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在一个儿童患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 HB  相似文献   

2.
3.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126位Ilie→Ser变异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126位Ilie→Ser变异株房德兴,甘人宝,李载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段恕诚(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32)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表面抗原,变异株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嗜肝DNA病毒...  相似文献   

4.
一个表面抗原144位Asp→Ala的新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T131N/M133T变异株的糖基化和抗原性,本研究构建了T131N/M133T变异的HBsAg过表达质粒,将质粒转染细胞,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 HBsAg表达和糖基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 HBsAg的抗原性。结果显示,T131N/M133T变异使HBsAg产生了新的 N‐糖基化修饰,该变异质粒转染细胞内 HBsAg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上清液中 HBsAg水平也有一定程度降低。结果提示,T131N/M133T变异使 HBsAg发生了新的 N‐糖基化修饰,该变异产生的糖基化可能影响HBsAg的胞内稳定性,对HBsAg的抗原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利用pWR590质粒为载体,构建了含lac启动子,β-半乳糖苷酶(1-590)基因,Xa因子的四肽识别位点和HBV preS1,preS2编码序列的表达质粒,并成功地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经Xa因子消化和高效液相层析,得到了preS1(1-91)纯肽。此肽特异性地与人肝细胞质膜结合,从而为肝细胞上存在preS1受体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也为分离和鉴定肝细胞上preS1受体打下良好  相似文献   

7.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吸印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多肽组成,与蛋白标准品比较获得分子量23000~50000 8种多肽,用单一抗各亚型因子血清分析,证实a抗原决定簇存在于多种多肽中,d抗原决定簇主要由分子量23000的多肽组成,而y抗原决定簇则由分子量31000及34000的两种多肽组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DNA重组和细胞体内同源重组技术,分别获得了P7.5启动子和P11启动子单独带动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和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含有P7.5和P11启动子分别带动一个HBsAg基因(正反两个插入方向)的四种重组痘苗病毒,比较了它们对HBsAg表达的影响。含P7.5启动子的比含P11启动子的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HBsAg水平更高些;在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P7.5和P11两个启动子分别带动HBsAg基因时,两个启动子同向转录表达的HBsAg水平较低,而两个启动子又向转录时表达的HBsAg水平较高,但均没有单一P7.5启动子带动的HBsAg基因的表达水平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组质粒 pNeo-CK与 pNeo-CKLacZ和表达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S抗原的重组痘苗病毒RVJ12 3[1] ,构建了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RVJ12 3ΔCK。Southernblot证实 ,非复制型重组病毒RVJ12 3ΔCK基因组C和K片段间与宿主范围和毒力相关的基因稳定缺失 ,同时 ,J片段中插入的乙肝S抗原基因稳定存在。重组病毒RVJ12 3ΔCK在鸡胚成纤维母细胞中可良好繁殖 ,而在人源细胞系中不繁殖或仅低度繁殖 ,但都能表达HBsAg ,并且在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内 ,复制型和非复制型病毒HBsAg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合成的蛋白调节细胞脂质代谢的研究不断被报道,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调控研究较少,且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细胞转录组学的分析,揭示HBsAg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选用稳定表达HBsAg的细胞系HepG2-S-G2与其对照细胞系HepG2-neo-F4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分别检测重要差异基因OXCT1和CYP4F3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为验证HBsAg促进脂质合成上调的表型,对两种细胞系进行油红O染色并检测细胞脂肪酸、总胆固醇水平。进一步对稳定转染HBV的细胞系HepG2.2.15进行降脂处理,以观察细胞上清液中HBsAg与脂质合成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调控。结果显示,参与脂质代谢的差异基因发生显著变化,提示HBsAg引起了宿主细胞脂质合成途径的上调和消耗途径下调。定量PCR结果显示,相对于HepG2-neo-F4细胞,HepG2-S-G2细胞的3-酮酸辅酶A转移酶1(3-oxoacid CoA-transferase 1,OXCT1)mRNA水平升高约9倍,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CYP4F3基因在HepG2-S-G2细胞中转录相对下调。 WB结果显示,OXCT1和CYP4F3蛋白表达均出现相应的显著上调或下调,并且趋势与转录组分析一致。油红O染色以及细胞脂肪酸、总胆固醇水平检测结果证实HepG2-S-G2细胞中脂滴更明显,且游离脂肪酸和总胆固醇均显著升高。降脂处理结果显示细胞上清液中HBsAg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HBsAg可上调脂质代谢、促进脂质合成,提示降脂可能成为抑制HBsAg的潜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构建可以在真核细胞表达G145R HBsAg的重组质粒PCI-HBs145。用此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克隆化培养 以及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细胞系。ELISA检测表明表达G145R HBsAg与野生型HBsAg 在免疫反应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2A8细胞纯度好,遗传性状 稳定。  相似文献   

12.
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可以在真核细胞表达G145R HBsAg的重组质粒PCI-HBs145.用此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克隆化培养以及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细胞系.ELISA检测表明表达G145R HBsAg与野生型HBsAg在免疫反应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2A8细胞纯度好,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3.
应用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检测HBsAg及HBeAg均阳性母亲流产的9例胎儿肝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状态,并与其HBV血清学、免疫电镜及肝脏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在3例胎肝高分子DNA中检出了整合的HBV DNA顺序,且此3例HBV DNA整合到胎肝细胞基因组并无特定部位,提示为随机整合。3例中2例的血清及肝匀浆都检出HBsAg颗粒,其胎肝细胞胞浆HBsAg也阳性;另1例受HBV感染的唯一标志是在胎肝细胞中存在着整合的HBVDNA。此外,另1例则仅胎肝细胞中HBsAg阳性而无整合的HBV DNA。在胎肝细胞中检出整合的HBV DNA进一步证实HBV子宫内传播途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2,(24):I0001-I000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是位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包膜表面的重要结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由HBsAg第124—147位氨基酸组成的“a”决定簇具有复杂的空间构象。合有多个重要的免疫表位。发生在“a”决定簇或其周围的变异影响HSsAg与抗体的结合,引起病毒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东海县高中毕业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28512例高中毕业生体检结果,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东海县高中毕业生HBsAg携带率为3.81%.男生与女生分别为4.56%与2.94%,有显著差异.2007、2008、2009年毕业的高中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5.37%,4.41%和1.55%,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HBV基因型B型感染率为32.53%,C型感染率为66.78%,B、C混合型感染率为0.69%.结论:实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后,东海县高中毕业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且呈逐年降低趋势;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B型次之,B、C混合型很少,未发现B、C型以外的其它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组质粒pNeo-CK与pNeo-CKLacZ和表达乙型肝炎(乙肝)病毒S抗原的重组痘苗病毒RVJ123^[1],构建了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RVJ123ΔCK。Southern blot证实,非复制型重组病毒RVJ123ΔCK基因C和K片段间与宿主范围和毒力相关的基因稳定缺失,同时,J片段中插入的乙肝S抗原基因稳定存在。重组病毒RVJ123ΔCK在鸡胚成纤维母细胞中可良好繁殖,而在人源细胞系中不繁殖或仅低度繁殖,但都能表达HBsAg,并且在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内,复制型和非复制型病毒HBsAg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在其复制过程中需通过以 RNA 为中间体的逆转录过程,因而其突变率较一般的 DNA 病毒高,随着对 HBV 研究普遍和深入开展,最近几年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不同生物功能的变异株.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 HBV 变异株研究的进展,内容主要包括:表面抗原相关变异,e 抗原表达变异,核心抗原相关变异以及变异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小表面抗原(small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SHB)在细胞内质网上表达,沿着细胞分泌途径分泌到胞外。为系统分析SHB拓扑结构对SHB表达和分泌的影响,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临床病毒株HBV C8和8种基因型(A~H)代表株的SHB拓扑结构,发现这些SHB均为四次跨膜蛋白,拥有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相对内质网膜而言,SHB的拓扑结构拥有3个内质网腔内区段(Inside1~Inside3)、4个跨膜螺旋区(Tmhelix1~Tmhelix4)和2个内质网膜外区段(Outside1和Outside2)。6种基因型(基因型A、B、C、D、E和G)代表株与病毒株C8的SHB拓扑结构预测结果完全相同,而基因型F和H的SHB有4个区段与C8等不完全一致。通过对C8的SHB拓扑结构各区段进行缺失突变研究,发现Inside1区段不是SHB表达和分泌所必需的;Outside1、Tmhelix2和Inside2区段是SHB表达和分泌所必需的;Tmhelix1和Outside2不是SHB表达所必需的,但为SHB分泌所必需;Tmhelix3和Tmhelix4对SHB表达有重要影响,也是SHB分泌所必需的。进一步对Outside1和Outside2进行小片段(6个氨基酸)的缺失突变研究,发现小片段缺失基本不显著影响SHB的表达,但Outside1的氨基酸55~78及Outside2是SHB分泌所必需的。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分析了SHB的拓扑结构各区段对SHB表达和分泌的影响,为深入探索SHB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昆虫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组建的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非融台蛋白基因转移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成功地插入粉纹夜蛾(Tn)NPV中,HBsAg基因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以及粉纹夜蛾和蓖麻蚕等虫体中获得了表达,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2nm颗粒。感染重组病毒的蓖麻蚕预蛹每克蛹重可产HBsAg蛋白1.6μg。表达产物经DEAE-纤维素层析得到的HBsAg粗提物可作临床检测用,再经抗体亲和柱层析可得到纯的HBsAg。  相似文献   

20.
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插入具调控型启动子PH05的乳酸克鲁维酵母表达载体中,构建完成质粒pLSl.转化宿主菌Kluyveromyces lactis CXJ1—7A,ELISA结果表明.其表达水平受无机磷浓度的调控。为了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我们将Pls1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达单元插入带完整Pkd1序列的载体Pe1,并将构建成的质粒Pls2转化MW98—8C。在比较了CXJ-7A/Pls1和MW98—8c/Pls2后,我们发现MW98—8c/Pls2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表达量也增加4~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