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患者,24岁,因停经42天,阴道流血8天,下腹痛1.5h急诊入院。该患者末次月经为1998年7月28日,9月2日晨起时发现阴道流血,多于经量,为鲜红血,无血块或组织样物,持续8天。9月9日早上无诱因突发下腹剧痛,伴恶心,眼花。曾在家中晕倒1次,2mi...  相似文献   

2.
患者李某某,女性,74岁,因吐字不清,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d,于1998年2月8日上午抬送入院。患者2月7日凌晨1点突然出现吐词不清,口角流涎,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无发热、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入院时检查:血...  相似文献   

3.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首选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等[1].由于个体差异及疾病情况的复杂性,患者对每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最近我们应用不同的方法治愈了4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男,68岁,北京市延庆县农民.因右侧面部皮损8个月于2008年12月8日就诊.8个月前患者右侧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皮损,之后皮损破溃、增多,伴疼痛.否认外伤史.皮肤科情况:右面颊部可见8个1 ~1.5 cm大小皮损,基底红肿,其上有厚的结痂,无脓液渗出,可触及多数皮下结节(见图1a).皮损痂屑KOH湿片真菌镜检阴性,皮损组织真菌培养为申克孢子丝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不全,有脓痂,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全层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少许嗜酸粒细胞;PAS染色未见真菌成分.诊断: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相似文献   

4.
李树生 《蛇志》1995,7(1):35-36
清栓酶治疗川崎氏病2例李树生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妇幼保健院102800例1患儿男,4个月。因腹泻6天,发热4天,皮疹1天入院。入院前6天开始腹泻黄绿色水样便4-6次/日。4天后开始发热,体温38°-40℃之间,同时眼、唇发红。入院前2天,右侧颈部出现一...  相似文献   

5.
蝮蛇抗栓酶治愈多发性硬化1例报告贵州省黔西南州医院血栓病房神经内科李爱秋患者汪××,男,51岁,贵州籍。因视力减退,四肢活动障碍,尿潴留11天于92年7月27日入院。住院号:4453。患者8年前曾有类似发作史,经门诊治疗8天后痊愈。查体: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3岁,于1998年9月28日下午6时因玩耍跌倒在草地上,突然被蛇咬伤左侧头顶部,当即伤口出血少许,青紫、疼痛,回家外敷草药无效,第2天早上出现神志不清、复视、咳嗽、咽痛、气促、点头样呼吸、烦躁不安等症状,于9月29日12时送来我所治疗,以急...  相似文献   

7.
清栓酶为主治愈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并肢端坏死1例解放军513医院甘智诚患者,女,47岁。四肢多关节肿痛3年余,加重并肢端坏死,小腿溃疡,面部紧绷感,生活不能自理9个月于1993年3月3日入院。3年前始出现四肢多关节肿痛,2次住我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脑转移瘤误诊脑梗塞1例沈后丹东干休所老年病医院隋国宽,李世德患者孙××,男,72岁,因右侧肢体瘫痪于九三年五月十一日入院。入院前一个月缓慢起病,右侧肢体瘫痪,喝水呛咳,视物双影,无头痛恶心呕吐,亦无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无发冷发烧。病人于一年前因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2岁。因“乏力半月”于2006年5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感乏力、胸闷,无发热、咳嗽及出血倾向,无骨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血常规检查发现幼稚细胞转入我科。患者既往无结核、肝炎病史。自诉2年余前右下肢出现皮肤暗红色结节,未行特殊诊治。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1岁,因声嘶2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月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3d后出现声嘶,经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声嘶渐加重至失声。入院查体、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查示:双声带充血,前中部白色伪膜样物附着,左声带肥厚,声门闭合欠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陈松叶  杜建兴 《蛇志》2002,14(1):12-12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3 7岁。因左下肢乏力震颤 6个月 ,右下肢震颤 2 0多天入院。患者 6个月前开始无诱因出现左下肢乏力 ,伴该肢体不自主震颤 ,逐渐加重 ,穿鞋困难 ,行走时步态不稳 ,伴有腰胀感 ,睡眠时震颤消失。 2 0多天前开始右下肢亦出现震颤现象 ,但较左侧轻 ,且无明显乏力。病后肢体无麻木疼痛 ,亦无头痛、畏寒发热现象。入院查体 :体温 3 6 .5℃ ,血压 1 4.7/9.3 3 k Pa,神志清楚 ,表情自然 ,痉挛性步态 ,自动体位。两眼无斜视 ,两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口角不偏。可鼓腮 ,吹口哨。颈似稍硬 ,脊柱四肢无畸形 ,四肢肌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扁桃体部分切除术(Tonsillotomy,TT)联合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的鼾症患儿77例机分为实验组即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组(TT组)和对照组即扁桃体全部切除术(Tonsillectomy,TE)组(TE组)。选用儿童OSA-18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儿童鼾症患者术前1个月和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随访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采用VAS量表计量两组患儿术后1-7天的吞咽疼痛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出血、术后扁桃体发炎情况以及扁桃体增生情况。结果:TT组和TE组患儿术后6个月OSA-18量表的总评分及5个维度的总分较术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但两组术后OSA-18量表的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TT组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7天的吞咽疼痛VAS评分均较TE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患儿出血、无扁桃体反复发炎以及扁桃体组织增生。结论:等离子刀扁桃体部分切除术联合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短期临床疗效明确术后吞咽疼痛程度轻微、疼痛时间短,短期内无扁桃体增生及反复扁桃体发炎,可作为治疗儿童鼾症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反复腹泻伴消瘦7个月,间歇性发热、头痛3周,于2004年3月6日收治入院。患者2003年8月起无诱因出现腹泻,稀水样便5~6次/d,伴进行性消瘦,外院直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给予得舒特、培菲康等药治疗效果不佳。2004年1月,因阵发性腹部绞痛,腹部CT、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头孢拉啶、左旋氧氟沙星静滴2周,腹痛渐缓解。同年2月底出现胸部不适,肺部CT示右上肺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积液,未治疗。继之出现发热伴头痛,体温波动于38.5℃左右,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隐球菌性淋巴结炎(见图1),脑脊…  相似文献   

14.
患者,陈某某,男,72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两周于1989年10月7日入院.两周前晨起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说活不清,约4h 后自行缓解,一切如常。此后又连续类似发作多次。每次1~2h,缓解后无任何后遗症状。休检:T73℃,P72次/min,R20次/min,BP20/10KPa,神志清,语言流利,颅神经除双眼底动脉硬化外余无异常。双上下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双侧掌一颏反射(+),心、肺、腹部均未见异常。血及尿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肝功能,肾功能等项检查均正常。脑 CT 扫描未见异常。诊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清栓酶皮试阴性后以0.5u 加入生理盐水500ml 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自第2天起 TIA  相似文献   

15.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胆囊增生性疾病之一。在医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的诊断中日益引起重视,现将我们收集到的二例手术证实病例报导如下: 病例报告例一,徐某,男,50岁。因中上腹及右上腹反复疼痛两月,于1986年1月24日入院。患者自1985年11月以来,往往在食后一个小时后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疼痛不适,无发热与黄疸。1985年11月30日B超检查结果:提示胆囊多发性疏松结石或胆囊腺肌病;12月26日B超复查结果:胆囊多发性腺肌病可能性大。入院前一天华山医院B超检  相似文献   

16.
黄献球 《蛇志》2004,16(4):71-71
患者,男,68岁,农民,因乏力、纳差、尿黄10余天,巩膜黄染4天,于2003年7月6日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9kPa。神志清,营养稍差。深度黄疸,无蜘蛛痣和肝掌,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移动性浊音阴性,  相似文献   

17.
去纤酶治疗脑血栓形成并糖尿病1例报告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新范张××,女性,59岁,住院号2818,主因右侧肢体运动障碍3天于93第11月9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史4年。入院时查体:BP24/12KPa,P80次/分,神志清,言语...  相似文献   

18.
清栓酶治愈深部静脉血栓1例报告(摘要)成都军区机关第一门诊部李志勤患者,男,55岁,干部,因左下肢肿胀1年零4个月入院。患者于1987年11月因阑尾炎手术后感染,治疗月余,后又发生左下肺脓肿。1988年1月开始左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诊...  相似文献   

19.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农民。因"右侧背部红色丘疹、结节6个月"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背部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及水疱,部分融合成片,伴轻度疼痛,遂就诊于当地诊所,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中草药"外敷,治疗过程中部分皮损出现破溃结痂;后右侧背部外敷"中草药"部位逐渐出现多个暗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皮损中央出现破溃结痂,迁延不愈。曾自行外用药膏治疗(具体不详),皮损无好转,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史:  相似文献   

20.
氧化亚氮广泛用于外科麻醉和牙科镇痛。尽管该药历史悠久,效果良好,但它消除焦虑,解除疼痛的机制却不甚清楚。1979年Berkowitz 等发现,氧化亚氮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地与激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内源性镇痛系统有关,即可能通过释放阿片样肽激动阿片受体。在动物和人体内均发现,阿片受体阻断剂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