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苏联及其他国家,采用烟雾剂毒杀林内的吸血昆虫及森林害虫。1956年我国东北林区开始利用(26)111-A和(6)111-A2种烟雾剂,毒杀林区吸血昆虫。同年10月间,林业部用(26)111-A烟雾剂,进行马尾松毛虫毒杀试验。1957年继续在中南、华东、东北、西南等地,组织分点进行技术上的传授和推广。兹将几次放烟试验的体会,综合分述如下,以供实地使用烟剂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烟雾剂在我国治虫工作中日益广泛使用,但自1956年以来,在大量储藏中,河南、江西、湖南等地先后发生自燃现象,引起了火灾,遭受损失。这一问题几年来没有得到解决,生产上受到了障碍。我室毒理组全体同志通过十天的试验,明确了自燃原因及解决自燃的办法,作为向全国昆虫学会学术讨论会的献礼。 从试验结果分析:(1)含糖的几种烟雾剂配方爆发点最低,容易起火。(2)在常温中除昆虫所自制的B-2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竹蝗历年在福建南平专区为害极严重。1958年1—6月间有十个县共31,494亩受害。1958年8月,复旦大学福建资源调查大队决定由我们协助南平专区进行防治工作。先后在南平的上楼、西芹和沙县的青州,作烟雾剂对付蝗的毒效试验和防治工作。在使用烟剂的同时,我们尝试了土洋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脊椎动物通过免疫系统抵御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侵袭。如何发展出简单实用、稳定性好且易于操作的野外免疫学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动物生态学研究,是新兴学科——生态免疫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脊椎动物为例,结合生态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一些应用较广的免疫学测定指标,概述了这些测定指标在野外研究中的优缺点,强调了免疫学指标体系间的复杂关系,建议在脊椎动物生态学研究中使用多层次的免疫学指标体系来度量动物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在生态学和生活史进化的背景下理解免疫功能与其他生理活动或免疫系统内部的权衡关系,提出受所研究目标动物的物种特异性和野外操作条件的限制,多种免疫学参数的有效性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5.
使用矿油(包括石油和煤焦油)乳剂防治虫害早有悠久的历史,用在防治越冬的害虫和卵上尤有特殊的价值,因为有机氯杀虫药剂如DDT、666等在煤焦油里的溶解度很大,最近更大量地使用煤焦油的溶液作为烟雾剂的原料。 苏联于1952年曾在全苏列宁植物保护分院主持下,讨论了矿油乳剂防治害虫的研究及实际使用的情况,会议极重视在植物休眠期应用矿油乳剂防治越冬的害虫或虫卵。因为在此时期使用滑润油或太阳油处理果树可以消灭  相似文献   

6.
棉花封行后,果枝交错,喷药治虫行动不便,果枝受损伤较重,且喷药亦难均匀。为了改进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等单位协作,土法上马,大搞群众运动,运用“741”烟雾剂和其他几种自制的土烟刘防治棉花害虫,获得初步成果。证明烟雾剂防治棉花害虫,特别是防治蕾铃期害虫,是经济、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甘肃南部山区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中华白蛉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3—1974年我们对甘肃文县和陕北宜川等山丘地区的中华白蛉生态进行了调查,发现它与我国长江以北广大平原地区家栖习性的中华白蛉不同。在山区居民点内和野外的各种洞穴均有中华白蛉栖息。中华白蛉的季节,在野外比村内为早。野外雄蛉多于雌蛉,而村内则雌蛉远比雄蛉为多,它在村内的主要栖息场所是畜舍。根据生理龄期的分析,中华白蛉在村内吸血后停留约2—3天,大多数即飞往野外产卵,故村内的白蛉以吸饱鲜血、卵巢发育处于早期阶段的居多,而在野外则以胃血消化大半、卵巢发育即将成熟及产卵后又将再次吸血的白蛉为多。由此可见,山丘地区的中华白蛉具有半家栖的习性。 在甘肃文县和四川南坪山区的垂直分布调查中,发现野外山洞内的中华白蛉的个体和某些部位的结构比一般所见的中华白蛉(暂称为“甲型”)较大,雄蛉的触角列式亦与甲型有某些差异。我们把这种中华白蛉暂称为“乙型”。这一型中华白蛉的比例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 山丘地区的中华白蛉夜间在村内主要侵袭牛、驴等大家畜,吸血后多数栖息于畜圈内。如每年用杀虫剂喷洒畜圈一次,连续数年后,预计对半家栖中华白蛉的防制,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的最适野外观测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锦州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2005-2011年多个品种的玉米大田试验资料,结合已经建立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普适模型,探讨了准确模拟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所需的最适野外观测资料.结果表明: 准确模拟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至少需要3年的野外观测数据,且每年在生育期内至少需要进行4次观测.玉米生育期内的理想观测应为在出苗后20 d左右进行第1次观测,此后每月观测1次.
  相似文献   

9.
具有特定频率的节律性刺激能同步大脑内相应频率的神经振荡,使神经活动与外界刺激发生相位锁定,称之为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neural entrainment).这种同步化的现象伴随着大脑内神经元集群兴奋水平的周期性波动,并与节律信息加工、知觉及注意等认知过程存在关联.得益于其非侵入、易操作以及能有效调控神经活动的特性,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成为了研究神经振荡与知觉和认知功能关系的有力手段,也为认知障碍诊断及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具有特定频率的节律性刺激能同步大脑内相应频率的神经振荡,使神经活动与外界刺激发生相位锁定,称之为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neural entrainment).这种同步化的现象伴随着大脑内神经元集群兴奋水平的周期性波动,并与节律信息加工、知觉及注意等认知过程存在关联.得益于其非侵入、易操作以及能有效调控神经活动的特性,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成为了研究神经振荡与知觉和认知功能关系的有力手段,也为认知障碍诊断及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野外调查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工作。在野外调查中, 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复杂, 对相关地理信息的掌握程度、调查路线的设计质量和导航的准确性, 直接影响调查工作的成效, 甚至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使用谷歌地球软件及相关数据转换工具, 能获取海量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 能将各种地理信息转换、编辑、叠加到三维地球模型上形成地理信息库, 进而精细设计野外考察路线、调查点和调查样方, 并以kml或kmz文件格式保存和分发设计结果。使用Android智能终端设备安装OruxMaps软件, 可以将多种网络地图下载制作成离线地图, 在卫星图上精确显示当前位置、记录走过的轨迹、导入kml或kmz文件进行导航。综合使用这些工具, 可以实现良好的地理信息管理、精细的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路线设计和高精度现场导航实施, 有效提高野外调查工作的成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化学法研究长春花细胞胞内产物释放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生理状态下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了EDTA、氮酮、甲壳素做为长春花细胞渗透剂所使用的条件;探讨了它们影响胞内产物释放的短期效应、长期效应及长时间处理所造成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如何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取得令人满意的野外实习效果,是很多高校生物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基于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山地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模拟野战条件下在自主创新研制介入方舱内行临时起搏实验的可行性和时效性。方法:对5例正常狗在微创介入方舱内使用普通电极导管进行急诊心脏临时起搏模拟操作,观察该过程的时间,和操作效果,以及舱内人员的配合。结果:应用普通电极导管急诊心脏超速起搏5例全部成功,股静脉穿刺,无穿刺部位血肿、感染,血栓栓塞,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时间在10分钟以内。结论:依托微创介入方舱,在野外恶劣条件下进行临时起搏的急救过程安全,实用,快捷。可用于战时以及非战争卫勤急救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草原主要害鼠之一,既破坏草场,又传播多种疾病。近年来对消灭长爪沙鼠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在药物和方法上都有较大的进展。1975年5月14日至6月4日,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对五种刚刚使用和正在试验研究过程中的杀鼠剂,进行了野外灭效试验。样地在内蒙古干草原,位于休耕地内,长爪沙鼠为优势种,密度较高,每公顷盗开洞约105-200个。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照研究了3种环境和4种介质对三叶虫萤卵孵化的影响。环境设置包括模拟野外环境、常温黑暗及低温处理3种,室内恒温25℃条件下不同的介质分为灭菌土、苔藓和灭菌土、湿纱布和灭菌土、野外介质4种。研究发现,附着有厚实灭菌土的苔藓和有一定的遮蔽物是三叶虫萤卵孵化的有利环境因素,孵化率最高,达到100%;将卵置于15℃的低温环境中时,卵的孵化时间大约延迟一个月,但并不影响其孵化率;黑暗的环境对卵的孵化基本没影响。实验表明,厚实的土壤是虫卵抵抗外界不利天气的基础,对稳定虫卵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遮蔽物环境避免了自然强光、恶劣天气、人为践踏、重物冲击等外界不利因素造成的卵孵化失败;光照对卵的孵化基本没影响,但低温会延缓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在植物学教学中,要重视野外实习,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那里的一切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生物教师要特别注意组织好野外实习,使实习课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本文以森林植物群落实习课为例,谈谈野外实习的具体作法。场地的选择场地内应尽量包括我们要观察的内容;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00—600平方米为宜。教师在亲自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课本  相似文献   

18.
赵彤  张宽  黄欣  吴奎武  朱玲玲  范明 《生物技术通讯》2012,23(3):423-425,447
目的:测定不同氧环境下细胞培养基内的实际氧浓度,并探讨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影响培养基内氧含量的因素。方法:利用光纤氧传感探头,对不同氧环境下、不同细胞培养容器中,以及常氧或低氧环境下换液前后RPMI1640培养基内的氧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培养基中的氧含量可以随着外界氧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低氧环境下24孔板和35 mm皿中的氧含量要比25 cm2培养瓶稳定;常氧环境下换液使得培养基内的氧含量明显升高,而在低氧环境下换液则对培养基内的氧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不同氧浓度下的细胞培养模型研究中,严格控制外界环境中的氧浓度,选用合适的细胞培养容器,并且在换液过程中尽量避免或减少培养基与常氧环境的接触,是维持培养基内氧含量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种子植物的花粉传递依赖多样化的传粉媒介,与动物传粉相比,风媒传粉往往被认为效率较低而受到较少关注。然而,绝大部分裸子植物和至少10%的被子植物依赖风媒传粉,在被子植物中至少发生了65次从动物媒向风媒的传粉转变,而且同种植物内风媒与虫媒并存的混合传粉机制也已屡见报道。因此,亟需更加完善的研究方法以揭示生态系统中大量隐藏的风媒传粉现象和机理。本文首先介绍了风媒传粉植物的种类和生境多样性,以明确风媒传粉的研究范围。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野外条件下应首选使用花粉捕获法(黏性玻片或空气颗粒取样器)测量空气中的花粉数量;同时应结合传粉者排除法和套袋、去雄等传粉处理,确定风媒传粉的生殖贡献大小以及动物传粉、自动自交和无融合生殖并存的可能性。如果野外条件受限,应采集相关植物组织,在实验室使用频闪摄影或沉降塔法测量花粉的沉降系数以推测风媒传粉的可能性,并利用风洞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探明不同条件下的风媒传粉效率和空气动力学基础。同时,应进一步研究影响风媒传粉的生物(风媒传粉综合征)和非生物因素,以探寻风媒传粉发生的原因和进化生态后果。以上方法并不能相互替代,研究者应尽量全面使用各类方法以准确描述风媒传粉现象并解释其适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Frankia菌的野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Frankia放线菌的野外分离方法。这种分离方法简便易行,分离成功率较高。此方法也为在野外分离难度较大的其他微生物探索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