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选择性地在人的胃黏膜中定植,是引发胃癌的最强危险因素之一。多胺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带高密度正电荷的烷基类小分子化合物,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多胺代谢紊乱相关。近期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能诱导宿主胃黏膜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多胺代谢异常。特别是该菌对多胺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ARG2(arginase 2,精氨酸酶2)、ODC(ornithine decarboxylase,鸟氨酸脱羧酶)和SMO(soermine oxidase,精胺氧化酶)的激活作用,与H. pylori免疫逃逸,慢性炎症维持、DNA损伤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多胺代谢途径可能成为H. pylori相关胃癌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世界上约50%的人群有Hp感染.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如不进行治疗,可终身定植于人的胃黏膜上皮,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3.
胃癌(gastric cance, G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癌症中位居第二。G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 Hp)感染是GC发生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Hp感染在GC的发展过程中,会伴有一些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现就Hp感染引发GC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包括Hedgehog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信号通路等作一概述,为GC的预防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种由内源基因编码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其能抑制靶基因蛋白质表达,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作为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可通过调节miRNA的表达,在胃癌中起促进或抑制作用。现就Hp相关miRNA在胃癌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He CY  Yuan Y 《遗传》2011,33(2):109-116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特殊类型胃癌。它的发病过程至少包括炎症、萎缩和癌变3个主要阶段。宿主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包括炎症反应、胃酸抑制、免疫识别等相关基因SNP,可能特异性参与了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文章综述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病3个主要病理阶段相关的宿主基因SNP及其与胃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物。毒力因子、宿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幽门螺杆菌的致胃癌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宿主的iNOS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文章将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no-atrophic gastritis,NAG)→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非典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gastric cancer,GC)五个不同阶段miR-1、miR-20a、miR-34a、miR-423-5p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收集胃镜及病理证实的上述胃癌发生五个不同阶段且H. pylori感染的患者(依次为44、47、43、50、45例),胃癌无H. pylori感染者46例,胃黏膜正常(normal gastric mucose,NGM)63例的血清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无H. pylori感染者miR-1、miR-20a、miR-34a、miR-423-5p表达。结果 H. pylori感染NAG→GC不同阶段,miR-1、miR-20a、miR-34a、miR-423-5p表达逐渐升高(P<0.05),GC阶段最高,miR-1、miR-20a CAG→GC阶段均高于NGM(P<0.05),与NG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程度与GC发生阶段呈正相关(P<0.001);GC组H. pylori感染者较无H. pylori感染者miR-1、miR-20a、miR-34a、miR-423-5p表达升高(P<0.05)。结论 H. pylori感染CAG→GC阶段miR-1、miR-20a、miR-34a、miR-423-5p表达升高,向胃癌演进中呈逐渐升高趋势,miR-1、miR-20a、miR-34a、miR-423-5p高表达可能是H. pylori感染后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miR-1、miR-20a、miR-34a可作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病原体,越年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P的感染与胃癌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因而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对其机制所知不多,有关文章主要分析了HP感染所引起的炎性刺激,HP感染对人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HP感染所致细胞程序性死亡变化对肿瘤发生的影响。本文就将这几方面的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细胞系后的差异基因变化,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肿瘤基因芯片(Oncomine)数据库进行验证,探究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方法 分析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芯片集GSE5081与GSE70394,绘制维恩图查找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共同上调的差异基因。对共同上调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TCGA和Oncomine数据库验证差异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利用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分析差异基因表达高低与胃癌患者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 通过差异基因筛选和维恩分析,两个芯片集共有21个共同上调差异基因。GO分析发现共同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趋化因子CXCR受体结合、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等相关的基因功能上;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STRING以及PPI数据库分析发现21个基因中PRDM1、IL10、NRP1、BIRC3、GNG13、CXCL1、CXCL2、CXCL3、CXCL8基因存在有网络关系,属于关键枢纽基因。通过TCGA和Oncomine数据库筛选及验证,发现在胃癌组织中NRP1、CXCL1、CXCL8 基因明显上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GA数据库中,三者P值均小于0.05,Oncomine数据库中,NRP1:t=4.607,P结论 不同的数据库均显示NRP1、CXCL1、CXCL8三个基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同时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且NRP1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性的医疗难题,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自20世纪80年代初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和Warren首先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至今,Hp与胃癌的关系为人们所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逐渐接受了Hp感染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者认为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报道根除Hp治疗并不能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也不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胃癌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Hp感染作为单一致病因素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目前尚未阐述清楚。本文旨在对Hp感染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相关保护性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Hp认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幽门螺杆菌主要保护性抗原的研究及其特征作了概述,并对未来抗原和疫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多胺代谢与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胺为阳离子脂肪族胺,在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参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及稳定性的调节以及细胞膜功能、酶功能及环磷酸核苷代谢等过程的调节。在另一方面,多胺代谢中的一些酶含量低,半衰期短,易于被诱导,因此又可受到体内许多因素如激素、体液因子的调节,使多胺维持在一定水平并保持多胺各成分之间的正常比例,保证细胞在正常水平增殖分化。本文着重介绍了多胺的合成代谢、相互转化及分解代谢的途径和参与这些代谢的酶的一些特性及其调节这些酶的各种因素,并探讨了多胺代谢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正> 多胺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动物以及人体,它是由鸟氨酸脱羧,生成腐胺,再由活性甲硫氨酸提供一分子丙胺基或二分子丙胺基,分别生成精脒或精胺,是人体核酸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种调控物质。本文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外多胺研究的动态,着重介绍(1)多胺的生物合成及调控;(2)多胺的生物学作用;(3)肿瘤细胞的多胺代谢;(4)多胺抑制剂的抗肿瘤研究应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及胃癌的发病有关1982年,Warren和Mashall首次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目前人们已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螺杆菌的药物也已普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国东部地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A、vacA和iceA1毒力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从52例病人胃黏膜活检组织(3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癌)中分离培养H.pylori,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cagA、iceA1、vacAs,i,m区毒力基因片段,统计并分析上述毒力因素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52例菌株中,cagA、vacAs1/i1/m1、vacAs1/i1/m2和iceA1的阳性率分别是92.3%(48/52),48.1%(25/52),48.1%(25/52),90.4%(47/52);所有的胃癌分离株中均为cagA(+)vacAs1/i1(+)型,vacAm1、vacAm2和iceA1在胃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7.6%(10/21),52.4%(11/21),95.2%(20/21),与胃炎组相比,上述基因型的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A、vacAs1/i1/m1、vacAs1/i1/m2和iceA1是中国东部地区H.pylori的优势基因型;cagA、vacAs1、vacAi1和iceA1毒力基因型的存在与胃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是其致病的原因之一,目前已知的主要毒力基因包cagPAI,vacA,iceA,babA等,不同毒力基因分型及其结合与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在不同地区报道不同。对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分型的研究有利于鉴别其毒力菌株,揭示其致病机制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依赖于细胞内的多胺水平,耗竭细胞内多胺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此同时,细胞内多胺含量的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的活性,依据受影响信号分子功能的差异,这些信号通路活性的改变具有增强或抑制耗竭多胺产生的抗肿瘤效应的功能,从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侵袭产生不同的影响。综述多胺对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相关性。方法通过胃镜和相关辅助检查,对24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病人胃内幽门螺杆菌进行动态观察。结果24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病人中,18例出现H.pylori感染(75%);治疗后H.pylori感染例数减少(6/24,25%);1年后H.pylori病人感染又增加(11/24,46%)。结论抗H.pylori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常规治疗方法有效,但易反复,可考虑辅以微生态调节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根除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显示Hp的根除疗效在下降,本文就有关影响Hp根除疗效的相关因素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