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中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和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新发传染病有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图1)。在最近30年的新发传染病中的病原体多达30多种,其中四分之三与野生动物有关。这些人和动物共患病之所以一直层出不穷,主要是因为动物本身有自己广泛的病原群,人同动物密切接触(猎食,宠物,皮毛或入药)可以直接造成人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学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或E.coli),在生物界的分类为细菌界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种。大肠杆菌潜伏在人体内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甚至在人类远祖还不能称作人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直到1885年一名叫埃舍利希的德国小儿科医生,在健康婴儿的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五年来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09-2013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本院共分离出2 921株ECO,2009-2012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平均占29.4%,2013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占27.6%;2011-201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率为70.1%,高于2009-2010年的平均检出率64.1%(P0.05);主要来源于普外科和ICU,分别占22.1%、18.4%;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对本研究其他药物的耐药率,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本市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非常高,耐药问题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定期监测,控制耐药菌的产生,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是一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与人类的出血性肠类和溶血性尿毒症有关,本文介绍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毒力基因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研究较多的噬菌体携带的slt基因,引起上皮细胞粘附/消除损害的eae基因,特异质粒上的hly基因和一些新的毒力基因,即tir,toxB,iha和hokw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对从山东省某地区4个健康奶牛养殖场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优势血清型、耐药特性、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以及系统进化群分析。【方法】采集194份来自山东省某地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新鲜粪便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分离和鉴定,利用常用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型鉴定;利用10%的绵羊血平板检测溶血性;利用K-B法检测对14种常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革兰阴性菌常见的6大类24种耐药基因、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并对目的条带测序分析;利用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分析大肠埃希菌的ST型并使用eBURST v3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克隆关系。【结果】从194份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到171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主要为致病性(19.9%)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17.0%),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128:K67(12/171)和O143:K7(12/171)。另外,具有溶血性的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9.4%(16/17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的比率为22.2%,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33.9%,四环素次之,为24.0%;PCR检测耐药基因和整合子结果显示,59.1%的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59.1%的菌株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2′),未检测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和tetB;Ⅰ类整合子的阳性率为4.1%(7/171),dfrA12-aadA2-sul1为优势基因盒结构(4/171);MLST将大肠埃希菌分为8种ST型,其中,ST155(10/171)和ST58(45/171)形成一个克隆复合物且没有发现新的ST型。【结论】本研究证实,从该地区规模化健康奶牛场新鲜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优势血清型为O128:K67和O143:K7;少部分大肠埃希菌具有溶血性;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优势基因盒结构为dfrA12-aadA2-sul1;MLST分型显示不同奶牛场分离出亲缘关系较近的菌株,其分布具有多态性,血清型与ST型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源自表观健康的奶牛的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具有食品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该研究对于提升规模化奶牛场奶制品的安全生产与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严重危害健康。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来源对有效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极有帮助,从而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经济贸易造成重大损失。建立简便高效的分型方法是微生物溯源的关键,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型方法可分为表型分型和分子分型,这些分型方法各有优劣,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型方法,并对国内外大肠埃希氏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致病菌溯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防御并控制致病菌引起的流行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寻找裂解性强噬菌体用于防治大肠埃希菌感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环境中分离鉴定能特异裂解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噬菌体,通过对生物学特性及裂解细菌功效的探究,为其在食品安全防控中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并纯化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H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对噬菌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噬菌体裂解细菌功效。【结果】2株大肠埃希菌O157:H7噬菌体FEC14和FEC19的头部皆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FEC14头部直径约80nm,尾丝呈星形,FEC19头部直径约58 nm,尾丝呈针形;噬菌体FEC14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为15 min,裂解期为65 min,平均暴发量为156 PFU/cell,FEC19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10 min,裂解期为80 min,平均暴发量为800 PFU/cell;噬菌体FEC14能在60℃、pH 4.0-11.0条件下存活,噬菌体FEC19在70℃、pH5.0-9.0条件下存...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检验主要是从食品卫生指标角度进行。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以确定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而O157:H7大肠埃希菌系临床腹泻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重要成员。近年,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来势颇为凶猛,深受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本文试对该菌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述。1腹泻原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类和引起的疾病(见表1)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已知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IEC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或称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VTEC)…  相似文献   

9.
多重PCR方法快速检测4种主要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大肠埃希菌,威胁着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立同时检测4种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TEC LT肠毒素基因、EPEC bfpA基因、EHECO抗原基因和EIEC侵袭性质粒特异性基因,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一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4种主要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多重PCR方法,彼此之间无交叉反应。该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24株致病菌进行检测,所试4株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均为PCR阳性,其他菌株则为阴性。实践证明,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24份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15份阳性,与国标(GB4789.6-1994)检测结果相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ETEC、EPEC、EHEC和EIEC的单一或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李岩  张卓然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5):21-22,F004
大肠埃希菌是最早启动全基因组测序的细菌之一,但是对于大肠埃希菌作为共生菌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内的生物学本质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大肠埃希菌基因组中每个必需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了解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就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后基因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以期筛选出菌苗株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6份疑似大肠埃希菌病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分离到的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同时分别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双纸片增效法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ESBLs阳性菌株。结果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除7株细菌未能定型外,其余39株细菌分布于10个血清型,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33.33%。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21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5个ESBLs阳性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结论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可作为菌苗株。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尤其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悬液,灌胃制备感染小鼠。随后测定小鼠的生长情况和死亡率;收集肠道菌群,DGGE检测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变化,高通量测序检测组间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小鼠体重、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GE结果显示,在不同小鼠个体之间,它们的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但优势菌的丰度有显著变化。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尽管极大改变了小鼠肠道优势菌群的比例,但没有降低其多样性。另外,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在微生态研究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宿舍空气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 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大学生宿舍内室内空气并分离鉴定其中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 采用ERIC-PCR扩增基因组DNA, 形成聚类图谱, 分析分离株的相似性。【结果】从收集到的300份空气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94株大肠埃希菌, 30株鉴定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离株, 检出率达15.46%; 产ESBLs大肠埃希菌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相似性在50%?100%之间。【结论】大学生宿舍空气中存在着产ESBLs大肠埃希菌污染, 应加强对空气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4.
新发感染病以其不确定性、突然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常常造成巨大损失。在过去的40年中,新发现的病原超过50种,其中多数是病毒[1]。应对禽流感、SARS、H1N1等重大病毒病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早期确定病原对于新发传染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1):1004-1007
目的查清临沂市肉鸡大肠埃希菌的优势血清型及耐药情况,为研制疫苗和科学防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应用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对大肠埃希菌及其血清型进行鉴定,通过药敏试验研究其耐药性。结果从365份病料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11株,分离率为85.2%。优势血清型为O78、O1、O11、O18、O15和O2;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表现出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8.0%、87.3%、86.0%、77.3%、73.4%、70.0%和64.6%,而对大观霉素、头孢噻呋、多黏菌素、氟苯尼考和痢菌净高敏。结论临沂市肉鸡大肠埃希菌的优势血清型有O78、O1、O11、O18、O15和O2,分离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鸡大肠埃希菌病应通过药敏试验,合理地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腹泻儿童致病菌流行病学情况,对2007年度就诊于我院的2871例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弯曲菌、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耶尔森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部分菌株的血清分型。结果发现,弯曲菌在腹泻患儿粪便中的分离率为11.1%(172/1556),4月份感染率最高(P<0.001),多见于1~4岁儿童(P<0.05);其次是志贺菌,分离率为3.2%(91/2871),其中福氏志贺菌占63.7%;第3位是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30/2871),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70.0%,以O55/K59血清型为主。沙门菌、气单胞菌分离率不超过0.5%,未检测到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耶尔森菌。本次调查显示,弯曲菌、志贺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是目前上海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3种主要致病菌。弯曲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志贺菌及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提示临床微生物室应将弯曲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作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常规监测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方法检索四个中文数据库、EMbase、PubMed及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5月,由2名独立的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对筛选到的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的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2.1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各类基因的检出率和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结果共纳入35篇中文文献和4篇外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式进行数据分析,合并结果显示:(1)中国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4.0%-7.0%)、2005-2008年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3.0%-7.0%)、2009-2013年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6.0%(95%CI:4.0%-8.0%),两个时间段AmpC酶基因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HA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43.0%(95%CI:28.0%-59.0%)、CIT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52.0%(95%CI:37.0%-66.0%)、EBC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为23.0%(95%CI:10.0%-37.0%);(3)北方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8.0%(95%CI:5.0%-11.0%)、东南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5.0%(95%CI:1.0%-9.0%)、中西部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6.0%(95%CI:2.0%-10.0%)、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为7.0%(95%CI:4.0%-9.0%),经χ2检验,四个地区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在中国以CIT型引物扩增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且主要为CMY-2基因;2009-2013年时段AmpC酶基因阳性率高于2005-2008年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四个地区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e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病原菌,以EHEC O157:H7标准菌株rfbE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L,线性范围是102~108cfu/mL。稳定性试验表明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6%和2.4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在耐药及毒力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某院2018年8-12月分离自慢性腹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粪便样本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PCR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腹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粪便样本分离大肠埃希菌的系统发育群、耐药基因及CRISPR系统。 结果 共收集到142株大肠埃希菌,源于63例慢性腹泻患者(疾病组)和7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耐药率为48.0%,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为73.1%~100.0%。63株源于慢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分离大肠埃希菌中CRISPR系统的检出率显著低于79株源于健康体检者(3.2% vs 46.8%,χ2=33.538,P2=8.656,P=0.003)。 结论 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敏感性。CRISPR系统可能在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毒力及耐药基因的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每年由大肠埃希菌O157:H7引起的感染报道为73000多病例,疾病表现为水样腹泻、血性腹泻以致出现血尿综合征,其主要致病因子是志贺毒素(Stx)。大肠埃希菌(STEC)如O157:H7产生的Stx有2种:Stx1及Stx2。Stx1与志贺痢疾杆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基本相同。Stx2与Stx1在氨基酸水平有55%同源性。STEC可产生Stx1或Stx2,或两者都产生,但重症疾病与Stx2有关。Stx是由溶源性噬菌体编码的。Stx2的编码噬菌体有高度多样性,从同一次暴发流行中分离到的O157:H7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