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螨个体小、分布广、繁殖力高、扩散速度快,易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在农业生产中为害严重且防治困难,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在果园等农业生态系统中,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是食螨瓢虫和叶螨天敌中的优势种,对叶螨种群的生物防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深点食螨瓢虫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发生规律、生态学、行为学、人工饲养等方面的研究,阐明了深点食螨瓢虫作为叶螨天敌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充分利用该瓢虫生物防治叶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束管食螨瓢虫研究及利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龙  李隆术 《昆虫知识》1996,33(5):304-306
束管食螨瓢虫StethoruschengiSasaji隶属于鞘翅目、瓢虫科、小毛瓢虫亚科、食螨瓢虫属Stethorini,是多种作物叶螨的重要天敌。1968年Sasajif[1]在我国台湾采集到该天敌,并对其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1975年庞雄飞等[2]首次报道了我国大陆的分布情况,发现其对豆类作物上的红叶螨有一定控制作用。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于80年代中期,着手调查了束管食螨瓢虫在四川的分布、生活习性以及田间消长规律,并考察其捕食行为、农药影响等,现将有关该天敌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1分布迄今的文献表明,束管食螨瓢虫仅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湖北、江苏、…  相似文献   

3.
杨群芳  卢永宏 《昆虫知识》2011,48(3):622-625
本文通过室内对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和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 Priesener成虫捕食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成螨的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的研究,比较了2种天敌对朱砂叶螨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和塔六点蓟马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其模型分别为Na=0.7181N0/(1+0.0175N0)和Na=0.5168N0/(1+0.0136N0),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11头和38.14头,处置时间分别为0.0243和0.0262d。深点食螨瓢虫和塔六点蓟马种内干扰模型分别为E=0.1916P-0.1805和E=0.1535P-0.4684。深点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捕食能力强于塔六点蓟马。  相似文献   

4.
食螨瓢虫Stethorus spp.是世界上许多果树和经济作物叶螨的一类重要天敌。本文通过对采自福建省28个县、市约3000号食螨瓢虫成虫标本的整理,解剖雄外生殖器制片标本约800张,共鉴定出福建省食螨瓢虫9种,其中4种是福建新记录,包含1种中国大陆新记录和一未定名种。除福建北部和西北部以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为优势种外,其余全省广大地区,以腹营食螨瓢虫片S.siphonulus Kapur和广东食螨瓢虫S.cantonensis Pang为优势种,本文记述了这9个种的分布和寄主,并对福建省食螨瓢虫区系及地理分布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是叶螨的捕食性天敌,本研究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为猎物,进行了深点食螨瓢虫交配及产卵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交配前期为2.64±0.19 d,产卵前期为5.27±0.28 d;交配高峰期为每天的8∶00-12∶00,产卵高峰期为成虫羽化后的第6-16天;产卵期为21-27 d,单雌产卵量为55-135粒。室内连代繁育4代,其中F_3代的产卵量显著低于F代。本研究明确了深点食螨瓢虫的交配、产卵的规律,讨论了F_3代产卵量下降的原因,为其人工繁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是果树叶螨的有效天敌,每头日食叶螨成虫20头左右。为保护它安全过冬,我们在1979、1981年春对苹果、梨园进行了越冬部位调查,现将结果叙后,供参考。 选择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为20年生,检查树体上和土壤中的越冬瓢虫数量。土壤调查以树干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以30  相似文献   

7.
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 Kapur是福建省柑桔全爪蠕(红蜘蛛)Panonychus eitri MeGregor的优势种天敌,控制作用显.已在我省柑桔产区大面积应用成功。为了使柑桔全爪蠕生物防治持续发展,古螨瓢虫自然种群基地的建立至关重要.本将多年来在闽清白中柑桔场、福建农业大学金山柑桔园、福州北郊峙头柑桔场、长泰柑桔园等地进行食螨瓢虫自然种群基地建立的研究,进行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8.
对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茄子Solanum melongena和玉米Zea mays 3种植物上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天敌昆虫种类及发生数量进行调查,并采用优势度指数评价其优势种,结果表明,3种寄主植物上天敌的种类及其优势种有所不同,绣球花上有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食螨瘿蚊Acaroletes sp.和食螨隐翅虫Oligota sp.4种天敌,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为优势种;茄子上有塔六点蓟马、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食螨瘿蚊和深点食螨瓢虫4种天敌昆虫,塔六点蓟马为优势种;玉米上有深点食螨瓢虫、塔六点蓟马和食螨瘿蚊3种天敌昆虫,深点食螨瓢虫为优势种.通过测定各种天敌成虫和幼虫对朱砂叶螨成螨、若螨、幼螨和卵的日捕食量,并引入相对差距和法评价优势种天敌昆虫,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和微小花蝽是朱砂叶螨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宜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载体植物,为深点食螨瓢虫的人工生产繁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25±1)℃,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测定二斑叶螨在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Walp、玉米Zea mays L.、辣椒Capsicum annuum L.、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上的发育历期、产卵量;深点食螨瓢虫在这5种载体植物上的发育历期、产卵量、成虫获得率等。【结果】二斑叶螨和深点食螨瓢虫在不同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存在显著差异,二斑叶螨在花生上的发育历期最短,为9.8d;在花生和豇豆上的平均产卵量最大,分别是117.2粒和116.0粒。深点食满瓢虫在5种植物上的发育历期由短到长依次为花生和豇豆(差异不显著)、玉米、辣椒、茄子;深点食螨瓢虫在花生、豇豆、玉米、辣椒、茄子上的产卵量依次为112.6粒、103.8粒、85.2粒、68.2粒、53.4粒。成虫获得率在花生、豇豆、玉米、辣椒、茄子上低依次是80.1%、70.3%、66.7%、9.7%、29.8%。【结论】在花生、豇豆、玉米、辣椒、茄子这5种供试植物中,花生是最适宜二斑叶螨和深点食螨瓢虫繁殖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
江国强  罗肖南 《生态学报》1989,9(3):277-279
据笔者1984—1985年调查,腹管食螨瓢虫(Stethorus siphonulus Kapur)是福建省桔园桔全爪螨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捕食性天敌,与黄邦侃(1985年)的报道一致。有关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有关昆虫抽样技术的研究,至今都在单种种群的水平上进行。为研究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必须建立和发展混合种群抽样理论,本文就腹管食螨瓢虫、桔全爪螨混合种群抽样方案进行了探讨。这是至今国内外有关昆虫混合种群抽样技术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柑桔螨、蚧是我国柑桔生产和检疫上的两类重要害虫。对于这两类害虫的防治,过去主耍采用化学方法。虽然对于某些蚧类已经有生物学的防除法,但是能够作为例子来提的还是极少数。如所周知,国外许多国家利用这样或那样的天敌来消灭上述两类害虫,已经是常见的事。现阶段的害虫防治技术,生物和化学的组合防除,必须是柑桔螨类和蚧类害虫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 在柑桔螨类和蚧类害虫的捕食性天敌中,无可置疑,瓢虫具有最大的效能。笔者近年来注意到柑桔方面某些瓢虫的利用问题,在学习了一部分文献资料以后,试结合国内情况,归纳提出以下几点,希同志们指教: 一、关于开展瓢虫种类分布和 生物学、生态学的调查研究 我国柑桔产区广大,食螨、食蚧瓢虫资源可能相当丰富。其中已知的柑桔食蚧瓢虫约计20余种;食螨的瓢虫种类则较少。各地瓢虫资源还需要作进一步的采  相似文献   

12.
广东拱颏瓢虫属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拱颏瓢虫属Stethorus Weise为小型瓢虫。目前该属已有记录最小的种为Stethoruskeralicus Kapur(Kapur 1961),体长仅0.85毫米,最大的种为Stethorus cruralis Sicard,体长亦仅达1.75毫米。主要以叶螨为食,是叶螨Tetranychus,Paratetranychus等的重要天敌。该属昆虫分布甚广,遍及古北区、东洋区、澳洲区、新北区,Kapur(1948)说明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对桔园内主要天敌食螨瓢虫(Stethorus che-ngi)、长须螨(Agistemus exsertus citri)、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和普通钝绥螨(Amb-lyseius vulgaris)对桔全爪螨(Panongchus citri)的控制作用,以及天敌与天敌之间、天敌与害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4种天敌对桔全爪螨的捕食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桔全爪螨自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最大。在这4种天敌中对总的捕食量影响最大的是食螨瓢虫,其次为长须螨,尼氏钝绥螨再次之,普通钝绥螨的影响最小。对各天敌间交互作用的分析表明,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捕食量大,他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特别是食螨瓢虫种内种间干扰十分明显。其次为长须螨,而尼氏钝绥螨和普通钝绥螨的种内种间干扰较弱,在密度较低时,他们还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本文还讨论了这4种天敌能有效地控制桔全爪螨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饥饿程度对拟小食螨瓢虫 Stethorus (Allosstethorus) parapauperculus 控害潜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饥饿程度下拟小食螨瓢虫对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的功能反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探讨不同饥饿程度拟小食螨瓢虫对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饥饿程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朱砂叶螨的捕食量有明显的影响,瓢虫的取食量与朱砂叶螨的密度呈正相关,表现为饥饿48 h>饥饿24 h>未饥饿;拟小食螨瓢虫对各虫态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拟小食螨瓢虫个体间存在竞争和相互干扰,Hassell Varley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拟小食螨瓢虫在捕食各虫态朱砂叶螨时受自身密度的干扰情况。在同样饥饿状态下,随着瓢虫自身密度增加,捕食效率降低,干扰效应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蚧瓢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蚧瓢虫在蚧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据食性可分为专性食蚧瓢虫和兼性食蚧瓢虫.本文记录了我国食蚧瓢虫8亚科26属65种,其中澳洲瓢虫和孟氏隐唇瓢虫为国外引进种.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以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为猎物观察了拟小食螨瓢虫Stethorusparapauperculus Pang的发育历期、捕食量、捕食作用及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拟小食螨瓢虫取食六点始叶螨时完成一个世代需23.2 d,幼虫1~4龄的捕食量分别为9.5、14.5、19.5、64.2头六点始叶螨成螨;成虫期对六点始叶螨成螨的捕食量高达880.4头,拟小食螨瓢虫对六点始叶螨的捕食作用符合HollingⅡ方程,拟合的模型方程为Na=1.3843 N/(1+0.0231N),日均最大捕食量为43.29头;拟小食螨瓢虫的捕食率与个体间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1959)模型拟合为E=0.4690P-0.5470。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拟小食螨瓢虫的觅食特性,揭示其觅食行为机制,本研究针对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不同虫态的取食选择、日取食节律以及觅食行为活动特点等进行了观察和阐述。结果表明,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取食嗜好性有显著差异,取食量分别为23.2、15.8、10.5和8.0头;瓢虫对成螨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4.7头,其中在白天其觅食行为较频繁,9∶00-12∶00为捕食高峰期,此时段的平均取食量为4.0头成螨,夜间基本不取食;其觅食行为过程主要分为7个部分:搜索、捕捉、嚼食、梳理、展翅、排泄和静止。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捕食皮氏叶螨成螨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个温度(16℃、20℃、24℃、28℃和32℃)条件下,测定了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为评价指标,在16℃~28℃,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效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28℃时达到最高,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5899和0.0169d。温度上升至32℃时,捕食效能略为下降,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5740和0.0184d,与28℃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差异不显著。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拟小食螨瓢虫发挥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控制作用。在试验的密度和温度范围内,以三次多项方程描述了在不同猎物密度和温度组合下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作用,以软件Surfer8.0生成了皮氏叶螨成螨密度和温度组合下的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捕食量模拟值等值线图。同时,还对拟小食螨瓢虫在热带作物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时间顺序记录了中国已知食螨瓢虫24种,给出了参考文献(黑体页码表示此文献无雄性外生殖器图)及分布,其中包括1新种。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广西凭祥、贵港两市柚树上,采到越南食螨瓢虫Stethrus(Allostethorus)vietnamicusHoang,为我国瓢虫新记录。该种为D.N.Hoang(1979)所定,原记载分布于越南。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为:阳基短,中叶正面观两侧缘于1/3处明显收窄,端部纵裂,深达中叶之半,以致中叶明显为两叉状;侧叶弯曲,略长于中叶,端部着生若干刚毛。弯管粗壮,呈“S”形弯曲,略似靴状。弯管囊内、外突均不明显;弯管端尖形,具包膜(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