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斯氏狸殖吸虫病宿主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调节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35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成7组,其中6组每只鼠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25个,分别于感染后1w、3w、5w、7w、11w、15w取大鼠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最后一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其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CD8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感染后均高于正常水平,1w、5w、11w、15w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5w增加最为显著;CD4 /CD8 细胞比值在感染后均低于正常水平,5w降至最低,5w、7w、11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感染斯氏狸殖吸虫的大鼠主要以CD8 T淋巴细胞反应为主,使机体呈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斯氏狸殖吸虫的移行、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对66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分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鼻咽癌患者CD4+细胞数减少(40.58±15.2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细胞数增加,Th/Ts比值下降或倒置(0.92±0.57)。结论:鼻咽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正常实验恒河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获取基础数值。方法使用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Cell QuestTM3.3分析软件,应用CD3-Percp、CD4-FITC、CD8-PE荧光标记的抗体,对北京地区84只实验恒河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地区实验恒河猴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LYM)的百分比为32.82%±5.93%;CD3^+CD8^+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3.99±6.34)%;CD4^+/CD8^+的比值为1.45±0.41;LYM百分比为白细胞的(49.70±14.00)%;LYMF为(4.634±2.181)×106/mL。结论实验用恒河猴T淋巴细胞亚群的基础数值测定为相关比较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在肠道免疫稳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分化和T细胞亚群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以改变肠道免疫系统的状态。本研究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外周血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小鼠之间的差异变化,探讨其差异变化的意义。方法:在正常KM小鼠肝脏种植H22细胞,建立小鼠原位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健康正常小鼠为对照,检测肝癌小鼠外周血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健康正常小鼠相比,肝癌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有显著性降低,CD8~+T淋巴细胞显著性升高;脾脏CD3~+、CD4~+T淋巴细胞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外周血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异常,免疫系统紊乱,可以反映小鼠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成研究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退热、止咳、平喘与化痰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检测方法,采集小鼠肝素钠抗凝血,用FITC rat anti-mouse CD3、APC rat antimouse CD4和PE rat anti-mouse CD8a荧光抗体进行染色,裂解红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亚类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从样本体积(50μL和100μL)、FITC rat anti-mouse CD3抗体的工作浓度(1.25~40.00μg·mL-1)、APC rat anti-mouse CD4抗体的工作浓度(0.625~20.000μg·mL-1)、PE rat anti-mouse CD8a抗体的工作浓度(1.25~40.00μg·mL-1)及红细胞裂解条件(时间和裂解次数)等方面对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并验证方法的精密度(批内差异和批间差异);同时对样品4℃放置24 h、室温放置24 h、染色处理后4℃放置24 h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50μL抗凝血中加入终浓度1.25μg·mL-1FITC rat anti-mouse CD3、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首次行冠脉成形术(PCI)治疗的ACS患者88例以及造影结果正常患者28例。分别于冠脉造影时取冠脉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比例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冠脉血中Th1、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而Th1、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体内免疫反应增强,CD4+T淋巴细胞不同功能亚群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Th1、Th17可促进AS的进展和不稳定性,而Th1、Treg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对电离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辐射补充0.5%大豆异黄酮组,喂养两周后,4.0Gy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两周杀死小鼠取外周血、胸腺和脾脏,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辐射使小鼠外周血CD3、CD4和CD8百分比降低,并且CD8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使胸腺和脾脏的CD3和CD4百分比升高、CD8百分比降低,其中CD4的升高显著(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外周血、胸腺和脾脏CD3以及血CD4比例升高,但对辐射引起的CD8变化无明显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对辐射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起到辐射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妇科疾病患者外周静脉植进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63例妇科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女性50例为对照组,采用菌种分离鉴定法分析观察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象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共分离出102株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19.61%)、肺炎克雷伯菌(14.71%)、铜绿假单胞菌(9.80%)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50.98%);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34.31%;真菌数量最少,占14.71%。感染前后观察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细胞及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象(均P0.05)。感染后,观察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感染前,CD8~+细胞及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感染前(均P0.05)。结论妇科疾病患者PICC置管后感染者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水平严重失调,患者免疫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6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 记为A组; 另回顾性分析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8例健康者的资料, 记为B组。对比A组和B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 对比A组和B组研究对象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A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B组(P < 0.05), A组肠道菌群门水平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P < 0.05), 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B组(P < 0.05), 属水平毛螺菌属、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P < 0.05), 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低于B组(P < 0.05)。主成分分析显示2组菌群样品均能明显分开, 横纵坐标的贡献率分别为48.9%和16.7%, 两坐标轴总共解释了不同细菌群落差异的65.6%, 2组群落结构差异明显(P < 0.05)。A组CD3+比例、CD4+比例和CD4+/CD8+比值高于B组(P < 0.05), CD8+比例低于B组(P < 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 变应性鼻炎患者肠道菌群门水平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与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呈正相关(P < 0.05), 分别与CD8+比例呈负相关(P < 0.05), 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与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 < 0.05), 与CD8+比例呈正相关(P < 0.05);属水平毛螺菌属和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与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呈正相关(P < 0.05), 分别与CD8+比例呈负相关(P < 0.05), 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与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 < 0.05), 分别与CD8+比例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 门、属水平菌群比例均发生改变, 菌群结构差异明显, 血清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升高, CD8+水平降低, 变应性鼻炎患者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湿体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和王琦教授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选择痰湿体质PCOS患者、非痰湿体质PCOS患者各30例,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性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检测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明确痰湿体质PCOS患者临床特征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结果:三组在年龄和体重指数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痰湿体质PCOS与非痰湿体质PCOS在LH、T、30 min INS、120 min INS、CHO、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体质组OGTT血糖水平、CHO、LDL、IR水平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体质、非痰湿体质PCO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痰湿体质PCOS患者CD4+T淋巴细胞、CD4+/CD8+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PCOS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OS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其中痰湿体质患者较非痰湿体质患者更明显;PCOS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痰湿体质患者较非痰湿体质患者更易出现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说明痰湿体质PCOS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5例IM患儿外周血T、B和NK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患儿中的7例进行治疗2周后细胞亚群的测定以观察动态变化;对患儿进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IM患儿CD3、CD8 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CD19、NK、CD4和CD4/CD8值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例IM患儿治疗2周后T细胞亚群的测定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CD4/CD8值低于治疗后,治疗前CD8高于治疗后.IM患儿急性期CD8、CD4/CD8水平与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百分率(≤10%和>1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估IM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HIV阴性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46例已经数疗程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并与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1.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CD3、CD4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与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CD4/CD8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CD4/CD8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的检测结果相比,CD3、CD4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4/CD8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经治疗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P<0.05).结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均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这种异常可降低机体抵抗和消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能力,并且可能是梅毒患者难于治愈,RPR持续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以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MM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T细胞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M患者外周血的CD4、CD19细胞的表达显著下调,CD8细胞的表达显著上调,CD4/CD8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或〈0.01);MM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且与血清中的β2-MG浓度成正相关(γ=0.56,P〈0.05)。结论 MM患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CD4+CD25+Treg细胞的异常扩增,可能是MM患者体内广泛存在免疫缺陷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90例川崎病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嘧达莫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症状缓解情况、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_3~+、CD_8~+均高于对照组,CD_4~+/CD_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颈淋巴结肿胀、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躯干红斑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显著,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能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凝血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低功能率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节作用。实验结果指出:一个疗程后CD4+T辅助细胞从治疗前(38.71±11.42%)明显提高到(45.87±11.28%)P<0.05,有显著意义.NK细胞从(18.16±10.95%)提高到(20.66±6.79%)P<0.05,有显著意义。CD4+/CD8+比值从(1.27±0.74)提高到(2.01±0.68)P<0.05,有显著意义。结果提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具有一定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在23例经650nm.5mW的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一次,五次和十次的患者中,CD+3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照射前(63.66%)比较,分别提高到65.86%,69.94%,75.04%。CD+4T辅助细胞在第十次治疗后也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即偏离(即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的患者经照射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双向调控作用将对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耐药型癫痫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耐药型癫痫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分为耐药型癫痫组(45例)、药物敏感型癫痫组(55例),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临床记忆量表(CMS)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评估患者整体智能、记忆功能和注意力,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耐药型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指标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耐药型癫痫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耐药型组和药物敏感型组MoCA评分、记忆商(MQ)和DS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耐药型组MoCA评分、MQ和DST评分均显著低于药物敏感型组(P<0.05);(2)耐药型组和药物敏感型组外周血CD4+和CD...  相似文献   

20.
许文  顾军  郭峰  钱宝华  花美仙 《生物磁学》2013,(30):5847-5850
目的:研究银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lups erythematosus,SLE)患者T淋巴细胞CD2、CD4+、CD8+以及CD4+/CD8+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我院收治的62例银屑病和31例SLE患者T淋巴细胞CD2、CD4+、CD8+及CD4+/CD8+分子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学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而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CD4+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SLE患者CD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银屑病患者CD2与CD4+之间呈正相关(γ=0.309,P〈0.05),CD4+与CD4+/CD8+之间呈显著正相关(γ=0.536,P〈0.05),SLE患者CD2仅与CD4+之间呈正相关(γ=0.378,P〈0.05)。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D2可能使银屑病的T淋巴细胞紊乱致炎症加重。SLE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下降,CD2与CD4呈正相关亦可能使SLE的T淋巴细胞加速信号传导紊乱,CD8+百分率增高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