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森林气象生态学的概念森林气象学一词是1927年由德国气象学家盖格尔(R.Geiger)在他的名著“近地层气候”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但森林气象的研究工作则很早就开始了,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森林气象工作附属于造林学、森林学等林业学科之中,到欧洲工业革命后,森林气象学才具备一门学科所应有的特定内容和方法。因此,现代森林气象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林业和林学有着密切关系。森林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一方面研究森林植物群落中的气象场结构和特  相似文献   

2.
最近翻阅王长根译《玉米农业气象学》(《AGROMETEOROLOGY OF THE MAIZE(CORN)CROP》)一书(气象出版社1983年出版),发现译文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语法方面的,也有专门术语方面的。因为该书是玉米生态生理研究工作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该书的参考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干热风危害指数的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损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俊芳  赵艳霞  郭建平  穆佳 《生态学报》2015,35(16):5287-5293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上升态势。干热风灾害发生区域、次数和强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干热风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5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小麦的发育期、产量、干热风灾害等数据,采用公认的中国气象局2007年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中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指标,计算干热风危害指数,进一步细化发育期,确定冬小麦抽穗前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分离干热风年冬小麦气象产量,构建重度干热风影响下干热风危害指数与冬小麦抽穗—成熟阶段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统计模型,进行1981—2006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损的评估。结果表明:(1)重度干热风危害下,1981—2006年期间黄淮海各地区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段的干热风危害指数平均在抽穗—开花时段最大,乳熟—成熟时段居中,开花—乳熟时段最小,分别为0.17、0.15和0.14,平均0.15;(2)冬小麦抽穗前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播种—出苗期间的最低气温、拔节—孕穗期间的平均气温和孕穗—抽穗期间的平均气温,各个单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86和0.99,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播种—出苗的最低气温可决定小麦出苗的迟早和苗情;拔节—孕穗期间,在小花原基形成期—四分体形成期气温偏低可延长小穗、小花分化时间,防止退化,提高结实率;孕穗—抽穗的平均气温偏高有利于提早抽穗,延长后期灌浆时间,且晴天有利于开花授粉;(3)分离干热风年冬小麦气象产量后,构建了重度干热风影响下干热风危害指数与冬小麦抽穗—成熟3个阶段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统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客观上能够综合地反映干热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一步灾损评估表明:重度干热风危害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减产率在21.52%—39.80%之间,平均为27.83%。  相似文献   

4.
农业院校动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安祥  张明  丁春邦 《四川动物》2000,19(4):263-264
动物学作为农业院校动物生产类专业 (畜牧、兽医、动物营养等 )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这种“专业化”的课程设置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与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距离。如农业院校非生命科学类专业 (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 )和植物生产类专业 (农学、农化、林学、园艺等 )的学生对动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太薄弱 ,几乎是空白。 2 1世纪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目标之一 ,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 ,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两年来 ,我们开展了…  相似文献   

5.
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成灾面积资料,计算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的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将4类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4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得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权重为旱灾>冻害>风、雹灾>水灾,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5a的农业年景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农业气象灾害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频率占到了总数的88%,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99年,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84年;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增大,而且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6.
区域农业经济气象敏感性和气象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庚康  罗艳  高苹  赵小艳  黄亮  徐敏 《生态学杂志》2012,31(5):1265-1271
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泰州市兴化地区和徐州市邳州地区为代表,根据1982—2009年气象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农业经济-气候模型(C-D-C模型),分析3个代表性区域的农业经济气象敏感性,并构建新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对气象经济效益进行研究评估。结果表明,影响3个区域农业经济产出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有所不同,但温度类气象因子对3个区域农业经济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降水类气象因子对六合区农业经济产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过新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计算了3个区域各关键气象因子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贡献率,并得出2009年度六合区、兴化市和邳州市等3个区域的气象经济效益分别约为0.972、1.130和0.845亿元。  相似文献   

7.
气象灾害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夏玉米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以四川盆地北部山区的典型区域(旺苍县)1981—2018年气象数据和玉米产量数据为基础,确定影响夏玉米生产的主要致灾因子,并结合孕灾环境敏感性及承灾体脆弱性构建夏玉米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夏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成熟期高温、花期暴雨、成熟期暴雨、灌浆期连阴雨和孕穗期干旱是影响研究区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旺苍县夏玉米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分布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分布区域约占旺苍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灾害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南部,基本与致灾因子危险性高值区一致;灾害风险低值区多集中在西部边缘,此区域亦为成熟期高温、成熟期暴雨、花期暴雨气象灾害的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节水灌溉气象等级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农田水分平衡原理、非充分灌溉理论和调亏灌溉理论,利用全国56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4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08年(其中84个站为1980—2008年)逐旬土壤湿度,以及实际灌溉量、逐年作物产量等资料,结合FAO-1979作物产量-水分关系函数,分析全国冬小麦种植区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和全生育期的水分亏缺率、水分亏缺量与减产率之间的关系,构建冬小麦不同发育期和全生育期节水灌溉气象等级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节水灌溉气象Ⅰ~Ⅲ级水分亏缺率和水分亏缺量(辅助指标)指标分别为[15%,30%)、[30%,50%)、≥50%和1~2水、2~4水、>4水;播种-拔节为[20%,40%)、[40%,60%)、≥60%和1水、1~2水、>2水;拔节-抽穗为[15%,30%)、[30%,45%)、≥45%和0.5水、1水、>1水;抽穗-成熟为[15%,30%)、[30%,50%)、≥50%和1水、1~2水、>2水。指标体系可以为优化农业灌溉、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气象因子对江苏省水稻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陈华 《生态学报》2015,35(12):4155-4167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针对传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分析气象因子与水稻气象单产时序关系,根据1978—2010年间江苏省水稻单产数据和同期气象时序数据,研究了水稻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取了水稻气象单产;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水稻气象单产、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间的日照时数、降水和气温等气象因子的时序变化特征;利用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间气象因子与水稻气象单产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显示:(1)近33 a间,江苏省水稻气象单产占实际单产的比重逐渐减小,水稻生产抵御气象灾害能力逐渐增强。(2)水稻气象单产与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气温等气象因子有几乎一致的特征周期。(3)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与开花结实期,气象单产与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气温间的相位差关系较为复杂。水稻分蘖期日照时数的增多有利于水稻单产的增加,降水的增多导致水稻单产的下降。水稻开花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强、昼夜温差的变大有利于水稻单产的增加,夜间最低气温的上升会导致水稻单产的下降。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需要进一步改变水稻种植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管,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调整作物播种期,加强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生物技术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生生 《化石》2007,(4):40-43
大陆漂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和非洲相临一侧的形状,可以完美地衔接在一起,遗憾的是仅提出了想法,而没有寻找证据。之后300年间,竟没有一人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最终历史将荣誉和使命交给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Lothar Wegener,1880-1930年)。魏格纳从地球物理-气象学介入地质学,他不迷信权威,大胆解放思想,没有大陆固定论的陈腐观念,以极大的热情、非凡的毅力、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陆漂移问题的研究之中。他从地貌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多学科的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植物学会将于今年8—9月间在庐山召开全国植物园学术会议。由于我国植物园的历史较短,解放前仅有南京、庐山两个植物园;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植物园和其他科学机构一样,逐步恢复并在各地先后建立起来。建园之始,即明确以植物引种驯化为植物园的中心研究工作,这一综合性较强的课题,不仅要求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生物化学、地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理论学科为基础,而且还要有农学、林学、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2013年3—5月辽宁省49个气象站的土壤参数数据和常规气象要素的日值数据、2004—2010年5月辽西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水分数据以及辽宁省各地区土壤参数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插值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省播种期土壤相对湿度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作物种类和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春季土壤相对湿度逐年平均增加1.6%,东南部地区的土壤相对湿度通常高于辽宁省的西北部;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田间持水量处于20%~25%;耕种作物后土壤相对湿度降低5.6%~36.4%;在不同气象要素中,土壤相对湿度与前期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0.48),与水汽压的相关性最小(-0.08)。土壤自身性质、耕种作物种类和不同气象因素对土壤相对湿度均有影响。在春播期土壤湿度预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要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生态学思维重构传统农学学科:生产生态学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良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2031-2035
传统农学学科与专业源于近代试验科学的还原论思维,并在工业革命巨大成功的推动下不断分化,失去了对农业生物与资源环境关系即农业生态系统机制的整体把握;而且,由于过多依赖外源化石能源的投入和若干高产作物品种的单一种植,不断丧失农业内部可持续性,使人类面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双重危机.因此,农学学科及其教育体系的重构日益迫切.将农学与生态学联姻,建立以农业生态学为核心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为核心技术,特别是创建“生产生态学”,以之融合农学学科下属2个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与“作物遗传育种学”之间的鸿沟,将从意识论和方法论上为真正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学科、科学和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态学报》2006,30(2):F0003-F0003
《植物生态学报》1955年创刊,是我国生态学领域创刊最早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于2002年开放阅览,是我国最早的开放阅览期刊(OAJ)。本刊刊登稿件主要以发表植物生态学领域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创新性原始论文或有新观点的国际植物生态学研究前沿和动态的综述。本刊还设有论坛栏目,主要对学科发展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学术争鸣和讨论,促进学科发展。刊登论文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地理学、土壤学及气象学等多个学科,反映植物生态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本刊被国外重要检索系统CA、BA、AJ、BiosisDA-TA、AGRIS…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适应当前农业科学发展的需要,过去《植物生理学通讯》曾辟有专栏讨论,发表过许多很有启发性的文章。作者近年在教学活动中也有点滴体会,现提出和同行们磋商讨论。1.改革的目标植物生理学是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我校许多专业,如农学、育种、茶叶、果树、蔬菜等都把它列为主干课程,并在期末考试后安排3~6天的教学实习。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农业技术部门工作,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就把重点放在与当前农业生产有关联的基本生理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孙特生  李波  张新时 《生态学报》2012,32(19):6155-6167
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大影响。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准格尔旗为例,利用气象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准格尔旗1961—2009年降水量、平均气温的波动特征,计算出该地区1961—2009年农业生态系统NPP值和主要农作物的气候产量,论述了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气候波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年际、年内波动均显著。(2)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呈现阶段性地波动上升趋势。排除社会、科技等影响,气候生产力对气候波动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是作物气候生态适应的结果。(3)中国北方雨养旱作区,粮食气候产量受降水量年际波动(特别是7、8月)显著影响;谷子、糜黍、玉米、薯类、大豆和油料等农作物的气候产量与降水量年际波动呈显著正相关;谷子、糜黍的气候产量与生长季降水量年内波动呈显著负相关。集水型生态农业是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模式。(4)谷子、糜黍、薯类、大豆和油料等农作物的气候产量与6、7、8月平均气温年际波动呈显著负相关;生长季平均气温年内波动对谷子、糜黍、大豆和油料等农作物的气候产量有显著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综合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措施,将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气候产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景观农业研究的兴起及其实际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1 引 言近些年来 ,景观生态学与农学的结合出现了景观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上的一个新分支景观农业 (ландшафтноеземледелие,landscapeagri culture)。景观农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农业经历了数千年的探索 ,寻找其高产、高效、持续稳定所找到的解决方法之一 ,是人类一直谋求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所走的一条必由之路 ,也是景观生态学迅速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一次成功的尝试。按现在通常的的农业生产模式 ,提高农业生产的途径总是离不开改良品种、增施肥料、改善耕作措施、使用农…  相似文献   

18.
蚊虫抗药性分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峰  乔传令 《昆虫知识》2007,44(5):621-626
蚊虫由于特殊的行为、生理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成为人类许多疾病的媒介,如疟疾、登革热、日本脑炎、丝虫病等,大多由库蚊Culex、伊蚊Aedes或按蚊Anopheles传播。世界上每年大量的化学杀虫剂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直接或间接给蚊虫带来选择压力而引发抗性。抗性机制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代谢抗性(如非特异性羧酸酯酶,P450单加氧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扩增)和靶标抗性(如乙酰胆碱酯酶、GABA受体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突变)。文章对这些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亚热带植物科学》(CN 35-1243/S,ISSN 1009-7791)创刊于1972年,是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主办的植物学、农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华艺线上图书馆(Airiti Library)等数据库收录,在"中国期  相似文献   

20.
細毛羊     
一.细毛羊的特点今日世界各国的细毛羊品种都起源于西班牙的美利奴羊,这个品种大概是由北非和意大利的两种羊杂交而成的。当时的西班牙美利奴羊体格不大,但因其毛细,能织上等的呢绒。可是世界其他主要养羊国家,如阿根廷、秘鲁、南非联邦、乌拉圭等,也都有美利奴的足迹。我国在辛亥革命以前,开始输入美利奴羊。凡是养细毛羊的,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西班牙的美利奴羊繁殖而来的。虽然到了各国,由于选种目标不同,生活条件不同,发生了若干变异,但它的基本特性还是相同的。美利奴羊的分布极广,在许多国家内都养着这种羊,可见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凡是羊毛细度细于60支纱的,称为细毛。一般包括60支(纤维直径23.1—25.0微米)、64支(20.6—23.0微米)、70支(18.1-—20.5微米)、80支(14.5—18.0微米),也还有更细的。细毛的优点很多,因为毛细,同样重量的毛就能纺成更多的纱,织成更多的呢。羊毛可以分为绒毛、两型毛、粗毛和死毛四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