于9月18日12时19分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裴文中同志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年青的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他的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以及不久发现的中国猿人石器,震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揭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灿烂的一页。他的这一成就,使他年轻时起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57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史协会推选他为名誉常务理事;1982年,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推选他为荣誉会员。他一生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层  相似文献   

14.
在科研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科研、教学、实验中动物使用标准的国际统一已迫在眉睫。国际实验动物联合会作为一个主导性的国际组织,也就承担起推动者的角色。因此,本组织非常荣幸的邀请了来自国际上的科学组织的一批代表参加了国际实验动物联合会第一次国际准则统一会议。这次会议已于2004年6月13至14日在法国南特举行。这次会议为现存准则的统一提供了对话的机会,并寻求在国际水准上达成共识的可能。在本次会议结果中,国际实验动物联合会统一化工作小组,安乐死和终点准则小组委员会奉命进行此原则,国际实验动物联合会管理委员会将于05年5月份…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侏罗-白垩系界线工作组和苏联地质工作者全国委员会、科学院、地质部、石油工业部,莫斯科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北高加索侏罗-白垩系界线问题野外会议于1987年9月28日至10月4日在苏联北高加索地区举行,有14个国家的近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11月22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中国和国际地球科学界,特别是第四纪科学与黄土科学界都十分庄重地纪念这位卓越的领军人物。刘东生出自知识分子家庭,他父亲是原京奉铁路沈阳皇姑屯车站的副站长。他自幼发愤读书,成绩优异,而且很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他11岁那年,与家人一同亲历了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国际凶杀案——"皇姑屯事件",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五月廿四日至廿八日在西安召开。除台湾省暂缺代表、西藏自治区及天津市代表未到会外,来自全国廿七个省、市、自治区的地质、石油、煤炭、海洋系统、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古植物工作者102名以及6名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期间,陕西省科协毕定鄂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华寿俊院长,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杨锡禄副院长,陕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袁跃庭教授,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尹赞勋教授,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古生物协会理事周明镇教授,中国科学院南  相似文献   

18.
马世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环境学家和生物学家。他是中国现代生态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且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副主任、国际环境科学问题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科联生物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世  相似文献   

19.
王永栋 《古生物学报》2005,44(3):485-485
在2005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现称为“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科技委员会第三十三次全体会议上,批准了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沙金庚研究员领衔申请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这是今年国际地科联批准的15个项目中唯一一项由中国学者担任首席负责人(Leader)的IGCP项目。这一IGCP项目的其他几位共同负责人(Co leaders)由法国的NicolMorton教授(国际侏罗系分会主席)、英国的BillWimbleden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PaulOlsen教授、阿根廷的Alberto…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震地质会战第二专题综合组在进行北京平原地区钻井岩芯样品分析、鉴定工作中,1978年8月及11月相继在第四系下更新统发现大量有孔虫化石。经鉴定,浮游有孔虫占35%,底栖有孔虫占65%,以饰带透明虫最具代表性,可称饰带透明虫组合。其中之两侧平坦虫 Paromalina bilateralis 在我国是首次发现。饰带透明虫 Hyalineabalthica 在华北地区下更新统地层亦属首次发现。1972年8月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地层委员会决定以饰带透明虫化石的出现做为第四系更新统的底界。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界线。北京地区饰带透明虫的发现为解决第四系与第三系的分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