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拉萨半干旱河谷表土花粉和冲积物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半干旱河谷的表土花粉组合能较好反映样方植被群落特征,而河流冲积物表层花粉样中,拉萨河中游样品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其中上游流域植被的总体面貌,下游段河流冲积物花粉组合主要反映河道周围湿地植被群落特征。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说明,前两个因子轴的累计贡献率为41.9%,较好地解释了该区域花粉种属的分布与两个轴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区表土花粉莎草科/(禾本科+蒿属)Cy/(G+A)值由拉萨河中游至下游逐渐减小,反映该流域的湿度从东到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恢复西藏拉萨河流域全新世的古气候环境,作者对拉萨河流域中下游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与植被以及降雨量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表土花粉研究结果显示,拉萨河流域中下游表土花粉组合能较好反映样方植被群落特征。根据研究区域孢粉组合特征,拉萨河流域中下游主要划分为8个孢粉组合带,即高山沼泽草甸带、高山灌丛草甸带、亚高山灌丛带、桦木林带、河谷沙棘林带、亚高山草甸带、亚高山半荒漠灌丛带和亚高山荒漠带。花粉类型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乔灌木花粉含量、Cy/G+A比值、莎草科、蓼属均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草本花粉含量、禾本科、蒿属、藜科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年均降水量是影响拉萨河中下游植被类型和表土花粉组合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燕山南部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燕山南部花9粉用布特性研究表明,空气中的花粉反映的是植物花期的季节性变化,表 粉是植物多年花粉散布的混合,冲积物花粉与空气中和表土花粉显著不同,是取样点上游表土花粉的混合,与取样点周围植被关系较小。因此,根据冲积物花粉恢复古植被,反映的是整个流域的植被面貌,而不是某一点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群落19个样点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1)针叶林和高山灌丛的花粉组合特征与植物群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花粉组合基本上能反映植被群落特征,草本植物的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2)主要花粉类型中松属、云杉属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杜鹃花科、杨属和柏科花粉具低代表性;(3)通过花粉相对含量降趋势对应分析(DCA)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植被类型。该研究成果可为本地区及相似地区的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提供基础和验证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花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现代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研究是推断过去植被演化的基础。对中国草原区 39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花粉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草原植被的总体特征。大多数样品中乔木花粉百分比低于 5 %。蒿属、藜科是草原区所有样品花粉组合中最主要的成分 ,两者在花粉组合中所占比例多大于 5 0 % ,且人类活动越强或气候越干旱 ,蒿属、藜科花粉所占百分比越高。花粉组合不能反映群落结构特征 ,如建群种、结构、盖度等的差异在花粉组合中表现不出来。即使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 ,禾本科花粉所占比例也多低于 10 %。花粉浓度在草原区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中意义不明确。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花粉组合存在明显区别 ,无倾向性对应分析 (DCA)分析表明 ,典型草原区样品在第一排序轴的排序值多高于 0 ,荒漠草原区样品的排序值小于 0 ;典型草原区藜科花粉百分比一般低于 2 5 % ,花粉类型多样性指数大于 2 ,当蒿藜占花粉总数的 5 0 %以上时 ,蒿藜比值大于 2。荒漠草原区藜科花粉含量多高于 2 5 % ,蒿藜比值多为 0 .5~ 2 ,花粉类型多样性指数多为 1~ 2。蒿属花粉属超代表性 ,但在蒿类建群的群落中 ,蒿属花粉多低于其在植被中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吉林长白山植被垂直地带性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真实对照。通过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植物群落21个样点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群落组成数量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1)木本植物花粉占76.1%,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花粉比值(AP/NAP)约3.2,以桦属和松属为主;(2)岳桦云冷杉林和岳桦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群落组成;红松云冷杉林花粉组合只能部分反映植物群落外貌;红松林的花粉组合不能较好反映植被特征;高山苔原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群落数量特征;(3)主要花粉类型中松属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云杉属、杜鹃花科和蔷薇科花粉具低代表性;(4)通过花粉相对含量,D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植被类型,但是红松林与红松云冷杉林、岳桦云冷杉林无法区分。本研究可为本区古植被与古环境恢复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阴山山脉东段花粉通量及其与表土花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山山脉东段蛮汉山和大青山山顶草甸、桦木林、虎榛子灌丛、人工油松林及杂草草原5个植被类型花粉通量与表土花粉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及同一植被类型不同样点花粉通量和花粉浓度差异明显,捕捉器样品花粉源区面积小于表土样品,能较好地反映样品点周围植被组成,但受虫媒植物和局地植物花粉影响,与表土样品花粉组合差异明显;表土样品中松属、桦属、蒿属及藜科花粉含量多高于捕捉器样品,表明这些花粉不仅易于传播,而且在表土中具有较强的保存能力;禾本科花粉具低代表性,花粉保存能力较低.地层花粉分析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米拉山东、西坡不同植被类型23个表土花粉样品,结合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米拉山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米拉山地区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现代植被类型特征,但是在科属类别,组成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米拉山地区主要花粉类型代表性R值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植物花粉杜鹃属具有低代表性,草本植物花粉蒿属、禾本科具有超代表性,而莎草科与蓼属则具有低代表性,这为本地区及相似地区古气候重建提供了基础和验证资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陕西太白山13个样点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和气孔器及其与植物类型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反映植物类型特征,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与植物类型相对应,高山灌丛草甸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类型数量特征;主要花粉类型松属、铁杉属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胡桃属和榆属花粉具适宜代表性,落叶松属、冷杉属、杜鹃花科和槭属花粉具低代表性;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表明,通过花粉数据能够较好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结合气孔器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选取南京丘陵地区29处样点,分别搜集表土及捕捉器样品,开展两种采样方式下孢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京低山丘陵地区花粉类型以松属、栎属、枫杨属、榆属、蔷薇科、菊科、禾本科为主,表土花粉组合较好地反映了现代植被特征。主成分分析可以大致区分人工草坪区、农田区以及森林区的样品。农田区表土花粉浓度最低,每克仅为4 964粒,农田的翻耕以及微生物环境是造成其花粉浓度低的重要原因;森林区花粉浓度(每克29 176粒)及花粉通量(49 358粒/平方厘米/年)均很高。人类活动的增强可能会造成孢粉浓度的下降。在探究本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时,可运用孢粉浓度以及与农作物相关的孢粉类型的变化来分析。所有捕捉器样品的乔木花粉百分比均低于其对应的表土样品,其中以松属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赛里木湖流域现代植被调查及不同植被带的53个表土样品花粉鉴定分析,深入研究了该区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该流域植被的总体特征,赛里木湖流域不同植被带内花粉组合差异显著,依据花粉谱特征可以分为草原带、针叶林带、森林灌丛带、亚高山草甸带、荒漠草原带、草原灌丛带、荒漠植被带;云杉属、蒿属、藜科、禾本科含量高、变化明显,可作为该流域古环境重建的重要参考依据;蒿属/藜科(A/C)比值可以用来区分荒漠植被带和荒漠草原带,荒漠植被带A/C值平均为0.62,荒漠草原带A/C值平均为1.55,1是两者之间的界值;云杉属花粉含量≥30%时可认为该样品来自于云杉林,云杉属-蒿属-禾本科等花粉组合表明森林(灌丛)的存在,亚高山草甸以蒿属-禾本科-云杉属组合为主,(荒漠)草原(灌丛)以蒿属-藜科-禾本科为主,藜科-蒿属是荒漠植被的建群种。  相似文献   

12.
山西西部吕梁山中北段现代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山西西部吕梁山中北段关帝山和芦芽山地区7个不同植被类型共计15个表土样品和7个捕捉器样品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和花粉通量研究表明:(1)表土和捕捉器样品花粉组合中主要类型与植被组成中优势类型一致.(2)关帝山与芦芽山现代花粉组合特征差异明显,芦芽山地区花粉组合中草本花粉占优势,百分比多高于50%,乔木花粉百分比多低于50%,花粉通量平均为27194 grains/(cm2 · a);关帝山乔木花粉占优势, 百分比多高于50%,草本花粉多低于30%,花粉通量平均为57961 grains/(cm2 · a).(3)松属、云杉属和蒿属花粉在表土样品中的百分比远高于捕捉器样品,显示较强的保存能力;落叶松属、桦属和栎属花粉在表土样品中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捕捉器样品,显示花粉保存能力相对较差.(4)样品聚类分析和DCA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花粉组合最主要的控制因子是温度.  相似文献   

13.
表土花粉组合及其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对应关系,是利用地层花粉开展古植被与古气候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阔克沙勒岭地区60个表土花粉样品,运用聚类分析和降趋势对应分析方法研究探讨天山南坡表土花粉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呈超代表性,蒿属/藜科值的大小可指示湿度变化,还可用于区分荒漠和荒漠草原植物群落;麻黄属(Ephedra)、莎草科(Cyperaceae)花粉代表性较好,在表土花粉组合中优势明显;禾本科(Poaceae)代表性偏低,推测与其自身花粉产量、群落物种多样性等因素有关;(2)阔克沙勒岭地区各植被带花粉组合特征显著,灌木/半灌木荒漠带麻黄属、藜科花粉含量高,蒿属、白刺属(Nitraria)、柽柳属(Tamarix)在各自分布区得到应有体现;禾本科花粉由于低代表性而在荒漠草原带、高寒草原带的优势不明显,在高寒草原带含量略高;莎草科花粉在嵩草草甸带组合中含量居首位,体现出了其在该植被带中的优势;(3)聚类分析和降趋势对应分析在阔克沙勒岭表土花粉研究中能划分识别植被带,降趋势对应分析揭示湿度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云南丽江老君山18个样点山地林下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花粉占83.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花粉比值(AP/NAP)约为5,以常绿栎类、桦属(Betula)和冷杉属(Abies)为主;(2)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花粉组合基本能够反映母体植被特征,针叶林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3)主要花粉类型中冷杉属、柳属(Salix)和杜鹃花科(Ericaceae)花粉具低代表性;常绿栎类、松属(Pinus)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其花粉产量和散布范围为松属常绿栎类桦属;(4)通过花粉相对含量,D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植物群落。该研究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部表土花粉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采用花粉百分含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中部表土花粉与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探讨了草原花粉组合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 ,草原区表土花粉以藜科和蒿属 ( Artemisia)为主 ,并以前者占优势地位 ,麻黄属 ( Ephedra)亦较常见。草原区植被的 A/C(蒿属 /藜科 )值较干旱区草原植被为低 ,分布规律也较干旱区复杂 ,但仍能反应干旱程度的差别 ,而且还反映了草原植被的退化程度。松属 ( Pinus)和桦属 ( Betula)的花粉在个别样品中占有较大比例 ,是环境噪音 (指外源性的、超代表性的花粉 )的主要来源。不同植被类型在花粉组合上各有特点 ,可以从花粉百分含量的数量特征上进行区分。在研究中还发现草原区的严重退化在花粉组合上具有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16.
选取江西南昌西山地区的表土和苔藓样品做孢粉分析,得出其与植被的关系,并且初步推断西山洗药湖沼泽表土花粉的来源,为钻孔花粉来源分析提供帮助。研究结果表明:南昌西山地区表土花粉组合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当地植被状况。由于沼泽对区域花粉的汇聚作用,其表土花粉谱更能代表整个区域的植被状况。沼泽表层样品中主要花粉类型松属(Pinus)、蒿属(Artemisia)花粉来源于西山地区小区域和东南部季风区大区域;杉木属(Cunninghamia)、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主要来源于洗药湖沼泽周围山地;莎草科(Cyperaceae)等花粉源则为沼泽内部的植物;禾本科(Poaceae)花粉来源相对复杂。聚类分析较难区分马尾松林带和杉木林带;毛竹林带、农田带、沼泽表层带和周围山地带则可以清晰地划分出来。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西山地区表土花粉组合的第一因子是湿度,第二因子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的表土花粉,试图揭示荒漠草原地区小尺度范围中表土花粉的植被和气侯指示意义.源自4个不同植物群落的19块表土花粉显示:研究区表土花粉组合主要以草本植物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占优势,两者百分含量一般在60%以上;禾本科(Poaceae)花粉具低代表性,平均含量在5%左右;另含有一定数量的白刺属(Nitraria)、麻黄属(Ephedra)、菊科(Asteraceae)和葱属(Allium)等花粉为特征.笔者首次提出的(蒿属+禾本科+菊科)/(白刺属+麻黄属+藜科)百分比值,有效地揭示了研究区北部较南部要干旱,与A/C比值及当地现生植被生境和气候因子相吻合.研究结果对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区第四纪古植被的恢复,以及古气候的重建提供了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并可指示优势种的存在和人类活动痕迹;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群落整体特征,花粉类型能与母体植被中优势种较好地对应;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的花粉组合难以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DCA表明,花粉谱的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人工扰动植被和天然植被,但人工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以及针叶林和灌丛草甸之间未能区分。30年前后表土孢粉组合变化明显,1984年样品以松属、青冈属和桤木属等花粉为主,而2017年采样分析中松属、桤木属花粉占绝对优势。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部分地区松树和桤木大面积飞播或种植,表土孢粉组合对当地植被指示意义与扰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现生植被与表土孢粉组合的差异能为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参考,但原生植被已经被破坏地区的孢粉图谱,就很难作为重建历史时期植被的根据。本研究可以为亚热带山地利用孢粉学恢复第四纪时期植被与气候,探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流域12个样品的花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花粉组合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流域植被的总体特征。研究区花粉组合主要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其中莎草科花粉含量占绝对优势,平均为58.1%,其次为禾本科花粉,平均为14.7%,还有少量的菊科、蒿属、蔷薇科、藜科、石竹科和毛茛科等植物花粉。同时,笔者利用禾本科+蒿属与莎草科含量[(G+A)/Cy]比值作为区分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流域高寒草原区与草甸区不同植被类型的依据,并认为其比值大于0.1为高寒草原区,反之为高寒草甸区。该研究为青藏高原中部及其它地区利用花粉重建古植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阿尔泰山是个完整的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理要素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对花粉搬运、沉积、保存有较大影响。根据对中国阿尔泰山西部53个表土样品花粉谱特征分析,基于植物群落样方物种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1)阿尔泰山西部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基本一致,各植被带均存在特有的花粉组合,荒漠草原带蒿属—藜科—禾本科—麻黄属组合优势明显,草原灌丛带以禾本科—蒿属—蔷薇科—藜科组合为主,山地森林带表现为云杉属(或云杉属+冷杉属)—桦木属—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组合,亚高山灌丛带以桦木属—禾本科—柳属—莎草科组合为主,高山草甸带表现为唇形科—禾本科—桦木属—蔷薇科—莎草科组合。聚类分析可将各植被带准确鉴别开,主成分分析表明湿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2)云杉属、冷杉属、蔷薇科、桦木属、柳属、豆科、麻黄属、禾本科、蒿属、藜科、菊科、唇形科、莎草科、唐松草属含量高、变化幅度大,为该区域主要的表土花粉类型。其中,云杉属、桦木属代表性较好,禾本科、冷杉属、莎草科代表性较低,藜科、蒿属具超代表性。花粉含量高低除自身因素外,某些科(属)还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