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采用放射火箭电泳自显术和免疫酶标记定位技术,对大鼠3'-MeDAB诱癌过程血清和肝组织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和定位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1)肝硬化假小叶内的少数肝细胞、嗜碱性间变再生结节细胞、少数“幸存肝细胞”及少数“过渡性细胞”,具有合成AFP的能力。未见肝内其他类型细胞合成AFP。合成AFP的细胞大多具有胞浆嗜碱性、生长活跃和形态上去分化的特点。(2)未见胆管癌细胞合成AFP。肝细胞癌分化好的癌细胞绝大多数也未见合成AFP,分化差的癌细胞合成AFP的能力,基本上与其生长活跃程度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而与癌细胞是否处于核分裂阶段关系不大。(3)肝癌组织AFP酶标的强度和范围与血清AFP水平之间基本上有平行关系。此外,本文还就什么细胞合成AFP、血清AFP“马鞍型”变化的成因及病理组织学基础等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大鼠3'-MeDAB肝癌的组织发生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人胚肝去组蛋白染色质抗原(DHCAg)具有癌胚特异性,本文用免疫酶标法在肝癌连续切片上比较了DHCAg、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彼此间的定位分布,得到的初步结果如下:1.在肝癌标本中DHCAg 和AFP 无论在肝癌细胞、癌周细胞或幸存肝细胞中的分布有某种关系。提示DHCAg 和AFP 基因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2.在DHCAg 阳性的幸存肝细胞和癌周细胞中AFP 和ALB 通常同时表达,表明这二种细胞很可能是癌前期细胞。3.在DHCAg 阳性的肝癌细胞中AFP 阳性情况下ALB 的合成明显下降,这就提示DHCAg 和癌变后的某些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恶性肿瘤细胞处于宫内中晚期胚胎环境对胎鼠发育影响及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将8×106的H22细胞数量移植到胎鼠的羊膜腔(D9-D12)和腹腔(D13-D18),观察移植H22后的胎鼠分娩、新生鼠发育状况和荷瘤情况.结果发现,被移植H22的胚胎(D9-D18)能够继续在孕鼠子宫中发育至分娩,新生鼠无发育异常,新生鼠继续发育成熟,发育同正常鼠比较无异常,且一直无腹水荷瘤,H22荷瘤标志物AFP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ityRI)测定为阴性,RT-PCR法检测AFP阴性.  相似文献   

4.
人胚肝去组蛋白染色质抗原(DHCAg)具有癌胚特异性,本文用免疫酶标法在肝癌连续切片上比较了DHCAg、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彼此间的定位分布,得到的初步结果如下: 1.在肝癌标本中DHCAg和AFP无论在肝癌细胞、癌周细胞或幸存肝细胞中的分布有某种关系。提示DHCAg和AFP基因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2.在DHCAg阳性的幸存肝细胞和癌周细胞中AFP和ALB通常同时表达,表明这二种细胞很可能是癌前期细胞。3.在DHCAg阳性的肝癌细胞中AFP阳性情况下ALB的合成明显下降,这就提示DHCAg和癌变后的某些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性研究AFP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微结构特征及AFP和Tn (Thomsen-Friedenreich-related antigen)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4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分为三组:对照组(正常肝组织,5例);AFP阳性肝细胞癌组 (血清AFP>10ng/ml,22例);AFP阴性肝细胞癌组(血清AFP<10ng/ml,21例).应用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图象分析技术对AFP阴性与阳性肝癌细胞超微结构及AFP和Tn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并进行AFP和Tn蛋白免疫电镜标记.结果 1.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AFP阴性肝细胞癌组癌细胞中(1)Tn蛋白表达强度(0.1498±0.0371)明显高于AFP阳性肝细胞癌组(0.0685±0.0156)(P<0.01);(2)AFP蛋白表达强度(0.1269±0.0347) 低于AFP阳性肝细胞癌组(0.1852±0.0234)(P<0.01).2.透射电镜观察:在AFP阴性组肝癌细胞中,癌细胞最突出的形态特征是胞质内细胞器大多十分简单,唯游离多聚核糖核蛋白体十分丰富.而在AFP阳性组肝癌细胞中,癌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相对较多,特别是粗面内质网尤为丰富.此外,线粒体及高尔基器也较明显.3.免疫电镜标记显示:AFP蛋白阳性标记主要位于粗面内质网,Tn蛋白阳性标记多位于游离多聚核糖核蛋白体,粗面内质网仅见有散在阳性分布.结论 (1)AFP和Tn蛋白在AFP阴性与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具有差异性分布特征,Tn蛋白有望成为AFP阴性肝细胞癌诊断辅助指标之一.(2)透射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表明:AFP和Tn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合成部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在胚胎发育阶段先由卵黄囊合成,以后由胚胎肝合成,成年肝细胞不再合成或合成甚微,但是肝细胞癌变后又重新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故属于癌胚性蛋白,是肝癌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胚胎肝上皮样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胶原酶直接消化人胚肝组织小块,可以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活率较高和较纯的肝上皮样细胞。在低钙、低血清浓度加有多种因素的培养液中,胚肝上皮样细胞可以体外培养一月以上。原代培养的胚肝上皮样细胞一次传代后,仍可保持一定的生长能力。表皮生长因子、霍乱毒素、转铁蛋白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等均对培养的胚肝上皮样细胞具有一定的生长刺激作用。本文还用r-GT染色、AFP和白蛋白测定,以及~3H-TdR掺入等指标观察了培养过程中胚肝上皮样细胞的生长、增殖和生物学功能。人胚肝上皮样细胞的较长期体外培养,可望成为研究肝细胞生长、分化及癌变的一个有用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家兔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脏肿瘤的形态学资料,探讨Cmyc、p53基因和甲胎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取5例家兔多结节肝癌的肿瘤性结节25个,瘤旁肝组织每例1块,进行一般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查Cmyc、p53基因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和结论25个结节中,良性增生10个,高分化肝细胞癌11个,中分化肝细胞癌4个。家兔肝细胞癌的发生与Cmyc基因、AFP的过表达和p53基因的突变有关。参照肿瘤诱发过程中,增生性肝硬化、腺瘤样增生、高分化癌、中分化癌的变化顺序,在所检测的三种标志物中,Cmyc蛋白为最早出现的肿瘤标志物,p53基因突变相对较晚出现,AFP在恶性肿瘤结节中的表达率最高(933%)。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为动物模型,结合病理形态学研究了细胞增殖与组织特异代谢关键性酶ACT 及OCT,CPS_1活性的相互改变及其与癌变的关系,同时作了鼠肝发育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的比较研究。(1)根据DENA 引癌过程中酶活性CPS_Ⅰ/ACT,OCT/ACT 及ACT/CPS_Ⅰ,ACT/OCT 相对比值的变化,以及病理形态观察结果,DENA 引癌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喂DENA6周以内为单纯性增生期。此时期酶活性相对比值的改变是可逆的,与再生肝相似。第6周以后至16周为癌变期。此时期出现肝细胞异型性增生及癌变病灶。酶活性相对比值的改变是不可逆的。16周到30周为癌变细胞发展成为肝细胞癌期。(2)癌变过程中(喂DENA6周以后),OCT 及CPS_Ⅰ活性持续降低,同时ACT 活性持续增高。肝癌结节中OCT 及CPS_Ⅰ活性约为正常肝的10~20%,ACT 活性约为正常肝的2倍。癌变过程中这两类酶活性的相互改变与发育过程中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发育过程中,胚胎肝内OCT 及GPS_Ⅰ活性较成年水平低,而ACT 活性则较高。新生后CPS_Ⅰ及OCT 活性升高,同时ACT 活性降低。(3)肝与肝癌上述酶可能是相同的。因为酶活性的最适pH 和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上的分布都是一致的。肝与肝癌OCT 及ACT 的K_m 相同而V_m 不同,说明癌变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酶蛋白量的改变。此外,肝癌线粒体的蛋白量减少,但OCT 及CPS_Ⅰ的比活性(单位/毫克线粒体蛋白)仍较正常肝线粒体的低。(4)讨论了增生和分化与癌变的关系。初步认为,肝细胞的癌变是反分化(分化逆转)问题,和正常分化一样系由于基因表现的改变,不一定包含基因结构的改变。就与癌变有关的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矛盾而言,细胞增殖及其有关酶活性的增高,可能是癌变发生的基础,而组织特异功能及其关键性酶活性的降低,可能与癌变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癌变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致癌物使肝细胞特异功能基因的调节控制失常,从而引起增生代谢与特异代谢关键性酶活性不可逆的改变,使之失去肝细胞增殖与特异功能的正常平衡,而代之以不受控制的增生,最后形成癌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牙齿发育生物学研究是当今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切牙胚发育机制的研究仍较少见.本研究时小鼠切牙胚发育过程进行动态观察,从细胞水平上了解切牙胚存在的时空位置和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孕12、13、14、15、16、17、18天胎鼠及新生1、2、3天乳鼠,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含有切牙胚的颌骨,并分离取得下颌骨,常规固定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及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切牙胚发育大小和形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观察发现小鼠切牙胚位于下颌突内,牙胚由远中向近中斜向上前方走行,牙胚前端表面被一层矿化的硬组织覆盖;发现E13 d胎鼠切牙胚发育进入蕾状期,E16 d的胎鼠切牙胚处于帽状期,E18d的胎鼠切牙胚处于钟状早期,新生1 d的乳鼠切牙胚处于钟状晚期.结论:本实验明确了小鼠切牙胚发育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小鼠切牙胚发生发育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MDM2蛋白及其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肝组织(各20例),正常肝组织(5例)中MDM2蛋白及其mRNA 表达情况.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MDM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404±0.105, 0.302±0.067, 0.087±0.034.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DM2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而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均呈阴性.结论 MDM2过度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促凋亡因子Omi/HtrA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3例肝癌、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结果29例(67·44%)肝癌中Omi/HtrA2蛋白表达阳性,30例癌旁组织和10正常肝组织没有或只有少量很弱的表达。肝癌高分化组中Omi/HtrA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1)。另外,Omi/HtrA2表达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相关,但Omi/HtrA2表达与肝硬化、有无癌栓、HBsAg和AFP无关。结论肝细胞癌可能需要Omi/HtrA2的表达来促进凋亡,Omi/HtrA2的表达对肝癌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观察到甲状腺素具有调节肝细胞增殖酶ACT及组织特异酶CPS_1,及OCT活性的功能,当甲状腺素引起新生二周鼠肝ACT的相对活性增高时,CPS_1及OCT的相对活性降低,但对新生二周以后至成年(10周)鼠肝酶活性的影响则相反。对年龄较大如30周的动物几无影响。甲状腺素对DENA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肝内上述酶活性的相互影响,与发育过程的情况颇为相似。根据甲状腺素对DENA引癌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似可将前一报告中所划分的癌变期进一步分为癌变早期(即肝细胞进行癌变期)——喂 DENA 6—12周,及癌变后期(即癌细胞形成期)——喂DENA 12—19周。在癌变早期,甲状腺素对肝内CPS_1及OCT活性的诱导效应下降:对CPS_1/ACT及OCT/ACT活性相对比值的影响下降,同时对ACT/CPS_1及ACT/OCT活性相对比值的影响上升。在癌变后期,甲状腺素又使CPS_1及OCT的相对活性增高;使CPS_1/ACT及OCT/ACT活性相对比值上升,同时使ACT/CPS_1及ACT/OCT活性相对比值下降。 癌变后期的影响表明甲状腺素似有促使癌变了的细胞向正常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育年龄大鼠肝细胞及其溶酶体对急性低氧的应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工低压舱内模拟高原低氧24h,并与2300m对照组比较,观察不同发育年龄大鼠SGOT活力,肝溶酶体总酸性磷酸酶、非沉淀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力及肝重、肝细胞糖原、蛋白和总脂含量的变化。在海拔5000m高度,10天鼠各酶活力、570天鼠总酸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力明显升高;35和75天鼠各酶活力未见显著变化;在海拔8000m高度,各年龄组鼠上述各酶活力均显著升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各组大鼠肝重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细胞糖原含量非常明显地减少,35和75天鼠8000m组全肝蛋白含量下降明显,10、35、75天鼠肝细胞总脂累积。上述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低氧致使大鼠肝细胞损伤属一普遍性效应,新生期和老年期大鼠肝细胞耐低氧能力不及幼年期和成年期大鼠。  相似文献   

15.
发育过程中肝脏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Wang L  Tang CW  Wang CH  Li X 《生理学报》2005,57(3):379-383
已有的研究观察到,胚胎肝脏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VIP)及其受体(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receptor,VIPR)与造血干细胞生长和肝脏发育有关。本研究旨在了解发育过程中肝VIP及VIPR量的动态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和RT-PCR等技术检测了各发育阶段大鼠肝组织VIP浓度、VIP受体结合量及VIP受体表达亚型,实验观察到胎鼠和新生鼠肝脏VIP浓度显著低于未成年鼠及成年鼠肝脏VIP浓度(P<0.05)。发育尚未成熟时(胎鼠、新生鼠、未成年鼠),肝VIPR表达均明显高于成年鼠(P<0.05),表明大鼠在发育过程中肝脏VIP与VIP受体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大鼠发育各时期,肝脏均表达VIPR-1。这些结果部分解释了肝脏发育、肝脏造血转移等重要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类型的MRI图像特征、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27例、肝细胞癌75例81处病灶(高度分化15例,中度分化40例,低度分化26例)、肝内胆管癌20例的病理结果及MRI影像学数据,比较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之间,以及肝细胞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ADC值、强化程度差异。结果:常规MRI平扫结合LAVA可准确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肝癌病例。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肝细胞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ADC值均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中、低分化肝细胞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实际临床意义;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原发性肝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及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研究制备HBV感染人鼠嵌合小鼠模型。方法将人脐血干细胞,经尾静脉分两次注射到裸鼠体内。分别于第7,14,21天取肝组织,进行AF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人肝细胞在裸鼠体内嵌合生长情况,并进行乙肝病毒感染实验,定量检测感染后小鼠血清中AFP、ALB。结果实验组小鼠在第7、14、21天肝脏内AFP持续阳性表达,AFP表达于细胞质内。HBV感染后小鼠肝脏HBsAg组化显示密集成片的阳性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裸鼠肝脏内可以存活并分化成人肝细胞形成嵌合鼠,并能被HBV感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二甲氨基偶氮苯(DAB)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运用组织病理学、血清学、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诱癌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肝癌阳性标志物AFP的表达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早在血清AFP浓度上升和由卵圆细胞转变而来的小肝细胞表达AFP之前,肝小叶中就出现了散在的AFP阳性肝细胞,我们认为这种AFP阳性肝细胞可作为肝细胞癌前病变的早期征象之一。在AFP阳性的肝细胞内,AFP主要定位于核周间隙、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探讨了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通过ALK1/2信号通路诱导肝祖细胞成熟分化的作用。通过腺病毒介导siALK1和siALK2感染肝祖细胞14-19(hepatic progenitor cell 14-19,HP14-19),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LK1及ALK2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LB-Gluc活性,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相关基因AFP、ALB、CK18、ApoB的mRNA水平表达,PAS染色和ICG摄取实验检测肝细胞的代谢及糖原合成功能。结果显示,腺病毒介导的siALK1和siALK2可特异性抑制HP14-19细胞内ALK1和ALK2的表达,BMP9可诱导HP14-19的成熟分化,细胞形态呈现多角形铺路石样,ALB-Gluc读数显著增加,肝干细胞标志物AFP下调,成熟肝细胞标志物ALB、CK18及ApoB表达显著上调,ICG和PAS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多,Ad-siALK1和Ad-siALK2组,肝细胞标志物表达下降,解毒代谢及糖原合成能力下降。总之,BMP9可通过ALK1/2信号通路诱导肝祖细胞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超离心法分离人胚肝的总polysome。通过免疫电镜的观察表明,总polysome 中不仅含有合成人AFP 的polysome,而且在AFP polysome 的新生肽链上已具有AFP 的免疫决定簇。用~(125)I 体外标记的总polysome,按Shapiro 法,Innis 法和Schütz 法进行免疫沉淀,来分离AFP polysome,所得产物的纯度约在30~40%之间。在进行免疫沉淀反应时,控制抗人AFP 抗体的用量是很重要的。使用较低量的抗体不仅可以提高产物的纯度,而且AFPpolysome 也沉淀得比较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