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豆龟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月琴  陈静福 《昆虫知识》1992,29(5):272-274
筛豆龟蝽是浙江兰溪一带大豆上的一种主要害虫。该虫在浙江兰溪1年发生3代,以成虫越冬。第一代危害春大豆,是主害代,第二、三代危害夏秋大豆。2~3龄若虫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适期。敌敌畏、杀灭菊酯(或速灭杀丁)、水胺硫磷和乐果乳剂1000~3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筛豆龟蝽卵寄生蜂田间发生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友廷  杜相革  董民  邵伟 《昆虫知识》2003,40(5):443-445
调查表明 ,筛豆龟蝽卵雌虫从 5月初开始产卵 ,5月中旬到 6月底为产卵高峰期 ,接着进入产卵衰退期 ,高峰期产卵量占 80 4%。通过有机毛豆田间标记筛豆龟蝽卵块 ,共发现 2种卵寄生蜂 :卵跳小蜂Ooencyrtussp .和沟黑卵蜂Trissolcussp .。结果发现 :卵跳小蜂是优势种 ,在自然控制因素中起主要的作用。寄生蜂和筛豆龟蝽卵发生动态基本一致 ,寄生蜂数量与寄主卵数量正相关。自然状态下 ,寄生蜂对筛豆龟蝽第 1代卵平均寄生率为 61 3 6%。寄生蜂的羽化集中于毛豆灌浆初期 ,高峰期内 1周羽化量占 81 3 3 %。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对高温的耐受性及其体内抗氧化系统对极端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25℃为对照温度,经高温37℃、40℃、43℃和46℃胁迫处理4h后,测定筛豆龟蝽成虫存活率及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总抗氧化(T-AOC)能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在37℃~46℃高温胁迫下,筛豆龟蝽成虫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体内SOD和CAT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其中,SOD活性在37℃最高,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其活性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CAT一直保持较高活性,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CAT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在极端高温46℃时其活性最高.POD活性在37℃~ 40℃显著高于对照,43℃和46℃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T-AOC活性在各处理温度下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T-AOC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处理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筛豆龟蝽体内3种抗氧化酶的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和MDA在适应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照强度对筛豆龟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喆  崔娟  毕锐  高宇  史树森 《昆虫学报》2019,62(5):645-652
【目的】为明确光照强度对筛豆龟蝽 Megacopta cribraria 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筛豆龟蝽对光环境的适应规律。【方法】在温度24±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 16L ∶8D 条件下,通过测定寄主植物大豆上筛豆龟蝽在不同光照强度(500, 2 500, 4 500, 6 500, 8 500 和10 500 lx)下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指标,包括各虫态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存活率、若虫期营养积累效率等;利用生命表方法进一步分析光照强度对种群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光照强度对筛豆龟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以及成虫生殖力等均产生显著影响。各阶段的发育历期有随光照强度增加而缩短的趋势,其发育速率和若虫期营养积累效率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各阶段发育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模型分别为:卵期 V 1= 0.129968exp(0.011310 L I)(R^2=0.610, P <0.0001),若虫期 V 2=0.000767LI^0.014182 ( R^2 =0.980, P <0.0001),雌虫产卵前期 V 3=0.019000 L 0.418000 I ( R^2 =0.837, P <0.0001);若虫期营养积累效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符合三次函数模型 y =0.0004 x^3-0.0064 x^2+0.0361 x +0.0660 ( R^2 =0.983, P <0.0001);筛豆龟蝽种群趋势指数 I 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大,光照强度低于2 500 lx时,其种群不能完成生殖过程。【结论】光照强度可显著影响筛豆龟蝽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力。较高的光照强度(10 500 lx)更有利于其种群数量增长,而较低的光照强度(≤2 500 lx)将导致种群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5.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该虫近几年在石家庄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在石家地区的寄主植物、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观察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测试分析了树冠喷施不同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什地区牧草盲蝽为害棉花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张仁福  刘海洋  张瑜  姚举 《昆虫知识》2016,(5):1146-1152
【目的】害虫防治指标是害虫管理系统中进行优化决策的主要依据。本文研究了新疆棉区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不同时期对棉花为害与棉花产量损失的关系,制定棉田防治指标,以期为新疆棉田牧草盲蝽防治提供理论和基础。【方法】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以蕾期、花期和铃期牧草盲蝽种群数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并结合棉花经济允许损失率,制定棉田蕾期、花期和铃期牧草盲蝽防治指标。【结果】牧草盲蝽种群数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Y=12.906+5.273X1+4.780X2+2.365X3+4.588X12+3.331X22+2.910X32。蕾期牧草盲蝽成虫为害对棉花产量损失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花期和铃期。牧草盲蝽防治指标,蕾期为12头/百株、花期为20头/百株、铃期为41头/百株。【结论】本研究在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各个生育期牧草盲蝽防治指标,既简捷实用,又便于农民掌握,能更好的指导防治工作,同时可为新疆棉田牧草盲蝽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江苏沿海棉区棉盲蝽优势种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Bt棉的为害与产量损失。结果表明,Bt棉田的被害株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量的加大而增加,其对数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直线相关也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Bt棉田棉盲蝽的防治可以若虫数量与被害株率两项指标来把握,2种盲蝽混合种群第2、3、4代虫量推广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有2、3龄若虫5头、10头和20头上下;或被害株率依次为3%、8%和15%左右。  相似文献   

8.
稻黑蝽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奕泉  叶昌富 《昆虫知识》1995,32(4):202-204
  相似文献   

9.
大豆田豆秆黑潜蝇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sojge(Zehntner)是安徽省霍邱县沿淮地区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为害夏大豆,虫株率可达30%~70%,更高的达100%;产量损失一般在15%~30%,严重者达60%以上。为了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1992~1994年作者就豆秆黑潜蝇为害夏大豆损失与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研究方法选择豆秆黑潜蝇密度较高、为害较重的夏大豆田。地点设在霍邱县城西湖乡新河村,土壤为肥力中等的沙质壤上,夏大豆品种为“凝珍”,采用尼纶网大田小区隔离人工接虫法。尼纶网箱底面积1×2m2,深1m。按每小区面积为2m2计…  相似文献   

10.
豆天蛾对大豆为害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任春光  李虎群 《昆虫知识》1991,28(5):276-279
本文通过测定大豆的不同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研究了3龄幼虫后所造成的不同产量损失。笼罩条件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1.55+0.43x±0.6643,r=0.9943~(**);笼罩条件虫量(x)与结荚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15.11+0.35x±1.9544,r=0.9466~(**)。  相似文献   

11.
蝽科部分昆虫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科蝽亚科3种、益蝽亚科2种、荔蝽亚科1种、盾蝽亚科2种昆虫进行序列测定,获得Cyt b基因432bp的序列片段,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3%、12.4%、37.6%和18.7%,A T平均含量为68.9%,明显高于G C含量(30.1%);密码子第三位点A T含量更高达82.7%。属和种间序列变异大,碱基替换多发生在第三位点。以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特征与序列变异率,赞同将盾蝽亚科、荔蝽亚科从蝽科划分出来并提升为科的观点,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为:盾蝽科与荔蝽科形成姊妹群,较蝽科发育得早;蝽科作为一个单系群,是蝽总科中最为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2.
肉桂泡盾盲蝽的生物学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旭勋 《昆虫知识》1997,34(4):222-225
  相似文献   

13.
黑莓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为害习性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淼  王传永 《昆虫知识》1999,36(6):337-341
黑莓是新引进的第三代小果类植物。本文简要报告黑莓上14科引种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为害习性。其中食叶为主的害虫41种,蛀果为主的2种,蛀干为主的1种,吸果夜蛾8种。提出了以搞好果园管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吴学萱  陈绪山 《昆虫知识》1991,28(6):344-345
<正> 娇驼跷蝽 Campsocoris pulchellus(Dallas)属半翅目跷蝽科。自1986年以来,连续3年先后在安康、旬阳、汉阴等地进行调查,所到之处均发生普遍而严重。笔者除对其各虫态形态特征进行识别外,着重对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褐飞虱为害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褐飞虱是再生稻的重要害虫,中进行了再生稻褐飞虱为害损失的测定,并对褐飞虱为害再生稻造成的产量损失结构进行了通径分析。根据虫量和产量损失的关系,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等因素。确定允许为害损失率,同时建立了再生稻褐飞虱防治指标模型,按照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安庆市第三代二化螟田间为害状况及水稻损失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3代二化螟在双季晚稻上发生危害症状和出现的新特点,明确了各种受害症状均有产量损失,损失率为12.85% ̄59.63%;建立了田间友观受害状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为产量损失调查提供了参考依据。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药剂防治试验、示范表明,在本代卵孵盛期或初见红叶期选用杀虫双或三唑磷防治1次,防治效果可达72%以上。于以上两个时期防治2次,防治效果可达91%以上,同时可  相似文献   

17.
茶翅蝽在生态苹果园的危害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在实施有机生态苹果园的过程中,发现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对苹果的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生态苹果园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作者于2006年在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王家园生态苹果园中,对茶翅蝽的危害进行调查,表明茶翅蝽对苹果危害严重,果园中早、中、晚熟3个品种苹果的为害率分别为28.8%±4.1%、23.4%±4.6%和30.8%±3.6%,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在防治策略上,应强调减少苹果园周围茶翅蝽的数量,从而减少迁入量。  相似文献   

18.
杨金生  束兆林 《昆虫知识》1993,30(4):228-229
通过1985~1990年的田间调查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是为害草莓苗的优势种。成虫产卵趋向于有机肥多的田块,虫口密度较无机肥高0.29~0.5倍,为重点防治对象田。8月中下旬,草莓繁苗生长期是蛴螬严重为害时期,在幼虫大量为害之前,7月中下旬田间初见被害株时,为防治的最佳适期。选用50%辛硫磷、50%甲基1605乳油,亩用0.2~0.4kg,控虫保苗效果好;草莓采果苗秋季大田定植时,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3kg,与肥料混合施用,具有明显的保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asa是荔枝和龙眼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危害严重.该虫以若虫及成虫吸食寄主植物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成虫和3龄以上若虫是传播龙眼鬼帚病病原体的传病介体昆虫.本文综述了近60年来国内荔枝蝽的研究情况,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详尽的荔枝蝽研究现状,以期为该虫...  相似文献   

20.
何潭 《昆虫知识》1990,27(5):279-281
缘蝮碧蝽在西藏主要为害麦类、豆类及蔬菜作物,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每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寿命306~377天,雄虫较雌虫短5~7天左右。每头雌虫产卵平均3.3块,每块均为14粒。卵期8~10天、若虫期46~78天。成、若虫均喜食寄主植物的籽实部分。温度14℃、相对湿度55%左右最适宜若虫生长。小麦齐穗期,用2.5%溴氰菊酯乳剂20ml/亩或2.5%甲基环丙烷羧酸酯乳油16ml/亩(均为制剂量)3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