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泡桐无性系苗期叶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15个泡桐无性系苗期叶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叶大小和叶形状是泡桐无性系苗期叶部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作为主成分可代表叶部信息量的87%。因而在苗期选择时可作为主要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2.
^60Coγ射线辐射大杯香菇诱变效应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0Coγ射线辐射大杯香菇的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从10项性状指标中提取出5个诱变效应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85%.根据主成分对原性状的综合能力,进行生物学意义分析,5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为农艺性状与酶学效应因子,增重效应因子,盖增大效应因子,粗壮效应因子和盖厚度效应因子.并建立了主成分方程,结合辐射育种实际情况,认为第1主成分较全面反应了辐射育种目标,为期望诱变效应,是大杯香菇诱变育种的主要参考性状组合.各处理组的第1、2、3、4、5主成分值计算结果表明,1.25 kGy处理组的第1主成分最大为3.18,远高于其它处理组,为较适宜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选取滆湖、石臼湖和太湖野生黄颡鱼亲本,设计建立5个繁育家系组,分别为自交组Ⅰ(G♂×G♀)、Ⅱ(S♂×S♀)和Ⅲ(T♂×T♀),杂交组Ⅳ(G♂×S♀)和Ⅴ(S♂×T♀)。家系组苗种培育至70 d时,每个家系组取鱼600尾,设3个平行,开展养殖试验,试验时间60 d,试验结束时测量各家系组黄颡鱼体重,计算体重绝对增长率(AGRW)、增重率(WGR)、饲料系数(FCR)、存活率(SR)等,并测定胃肠道消化酶生化指标。试验表明:各家系组间AGRW、WGR、FCR及存活率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家系组Ⅳ的AGRW和WGR最高,分别为0.126±0.005、316.11±15.67,与其母本群体自交繁育家系组Ⅱ比较,在两个指标上均差异显著(p0.05)。家系组Ⅳ胃、肠蛋白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家系组淀粉酶活力、脂肪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得出,家系组Ⅳ(G♂×S♀),在饲料蛋白利用方面优于其他各组,促进了饲料利用和鱼体生长速度的提高,具有较好的生长表型,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势繁育组合。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元统计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大杯香菇诱发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的6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了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杯香菇的大部分营养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将原6个营养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可达96.20%.根据主成分对原性状的综合能力,进行营养价值分析,2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为生物价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效应因子和营养指数效应因子,并建立了主成分方程,各处理组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计算排序第一为1.25 kGy处理组,所以为较适宜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73份亚洲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来自亚洲主要产稻国家的73份恢复系资源,种植在四川省德阳市和泸州市2个环境下,根据株高、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单株生物量、单株稻谷产量、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每日稻谷产量、每日生物量、结实率、收获指数等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稻谷产量因子、生物产量因子、穗数因子和粒重因子,以上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7.640%(德阳)和88.861%(泸州)。利用4个主成分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在2个环境下,73份资源均聚为4大类,其中来自中国60.71%的资源聚在Ⅰ类群,主要特点是千粒重大,株高偏高,产量较高。来自印度45.45%的资源聚在Ⅱ类群,主要特点是千粒重偏小,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均较高。4类群间差异明显,分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棉花胚珠和叶片激素含量与纤维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具有同一遗传背景的 35份变异材料 ,在特定生育时期 ,进行了叶片和胚珠内源激素含量与其纤维性状的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棉花激素与纤维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胚珠和叶片激素含量与纤维性状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 .在胚珠中 ,IAA、ABA、GAs、ZRs 4种激素与纤维性状的相关关系中 ,ABA与衣分的显著正相关最重要 ,而在叶片中 ,GAs与纤维麦克隆值的极显著正相关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激素和纤维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主成分与激素有关 ,胚珠中的主要因子是 IAA和 ABA,叶片中则是 ABA、ZRs、GAs,第二主成分中最重要的因子为纤维强度和长度  相似文献   

7.
<正>莆田黑猪是我国36个地方优良猪种之一,以肉质优良而著称,一直是当地人招待贵宾的上等菜肴。莆田黑猪属中等体型,体躯丰满,全身被毛稀疏呈灰黑色。头小,额有皱纹,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颈长短适中,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臀稍倾斜,四肢粗壮,卧系。主要分布于莆田、仙游两市县和福清市的西北部。2006年,莆田黑猪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莆田黑猪品种形成历史悠久,早在明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海菜花属全部已知分类群的84个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进行了R分析和主成分分析。R分析结果表明,被研究的性状可明显地划分为若干组高度相关的性状,它们或表明本属向次生性陆生和异花传粉方向演化,或具重要的分类价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仅前16个主成分几乎可保留84个性状的全部信息量,这说明在中国海菜花属分类研究中所选性状很合理;前3个主成分可保留总信息量的76.56%,说明在三维空间内能较好地反映中国海菜花属所有已知分类群间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莱芜猪肌肉肌球蛋白重链(MyHC)慢速氧化型(Ⅰ)、快速氧化型(Ⅱa)、中间型(Ⅱx)、快速酵解型(Ⅱb)组成与肉质性状间的关系, 阐释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 本实验在评价肉质性状的基础上, 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MyHC 4种亚型mRNA的表达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莱芜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MyHCⅡa, Ⅱx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 MyHC Ⅱb 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 而MyHCⅠ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MyHCⅠ, Ⅱa, Ⅱx mRNA表达量与肉色、pH、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正相关, 与嫩度剪切值和肌纤维直径负相关; MyHC Ⅱb mRNA的表达量与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 与嫩度剪切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与肌纤维直径正相关(P>0.05). 由此可见, MyHCⅠ, Ⅱa, Ⅱx, Ⅱb的组成影响肉质性状, 而且其mRNA的表达量与肉质性状, 尤其是与肌肉食用品质显著相关, 也就是说MyHC 4种亚型的mRNA表达量可准确、客观评价肉质.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各月龄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铜  刘小林  杨长明  黄皓  相建海 《生态学报》2009,29(4):2134-2142
为了研究凡纳滨对虾各性状增长规律和判定最佳生长季节凡纳滨对虾的体格与月龄的关系,选择1~6月龄凡纳滨对虾各1000只,选择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头胸甲长和体重共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与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各月龄凡纳滨对虾性状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1), 其中以全长与体长的相关性最为明显,1月龄凡纳滨对虾体重与形态性状的相关系数较小.各月龄凡纳滨对虾的主成分有所不同,1~2月龄凡纳滨对虾的第一主成分为长度因子,第二主成分为宽度因子,第三主成分为高度因子;3月龄凡纳滨对虾的第一主成分与1~2月龄凡纳滨对虾一致,但第二主成分为高度因子,第三主成分为体重因子;4~6月龄凡纳滨对虾的第一主成分为体重因子,第二主成分为高度因子,第三主成分为宽度因子.1~3月龄凡纳滨对虾形态性状的增长优先于体重, 4~6月龄凡纳滨对虾体重优先于形态性状的增长.错过最佳生长季节的凡纳滨对虾的与体格大小相符的月龄可通过建立的判别式来判断,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8.98%,其中2~4月龄凡纳滨对虾的判别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猪MyoG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南昌白、二花脸、梅山猪、玉山黑猪、乐平花猪、金华两头乌及上高两头乌等中外10个猪种共计561头猪为研究材料,采用3对引物(PCR1、PCR2、PCR3)分别扩增猪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不同区域,扩增产物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spⅠ酶切后发现:(1)在PCR1 MspⅠ-RFLP位点上,外来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及培育品种南昌白中极大多数个体表现为AA型,个别为BB型;而6个中国地方猪种除乐平花猪外均以BB型居多。(2)在PCR2 MspⅠ-RFLP位点上,6个中国地方猪种除一头玉山黑猪表现为MN型外,其余均为MM型;而外来品种以NN型占大多数,培育品种南昌白更趋向于外来品种。(3)在PCR3 MspⅠ-RFLP位点上,所有猪种均可得到扩增产物,但无MspⅠ酶切位点。(4)在梅山猪及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二花脸猪中,没有发现Soumillion等(1997)报道的梅山猪特异性MspⅠ多态性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两头乌猪品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5个中国两头乌猪品种(通城猪、东山猪、沙子岭猪、赣西两头乌猪和金华猪)及3个国外品种(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核心蛋白(gag)基因、多聚酶(pol)基因、囊膜(env)基因的3个亚型A、B、C,分别从DNA和RNA水平上进行研究,以发现中国两头乌猪品种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资源优势。方法利用PCR方法在DNA水平上对PERV基因的三个亚型进行鉴定,并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在RNA水平上检测通城猪和大白猪PERV各亚型在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淋巴和脑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4个华中两头乌猪种中env-AB型为主要PERV亚型,分别占被测总数的92%~100%。在这4个品种中均没有检测到C亚型,金华猪以及3个国外猪种中均检测到了C亚型,病毒亚型种类也更丰富。半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gag、pol基因在两个品种9个组织中广泛表达,env-A在通城猪的心、肝、肺、脂肪和淋巴组织中表达量较低,env-B在通城猪的心脏和淋巴组织中表达量较低,而env-B在大白猪的肾脏中表达很低,其他所测8个组织中表达量都较高。结论通城猪、东山猪、赣西两头乌猪和沙子岭猪可以做为较佳的异种移植候选供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帆  刘向东 《昆虫知识》2012,49(4):900-905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存在寄主利用和迁飞能力上的明显分化,有棉花型和瓜型、迁飞型和滞留型之分。但是,棉花型与瓜型之间,以及迁飞型与滞留型之间是否能发生交配行为,尚无研究报道。本文在低温和短光照条件下分别诱导棉花型、瓜型、迁飞型和滞留型棉蚜的性蚜,并进行性蚜间的交配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迁飞型和滞留型性蚜间可以发生交配行为,杂交时发生交配行为的个体比率与自交时无显著差异,但是杂交时雄蚜寻找配偶所花的时间要显著长于自交时,并且迁飞型雌蚜(M♀)与滞留型雄蚜(S♂)杂交时的交配持续时间也显著长于自交时。迁飞型和滞留型棉蚜同型交配容易完成,棉蚜的迁飞型和滞留型已在交配行为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化。棉花型和瓜型棉蚜的性蚜间可以发生交配行为,并且两品系在正交和反交时雄蚜的寻偶时间与交配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豚鼠体征表型与气管平滑肌化学介质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体征表型眼睛颜色、毛色、性别差异选取36只豚鼠,将动物按体征表型分为白色黑眼雌性组(WBEF),白色黑眼雄性组(WBEM),白色红眼雌性组(WREF),白色红眼雄性组(WREM),杂色黑眼雌性组(VBEF),杂色黑眼雄性组(VBEM),每组动物各6只。用旋割法制备离体豚鼠气管螺旋条,以组胺histamine(浴槽浓度2.0×10^-3g/L)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浴槽浓度2.0×10^-4g/L)诱导气管螺旋条收缩,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与张力传感器测定标本张力变化值,分析豚鼠眼睛颜色、毛色、性别与组胺、乙酰胆碱诱导的气管螺旋条收缩效应强弱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在α=0.05的信度下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豚鼠毛色与眼睛颜色表型其气管平滑肌化学介质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色体征表型豚鼠的气管平滑肌化学介质敏感性较杂色表型高,红色眼睛表型较黑色眼睛表型高。性别表型对其介质敏感性差异不显著。结论毛色、眼睛颜色表型不同其豚鼠气管平滑肌化学介质敏感性差异显著,性别表型不同其介质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平喘动物模型宜优先选择白色红眼表型豚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集徐州当地土著微生物作为原始菌株制作发酵床,考察土著发酵床对商品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头杜×长×大三元配套系仔猪进行实验,仔猪断奶日龄为21 d。实验组商品猪饲喂于发酵床猪舍,对照组饲喂于水泥地面猪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选取健康仔猪10头。仔猪饲喂125 d后考察土著发酵床对商品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土著发酵床具有一定提高商品猪日增重的效果,并可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但对猪酮体品质未产生显著影响。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实验组商品猪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土著发酵床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希望通过鲤鱼品种间杂交出现的杂种优势来提高鲤鱼的产量以及在杂种的后代中选择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的类型培育出新的鲤鱼品种。两组杂交的杂种一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可以直接应用于渔业生产上并可望获得增产效果。根据对鳞被和体色的遗传特性的研究结果断定散鳞镜鲤与兴国红鲤的杂种二代中出现的红色镜鲤的鳞被和体色是由纯合型隐性基因控制的,可以预期它的后代不再出现分离而可能成为一个稳定的新品种。研究了不同品种及其杂种的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盘状电泳图谱,希望借此作为一种选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猪SRPK3基因初步的研究,为猪分子遗传育种提供基础分子生物学信息,为猪的遗传育种提供分子标记。以大白猪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精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 (serine/arginine-rich specific kinase 3,SRPK3) 的全长基因CDS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SRPK3基因核酸序列并对其所编码的的蛋白序列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编码蛋白序列的结构特点;采用PCR-SSCP方法对大白猪,野猪,民猪及野家杂交猪的SRPK3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方法检测了SRPK3在1日龄和30日龄大白猪及杜洛克的心脏、肌肉、脾脏、肝脏、肾脏、肺脏、胃、小肠、大肠、脑的表达情况;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构建猪骨骼肌损伤模型用于研究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SRPK3基因表达特性。经拼接所得到的1 708bp核苷酸片段,涵盖了SRPK3基因的全长CDS (1 701bp),该基因编码含567个氨基酸片段;蛋白存在两个S_TKc结构域,猪SRPK3蛋白序列与人和牛的相似性较高。PCR-SSCP检测发现第6外显子上A629→G629,T653→T653的突变,氨基酸变化为Pro→His,Ile→Thr;第9外显子处的G1059→ A1059,氨基酸无突变。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具有组织和种间特异性。SRPK3基因的表达在整个骨骼肌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逐渐升高。SRPK3基因主要在肌肉和心肌内表达,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伴随骨骼肌细胞分化SRPK3的表达持续升高,推测其可能与骨骼肌细胞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分析及新突变位点的 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方法对国内外7个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 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 6种基因型。其中杜洛克中仅存在AA基因型, 苏太猪中存在全部基因型, 只有在梅山猪和具有梅山猪血统的苏太猪中出现基因型BB。所有猪种中, 只有在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中出现等位基因B, 所有猪种除松辽黑猪外均以A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不同猪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较大, 梅山猪和松辽黑猪与其他所有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极显著(P<0.01) , 苏太猪与除皮特兰猪外的所有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差异也极显著(P<0.01) , 淮猪与杜洛克和约克夏这两个国外猪种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 而与皮特兰和其他地方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通过测序在扩增片段中新发现了3种类型的碱基突变, 前2个分别导致了Thr和Glu向Ala和Arg的替换, 最后一个突变不引起氨基酸的变化, 且后两个突变位点为BB基因型所特有。  相似文献   

20.
母猪繁殖力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hen JY  Yu Y  Wang X  Ma PP  Zhu SE  Shi WQ  Wang YC  Zhang Q 《遗传》2012,34(5):591-596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纯种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8491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和畸形胎数共7个繁殖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分析胎次、配种季节、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纯繁和杂交的效果。利用动物模型REML(约束最大似然)方法估计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胎次、配种季节和品种对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影响极显著(P<0.001),胎次和品种对弱仔数影响极显著(P<0.001),但配种季节对弱仔数影响不显著。胎次对死胎数影响显著(P<0.05),而配种季节和品种对死胎数影响不显著,胎次、配种季节和品种对木乃伊胎、畸形胎数影响不显著。长白♂×大白♀交配组合具有最高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繁殖性状遗传力估计结果显示,长白猪初生窝重的遗传力最高,为0.227。其余性状遗传力均在0.2以下,为低遗传力性状。3个品种母猪的健仔数与初生窝重、总产仔数与健仔数之间的遗传相关达0.96以上。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