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亚纯 《化石》2013,(4):23-30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化,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5,(3)
<正>今年2月2日由自贡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商务厅主办的第二十一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在自贡市彩灯公园正式开幕。此时恐龙馆全体同仁都在如火如荼地筹备第二届自贡恐龙复活节,不知是巧合,还是心有灵犀,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在2月3日、4日、5日晚上连续三天播出侏罗纪公园系列前三集。我作为铁杆恐龙迷,重温了经典后兴奋地发微信到朋友圈,说这不是央视在配合帮助我们做第二届自贡恐龙复活节的宣传热身么!  相似文献   

3.
<正>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叶勇等5人编著的《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一书问世了。这是第一部关于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综合研究的著作,填补了自贡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系统研究的一项空白,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和关注。该书在收集、整理大量相关研究的历史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1915年至今90年来,特别是自贡恐龙博物馆建馆近30年来,在自贡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并从动物群组合的角度探讨了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组成面貌、时代分布状况和演变关系,使读者对自贡地区出土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自1993年首映以来,在全球引起了恐龙热,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与恐龙有关的主题公园。关于古生物和化石的各种宣传与介绍逐渐变得方兴未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系列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对于古生物等方面知识的科普宣传功不可没。电影《侏罗纪公园》再现了1亿4千多万年前恐龙繁盛的地  相似文献   

5.
董枝明 《化石》2003,(3):39-40
探索恐龙的起源、演进、分布和绝灭 ,一直吸引着世人的视野 ,每一次恐龙新发现都将成为媒体的焦点。恐龙已是旅游业一大卖点。选择恐龙化石地点 ,开发建立恐龙主题公园 ,已是世界科普旅游业的一种明智之举。 1995年 ,云南禄丰川街发现的恐龙大坟场 ,有得天独厚的恐龙化石资源、优越的遗址条件 ,方便快捷的交通位置 ,为开办旅游和普及恐龙知识提供了理想的工作平台。这一丰富的化石产地已被云南省政府列为“禄丰县川街恐龙保护区” ,正在开发成集科学研究、科普旅游为一体的基地 ,建成一座田野生态恐龙馆———中国的侏罗纪公园。1 禄丰盆地…  相似文献   

6.
轰动全美的巨型科幻片《侏罗纪公园》的摄制吕君昌最近,由于大型科幻片《侏罗纪公园》在美国的公演,美国形成了一股新的恐龙热,这种恐龙热,通过新闻媒介,大有遍布世界各地之趋势,但是对于它的摄制,人们了解的很少。现在,根据安德·道夫曼和大卫·杰克逊的报道,对...  相似文献   

7.
初秋,犹他州湛兰的天空浮云缨缕,如絮如丝,空旷的原野,一簇簇小草在晨风中轻轻地摇曳。摆脱闹市的喧哗,驱车到犹他州的荒原旅行,使人心旷神怡。这里不仅可以分享今日大自然的恬静,浏览她的多姿;人们还能看到1亿4千万年前地球上的主宰者恐龙的墓地——一座奇妙的恐龙公园。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在犹他州之东北与科罗拉多州交界处有座特殊的公园——美国国立恐龙公园。这座公园方圆318平方公里,公园的中心是一座用玻璃建造的现代化建筑,称为恐龙墓地展厅。参观的人流穿过甬道,登上展厅的长廊,便可以看到岩石上镶嵌着成千上万块恐龙骨化石。这里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恐龙大国,云南的禄丰、四川的自贡及山东、内蒙、新疆等地都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但中国第一条科学命名的恐龙化石出土地点是在黑龙江省嘉荫县渔亮子。1902年,由于黑龙江水的长期侵蚀,恐龙化石不断地被冲刷出来,暴露在江边的河滩上。当地渔民非常惊奇地发现了这些大骨头化石,但不知是何种动物的骨头这样粗大。这一消息被当时的俄国军官打听到,他们前来调查采集,将采到的大骨头化石误认为是猛犸象,并在俄国伯力地方报纸上作了报道。这一报道引起俄国地质学家的注意。1915年至1917年,俄国地质工作者连续三年来我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与发掘,采集了一些恐龙化石。他们配上三分之一的石膏,装成了一具鸭嘴龙化石,高4.5米,长约8米,定名为鸭嘴龙科满洲龙属,陈列在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鸭嘴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晚辈,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嘉荫出土的这些化石大多呈暗褐色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通报》2014,(10):57-57
<正>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根据在中国发现的6件1.6亿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命名了神兽、仙兽2个新属的3个新种,分别是陆氏神兽、玲珑仙兽和宋氏仙兽。这些属种均属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贼兽目"。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贼兽化石最早出现于晚三叠纪,在过去的170年中,  相似文献   

10.
以往人们名英国乡村医生曼特尔为第一个恐龙化石的记述者。因为他曾于1822年,在他的妻子的协助下第一次发现了恐龙化石,并于1824年正式研究了这个产于英国威尔顿层的禽龙牙齿化石。最近英国里丁大学的哈尔士特德,同样在他妻子的启示下,根据R.格雷斯的历史小说《米尔顿先生的妻子》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考察。发现在1677年,R.普浴特所著的牛津州的自然历史一书中,曾描述了一件  相似文献   

11.
董枝明 《化石》2009,(2):11-15
禄丰地处云南省会昆明西北94公里,西距楚雄市83公里。禄丰境内有成-昆铁路,昆大铁路,320国道,昆-瑞高速公路可直达缅甸,进入“大湄公河经济圈”。  相似文献   

12.
在古生物陈列大厅里,巨大的恐龙骨架常常吸引着观众,激起人们的思索:恐龙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一度如此繁盛,又走向了衰落、绝灭?最近出版的《恐龙的故事》(甄朔南、董枝明编著,科学出版社74年8月出版)就正是向读者解答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本书以叙述已绝灭的中生代一大类爬行动物——恐龙的发生、发展和绝灭为主线,比较全面而生动地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恐龙,并着重说明,恐龙在中生代的兴起、繁盛,是因为它起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2月22日,古生物学者在云南禄丰宣布,他们在川街大栗树地质公园保护区内,发现了中国西南首例侏罗纪早期鸟臀类恐龙足迹。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中国西南部过去尚无记录。这批足迹是在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的,其前后足迹的形态与陕西神木的神木足迹非常相似,可能是同类足迹,这是中国西南首次发现侏罗纪早期鸟臀类恐龙足迹,弥补了骨骼发现的不足。足迹表明在侏罗纪早期,禄丰盆地除了常  相似文献   

14.
喜绚绚 《化石》2019,(3):6-7
<正>1988年12月,杨正纯和被她女儿称为恐龙孃孃的王云(笔名王芸,后任昆明市博物馆副馆长)受玉溪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聘请指导玉溪文管所修复恐龙化石期间,在一次周末休假回昆途中的大巴公交车上,杨正纯想到,当今在世界掀起了恐龙热,但却没有一首恐龙的歌曲。我国古人将音乐称为"感于物而动,故形成于声"。自从人们认识了这一史前庞然大物一、两百年以来,对恐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断增强。近几年广大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对恐龙之"感"已到了赤热程度,但当今却没有一首表现恐龙、赞美恐  相似文献   

15.
金文驰 《化石》2019,(4):62-69
<正>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最长的河流是全长653千米的康涅狄格河。它大致从北向南流淌,入海前流经的最后两州为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康涅狄格州州府哈特福德就坐落在康涅狄格河畔。1966年,人们在哈特福德南面约16千米的地方进行施工建设时,在砂岩上发现了一系列侏罗纪早期(约2亿年前)的恐龙足迹。它们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夏秋之际,对许多沈阳人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日子。8月8日至10月8日,中国古动物馆联合沈阳长青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中国之最恐龙特展》。这次展览是中国古动物馆有史以来推出的第一次赴外省市展览,为此他们作了大量艰巨的准备工作,精选了以恐龙为主体、从鱼到人体现整个脊椎动物进化历史的各门类代表性展品40余件,其中包括一些近几年来不断成为新闻热点的中国古生物大发现,如恐龙蛋、华夏鸟、朝阳鸟等。为了使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能够在参观这些神秘而古奥的化石的同时了解其…  相似文献   

17.
海洋出版社不久前推出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关键等著的《恐龙时代》一书。该书前面有16个彩色图版,选择了世界上最新的恐龙复原图,用计算机合成技术,将有时代气息为背景图形加入恐龙生态图中,给人以全新的恐龙世界的感觉,同时用一些不应发生的恐龙与现代生物生...  相似文献   

18.
由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恐龙展览》,已于今年7月6日至8月30日在东京上野公园展出;目前正在大阪展出;年底将移到日本西部重镇福冈市。全部展览历时半年。《中国恐龙展览》在东京展出期间,自始至终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观众竟超过76万。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Eberth et al.,2001)产出过巨型的蜥脚类恐龙化石(Russell and Zheng,1993),但产出的兽脚类恐龙个体则相对较小(Currie and Zhao,1993)。我们近年来在石树沟组中采集到大量脊椎动物化石(Clark et al.,2006),其中包括许多零散的骨骼和牙齿标本。本文报道一个产自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牙齿化石(IVPP V 15310),对于全面了解石树沟脊椎动物群具有一定意义。V 15310保存了一个近乎完整的上颌齿或下颌齿的齿冠。它具有典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特征:强烈侧扁,向后弯曲,前后缘有锯齿。齿冠有几种不同的磨蚀面:齿尖磨蚀成近圆形,靠近齿尖的齿冠前缘有一较大的平的磨蚀面,锯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磨蚀。V 15310很大,相关的测量数据和一些白垩纪的巨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测量数据相近。依据我们定义的一个定量评估锯齿大小的指标(锯齿大小指数),得出V 15310的锯齿大小指数非常小,与霸王龙相似,这与锯齿和齿冠大小具有反比关系的结论是一致的(Farlow et al,1991)。V 15310的另外一些形态特征对于推断它在兽脚类中的系统位置也提供了帮助。这些特征包括后缘锯齿明显高于前缘锯齿以及齿冠的唇侧和舌侧都有微弱的釉质褶皱。根据牙齿大小、釉质褶皱的发育程度以及锯齿的形态(Sereno et al.,1996;Chure et al.,1999;Holtz,2004),V 15310被归入中国盗龙类。其中,后缘锯齿和前缘锯齿的基部长度近似,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一特征组合可能是中国盗龙类的一个鉴定特征。这一特征组合也见于四川的中国盗龙类。相比而言,V 15310在已报道的侏罗纪兽脚类恐龙牙齿中尺寸最大(Smith,2005;Smith et al.,2005),大小接近白垩纪的一些巨型兽脚类恐龙牙齿。新材料的发现表明兽脚类至少在晚侏罗世早期就已演化出了这种巨型体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