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蚜各型对E-1059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从来没有使用过有机磷制剂治蚜的延庆地区的棉蚜各型对E-1059最敏感。但棉蚜各型对E-1059有自然抗性的差异。以LD50对比,干雌与有翅侨蚜间的抗性差异为3.82:1。 2.北京东郊棉区自1956年使用E-1059治蚜,棉蚜对E-1059有较低的抗性。但各型对E-1059的抗性很不相同,其LD50如下:在上半年,干母,0.0921微克/蚜,干雌,0.0328微克/蚜,迁移蚜,0.00269微克/蚜;下半年,无翅侨蚜,0.234微克/蚜,产卵雌蚜,0.206微克/蚜,性母,0.11微克/蚜,雄蚜,0.0989微克/蚜。因此,干母与迁移蚜间的抗性差异为34.28:1。 山东高密棉区的棉蚜对E-1059的抗性虽然最强,但是棉蚜各型对E-1059的抗性次序却大体上与北京东郊棉区一致。 3.同一蚜型中,有翅蚜与无翅蚜对E-1059的抗性各不相同,一般有翅蚜抗性低,无翅蚜有较高的抗性。 4.棉蚜各型中,以迁移蚜、有翅侨蚜和无翅侨蚜对E-1059依次最敏感,用以作为抗性测定材料,常可表现出地区间抗性的最大差异。 5.棉蚜各型对E-1059抗性的寄主间差异常不显著。 文末还对棉蚜各型的抗性差异在抗性测定和防治工作上的应用、棉蚜对E-1059抗性的消长、棉蚜抗性、指数的初步估计方法和治蚜策略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棉蚜抗杀灭菊酯品系的某些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吴孔明  刘芹轩 《昆虫学报》1994,37(2):137-144
1908-1990年抗性监测表明,河南棉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杀灭菊酯、氧化乐果和 久效磷的抗性水平明显增长,特别是对杀灭菊酯的抗性已达较高水平。使用杀灭菊酯对敏感棉蚜连续选择8次,棉蚜对杀灭菊酯抗性上升1392.67倍(浸溃法测定),并表现对久效磷和氧化乐果有3-4倍的正交互抗性。对4个不同抗性品系棉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表明,杀灭菊酯抗性棉蚜的适合度并不降低,抗性棉 蚜的繁殖力不表现降低趋势。利用棉田常用8种有机磷、菊酯类和脒类农药的单剂及混剂测定了对高抗棉蚜的毒力水平,DDVP表现对高抗杀灭菊酯棉蚜有较强毒力;脒类和菊酯类农药混配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但与DDVP混用则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蚜啶虫脒抗性种群交互抗性和增效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啶虫脒抗性品系与其它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现状以及增效剂的增效作用,为延缓和治理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头反选育和群体汰选的方式,获得了棉蚜啶虫脒敏感和抗性品系;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13种杀虫剂对啶虫脒的交互抗性以及增效剂对啶虫脒的增效作用。【结果】经过室内棉蚜敏感和抗性品系的筛选,获得了相对抗性倍数为82.33倍的棉蚜啶虫脒抗性品系。棉蚜啶虫脒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谱的研究表明,交互抗性倍数小于5的药剂为:吡蚜酮,甲基阿维菌素;交互抗性倍数在5~10倍的药剂为:噻虫嗪,联苯菊酯,毒死蜱,马拉硫磷,丙溴磷,辛硫磷;交互抗性倍数在10~15倍的药剂为:硫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氧化乐果;交互抗性倍数大于1 5倍的药剂为:吡虫啉。增效剂实验表明,TPP和PBO在啶虫脒敏感品系中增效作用不明显,但在抗性品系中增效作用显著。在啶虫脒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在啶虫脒敏感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DEM在啶虫脒抗性、敏感品系中的增效作用均不明显,增效比为1.04、1.02。TPP和PBO对啶虫脒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以室内棉蚜敏感品系(LC_(50)为0.180 mg/L)为基础,对新疆各主要棉区的棉蚜种群进行了啶虫脒药剂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各主要棉区棉蚜对啶虫脒的相对抗性倍数为6.1~22.0倍。【结论】由此说明新疆主要棉区棉蚜对啶虫脒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生产中可以利用无交互抗性的吡蚜酮和甲基阿维菌素来治理抗性棉蚜种群。  相似文献   

4.
棉蚜在木槿上种群变化特点及其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木槿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重要的原生寄主。春季,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在木槿上取食繁殖,种群结构复杂。研究棉蚜在木槿上种群结构变化的特点,特别是种群消长和有翅  相似文献   

5.
棉蚜(Aphis gossypu Glover)是我国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自1953年开始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和1059等防治棉蚜以来,田间喷雾浓度和使用次数逐年增大,棉蚜产生的抗性。80年代使用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三年后棉蚜抗性增长了171倍,有些地区达3230倍。此文报道棉蚜的抗性机制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棉蚜抗性与杀虫剂穿透能力降低、多功能氧化酶、α-乙酸萘酯酶和α-乙酸萘酯羧酸酶的活力增加、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的降低有关。在这基础上进行增效剂SV_1对多种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增效试验,得出SV_1对防治抗性棉蚜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延缓抗性的发展。并研究了杀虫剂抗性的防治策略及综合治理措施,为防治棉蚜抗性和延缓抗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棉蚜种群对棉花和黄瓜的适合度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转接试验,研究来源于越冬寄主花椒、木槿、石榴和夏寄主棉花、黄瓜共5个棉蚜Aphids gossypii Glover种群对棉花和黄瓜的适合度。结果表明:花椒棉蚜、木槿棉蚜、棉花棉蚜转接到棉花上的成虫留居率和种群繁殖率均明显地高于黄瓜;黄瓜棉蚜转接到棉花上的成虫留居率和种群繁殖率均显著地低于黄瓜;石榴棉蚜转接到棉花上的种群繁殖率显著低于黄瓜,但成虫留居率在2种寄主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吴孔明  刘芹轩 《昆虫学报》1995,38(2):253-255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吴孔明,刘芹轩(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我国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化学农药是防治棉蚜的主要措施。农药大量和连续的使用,导致北方棉区棉蚜的抗药性上升极快,...  相似文献   

8.
害虫抗药性:Ⅲ、蚜虫抗药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蚜虫是为害多种农作物和果木花卉的害虫。尽管为害各种作物的蚜虫种类不同,但它们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繁殖量大而快,生活周期短,为害严重,为了防止蚜虫的为害,必然是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抗药性发展快。 蚜虫在各种作物上的抗药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在国内棉花蚜虫反应最为强烈。棉蚜是棉花苗期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但自五十年代国内进口有机磷农药1059以后,基本上控制了棉蚜对棉花的为害。但是由于单一的大量使用六、七年后,棉蚜对1059产生了很高的抗性。1963年作者等,应农业部的邀请,对北方棉区1059的使用问题进行了调查,肯定了1059对棉蚜效果差是抗性问题。国内有关害虫抗药性的测定,没有系统的开展。在蚜虫方面,只是在棉蚜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在实践中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开展棉蚜抗性工作的主要难题是室内大量饲养有困难。尽管国内外都作了不少努力,都没有突破这个难关。因此,棉蚜抗性工作只能在棉花生长季节进行。 以下就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棉蚜为例,提出以下测定方法供参考。 一、棉蚜抗性测定方法 为了比较各地测定抗性结果,所采用的虫种,测定方法及测定时的条件,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增效磷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其防治棉蚜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棉蚜是我国北方棉区棉苗期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由于连年大量使用农药,棉蚜抗性发展很快,为防治棉蚜每年需喷4—10次农药,用量和费用逐年增加,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寻找新的增效剂与现有农药混配,提高杀虫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用药费用是当前击破抗性,防治害虫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Oppenoorth(1972)报道,增效磷对家蝇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经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已发现的蜂种 1.棉蚜茧蜂 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 异名 日本柄瘤蚜茧蜂 Lysiphlebus japo-nicus Ashmead。 分布 陕西、山西、山东、湖北、四川、江苏、辽宁、江西、台湾、香港以及日本,朝鲜。 生境 草原型。通常与接近地面蚜虫相伴随,杂草、矮秆作物、紫穗槐上显然多,灌木花椒上很少,大树刺槐上极难找到。 寄主 棉花、洋麻、瓜类、黄鼠草、夏至草、马铃薯、花椒、石榴、木槿上的棉蚜 Aphis gossy-  相似文献   

11.
郑彩玲  刘向东  翟保平 《生态学报》2007,27(5):1879-1886
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以及两寄主型棉蚜是否可通过中间桥梁寄主实现寄主互换的问题。结果表明,两寄主型棉蚜直接互换寄主后,其存活和繁殖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的净增殖率比在原寄主上分别下降980倍和12倍,平均世代寿命缩短5~12d。两寄主型棉蚜均能利用木槿植物,并且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寄主型棉蚜均不能在车前草和大叶黄杨上存活和繁殖后代。西葫芦作物对棉蚜在木槿、棉花和黄瓜寄主上的相互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寄主作用。冬寄主木槿上棉蚜可通过甜瓜或西葫芦转移到黄瓜寄主上,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也可通西葫芦作物分别转移到黄瓜和棉花作物上,从而形成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转移通道,造成为害和病毒病的扩张。  相似文献   

12.
棉蚜在木槿上的扩散迁飞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木槿和棉株上棉蚜自然种群消长动态、扩散及迁飞动态研究表明,木槿上棉蚜两种水平空间格局4月20 日~5 月6 日一直都是聚集格局,东向方位数量偏多,以株为单位第4 、第10 株偏多,5 月6 日后扩散引起了格局变化;天敌中大草蛉与棉蚜数量之间相关,棉蚜与各种天敌总量极相关,天敌对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顺序关联度显示为龟纹瓢虫> 食蚜蝇> 大草蛉;4 月18 日~5 月16 日木槿上棉蚜种群增长模型为线性模型;气象因子中前一天的大气相对湿度与木槿上棉蚜成若蚜总有翅率相关显著;大田棉蚜成蚜有翅率与提前2天木槿上棉蚜成蚜有翅率之间极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地理种群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为制定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及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玻璃瓶药膜法,连续4年监测了采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绿盲蝽田间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水平及变化动态。【结果】(1)与室内饲养的廊坊敏感品系(Susceptible strain from Langfang,SLF)相比,长江流域棉区江苏南京及安徽滁州种群对2种药剂均未产生明显抗性(<5倍),江苏盐城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3.4~8.5倍)和毒死蜱(3.3~5.8倍)仅有低水平抗性;(2)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安阳、山东滨州及河北沧州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7.1~22倍)、毒死蜱(5.2~20倍)均产生了中低水平抗性。【结论】2011至2014年间,各地理种群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在不同年度之间变异幅度小于3倍,抗性发展比较缓慢。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绿盲蝽田间种群对上述2种药剂敏感性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用药历史和用药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华北棉区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马艳  闵红  于晓庆  李娜  芮昌辉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16,59(11):1238-1245
【目的】华北地区转基因Bt棉大面积种植后,刺吸式口器害虫已成为棉花主要害虫。本研究旨在监测明确棉花主要害虫对田间常用杀虫剂抗性水平变化,以指导田间合理用药。【方法】2013-2015年分别采用叶片药膜法和点滴法系统监测了河北省邱县、山东省滨州市、河南省西华县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对常用杀虫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棉铃虫对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呈上升趋势,抗性倍数都在20倍以上,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从敏感状态转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0倍以上。棉蚜对杀虫剂抗性水平都比较高,特别是对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都已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在100倍以上。绿盲蝽对吡虫啉从敏感状态转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0倍以上,对马拉硫磷、灭多威等药剂抗性倍数还维持在10倍以下,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只监测到滨州种群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达到了95倍。在明确棉花害虫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对山东滨州棉花害虫实施了以轮换用药为主的抗性治理示范,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对照区减少3次用药,增加棉花产量7.53%,节本增收109.16元,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结论】当前华北棉区主要害虫抗性水平上升,急需开展以轮换用药为主的抗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棉蚜迁飞型和居留型及其杂交后代飞行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棉蚜种群飞行能力发生分化的遗传基础,本文对春季木槿上有翅棉蚜中的起飞个体和不起飞个体分别进行连续4代次和2代次的起飞特性选择。结果表明,棉蚜的起飞比率和起飞角度特性表现出了明显的选择响应,并筛选出了棉蚜的迁飞型(M)和居留型(S)。通过对棉蚜性蚜的诱导,摸索出了棉蚜性蚜交配及卵孵化的条件。对迁飞型(M)、居留型(S)、迁飞型和居留型的正反交后代(M♀×S♂,S♀×M♂)、夏季木槿上的滞留蚜(H)等5类棉蚜的起飞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迁飞型和居留型的正反交后代的起飞比率显著高于居留型,且稍高于迁飞型。迁飞型雌蚜与居留型雄蚜的杂交后代的起飞角度显著高于居留型和夏季木槿上的滞留蚜。居留型产生有翅蚜的比率低于迁飞型及其与居留型的正反交后代。棉蚜的起飞角度、起飞比率及有翅蚜产生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遗传效应。平均起飞时间虽然表现出迁飞型雌蚜与居留型雄蚜的杂交后代显著短于迁飞型雄蚜与居留型雌蚜的杂交后代及夏季木槿上的滞留蚜,但与迁飞型和居留型之间却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棉蚜起飞时间特性的遗传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棉蚜抗药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艾颖  邱星辉  何凤琴 《昆虫知识》2003,40(5):385-391
棉蚜的抗药性涉及到代谢酶活力的提高、靶标部位的不敏感以及表皮穿透作用的降低。该文重点概述了棉蚜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棉蚜抗性中存在的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 ,讨论了抗性稳定性以及寄主植物和转基因棉对棉蚜抗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生态系概述 我县是新棉区,棉田较分散。前期以蚜虫为主,红蜘蛛在粮棉夹种地区的田块发生较重。蕾铃期主要是棉铃虫,红铃虫因没有固定花仓多在露天保存籽花,晒花多以紫穗槐编制花簾,越冬条件很差,因而数量也不大。盲蝽象为害较轻。因本地没有石榴、花椒,棉蚜越冬寄主以木槿为主。苗期棉蚜在一熟棉田,5月中旬巳发生,在麦套棉田到麦收后6月上旬才开始为害;6月底气温逐渐增高,蚜虫数量日趋下降,棉铃虫转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8.
河北棉区棉蚜对内吸磷抗药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棉区历年来棉蚜为害严重,防治蚜害已成为各地棉花增产的主要措施,1956年开始在各重点棉区推广使用内吸磷等有机药剂治蚜,几年来在防蚜保产上起到了显著作用,深受群众的欢迎。但从1963年起在冀南、冀东老棉区的重点社、队的群众反映内吸磷农药治蚜效果逐渐减退。为澄清这一问题,我们在1963—1964年于省内各棉区进行了调查测定,同时结合各地田间治蚜的药效比较,初步得出各地棉蚜对内吸磷反应药效不同的原因,除部分地区在喷治技术上粗放外,主要是由于连续多年使用单一品种防治,使棉蚜对内吸磷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所致,现将调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棉蚜的飞行活动节律及其飞行能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昆虫的飞行活动规律及飞行能力是研究其能否迁飞的基础。通过采用春季到秋季20 m高空黄盆诱蚜、高空所诱蚜和春季木槿树上有翅蚜的卵巢解剖,以及春夏秋三季田间有翅蚜的吊飞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南京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的飞行活动节律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有翅棉蚜的日羽化高峰出现在19:00~20:00。2001年南京地区棉蚜的春、秋两季迁飞高峰分别在5月8日和10月25日。5月份高空诱集的棉蚜中,95.7%个体的卵巢小管数在7条以下,而木槿上羽化后1天的有翅蚜中有35.2%个体的卵巢小管数在7条以上;高空诱蚜和木槿上蚜的平均卵巢小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为3.94±1.65和5.88±1.92。8月中下旬棉田棉蚜存在低空飞行行为,并且出现飞行高峰时有翅蚜的卵巢小管数平均在6条以下,超过6条则停止飞行。羽化后1~2天有翅棉蚜吊飞个体的飞行比率和平均飞行距离表现为春、秋季显著大于夏季,三季的最长飞行距离分别为3.89 km、6.15 km和1.44 km。  相似文献   

20.
李梅  冯国蕾 《昆虫知识》1996,33(5):300-303
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危害棉苗的主要害虫之一。有关棉蚜的抗药性研究已做了很多工作,先后报道了棉蚜对内吸磷、对硫磷、乐果等有机磷农药的抗药性[1-3]。近几年来,由于频繁过量连续使用农药,导致棉蚜的抗药性水平迅速上升。例如山东高密地区近几年使用有机磷农药防治棉蚜,造成抗性逐年递增。而对抗药性的监测目前主要是使用生物测定法和酶活性分析法。前者使用虫量大,点滴操作要求严格,不易掌握;后者操作条件要求苛刻,且需一定的仪器设备等条件,不易在基层单位推广。孙耘芹[2],郑炳宗[4]指出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