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指纹技术     
在法医鉴定中 ,DNA指纹技术主要包括 3个步骤。从犯罪点收集生物学证据如头发 ,血迹等 ;分析这些线索的DNA序列 ;将从犯罪嫌疑人处取来的样本与这些线索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配 ,就可以断定嫌疑人在案发现场。因为在染色体中碱基对很多 ,从细胞提取的DNA链要用一定的酶在限制位点酶解成小的片段 ,这也会使双链结构破坏。得到的不同大小DNA片段然后用凝胶电泳分离 ,在此过程中 ,给加有DNA的凝胶加上外部电场 ,则DNA发生移动 ,不同DNA片段移动的距离决定于DNA片段的大小。凝胶用溴化乙啶染色 ,切下分离各种DNA片段…  相似文献   

2.
DNA指纹在近交系动物遗传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用DNA指纹为建立葡萄胎动物模型选择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三种”不同来源的BALB/C小鼠的DNA指纹出现了明显差别。与标准的保种品系B1和B2有12kb各缺铁了一条DNA片段,B1还缺失了6.6kb的片段,而在6kb处B1和B2都增加了一条DNA片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wx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2120bp长的DNA序列的测定,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此片段进行消化,获得15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并构建成不同的亚克隆。这些片段经32P标记后分别做探针同水稻不同组织来源的核蛋白进行凝胶滞后实验和特异的竞争实验,表明HinfIa-2、HinfIc-1、HinfIc-2、HinfId、RsaIa和RsaIe(RsaIa片段与HinfIa、HinfIc片段重叠)片段能与从未成熟的水稻种子中抽提的核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4.
紫外辐射诱发NIH3T3细胞调亡时DNA断裂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UVB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的NIH3T3细胞DNA,两个样本均未出现凋亡梯形带,而用相同条件处理拽明小鼠胸腺细胞DNA出现的典型的梯形带。再用反转电场琼脂糖凝胶电泳(FIGE)UVB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的NIH3T3细胞DNA,发现DNA先断裂成低于23kb的大分子片段,然后进一步断裂成小分子片段,但始终未出现梯形带,说明DNA并不总是从核小体之间断裂的。  相似文献   

5.
限制性内切酶BamHI水解中国野生葡萄葛lei的叶绿体DNA(cpDNA),电泳分离为34条带,最大为11.7kb,最小为0.23kb,分别为pUC和pBR322质粒克隆所得片段,转化大肠杆菌,并从转化菌中提取质粒DNA,经酶切电泳分析证明含有葛lei cpDNA经BamHI水解的不同片段,从而构建了葛lei cpDNA的BamHI质粒文库。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阐述了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图谱、单位点小卫星、单位点微卫星及随机扩增多态DNA等主要的DNA遗传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了不同DNA标记的优缺点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从重组质粒中快速提纯DNA插入片段的方法。质粒DNA的制备简单、快速、分离的质粒DNA可用于限制性酶切和转化大肠杆菌等。从琼脂糖凝胶中提纯DNA插入片段的方法操作简单,回收效率高,提纯的DNA片段可用于连接和制备杂交探针等。  相似文献   

8.
张波  孟紫强 《生命的化学》2001,21(2):119-121
在DNA合成中 ,合成方向为 5′→ 3′ ,即一条链上是连续复制的 ,而另一条链的复制是不连续的 ,必须先合成岗崎片段 (真核细胞的岗崎片段为 10 0bp ,原核细胞的为 10 0 0bp)。DNA连接酶的作用就是催化岗崎片段的连接以完成DNA的合成。另外 ,DNA连接酶在DNA修复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如在切除修复中 ,切除损伤的DNA片段 ,以未受损伤的链作为模板合成一条新的DNA链后 ,DNA连接酶将新合成的DNA链与原来的DNA链之间的缺口封闭完成DNA的修复。DNA链未封闭的缺口对细胞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所以 ,DNA连接…  相似文献   

9.
杨永平  江永珍 《病毒学报》1994,10(3):229-234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2段cDNA片段,即HCV基因组C区抗原基因C831cDNA片断和NS3区抗原基因C33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C831.C33c-C831基因嵌合体同温  相似文献   

10.
限制性内切酶BamHI水解中国野生葡萄葛(VitisflexuosaThunb)的叶绿体DNA(cpDNA),电泳分离为34条带,最大为11.7kb,最小为0.23kb,分别用pUC和pBR322质粒克隆所得片段,转化大肠杆菌,并从转化菌中提取质粒DNA,经酶切电泳分析证明含有葛cpDNA经BamHI水解的不同片段,从而构建了葛cpDNA的BamHI质粒文库。  相似文献   

11.
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线粒体DNA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丽珠  伏洁 《遗传》1998,20(2):13-15
为了探讨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发病与线粒体DNA突变的关系,采用PCR技术检测了20例患有不同神经肌肉性疾病儿童的外周血和骨骼肌细胞中的线粒体DNA(mtDNA),发现其中6例患儿有mtDNA缺失,其中1例至少有2968bp片段的缺失,另5例至少有2000bp片段的缺失,此缺失区位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1、4、5、编码区,表明该突变对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鼠毛及脑线粒体DNA片段缺失与增龄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不同年龄Balb/c小鼠脑细胞线粒体DNA片段缺失与增龄的关系.发现老年鼠脑细胞线粒体3867bp片段缺失率为50%;而断奶鼠与青年鼠均无此缺失片段出现;用鼠毛为材料进行无损伤检测亦获类似的结果.有人认为线粒体DNA片段缺失率可作为生物衰老的一种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用Nested-PCR方法从含Ds因子的转基因烟草DNA中克隆了Ds因子在烟草染色体插入位点的9个旁邻DNA片段,以这些片段作探针,和野生型烟草的DNA进行Southern杂交,以检测这些片段在烟草染色体上的低拷贝DNA。另外,对这些DNA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将它们的顺序与Genbank数据中已有的核苷酸序列相比较,其中长度为128核苷酸的片段1和荷兰芹的4CL-2基因的一个区段有57.8%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深入进行 ,对DNA的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分离和分析DNA片段的标准方法是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这种现代电泳技术仍然是一个繁琐冗长的程序 ,不易自动化 ,难于提高分析效率。而且 ,用于检测DNA序列变异的基于凝胶的方法 ,其重复性和精密度都不理想。最近 ,出现了一种自动化的可用于检查DNA序列改变和DNA片段分析的工具 ,其名称为转基因组WAVEDNA片段分析系统。这个系统是第一个商用的DNA序列变异检测和DNA片段分析的自动化技术。其特点是高通量筛选单核苷酸多态 (SNP)和短串…  相似文献   

15.
RAPD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及其技术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是在PC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 ,由Willams[1] 和Welsh[2 ] 于 1990年建立 ,原理是以一系列不同的 ,少数碱基组成的随机核甘酸序列为引物 ,对样本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每个RAPD片段的产生要求在可增范围内存在与引物匹配的反向互补序列。引物结合位点DNA序列的改变以及两扩增位点之间碱基的缺失插入或转换都能导致扩增片段的数目和长度的差异 ,经PAGE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EB染色来检测DNA片段的多态…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线粒体DNA的AP—PCR指纹图谱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线粒体基因组的关系,应用AP-PCR 分析,用7 个任意单引物对6 种水稻品系线粒体DNA 进行了扩增。水稻线粒体DNA 的AP-PCR 产物可分为三种类型:(1)所有供试品系均能扩增的片段,它们代表了线粒体DNA 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序列。有4 个引物检测到这类片段。(2)2 个以上水稻品系共同出现而在全部供试材料间存在差异的扩增片段,这类片段是检测水稻线粒体DNA多态性的主要来源。(3)一种细胞质类型所特有的扩增片段,从引物R2 和V5 的扩增产物中发现了这类片段,它们可能与CMS有关联。另外,WA型不育系珍汕97A 与其杂种之间在6 个引物的扩增图谱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两者的线粒体DNA序列结构可能存在某种差别  相似文献   

17.
水稻花药培养植株后代的DNA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籼稻圭630和粳稻02428及其F1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的81个DH系进行了RFLP分析,有28个探针揭示了DNA变异。81个DH系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异,并具有以下特点:(1)DNA变异类型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变化、9NA片段的丢失以及DNA序列的扩增;(2)变异发生在籼稻圭630供体片段中的频率高于粳稻02428,表现出基因型差异;(3)染色体组中第3、8、9和10染色体较少发生变异,在其它染色体上均存在易变异位点;(4)在染色体的一些区段,相邻的探针均揭示了DNA变异,表明在染色体上存在DNA易变异区域;(5)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具有特异性,在同一位点不同的DH系中发生相同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大豆单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及体外扩增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器成功地分离到大豆(GlycinemaxL.)单染色体。将分离到的两条大豆染色体分别放入两个0.5mLEppendorf管中,经Sau3A酶切,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后,进行两轮PCR扩增,得到0.3~3kb之间的DNA片段。Southern杂交表明,这些大豆单染色体扩增片段与大豆基因组DNA之间有同源性,从而证明两条单染色体DNA确实已被成功地扩增了,同时表明两条不同的大豆单染色体扩增产物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常规的倒置显微镜下对小型染色体进行了显微分离,为小型单染色体DNA的体外扩增及微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质粒pBR322的DNA酶切片段,长度分别为750、375和186bp作为外源DNA在非洲爪蟾 卵提取物中实现了非细胞体系的核装配(核重建)。将分离纯化得到的 PBR322 DNA酶切后经低熔 点琼脂糖回收DNA片段,长度为750、375和186bp,分别加入到爪蟾卵提取物再生系统中温育, 经DAPI染色、孚尔根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能装配大量的重建核。显微分光光度法研究表 明,DNA片段在诱导形成重建核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凝集-会凝集变化。α-32P-dCTP掺入重建核 的液闪计数结果表明,DNA酶切小分子片段诱导形成的重建核具有较高的DNA复制活性,而且复 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与加入的DNA片段长度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非细胞体系中诱导的核重 建不仅与外源DNA的种类无关,与外源DNA的长度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基因组YAC克隆DNA的Alu—PCR反应条件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基因组YAC克隆的Alu-PCR指纹分析中要求DNA扩增带具有YAC特征性;在Alu-PCR方法对YAC克隆中的人类基因组DNA片段进行特异的同位素标记时则要求被增标记的DNA序列在插入片段中具有一定弥散性,我们建立了两种不同的Alu-PCR反应体系以满足这一不同要求,并已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根据不同条件下的Alu-PCR结果,分析了多引发位点PCR中的一些现象,并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