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亮 《生命世界》2013,(12):70-75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岭山脉的中段。众所周知,南岭山脉是广东抵御寒潮入侵的屏障,南北走向的低山有利于湿润东南季风进入,这一地质地貌形成的微区气候、水热条件、土壤性质,有利于南北物种的繁衍和渗透。这里风光旖旎、山峦叠嶂、奇峰怪石、古木参天,是南岭山脉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2.
魅力车八岭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545公顷,这片位于南亚热带北界、中亚热带南缘的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是南岭南缘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3.
南岭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涛 《生态科学》1993,(1):166-170
南岭东西横亘于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和贵州六省区边境山地。地理位置当约24°30′~26°30′N,109°~116°E。面积达4.5余万平方公里。南岭山地是中国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其植物区系在中国以及亚洲植物区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对南岭山地植物区系的组成、地理成分以及与邻近区域植物区系的联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南岭山地植物区系的性质、起源及其在中国和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山茶属山茶组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山茶组植物的细胞学资料,结合形态和地理学特征讨论了该组植物扩散及分化的规律。山茶组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基数,变化较大的倍性。其中子房无毛的种类除C.chekiangoleosa Hu,C.japoniaca L.的个别居群外都是二倍体;多倍体主要出现在苞,萼,后发脱落,子房被毛的种类中,分布于南岭以西至西南地区,南岭及南岭在东,以南地区未发现多倍体。  相似文献   

5.
湘黔桂交界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与邻近区系关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黔桂地区与邻近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各分类等级相似系数为:科的相似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南岭、华中、华东、滇黔桂、岭南;属的相似系数依次是华东、南岭、滇黔桂、岭南、华中;种的相似系数依次是岭南、滇黔桂、华中、华东、南岭。科、属、种的相似系数次序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1)各比较地区的面积大小不一,在计算相似系数时又没有进行等效面积转换;(2)对各个地区植物资源调查的深浅程度不一;(3)不同分类等级的相似系数在说明区系关系时,其重要性不一样,这可能是重要的原因。在一定范围内的区系比较研究中,种的相似系数能够较好地说明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湘黔桂交界地区与邻近地区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定量关系是:华中与华东区系以及岭南与滇黔桂区系有密切的关系,而湘黔桂与南岭区系亦密切相关、属的地理成分的树状图表明:湘黔桂与南岭区系有密切的关系,而月,岭南和滇黔桂区系与湘黔桂区系的关系比华巾和华东区系与湘黔桂区系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达2倍以上。这些结果与上述各分类等级的相似系数,尤其是种的相似系数的结果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这里指的是属的地理成分之间的定量关系,而非其他等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魅力车八岭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545公顷,这片位于南亚热带北界、中亚热带南缘的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是南岭南缘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种类繁多。保护和研究这片森林的结构、功能、演替及其生态系统的平衡作用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岭山地生物群落简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南岭山地的原生林,是植物群落长期进化发展的产物,是南岭以北及南岭以南东亚温带及亚热带植物的发源地和核心地带。陆生植物开始形成和演化的奥陶纪,当时南岭山地位于华南古陆的边缘。裸蕨类繁荣、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的泥盆纪,即使是在海侵最盛的晚泥盆世,岭南山地仍以大瑶山海岛出露于华南海之中。第四纪冰川对南岭以北的喜温植物带来严重的威胁,岭南山地成为这些植物的保护地。南岭山地茂密的森林和湿热的气候环境,曾经孕育脊椎动物进化和发展,也孕育人类的发展。目前仍保存下来的原生林,种类丰富,孑遗植物众多,不少动物及昆虫等多种生物赖以生存。这是极其宝贵的生物遗产。当前还保留下来的原生林已经不多,建议建立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步总结了文献记录的南岭地区天牛,计有188属392种,其中70种的模式标本采自南岭地区,隶属于4亚科50属,并提供了模式标本产自南岭地区的天牛名单,包括各种模式标本产地和模式标本存放地信息。因为粤语的发音跟标准普通话相差较大,为了方便同行检索历史文献,本文总结了天牛科里涉及到的南岭地区范围内的地名拼写,共涉及四省16县和两座山。  相似文献   

9.
早(中)稻和晚稻白背飞虱虫源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知识》1992,29(1):1-5
白背飞虱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迁飞路径和迁入时期不同,从而导致各主要稻区早(中)稻和晚稻的主害代虫源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华南稻区早稻主害代的主要虫源是越冬虫源和早期迁入虫源形成的,南岭及西南稻区主害代虫源以近期迁入为主,前期迁入虫源为辅。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主害代虫量与前期迁入虫量关系最为密切。我国东部地区,8月份本地繁殖虫源为晚稻主害代的主要虫源。回迁虫量对晚稻影响最大的地区在南岭稻区北部。南岭以南地区回迁的影响程度则减少。  相似文献   

10.
陈涛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5,(2):131-138
南岭山地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或替代关系,主要通过亚热带及亚热带亚热带亚洲分布成分与华南南亚热带及亚洲热带地区联系;与华中和华东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以亚热带及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中国—日本间断分布成分来沟通;与西南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则表现为两地共有的古老和与遗成分区及石灰岩山地区系成分.华夏植物区系,是从古老的华夏植物群逐步发展起来的统一体,在区系分区上应划归为统一的华夏植物界,下分东亚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区和印度—喜马拉雅植物区。南岭山地植物区系拥有其自身的标志种、特有属和丰富的特有种,在区系分区上可划为完整的南岭植物亚省,下分东南岭植物县、中南岭植物县和西南岭植物县。  相似文献   

11.
宗天韵  周玮莹  周平 《生态科学》2019,38(2):182-190
南岭山地位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的交界处, 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带。认识南岭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对于深入了解南岭山地生态屏障作用及气候变化条件下该区域的降水规律意义重大。利用1968—2015年中国南岭区域14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 主要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聚类分析法、小波分析方法和Kriging插值法, 研究了南岭地区48年内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①南岭区域的多年平均雨量分布在1203.19 mm到2019.56 mm之间, 总体上来看, 南岭地区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南部, 自南向北呈减少趋势, 降水量随着经度增加而增加, 随纬度增加而减少, 且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②通过对14个站点的48 a降雨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南岭全区域划分为5个子区域, 全区域以及5个子区域春季、秋季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夏季和冬季呈上升趋势, 汛期大多表现出下降趋势, 非汛期大多呈上升趋势, 但除了南岭最西部的子区域的汛期降雨量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以外, 其余区域的各时间段降雨量趋势变化均不显著。③全区域和5个子区域的年均降雨量在48 a内没有发生显著的突变, 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对于南岭地区的降水尚未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④南岭地区降雨序列存在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 仅有2 a和13 a通过了85%的红噪声检验, 13 a周期所对应的小波方差峰值较2 a的峰值更高, 因此可将13 a作为南岭地区降雨量变化的主周期。研究结果可为南岭地区的农业、林业、旅游业发展决策和生态屏障作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罗明  周妍  鞠正山  魏洪斌  张世文 《生态学报》2019,39(23):8911-8919
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地处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三带”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带的核心区,由于历史上有色金属矿产无序开采、选矿和冶炼等活动,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并造成下游区域土壤、水、农作物污染。修复历史遗留矿山、做好源头控制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典型矿山废弃地单元(废土堆)为例,提出其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与关键技术,开展修复效益预评估方法和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北南岭山区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矿山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较大、矿山周边水土污染严重几个方面;矿山生态修复应以防控安全隐患为基础,以恢复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同时治理矿山水土污染。构建了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的“依山就势”重塑地形、“因势利导”疏导水流、“柔性防护”稳定边坡的粤北南岭废土堆立体生态修复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场地平整、清污分流、土壤改良、边坡生态袋植生、立体植被配置等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建立了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及净化水质4个方面的生态效益评估模型,废土堆修复后生态效益预计可达到66754.25元/a。研究结果可为粤北南岭山区及类似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梁启Shen 《生态科学》1993,(1):141-142
南岭保存了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一些矮林区,是世界同纬度仅存的绿洲。南岭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学上占很重要地位。建立国家级南岭自然保护区,需要深入地对区内的动物区系进行调查研究,开展科研和科学普及工作,出版有关刊物等。  相似文献   

14.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与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的核心区域,在生物进化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对栖息微环境变化敏感的蝶类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对其进行多样性和区系的研究,可为南岭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于1990-1997年,2006-2016年连续多次对该保护区蝶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蝴蝶11科218属501种,是国内诸保护区中蝴蝶种数最多的。分布在东洋区的蝴蝶共377种,占蝶类种数的75.2%,古北区94种,占18.8%,其它跨区系分布的只有30种,属东洋区主导的分布型;国内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3区的蝴蝶共391种(78.04%),其它分布区种类少,这些说明南岭蝴蝶与南岭植物一样主要属亚热带成分。从自然保护区尺度的蝴蝶区系相似性比较看出,种类数和区系相似性都随着离南岭的距离增大而减少,与海南尖峰岭相比热带成分明显减少,这些说明南岭蝴蝶组分不仅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而且明显表现出以南岭为核心向周边扩散,暗示了南岭中段可能为我国蝴蝶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弄蝶是蝶类中系统发育过程中最古老的类群,该保护区弄蝶达132种,占我国弄蝶种数的35.68%,这可能与丰富而古老的植物区系紧密相关;黛眼蝶属(幼虫以竹子为寄主)有28种,居国内各保护区之首,这与南岭山地丰富的竹类资源有关,这些表明植物与蝴蝶间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寄主植物对云南紫胶虫自然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云南紫胶虫(Kerria yunnanensis)在聚果榕、南岭黄檀、钝叶黄檀和偏叶榕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云南紫胶虫在钝叶黄檀上的种群初始密度最高,为181.17头·cm-2,聚果榕上最低,为145.27头·cm-2;雄虫占的比例以在南岭黄檀上最少,为0.19,偏叶榕和聚果榕上最多,为0.24;从幼虫到成虫的累积死亡率,南岭黄檀上最高,为90.03%,偏叶榕上最低,为87.05%;完成世代时间以在南岭黄檀上最长,为156 d,聚果榕上最短,为140 d;平均怀卵量以在南岭黄檀上最高,为536粒,聚果榕上最低,为345.86粒;虫体质量以在南岭黄檀上最大,为12.62 mg,偏叶榕上最小,为9.03 mg;世代净增值率以在南岭黄檀上最高,为48.51,聚果榕上最小,为32.79.综合比较4种不同寄主植物,南岭黄檀是云南紫胶虫夏季世代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最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16.
<正>"南岭"原本并不出名,尽管它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2012年年初,"南岭核心区野蛮修路"事件被曝光,南岭才进入了公众视野。事后,开路被叫停,并引发了"南岭未来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话题。"保护和开发",必须探讨出一个平衡点。旅游开发公司不能保证做到,我们可不可以来协助他们。一个主意在一群环保人士心中慢慢形成。  相似文献   

17.
经调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29科39属,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29种.建议将19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包括广东新分布6种,粤北及南岭特有种9种.分析了广东南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并针对所受威胁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南岭南北坡灰蝶的区系组成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发源地和保存地,研究南岭蝴蝶的区系和生态分布对保护蝴蝶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岭中段南北坡的灰蝶进行多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南岭保护区共记录到灰蝶101种,82.178%的种分布在东洋区。按中国动物区系划分,南岭灰蝶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西南三个区。从灰蝶在南岭南北坡的分布来看,2012-2014年在南北坡调查点共发现灰蝶865头,分别属于31个种,其中南坡共发现470头(隶属于27个种)、北坡228头(隶属于13个种)。这说明南坡的灰蝶种数多,是北坡种数的2倍;南坡的种群密度也比北坡高,是北坡的2.06倍。从同一坡向不同海拔来看,南坡1000-1100 m与500-600 m两个海拔的灰蝶种类数相同,但前者的种群密度为后者的1.55倍;北坡灰蝶种数与种群密度1000-1100 m均高于500-600 m;山顶灰蝶种类少。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900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400m2。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森林群落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相邻样带还是基准样带,Cody指数以及物种周转速率βC与海拔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森林群落各层的共有种数随物种周转速率βC的增加而减少(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揭示,Cody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各层之间物种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与相异性系数(community dissimilarity)、Bray-Curtis指数和Morisita-Horn指数、以及物种周转速率Sβ和物种周转速率t相比,Cody指数和物种周转速率βC能较好地反映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学观点,阐述了建立南岭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和依据,并提出了建立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