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暗色鸦雀的一新亚种——二郎山亚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在编写中国经济鸟类志的过程中,曾先后于1960年4—7月间在四川中部采到几只暗色鸦雀,与旧藏的同一种标本(三十年代采自四川峨眉山)进行对比,发现有些羽色上的不同。随后经研究后,才知这些差异是由于旧藏标本狐化变色之故,不足为凭。 近二、三年,李桂垣、张清茂等同志又从四川峨眉山、二郎山及金口河区永胜的瓦山  相似文献   

2.
董磊  孙悦华 《动物学杂志》2007,42(6):151-151
灰冠鸦雀(Paradoxornis przewalskii)为中国特有鸟类,隶属于雀形目画眉亚科鸦雀属。目前已知灰冠鸦雀仅分布于甘肃南部卓尼县到四川西北部松潘地区岷山山脉海拔2440~3050m的高山针叶林及河谷竹灌丛中,其分布模式与该区域另一种中国特有鸟类黑额山噪鹛(Garrulaxsukatschewi)类似,两者为典型的狭域分布物种。灰冠鸦雀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物种。灰冠鸦雀是别列佐夫斯基和毕安科1891年依据俄罗斯中亚考察队1886年在甘肃省南部采集的标本订名的,到目前已知仅有4个分布点,即甘肃岷县、卓尼、舟曲以及…  相似文献   

3.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系由R.Boulton于1932年依据F.T.Smith在原西康省某地"Ta Cho Fu"采获的单独一号雄性标本而定名,中国鸟类学家以往多认为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今四川甘洛县的大桥乡。通过对大桥乡所在地理坐标的实测,并使用GoogleEarth对该地区进行查检,作者提出"Ta Cho Fu"当在今四川汉源县境内,对该地点具体位置的订正和重新定位,使四川山鹧鸪的总分布区域北推了至少100km范围。  相似文献   

4.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系由R.Boulton于1932年依据F.T.Smith'.在原两康省某地"Ta Cho.Fu"采获的单独一号雄性标本而定名.中国鸟类学家以往多认为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今四川甘洛县的大桥乡.通过对大桥乡所在地理坐标的实测,并使用Google Earth对该地区进行查检,作者曾提出"Ta Cho Fu"当在今四川汉源县境内,并指出对该地点具体位置的订正和重新定位,使四川山鹧鸪的总分布区域北推了至少100 km范匍.尽管'"Fraylor(1967)曾对"Ta Cho Fu"这一地点给出过一个差异颇大的地理坐标,作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认为F.T.Smith当年采得四川山鹧鸪的地点仍应当是在四川汉源县境内.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整理四川鸟类标本时,发观有三个亚种以往没有分布在四川的记录,现报道如下:1.三趾鸦雀太白亚种Paradoxornis Paradoxus taipaiensis Cheng,Lo,et Choa2♀。Ⅵ3,1985;Ⅴ9,1986。平武县王胡自然保护区,海拔2500—2700米。同指名亚种比较,本亚种的眼先和眉纹黑褐而非棕褐,向后延伸至后颈处连成半圈状带斑;耳羽较暗灰棕,杂以淡色羽缘;胸及腹部较灰而少棕色。2.极北柳莺堪察加亚种Phylloscopus borealis xanthodryas(Swinhoe)1♂,1♀。Ⅴ4,1974;Ⅴ19,1975。屏山县五指山(海拔1400米)和雷波县箐口(海拔1500米)。本亚种的上体较鲜绿,头顶…  相似文献   

6.
描述产自浙江常山205国道剖面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的牙形刺,主要有Baltoniodus alobatus,B.variabilis,Periodon aculeatus,Dapsilodus viruensis,Scabbardella altipes和Panderodus gracilis等,可归入Baltoniodus alobatus带。浙赣地区奥陶系砚瓦山组自建立以来都被归入瀚江期,并与宝塔组对比。本文根据当前的发现并结合以前报道的砚瓦山组牙形刺化石,认为砚瓦山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Pygodus anserinus,Baltoniodus alobatus和Hamarodus brevirameus(=Hamarodus europaeus)等带,其时代应归为桑比早期至凯迪早期,并可与华南扬子区的庙坡组大部(或大田坝组)至宝塔组对比。其中,Pygodus anserinus带和Baltoniodus alobatus带见于浙江常山、江山地区,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则见于江西武宁。在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剖面,砚瓦山组底部为Pygodus anserinus带;在常山205国道剖面则见Baltoniodus alobatus带;但在江西武宁地区,砚瓦山组从底部起,几乎全都归为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因而,砚瓦山组在江西武宁与浙江常山等地之底界并不一致,有明显的穿时现象。本文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还表明,晚奥陶世古滕贝格的δ13 C的正偏移事件(GICE)在常山地区的起始时间不会早于B.alobatus带。  相似文献   

7.
山东发现震旦鸦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heudei)分布范围甚小,是我国的特有种。过去记录分布于我国南京、镇江和江阴等长江下游地区,近年来在上海崇明,江苏高邮湖、洪泽湖、新洋湖、盐城沿海滩涂等地均获得标本。作者于1988—1989年在临沭县芦庄发现震旦鸦雀,并获标本,为山东省鸟类新纪录。量度:体重15—18g、体长192—193mm,嘴峰16mm,翼长69—70mm,尾长117—  相似文献   

8.
记述我国四川甘孜地区牧草蝗属l新种,褐胫牧草蝗Omocestus avellaeusitibia Zheng,Dong et Xu,sp.nov.,首次报道了青海湖牧草蝗Omocestus qinghaihuensis Zheng et Xie,2001的雄性.附有中国牧草蝗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陕西秦岭三趾鸦雀的一新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写《秦岭鸟类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秦岭的三趾鸦雀与已在描述有所不同,认为是一个新亚种,命名为: 三趾鸦雀太白亚种 Paradoxornis paradoxus taipaiensis新亚种 正模标本:雌性成鸟(采集号:6300034)由陕西省秦岭生物和农业资源考察队赵天如同志于1963年10月19日自陕西太白山清石岩(东经107°50′,北纬34°;海拔2,260米)采得。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大林姬鼠一新亚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查看了青海、西藏及四川西部的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Thomas)标本40余号,同时对比了国内其他地区的同种姬鼠约100多号,认为青藏高原(包括处在高原东缘的四川西部)的大林姬鼠应系一新亚种,描记于下。大林姬鼠青海亚种Apodemus peninsulae qinghaiensis新亚种 正模标本,标本号16674,成体,1959年5月19日采于青海乐都县(存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1.
四川棕头鸦雀的一新亚种——甘洛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11月至1979年8月间,我们先后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采得一批棕头鸦雀标本,经研究,认为系一个新亚种,命名为:棕头鸦雀甘洛亚种 Paradoxornis webbianus ganluoensis,新亚种 正模标本 雄性成鸟(采集号:8374),1978年11月17日采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大桥公社。副模标本 成乌 12 7 1,幼乌9 6 1。分别于1973年11月19日、1974年3月25日至4月4日、1975年7月26日、1978年8月25日至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1日15:00时左右,在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孟津老城黄河高速桥东约50m(34°51′6″N,112°38′8″E)黄河南岸的芦苇丛中,发现5只震旦鸦雀(Parsdoxornis heudei).震旦鸦雀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鸦雀科(Parsdoxornithidae)鸦雀属,共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P.h.heudei)分布于湖北、江西西北部、江苏、上海、浙江,黑龙江亚种(P.h.polivanovi)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天津、内蒙古东北部(郑光美,2005).震旦鸦雀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物种(汪松,解焱,2004),在绝大多数分布区并不常见.在分布地为留鸟.这是首次在河南省被记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C.sichuanensis Liu et Y.M.Li,关帝山黑蛋巢菌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C.yunnanensis Liu et Y.M.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var.yuanquensis Liu et Y.M.Li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C.yunanensis Liu et Y.M.Li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C.sichuanensis Liu et Y.M.Li,关帝山黑蛋巢菌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C.yunnanensis Liu et Y.M.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var.yuanquensis Liu et Y.M.Li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C.yunanensis Liu et Y.M.Li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四川革螨采集记录(蜱螨亚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名  王身荣 《四川动物》2002,21(4):231-231
1985年作者自四川采得一批革螨标本,记录如下。厉螨科Laelapidae1.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 Gu,1990标本1 ,峨眉山清音阁,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巢,1985-07-07。2.中华裸厉螨Gymnolaelaps sinensis Wang,Zhou etJi,1991标本1 ,峨眉山一线天,溪边鸟窝,1985-07-06。帝螨科Parasitidae3.四川寄螨Parasitus sichuanensis Ma et Wang,199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明确尿液标本合理保存时间,加强对标本细菌培养前的保存时间控制.方法 随机选取114份患者尿液标本,比较其在新鲜尿液即刻培养结果和室温(22 ~25℃)的环境中各放置0.5、1、2、3、4和5h等不同时间点细菌培养结果的分离率差异,采用样本率与总体率(新鲜尿液培养的分离率)的差别检验(|u|和P)分析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鲜尿液即刻培养与放置0.5h培养结果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6%);之后随放置时间延长分离率逐渐升高,2h接种标本分离率为43%,差异无统计意义(|u| =0.9489,P >0.05);放置3、4和5h后接种标本分离率分别为50.9%、55.3%和63.2%,呈显著增高(|u|值分别为2.627、3.586和5.446,P值均小于0.01).结论 在常温下不同的保存时间对培养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2h后影响更为显著.准确有价值的培养结果,与标本合理的存放时间有极大的关系,加强尿液培养前阶段的保存时间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瑞夜蛾 Raddea一新种,采自四川省贡嘎山。新种的正模标本及副模标本1♂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模标本2♂♂保存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高山瑞夜蛾Raddea alpina 新种 翅展33—35毫米。雄蛾触角双栉形,复眼后缘有长睫毛,头部与胸部褐黄色带红棕色,下胸带有黑褐色,足外侧黑褐色,各跗节端部有白斑;腹部淡褐色;前翅褐黄色,中室除  相似文献   

18.
中国鮡属鱼类二新种记述(鲇形目:鮡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四川西部收集的鮡科鱼类标本中,发现有鮡属(Pareuchiloglanis)的壮体鮡,新种P.robusta sp.nov.和四川鮡,新种P.sichuanensis sp.nov.,对二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相近种的主要性状列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普遍栽培灵芝种类的拉丁学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普遍栽培灵芝种类的拉丁学名进行了讨论,对学名的使用历史及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回顾,认为中国普遍栽培的灵芝学名应为Ganoderma lingzhi,而不是G. sichuanense;四川灵芝G. sichuanense在形态与分子序列上均与灵芝G. lingzhi不同,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物种,其后选的附加模式标本与主模式标本差异较大,且附加模式标本的地理位置与主模式标本的地理位置距离较远、海拔差异较大、生态习性也不同,四川灵芝G. sichuanense的附加模式标本代表的是与四川灵芝G. sichuanense不同的物种,应该被废除。  相似文献   

20.
四川安县发现美姑脊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4月8日,在安县高川乡天池村马家山,采到一号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 Hu et Zhao),标本号90081,保存于我校标本室。这是继胡淑琴、赵尔宓(1966)发表《四川爬行动物三新种》以来,在四川省内发现的少有几号标本之一。原报道标本产地为四川省的美姑、宝兴、峨眉山和瓦山(洪雅),现分布区又增加安县。1形态特征体长390毫米,尾长115毫米,重25克,雄性。头较细长,与颈部界限不十分明显。背面紫蓝色,有金属光泽,腹面略带土棕色。背鳞21—19—19行,腹鳞115,尾下鳞56,颞鳞2+3,上唇鳞6,下唇鳞6,肛鳞1。2生态习性栖息于海拔1450米左右的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