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又称马铃薯潜隐病毒(Potato latent virus)或马铃薯轻花叶病毒(Potato mild mosaic virus),是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的模式成员,遍布于全世界马铃薯种植区.受侵染叶片呈花叶症状,田间常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马铃薯的毁灭性减产.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单双三价抗病毒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铃薯Y病毒(PVY)、X病毒(PVX)和卷叶病毒(PLRV)引起的病害是造成我国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的马铃薯生产。PVY和PVX或PVY和PLRV混合侵染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各病毒单独侵染。国外科学家通过在马铃薯植株体内表达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来减缓病毒病害的发生已取得相当的成功。 我们从河北省坝上地区农科所试验田中采集PLRV感病材料Burbank及87-1,参照文献提取病毒RNA并以其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PLRV澳大利亚分离物已发表的序列,设计并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又称马铃薯潜隐病毒(Potato latent virus)或马铃薯轻花叶病毒(Potato mild mosaic virus),是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的模式成员,遍布于全世界马铃薯种植区。受侵染叶片呈花叶症状,田间常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马铃薯的毁灭性减产。其病毒粒子为易弯曲的杆状颗粒,大小约为  相似文献   

4.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番茄丛矮病毒科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可通过机械、种子和昆虫介体传播。其单独侵染玉米仅能引起轻微症状,但其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或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等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病毒复合侵染会引起严重的玉米病害——玉米致死性坏死病(Maize lethal necrosis disease,Mlnd),造成玉米产量损失惨重。Mcmv在全球广泛分布,对玉米产业构成很大威胁。深入了解Mcmv并掌握其防治措施对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就Mcmv的生物学特性、分布与危害、鉴定与检测及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防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Mcmv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2个马铃薯高代品系为实验材料,研究马铃薯病毒Y(PVY)和S(PVS)复合侵染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光补偿点、胞间CO_2浓度和饱和光强等光合参数,以及马铃薯块茎产量、干物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等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田间受到PVY和PVS病毒复合侵染后,马铃薯品系2010-11植株的叶片PVS病毒含量显著低于品系34-2植株,2010-11植株的叶片PVY病毒含量同样低于品系34-2植株,但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相比,感病后马铃薯品系34-2和2010-11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显著降低48.54%和19.98%,淀粉含量分别降低8.06%和3.38%,但不显著;粗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4.05%和29.17%;还原糖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1.11%和14.29%;34-2干物量含量显著降低6.9%,2010-11干物质含量略降低0.66%。(3)两品系感病植株的光合参数SPAD值分别显著降低13.37%、20.10%;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降低32.48%和4.54%;其它光合参数变化没有规律性。研究发现,PVY和PVS病毒混合侵染使马铃薯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病毒侵染使块茎中还原糖和淀粉的积累显著受到抑制,但能够促进块茎中粗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转化马铃薯与抗病毒基因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仅排在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占第四位。马铃薯既可用作粮食又可用作蔬菜,具有生育期短、高产、适应性强和营养丰富的特点。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仍然受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病害是最明显的。这些病害包括晚疫(Phytophthora infestance)、环腐(Corynebacterium sepedonium)、黑胫  相似文献   

7.
我国培育成功抗卷叶病毒转基因马铃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大学张鹤龄教授主持的课题组首次用我国自己克隆的马铃薯卷叶病毒 (中国株 )外壳蛋白基因转化并培育成功抗卷叶病毒的转基因马铃薯 ,专家鉴定认为 ,这一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马铃薯卷叶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病毒 ,严重续发感染可导致减产 80 % ,每年使世界马铃薯减产约 2 0 0万吨。在内蒙古大学张鹤龄教授主持下 ,1993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克隆”课题。此后 ,他们利用自己合成克隆的马铃薯卷叶病毒 (中国株 )外壳蛋白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 ,经过数年选育 ,获得了性状稳定的 5个品…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卷叶病毒复制酶基因5端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成罡  张彤 《病毒学报》1998,14(4):377-382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leafrolvirus,PLRV)是正链RNA病毒,属黄化病毒组(Luteovirus)〔1〕,严格虫传,分布广泛,难以控制,侵染马铃薯能引起大面积减产,给马铃薯生产造成巨大损失。PLRV基因组全长6.0kb,有6个读...  相似文献   

9.
香菇菌多糖防治由病毒引起马铃薯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全营养粮食和蔬菜作物,在我国人民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已达到320万公顷,但是产量很低,平均亩产只有1000kg左右。造成低产的原因很多,马铃薯病毒危害引起的退化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微生物的培养液可作为抗病毒剂,如酵母菌培养液、多头绒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是一种严格由蚜虫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病毒,是黄化病毒属(Luteovirus)成员,可侵染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引起卷叶、黄化、矮缩、僵化及块茎网状坏死等症状,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害。因此,有效防治此病害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与抗病毒基因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侵染一直是导致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和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日益完善,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马铃薯抗病性(尤其是抗病毒)方面显示了极大的潜力,必将成为马铃薯抗病毒育种的主要手段。对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根癌农杆菌介导马铃薯遗传转化及其体系优化因素。最后提出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以供广大马铃薯抗病毒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疆从小麦上分离到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可以侵染大麦、小麦、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主要以带毒种子传播病毒。大麦、小麦种子带毒率达70%以上。BSMV曾一度使世界主要的大麦产区减产25~30%,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病毒。从预防病害流行和探索该种子传RNA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可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其危害之重,范围之广。几乎所有马铃薯种植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其造成的损失严重,在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流行年份,会造大量成植株提前枯死,如防治措施不当,会造成70-80%的减产,甚至绝产。本文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症状、流行规律,并介绍了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甲虫Leptiontarsa decemlineata(Say)是世界著名害虫,主要危害马铃薯、茄子和西红柿等,野生寄主植物有刺萼龙葵和天仙子等。该虫发源于北美洲落基山山脉,大约170年前随着北美洲栽培马铃薯引入后成为其主要害虫。马铃薯甲虫成虫和幼虫均造成危害,幼虫常将马铃薯叶片全部吃光,在许多国家造成马铃薯减产30%~50%,严重的地方造成90%的产量损失甚至绝收。马铃薯甲虫1993年首次在我国的新疆伊犁地区发现,目前在新疆、黑龙江和吉林3省区的46个县市有  相似文献   

15.
植物基因转化的成功依赖于一个良好的转化系统,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得以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主要受基因型、预培养、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共培养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转化受体的异质性,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和改进,以获得最适转化条件。本研究以马铃薯无菌苗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的RNA干扰型基因结构转入马铃薯。通过研究外植体预培养、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共培养等不同转化条件及影响因素对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影响,建立一种高效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试验得出最佳转化条件为外植体预培养2 d,然后用OD600=0.5的农杆菌液侵染10 min,共培养2 d。本研究为下一步的对PVX和PVY双抗的马铃薯无标记转基因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Y病毒CP基因RNAi载体构建与干涉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沉默(RNAi)介导的植物抗病毒研究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项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马铃薯Y病毒(PVY)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马铃薯、烟草等重要经济作物的病害,并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以PW的外壳蛋白(CP)基因为模板扩增300 bp和354 bp两个片段,正向和反向分别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的35S启动子下游,从而构建了以PVY的CP基因为靶标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ROKY300,转入农杆菌EHA105中,以农杆菌渗入法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与PVY CP同源的hairpin RNA.结果表明,瞬时表达的hairpinRNA有效干涉了PVY侵染.  相似文献   

17.
利用RNA干涉技术及微束激光转化法培育抗病毒马铃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危害严重、分布广泛并且具有强烈协生作用的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开展了抗病毒病的育种研究。采用RT-PCR技术分别克隆了267 bp的编码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PVX-cp)基因的相对保守区段X和294 bp的编码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PVY-cp)基因的相对保守区段Y两个片段,将其按顺序连接,形成融合基因XY,然后分别将融合基因XY正向和反向插入到载体pHANN IBAL中,得到了载体pH IV,再用NoⅠt对pH IV进行酶切,将产生的大片段插入到载体pART27中,得到同时以PVX-cp基因和PVY-cp基因为靶标的XY的RNA i载体pAR IV。采用微束激光穿刺转化技术转化马铃薯品种Favorita的愈伤组织,得到了14株表型正常的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 lot分析表明,导入的外源融合基因拷贝数介于2~4之间。攻毒实验表明,其中11株转基因植株对PVX、PVYo以及PVX和PVYo混合侵染均表现免疫,而其它3株的病毒浓度也低于对照。这一结果将为利用RNA i干涉技术开展植物抗多种病毒病的育种提供重要依据,验证了所构建的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 RNA i)载体具有良好的功能,同时又一次证明微束激光穿刺法是一种有效的遗传转化手段。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等对马铃薯的危害非常严重,成为制约其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在提高马铃薯抗病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间作条件下施氮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遮阴和氮供应的协同作用是建立玉米/马铃薯高效间作体系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单作和间作两种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设置4个氮水平(N0,0 kg·hm~(-2);N1,62.5kg·hm~(-2);N2,125 kg·hm~(-2);N3,187.5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氮投入量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体系中马铃薯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间作产量优势逐渐降低,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间作马铃薯产量减幅2.66%~43.71%;间作中靠近玉米侧(I-M)和靠近马铃薯侧(I-P)的马铃薯P_n差异显著,I-PI-M;相比于等氮时的单作,间作净光合速率(P_n)降低8.41%~31.09%,光补偿点降低62.23%,暗呼吸速率降低60.90%;过量的氮肥施用和与玉米间作均导致马铃薯P_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_r)的降低,且间作后的减幅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合理控制施氮量有利于维持间作马铃薯较高的光合水平,降低与玉米间作后的马铃薯减产幅度,本研究中N1处理可维持较低减产幅度。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疫霉(Phytophthora spp.)引起的严重的真菌病.马铃薯晚疫菌因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而成为马铃薯疫灾中危害最大的病原菌,目前关于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描述和菌的分离,分析了马铃薯的抗病机制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研究进展,并提出建议,以便在育种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