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基因组多样性及其在绿色超级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超级稻育种策略是应对未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水稻种质资源中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绿色超级稻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遗传基础。近年来,水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3 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充分揭示了水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绘制了全球首个接近完整、高质量的亚洲栽培稻泛基因组图谱,为绿色超级稻的培育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数据平台与理论基础。现介绍"3 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绿色超级稻育种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对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绿色超级稻"的理念,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在发掘与利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和营养高效等重要性状基因、建立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培育与应用绿色超级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绿色超级稻"已经成为全球作物育种的新目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概要介绍我国绿色超级稻的理论与实践的近期研究进展以及绿色超级稻选育与应用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共133个,其中常规稻占45%,杂交稻占55%.这些超级稻品种一次次刷新了水稻高产的纪录,为我国水稻单产的不断攀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高产并不是水稻生产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多个绿色性状.早在2007年,张启发院士就提出了"绿色"超级稻的育种策略和...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多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等疟疾高度流行国家,疟疾防控对企业顺利实现"走出去"目标构成很大挑战。本文结合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公司在缅甸实施伊江水电项目过程中在疟疾防控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围绕项目区域疟疾特点、疟疾防控思路、主要措施、防控效果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对中资企业境外项目疟疾防控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中国绿色经济转型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李红英 《生态学报》2014,34(23):7137-7147
着眼于中国绿色经济转型之路的科学预测与分析,借鉴传统环境负荷模型以及资源与经济脱钩理论、区位熵理论等,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有关绿色经济指标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出2001—2010年全球及中国有关绿色经济指标,依照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预计"十二五"末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成本、人均绿色GDP将分别达到3.11×1012美元、0.37×104美元,生态负荷强度、资源脱钩指数及绿色GDP的区位熵指数分别为0.38、0.66、75;2020年中国绿色GDP的区位熵指数将超越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人均GDP将突破1万美元关口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生态系统压力逐年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环境绩效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逐渐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中国仍需秉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权责纷争;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协调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项目实施13年。收集、保护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黍稷种质;对国家长期库黍稷种质进行了繁殖更新与补充鉴定;研究制定了黍稷种质资源繁种更新与鉴定评价技术规范;为国家长期种质库提供了黍稷新的种质资源、数据资源;建立国家黍稷种质中期保存库;评价创新了一批黍稷种质资源,为生产、育种、加工提供了优异种质(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的成果为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分离克隆的一大批控制水稻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和营养高效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以及建立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为绿色超级稻培育提供了基因资源和技术平台。简要介绍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绿色超级稻培育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8.
哥斯达黎加国家农牧研究所宣布,我国赠送的杂交水稻品种NP833在哥首度试种成功。中国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表示,该岛国气候非常适宜杂交水稻的生长,第一阶段试种成功。这是中国杂交水稻继在亚洲成功推广后,在中美洲和非洲掀起的又一次杂交水稻热潮。  相似文献   

9.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研究——评《绿色农业发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京  丘麒 《植物学报》2020,55(4):532-532
正绿色农业是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以及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并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是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由黄鹂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绿色农业发展简论》内容涵盖了绿色农业概念与特征以及绿色农业产品开发与食品安全等10个主要方面。绿色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2008年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情况。由于采用转基因作物取得了巨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2008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十三个年头),全世界上百万小型和资源匮乏型农户继续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增长(图1)。2008年在其它几个重要的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国家数量和农户数量明显增多,在最具挑战性的非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更多地采用复合性状作物,引进新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能够对全球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做出贡献,包括:食品安全、高价食品、可持续发展、减轻贫穷和饥饿的压力、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11.
张瑞  杨若宸  张倍函  马骅 《生态学报》2023,43(13):5320-5335
绿色发展的内涵在于构建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脱钩的绿色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共生与多元化发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效率及驱动机制对推动"绿色之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目前学界在驱动机制方面未见对技术变化偏向性的探究,因而缺少从要素视角促进绿色技术进步、推动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以"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为样本,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绿色发展的表征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1995至2019年间各国绿色发展趋势和技术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技术变化的要素偏向性对不同类型国家绿色发展的驱动特征。主要研究结论为:(1)多数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70%;(2)技术进步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其中中性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而偏向性技术变化却倾向于降低绿色发展效率;(3)基于绿色发展特征将沿线国家分为强、较强、较弱和弱四种类型。各类国家的绿色技术进步均以中性技术进步为驱动力量,而偏向性技术进步普遍呈能源密集型和生态环境恶化型特征。类型I中绿色发展快于GDP发展的国家,其偏向性技术在投入要素中偏向能源,而在产出要素中偏向期望产出,呈现能源密集型和生态环境友好型特征,说明其低碳政策已对技术进步产生了促进作用,而能源规制的激励作用仍有待于加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的宏观衡量指标,以节能低碳规制促进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2.
范边  马克明 《生物多样性》2015,23(4):507-234
保护地建设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掌握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保护地规划和建设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研究在时间跨度、空间尺度以及结果对比方面的不足, 本文基于世界保护地数据库(World Database of Protected Areas, http://www.protectedplanet.net), 对全球、洲际、地区及国家尺度1950-2013年陆地保护地的增长情况进行描述和短期预测。结果发现: (1)全球保护地增长速率不断加快,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2)洲际和地区保护地发展大致呈现3种增长趋势: 在美洲及大洋洲, 多数地区的保护地增长速率一直在加快; 在亚洲和欧洲, 多数地区的发展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 在非洲, 多数地区的发展高峰为20世纪70年代及21世纪前10年。(3)各国保护地建设存在不平衡性, 仍有近一半国家的陆地保护地比例小于10%, 但这种差距随时间的推移有缩小的趋势。(4)绝大部分保护地增速均匀性低的国家分布在非洲。(5)虽然全球的《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在2020年预计不能完成, 但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有望如期达到目标。本文结果为未来保护地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辐射育成新桑树品种-川799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辐射新桑树品种“川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两年区试、农村示范推广应用,该品种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平均亩产桑叶1551.53公斤,比对照“湖桑32”高11.64%。1996年-200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经五年试验研究,达到育种目标,完成项目研究工作,2001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发合格证书,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设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约30 km的土默特左旗沙尔沁乡。1986年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牧草、饲料作物种质保存技术研究及中期库建立"课题的支持下建立,占地面积1.67 hm2。"十五"以后,多年生牧草圃被纳入到国家种质资源保存体系。2005年多年生牧草圃进行了改扩建项目,项目经费150万元,使资源保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进和提高。改扩建后牧草圃总面积2.67hm2,其中保存区面积2.00 hm2,繁殖更新区面积0.67 hm2。牧草保存区可保存1000余份种质资源,由禾本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江三角洲14个主要超级稻品种(6个粳型超级稻和8个籼型杂交超级稻)CH4排放特征及其与植株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粳型和籼型超级稻全生育期CH4排放均呈双峰模式,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粳型超级稻的平均CH4排放总量比籼型超级稻高37.6%(P<0.01),品种间排放差异主要出现在生长后期.虽然两种类型超级稻的CH4排放总量均与最大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但CH4排放与其他生长特性的关系因品种类型而异.在株高上,粳型超级稻CH4排放总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籼型超级稻的相关不显著.在生产力上,籼型超级稻CH4排放总量与其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粳型超级稻的相关不显著.籼型超级稻CH4排放量低主要是由于其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粳型超级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江三角洲14个主要超级稻品种(6个粳型超级稻和8个籼型杂交超级稻)CH4排放特征及其与植株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粳型和籼型超级稻全生育期CH4排放均呈双峰模式,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粳型超级稻的平均CH4排放总量比籼型超级稻高37.6%(P<0.01),品种间排放差异主要出现在生长后期.虽然两种类型超级稻的CH4排放总量均与最大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但CH4排放与其他生长特性的关系因品种类型而异.在株高上,粳型超级稻CH4排放总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籼型超级稻的相关不显著.在生产力上,籼型超级稻CH4排放总量与其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粳型超级稻的相关不显著.籼型超级稻CH4排放量低主要是由于其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粳型超级稻.  相似文献   

17.
板栗是一种木本粮食,发展板栗生产对改善人民生活、换取外汇和老区脱贫致富有重要的意义。庐山植物园与省有关单位从1971—1988年,对江西板栗地方品种选育、推广嫁接技术、普及丰产栽培技术、引进外省良种、建立板栗生产基地等,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江西板栗品种资源及其分布。并初步整理出:薄皮大油栗、灰黄油栗、中秋栗、桂花栗、紫油光栗、白毛栗、金坪矮垂栗等品种或株系。通过引种对比试验,筛选  相似文献   

18.
空间相关视阈下浙江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四友  文琦  许昕  刘笑杰  宋永永 《生态学报》2021,41(13):5223-5232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征,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2017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的指标数据,对绿色发展指数及6个分维度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探讨空间相关视域下浙江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浙江省各市域绿色发展指数及分维度指数的差异明显,杭州市的绿色发展指数最高,而嘉兴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处于最低水平。(2)浙江省绿色发展指数存在空间自相关特征,但Global Moran''s I并不高。在分维度指数中,除资源利用外,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和绿色生活都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3)发达县域间存在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投入到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形成绿色发展的扩散互溢区。而欠发达县域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不持续发展方式对提高绿色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呈现极化效应和低速增长态势。(4)研究认为可利用空间相关性发挥县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构建跨区域绿色发展的协作机制,落实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试点和示范的带动作用,产生正外部性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稻种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由于近年来栽培稻众多改良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地方品种,造成栽培稻基因源的大量基因流失,导致栽培稻品种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以至不能承受新病、虫害和不利环境的袭击。同时,由于人们长期施用杀虫剂、灭菌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农药,严重地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开发和利用稻种的遗传资源,以丰富栽培稻品种的遗传基础是非常必要的。稻种基因源包括了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杂草稻、稻属的野生物种以及稻族内的近缘属种,它们是栽培稻品种进一步改良所不可缺少的遗传资源。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社会经济和工业化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稻种基因源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一些野生稻种的居群已经迅速地缩小甚至从原产地消失。因此,对稻种基因源及其多样性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栽培稻进一步改良和持久生产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绿色空间体系在渥太华市历次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刻影响了加拿大首都的城市结构、空间形态、城市增长以及居民生活。通过研究渥太华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城市规划及各类绿色空间规划,分析渥太华绿色空间体系发展的3个重要阶段,包括20世纪早期为提升首都形象而形成的公园系统规划,1950年以遏制城市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国家首都规划,以及近20年来聚焦于自然保护、娱乐休闲、农业等多重目标的综合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阐述了在时代发展背景下渥太华绿色空间体系形成、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背景、战略目标及策略要点,总结其规划经验,以期能为中国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