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1年夏季(6-8月)对杭州市境内一景观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采样, 共得原生动物样品21个。利用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对该湿地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特征、优势种分布、指示种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了该特征性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与水质变动之间的关系。共鉴定原生动物84种, 隶属于3纲45属, 其中鞭毛虫纲61种, 纤毛虫纲14种, 肉足虫纲9种。优势种主要为隐滴虫(Cryptomonas)和眼虫(Euglena), 均属于鞭毛虫纲; 污染性指示种及Margalef等多样性指数均表明水质呈中度污染状态; 在原生动物功能类群中, 光合自养者最多, 腐生者、杂食者和捕食者相对较少; 主要理化指标中TN、TP和COD含量均较高, 且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 是造成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评价结果揭示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体目前仍处于中度污染状况。研究对湿地水域的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着生原生动物群落对聚氯乙烯(PVC)废水(聚合废水和合成废水),进行了毒性评价的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废水对着生原生动物群落无毒性作用,而合成废水对着生原生动物群落具有剧毒作用。在100%和50%的合成废水中,着生原生动物群落的全致死时间分别为6.0min和14.49min。用着生原生动物群落对工业废水进行生物测试,具有准确、敏感、快速的特点。着生原生动物群落级的毒性测试,对于环境保护,比单一种原生动物测试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4.
5.
武汉东湖浮注重藻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每月定期从东糊四个常规采样站采集浮游藻类标本进行研究。经鉴定共发现26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7个门的990个属,其中有2种为中国新记录,以1995年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是: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以绿藻门最多,硅藻门次之;各站基本上均以夏季种类最多,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冬季最低;四个站中分布的种类差异不明显,各站都出现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数的39.6%;不同的站或同一个站在不同的季节其优势类群亦不同。计算了与水体营养类型有关的浮游藻类群落的两种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硅藻商。对东湖浮游灯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与水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浮游藻类群落的演替指出东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加剧。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大型浅水型湖泊原生动物群落变化与富营养化关系的研究,通过对华北平原最大淡水湖-河北白洋淀两个湖区9个采样站的初步调查,共鉴定出77种原生动物,其中43种为该湖首次记录:利用PFU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方法快速(两次实验的群集速度均为1d时间)监测了不同湖区的水质状况,水质分析及原生动物定性和定量调查结果表明,湖区Ⅰ(安州至枣林庄5个采样点)水体的污染程度明显大于湖区Ⅱ(圈头至端村4个采样站),通过与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资料比较,较好地反映了白洋淀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8.
1993-08~1994-08,东湖原生动物年均丰度为59,391ind./L,年均生物量为1.40mg/L。从V站到0站,随着营养水平(TSI)增加,数量(A)和生物量(B)显著增加LnA=-58.323+16.503LnTSI(n=5,r=0.983,p=0.003);LnB=-16.840+0.256TSI(n=5,r=0.996,p<0.001),两者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丰度的周年动态模式也发生了明显演替,原来的春季和秋季高峰演变为冬季高峰,营养水平越高,冬季高峰越明显,随营养水平增加形成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和现存量-的空间格局与年代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土壤原生动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原生动物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 ,由于微生物与微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相互作用 ,从而形成了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土壤原生动物既参与了微生物所介导的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 ,又参与了动物对微生物的捕食作用。由于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多样性以及巨大的生物量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且研究理论与方法日益深入。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拟从群落与生态功能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1 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土壤与淡水原生动物最早是由Anton… 相似文献
10.
武汉东湖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从 1994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每月定期从东湖四个常规采样站采集浮游藻类标本进行研究。经鉴定共发现 2 6 0个分类单位 ,隶属于 7个门的 99个属 ,其中有 2种为中国新记录。以 1995年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是 :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以绿藻门最多 ,硅藻门次之 ;各站基本上均以夏季种类最多 ,其次为秋季和春季 ,冬季最低 ;四个站中分布的种类差异不明显 ,各站都出现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数的 39.6 % ;不同的站或同一个站在不同的季节其优势类群亦不同。计算了与水体营养类型有关的浮游藻类群落的两种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硅藻商。对东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与水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从浮游藻类群落的演替指出东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自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一直在加剧。 相似文献
11.
东昌湖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动与水质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报道了浮游生物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水质关系及初步分析了东昌湖的水质情况。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采用PFU法及化学检测法对国内第二大人工湖——山东东昌湖的三个湖区9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及水化学指标进行了初步调耷。共观察到浮游藻类76种,其中污染指示种为17种;原生动物92种,其中污染指示种为21种。浮游生物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指数及化学水质分析显示,各湖区水质优劣程度依次为南湖区〉东南湖区〉西北湖区,调查结果表明东昌湖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相似文献
12.
广东肇庆星湖浮游轮虫的调查及其与水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肇庆星湖周年的轮虫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利用轮虫对水质的指示作用,结果认为,星湖水质总体上属中营养类型,但波海湖已为富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13.
Freshwater protozoa are poorly characterized in river ecosystems. We report here the richness of the protozoan biota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from an ecosystematic survey of a large, coastal plain river. Communities were collected from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ubstrates concurrent with water chemistry analysis at 11 sites along the Flint River and Lake Blackshear impoundment. Community similarity, the distribution of collected taxa in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and the relation of communities to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ere evaluated. Two principal compenents determined from water chemistry data showed important downstream gradients of decreasing water hardness and increasing nutrient levels. Taxonomic richness was high; 200 to 450 taxa were collected depending on season and collecting technique. Artificial substrates provided the richest collections. Bactivorous species were the vast majority of all taxa collected. Community composition showed an orderly transition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and photosynthetic forms were enhanced at nutrient enriched sites. Communitie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increasing nutrient levels. Protozoan commun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reflects human influences on river ecosystems. Since microbial species exploit detrital resources and respond sensitively to human influences, they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garding ecosystem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冬季上海市城区河道中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对上海市城区经过初步修复的四条河道(午潮港、横港、朝阳河和曹杨环浜)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原生动物88种,其中鞭毛虫31种,肉足虫13种,纤毛虫44种.除曹杨环浜无优势种外,其他三条河道的种类均以耐污种类为优势种,如波豆虫 Bodo sp.、滴虫 Monas sp.、隐藻 Cryptomonas sp.等;四条河道均呈现纤毛虫和鞭毛虫种类较为丰富,肉足虫相对较少的现象.四条河道中原生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变动在1.14~2.87之间;密度变动在900.35~2837.89 ind/ml间.分析发现,前期生态治理较为成功的曹杨环浜具有多样性指数高、密度大、无明显优势种等特征,而其他三条河道中原生动物种类相对较单一,且分布不均匀,主要优势种为一些耐污种类.提示经过人工合理的修复,可以有效改善受污染河道的状况.因此对已经初步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探索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并对其加以合理的维护,对建立健康、稳态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嘉陵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嘉陵江梯级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按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嘉陵江12个梯级水库24个样点进行浮游生物的野外采集,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并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四川段浮游植物共8门42科95属171种,浮游动物的组成共有4纲9目21科30属62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有21种.浮游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梯级库区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2004年8月对南充城区的鼠形小兽群落进行研究,应用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3种群落:C1以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主的居民区附近的垃圾地带鼠形小兽群落;C2以微尾鼩+大足鼠(Rattus nitidus)为主的河谷-风景区鼠形小兽群落;C3以微尾鼩+褐家鼠+黑线姬鼠(Apodernus agrarius)为主的校园鼠形小兽群落.其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以C3最高,C2次之,C1最低,导致其原因可能与生境和食物丰富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水与村落关系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落是地表突出且普遍的景观。从生态学角度而言 ,村落系以农村人群为中心 ,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 ,建筑设施为重要栖息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村落具有景观、分布、结构、功能、生命过程、新陈代谢和分类区划等生态学特征。从生态学角度对村落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学分支村落生态学 (villageecology) ,村落生态学具有确定性定义和研究内容[1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目前全国分布有 5 0 0多万个村落 ,6万多个集镇 ,市镇人口约占 30 % ,农村人口约占 70 % ,是农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 5 5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18.
Silvia Crognale István Máthé Valentina Cardone Silvia Rita Stazi Botond Ráduly 《Geomicrobiology journal》2013,30(9):801-812
In this study a combination of both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bacterial microbiota in water and sediment of a saline lake in Transylvania.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ater samples from different lake depths indicated a stratification of the lake that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 microorganisms, confirmed also by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water layers. The superficial bacterial community shows a good oxidative capability, degrading a wide range of organic substrates, yet the bottom layer community exhibits a major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The membrane fatty acid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 bacterial community shows the prevalent presence 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 confirmed by the culturing techniques. Among the 24 collected isolates,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analysis permitted to identify 10 different species, belonging to Bacillus, Halomonas, Idiomarina, Marinobacter, Pseudoalteromonas, Salinivibrio, Staphylococcus genera and prevalently classified as halophiles.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4+-N)、汞(Hg)、铅(Pb)、砷(As)和镉(Cd)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变化对附生硅藻群落结构的影响, 分别于 2017 年 3 月和 6 月对柳江流域进行了调查分析, 旨在为深入研究柳江流域硅藻群落分布特征奠定基础, 以期为该流域水质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柳江流域共鉴定出附生硅藻 137 种, 隶属于 6 目 9 科 34 属。各采样点硅藻丰富度变化范围为 13-42 种, 呈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硅藻优势种组成在枯、丰水期分别有 5 种和 8 种, 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显示, 硅藻群落结构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差异, 枯水期可分为 3 个类群, 基本呈现在干流及支流段的上游、中游和下游; 丰水期可分为 2 个类群, 大致分布在流域的中下游和上游。其中, 在枯水期, Cyclotella fottii、Cyclotella. stelligera、Achnanthes minutissima 和 Cymbella laveis 在上游为优势种, A. minutissima 和 Nitzschia valdecostata 在中游丰度较高, 下游优势种为 Navicula cryptocephala、Amphora montana 和 A. minutissima 等; 在丰水期, 中下游优势种主要以 Nitzschia palea 为主, 上游优势种为 A. minutissima、A. montana 和 Achnanthes petersenii 等。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显示, 枯水期水质因子对硅藻群落的影响为 Pb>Cd>Hg>As>CODMn>DO, 丰水期为 As>DO>CODMn>NH4+-N>Cd。结果表明, 水质因子 Cd、As、DO 和 CODMn 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都对硅藻群落结构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但重金属因子在枯水期对硅藻影响较大, 而溶解氧在丰水期对硅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