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2(IL-2)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近来发现还有中枢镇痛作用,用不同IL-2突变体测定其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发现完全丧失免疫刺激作用的20Leu-IL-2(20Asp→Leu)仍能显著提高大鼠的痛阈,其作用强度与天然IL-2无显著差异,而另一突变体45Val-IL-2(45Tyr→Val)虽保留免疫学活性却不能提高大鼠的痛阈.这些结果证明IL-2分子中具有镇痛作用与具有免疫作用的功能位点是相互独立的;IL-2分子中第45位Tyr对IL-2镇痛作用的发挥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功能位点介导α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和中枢镇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YX  Jiang CL  Song LX  Lu CL  Shao XY  You ZD  Huang AJ  Chui RY  Liu XY 《生理学报》2000,52(3):203-206
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具有中枢镇痛作用。抗内源性阿片肽血清与IFNα能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提示IFNα与内源性阿片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获得系列IFNα突变体,并分别测定其免疫学活性和镇痛能力。结果显示,IFNα突变体Y129S-IFNα免疫学活性显著下降,但仍然保留了很强的镇痛能力,阿片受体拮抗纳洛酮能够阻断Y129S-IFNα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IFN  相似文献   

3.
用定点突变法分别得到了两个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部分拮抗剂15Val-IL-2和126Asp-IL-2以及一个为IL-2受体α亚基结合缺陷型的突变体62Leu-IL-2,当将15Val-IL-2或126Asp-IL-2与62Leu-IL-2共同保温时,62Leu-IL-2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对此现象机理的分析表明15Val-IL-2或126Asp-IL-2可用于IL-2受体亚基结合缺陷型突变体的初步鉴定.同时,这一思路在其它受体-配基系统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2新的功能位点及其中枢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2(IL-2),不仅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具有重要的中枢调节作用。本工作表明:(1)IL-2具有中枢镇痛作用;(2)IL-2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功能位点外,还存在着另一新的与之相互独立的镇痛功能位点;(3)IL-2的中枢镇痛作用,主要是由IL-2第45位Tyr残基以及空间结构上邻近的44、117位Phe等残基共同构成的镇痛功能位点与阿片受体直接结合所介导。本工作提示,细胞因子的多功能性,可能是其相互独立的功能位点作用于不同的受体或受体亚型所致。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2中枢镇痛作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IL-2受体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以及丧失与IL-2受体β亚基结合能力的IL-2突变体仍具有提高大鼠痛阈的能力,这表明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并不是通过IL-2受体所介导,亦表示IL-2的免疫和镇痛作用是通过不同的受体途径实现的。加之内源性阿片肽与IL-2分子有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和结构相似性,提示IL-2可以与阿片受体直接结合产生中枢镇痛效应。从放射免疫法测定的IL-2侧脑室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脑内不同核团的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推测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可能还与弓状核、室旁核、蓝斑等核团的β-EP和LEK有关。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2中枢镇痛作用途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春雷  徐荻 《生理学报》1996,48(3):243-248
抗IL-2受体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以及丧失与IL-2受体β亚基结合能力的IL-2突变体仍具有提高大鼠阈的能力,这表明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并不是通过IL-2受体所介导,亦表示IL-2的免疫和镇痛作用是通过不同的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126Gln是一个保守氨基酸,将126Gln突变为Asp后,测定了这一突变体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不同亚基组合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突变体 126Asp-IL-2与 IL-2Rα βγ复合体可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与 IL-2 α,β复合体亲和力正常,而与 IL-2Rβγ复合体不具备亲和力.由此证实126Gln是人 IL-2与 IL-2Rγ亚基结合的残基.  相似文献   

8.
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是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超家族中的一员,也是研究治疗哮喘的关键药物受体靶标.采用进化踪迹(evolutionary trace,ET)方法分析肾上腺素受体家族跨膜区片段序列,识别出了44个保守的残基,然后将β2肾上腺素受体以及受体D130N活性突变体、D79N失活突变体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试图找出与受体不同功能状态相关的结构动力学特征.发现受体DRY motif中的D130远离R131而转向K149残基这一结构特征与受体活性高度关联,此外,从残基相互作用的变化推断出了受体helix 2,4 and 6伴随着受体活化而发生的运动.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索β2肾上腺素受体突变体的激活机制以及所诱发疾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得到6个生物活性剧烈下降的人白细胞介素-2(IL-2)突变体,其中两个突变体即15Val-IL-2和126Asp-IL-2可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IL-2的生物效应降低.在对高亲和力IL-2受体(IL-2R)的竞争抑制实验中,15Val-IL-2和126Asp-IL-2又表现了一定的竞争能力.这些结果表明15Val-IL-2和126Asp-IL-2的部分拮抗天然IL-2的作用.结合IL-2二级结构分析及对IL-2与IL-2R相互作用的已有认识,可认为15Val-IL-2和126Asp-IL-2的部分拮抗作用产生的原因在于替换残基在空间上对IL-2与IL-2R βγ亚基结合微环境的轻微扰动,干扰了IL-2有关残基与IL-2R βγ亚基的结合,但尚不能完全阻止其与IL-2R βγ亚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吗啡是阿片类的天然生物碱,常用的镇痛药物,作用于神经细胞表达的阿片受体,致使疼痛缓解和痛觉缺失。其次,吗啡对免疫系统功能有广泛的影响,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起调节作用。吗啡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及迁移、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抑制免疫细胞产生MIP-1β、IFN-γ、IL-4、IL-10、IL-12等分子,并诱导CCR5、IL-1β、IL-6、TNF-α等。而对长期使用吗啡镇痛的肾细胞癌病人,同时使用褪黑素,不仅不影响吗啡的镇痛效果,还克服了其免疫抑制作用。吗啡调节免疫功能除了与阿片受体有关,还涉及许多的信号途径。现就吗啡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分子机理作概述。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2镇痛功能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2(IL-2)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近来发现还有中枢镇痛作用,用不同IL-2突变体测定其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发现完全丧失免疫刺激作用的20Leu-IL-2(20Asp→Leu)仍能显著提高大鼠的痛阈,其作用强度与天然IL-2无显著差异,而另一突变体45Val-IL-2(45Tyr→Val)虽保留免疫学活性却不能提高大鼠的痛阈;这些结果证明IL-2分子中具有镇痛作用与具有免疫作用与具有免疫作  相似文献   

12.
方园 《生理科学进展》1995,26(2):137-140
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在行为学、细胞受体、受体后第二信使以及脑内Fos蛋白的诱导表达等多个水平,对ACTH的中枢抗阿片镇痛效应、作用机制以及作用部位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结果表明,ACTH在脊髓水平可以对抗阿片μ和δ受体介导的镇痛,不对抗K受体所介导的镇痛。进一步研究表明,ACTH的这一效应可能不是直接发生在阿片受体上的对抗,而是在受体的cAMP和Ca^2+信使通路上与阿片相互作用发生在阿片受体上的对抗,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肌钙蛋白I2(TNNI2)作为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参与核受体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缺失突变联合酵母双杂交技术证明了TNNI2与ERRα1的相互作用位于TNNI2的1~128位氨基酸残基区域.该区域包括TNNI2蛋白的N末端、抑制肽段(96~116位氨基酸残基)和一个核受体结合位点LXXLL模序(即NR盒).哺乳细胞瞬时共转染实验证实,TNNI21-128缺失突变体不具备辅助活化功能,并能作为负显性突变体完全抑制野生型TNNI2的辅活化作用.研究充分证明TNNI2与核受体的相互作用定位于TNNI2蛋白1~128氨基酸残基,并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TNNI2能辅助核受体反式激活作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脑啡肽-αⅠ干扰素的镇痛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肠杆菌工程菌中纯化脑啡肽-αⅠ干扰素融合蛋白,测定其在小鼠脑内的镇痛作用,阿片受体结合功能及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和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与αⅠ干扰素母体相比,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镇痛作用可为腹腔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Naloxone和Naltrindole 反转, 融合蛋白可竞争3H标记σ型阿片受体配基DPDPE与膜受体结合.融合蛋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和体内抗肿瘤作用也高于母体分子, 说明脑啡肽和αⅠ干扰素的融合蛋白实现并增强了脑啡肽-αⅠ干扰素融合蛋白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脑啡肽-干扰素融合蛋白具有外周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干扰素-脑啡肽融合蛋白的外周镇痛作用和机制.对小鼠进行热损伤诱导,采用经典热板法测定小鼠后肢脚趾外周涂抹干扰素、脑啡肽融合蛋白的痛阈变化,并用阿片选择性拮抗剂纳曲酮、纳络酮及干扰素单抗进行阻断试验.与干扰素母体相比,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外周镇痛作用,这种作用可被纳络酮、干扰素单抗逆转或阻断.融合蛋白具有较强镇痛功能,可作为外用镇痛候选药物,其作用机理与干扰素受体、阿片μ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工作表明,给大鼠低频或高频电针在脊髓中分别释放出脑啡肽或强啡肽,产生镇痛效果。本工作用交叉耐受方法对此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分析其受体机制。结果表明:(1) 给大鼠2Hz电针电针6h,镇痛作用逐渐降低导致耐受后,100Hz电针仍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00Hz耐受后,2Hz电针仍有效。说明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之间无明显的交叉耐受。(2) 100Hz电针耐受后,k激动剂强啡肽A(1—13)的脊髓镇痛作用明显减弱,而δ激动剂[(?)]enkephalin(DPDPE)仍保持明显的镇痛作用。(3) 2Hz电针耐受后,DPDPE的镇痛效果显著降低,而强啡肽A(1—13)的镇痛作用不受影响。根据以上的交叉耐受实验结果可以认为,脊髓中δ型阿片受体参与2Hz电针镇痛,而κ型阿片受体参与100Hz电针镇痛。  相似文献   

17.
阿片耐受—一种潜在的痛觉过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阿片镇痛耐受和痛觉过敏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的前沿课题。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行为学、形态学、功能指标等方面阐述阿片耐受机体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痛觉过敏;从NWDA受体激活、第二信号转导系统及NO的作用、中枢敏感化和神经元可塑性改变等方面阐明了它们共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更好地理解阿片耐受和痛觉过敏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μ型阿片受体在阿片类药物镇痛与成瘾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人脑组织总RNA通过一次反转录和两次PCR法扩增获得 μ型阿片受体的cDNA ,将其克隆至pcDNA3 1 (+)中 ,转染CHO细胞后 ,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并制备膜受体 ,检测重组细胞株表达的 μ型阿片受体与特异性配体的结合能力 .通过饱和性结合和竞争性结合试验证实 ,重组细胞株表达的 μ型阿片受体与天然的 μ型阿片受体具有基本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为进一步研究阿片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得到的两个毒素多肽。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含 33个氨基酸残基 ,其中包含 6个半胱氨酸残基 ;而其天然突变体只比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少了C端的色氨酸残基。MALDI TOF质谱测得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的分子量分别为 385 3.35和 36 6 7.4 0。通过比较其理论分子量和质谱测定的分子量表明两个多肽的 6个半胱氨酸残基分别形成了三对二硫键。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与从同一种蜘蛛分离得到的凝集素 I具有 70 .5 %的序列相似性。生物学活性实验表明 ,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具有使美洲蜚蠊可逆的致瘫作用 ,其半有效剂量 (ED50 )为 (1 92 .95±1 2 0 .84 ) μg/g (P =0 .95 ) ,而且能加强由电刺激引起的大鼠输精管收缩 ;而其天然突变体却不具有上述生物学活性 ,表明C端色氨酸残基为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生物学活性相关残基 ;同时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都不具有类似于凝集素 I对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表明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和凝集素 I两者氨基酸序列中不同氨基酸残基对于决定两者的生物学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μ型阿片受体是阿片类药物镇痛与成瘾的分子基础。从人脑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μ型阿片受体的cDNA,将其克隆至pcDNA31(+)中,用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筛选的单克隆细胞株,检测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介导胞内信号转导的能力。通过与激动剂和拮抗剂的信号转导分析证实,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与天然的μ型阿片受体具有基本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可以用来作为高效镇痛低成瘾药物筛选平台的候选细胞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