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知识》2009,(6):940-940
蚊子是多种寄生虫的传播载体。英国科研人员最近发现,用一种特殊细菌感染蚊子,不仅可缩短其寿命,还能促使蚊子的免疫系统攻击寄生虫,从而有助于防控淋巴丝虫病。英国牛津大学10月2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以前曾有研究发现,一种沃尔巴克氏菌可使蚊子的寿命缩短一半,而淋巴丝虫病的病原虫需要在蚊子体内繁衍一段时间才能达到使人患病的程度,缩短蚊子的寿命就相当于降低这些病原虫繁衍到致病程度的几率。牛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当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菌后,蚊子的免疫系统还会受到“调动”,对淋巴丝虫病的病原虫等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2.
<正> 昆虫生活在森林中、草原上、河川海洋里、高山峻岭的洞穴深处以及人畜的身体上,可以说是无处不有。在食性上,有植食、腐食、粪食和菌食之分。虽说它们的环境充满了各种病原菌和寄生物,但并不经常得病。众所周知,高等动物具有淋巴组织,它能产生由伽马球蛋白所组成的特种抗体,使机体产生对疾病的免疫力。可是昆虫体内缺乏这类抗体。昆虫在遇到微生物或其他寄生物侵染时,在体内可迅速地产生各种反应:主要有吞噬作用,囊状体的形成和分泌溶菌物质。也有人将上述几种反应归纳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类。本文将简述昆虫各有关防卫反应的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印度雕蚀菌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带喙库蚊幼虫为印度雕蚀菌的寄生宿主,自然界中2—4龄幼虫均可感染印度雕蚀菌,感染后幼虫体肿胀,活动缓慢,对外界抵抗力降低,各龄幼虫虽可蜕皮,但在蜕皮过程中即行死亡。幼虫存活时间各为:2龄的5天;3龄的4—11天;4龄的4—9天,死亡率达100%。印度雕蚀菌的初生孢子囊和休眠孢子囊不同,可充满于幼虫的血腔,二型孢子囊的数量以前者为多,死亡虫体中多为成熟孢子囊,囊内可见有成熟而极为活跃的,带有鞭毛的游动孢子。经1—2小时,成熟游动孢子破囊而出,游动于水体中。 病态蚊幼主要滋生于有机物质丰富,水质清澈的秧稻田中。连续3年观察,其滋生地多为固定而局限,未发现与三带喙库蚊滋生同一地的中华按蚊和它种蚊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米蛾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 它们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和测序,发现了Wolbachia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体内的感染。利用所测序列和其他已发表的序列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米蛾体内Wolbachia属于B大组的Pip类群,与其寄生物茧蜂及赤眼蜂中的Wolbachia各株系遗传距离相差较远。据此推测米蛾体内感染的Wolbachia不是由寄生物(茧蜂、赤眼蜂)水平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5.
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防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生菌在昆虫体内的生长、繁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营养功能、解毒作用、调控生殖及与寄主适应性等等。近些年,一些学者提出了共生菌在寄主抵御天敌等逆境的胁迫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寄主防御中的作用可分为3类:(1)昆虫体内共生菌能产生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代谢物,能够抵御病原真菌的入侵,提高寄主的适应性。(2)昆虫抵御寄生蜂的作用与其体内的共生细菌密切相关。(3)共生菌也能产生有毒物质保护寄主免于被捕食。昆虫共生菌在寄主防御中的作用机制除了产生抗菌物质和聚酮类等有毒物质外,还可能通过与水平传播的寄生物(horizontal transmission parasites,HTPs)竞争寄主资源来直接保护寄主。对共生菌的作用的深入研究将有可能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gnotobiotes一词,我见到过6种汉译:定菌动物、既知菌动物、已知菌丛动物、已知生物体择生生物、悉生生物。凡是汉译词中带有“菌”字的,我认为都不可取。因为gnotobiotes是可能不带菌,而是带有病毒、原虫、蠕虫、甚至昆虫等寄生物的。 魏曦教授在本刊8卷3期发表的“关于  相似文献   

7.
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微生物防治害虫工作中,虫生真菌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很快,现综述如下。 一、应用的进展 生产上研究和应用较多的虫生真菌大多属藻状菌纲和半知菌类,其中较为重要的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虫生藻菌、雕蚀菌,轮枝菌和穗霉等。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Vuill是当今研  相似文献   

8.
在防治疟疾感染的研究中,蚊子对疟原虫免疫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蚊子对疟原虫的免疫主要包括:血细胞介导的体液和细胞反应,丝氨酸蛋白酶介导的免疫防御反应,前酚氧化酶级联反应介导的黑化包被和蚊子体内免疫基因的活化。尤其是近来在蚊子体内免疫基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人类控制疟疾及最终消灭疟疾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消化道内含有一种类酵母共生菌,其在烟草甲的营养需求和对外源物质的解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以麦粒、烟叶、麦片、甘草和面粉为食料饲养烟草甲,研究了食料对烟草甲共生菌数量和发育历期的影响,发现:烟草甲5龄幼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最多,蛹次之;食料对共生菌的数量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在5龄幼虫期;麦粒饲养的烟草甲发育历期最短、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最多,而甘草饲养的烟草甲发育历期最长、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最少;共生菌的数量与烟草甲的生长发育历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林宏博 《遗传》1988,10(4):10-10
Nelson认为,在病原菌寄生物与植物寄主的共同 进化过程中,寄生物对某种寄主抗性的克服并不是完 全的。也就是说,某个抗病基因即使丧失抗性,但对该 菌系仍有一定残效抗性,使寄主表现不太严重的感病。 以前,仅有几例这方面的报道。我们在对水稻稻瘟病 抗病基因的研究中,也发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前沿     
科学趣闻“大块头”更容易被蚊子咬?近日,美国昆虫学家乔纳森·戴伊研究发现,蚊子最爱咬那些释放更多二氧化碳的人。雌性激素雌二醇很吸引蚊子,女性体内的雌二醇含量高于男人,但女人并不一定更容易被蚊子咬,因为男人一般体形较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更多。  相似文献   

12.
三带喙库蚊幼虫水解酶与印度雕蚀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素兰  连惟能 《昆虫学报》1995,38(2):134-137
本文对经印度雕蚀菌Coelomomyces indica感染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 chus 4龄幼虫的离体水解酶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感染后蚊幼虫的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均较未感染的正常4龄蚊幼虫为低,其中以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明显下降,从而影响了酶对内源和外源化合物的代谢和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文杰 《生命科学》1997,9(3):108-110
对于寄生物致病性进化方向问题的研究,是近些年才开始重视的。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利用数学模型对寄生物在多重感染情况下致病性进化方向的研究,实验的研究还不多见。从理论研究以及不多的实验来看,寄生物的致病性并不只向对宿主无害的方向进化。但是要了解多重感染情况下,寄生物致病性的进化方向;则需要对特定寄生物及其宿主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阐明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它们的流行病学,以及特定的寄生物和宿主关系共同进化所取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体内酵母类共生菌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采用冷冻切片技术结合显微摄像系统观察研究了褐飞虱雌成虫体内酵母类共生菌的形态特性和在寄主虫体内的存在状态.光学显微镜观察证实,褐飞虱雌成虫的头部和胸部均未观察到共生菌,在其腹部脂肪体中却发现大量酵母类共生菌的存在,且有大量的菌胞出现.菌胞已经成为褐飞虱特有的细胞器,其发育可划分为发育初期、共生菌增殖适应期、对数增殖期(高峰期)、释放期和衰竭期5个阶段.按照形态划分,褐飞虱体内的酵母类共生菌有4大类型,即长梭形、杆状、卵形和球状.其中,长梭形和杆状个体最多、占绝大多数,卵形和球状个体很少见.此外,还发现具假膈梭形和不规则共生菌的存在.同时观察到该类共生菌通过多边芽殖进行无性繁殖,且以顶端芽殖(包括两端芽殖)为主.  相似文献   

15.
《昆虫知识》2009,(1):106-106
澳大利亚科学家1月2日公布一项报告显示,沃尔巴克氏共生菌能让蚊子寿命减半,从而可较为简单经济地减少借蚊虫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沃尔巴克氏体广泛存在于果蝇等节肢动物体内,经宿主母系细胞质遗传。由于它通常能让果蝇寿命减半,研究人员让埃及伊蚊感染上沃尔巴克氏体,置于严格受控的实验室中孵化后代。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6.
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不同虫源和致害性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种群体内共生菌数量动态及其对褐飞虱在抗虫品种上的取食选择、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氨基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与其体内共生菌数量有关。广西南宁种群雌成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显著地高于浙江杭州和龙游两个虫源的雌成虫体内共生菌数量,而已纯化的3个不同致害性生物型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取食抗性品种能显著减少生物型Ⅰ雌成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缺乏共生菌时,生物型Ⅰ、Ⅱ若虫对水稻品种TN1和ASD7的选择性增大,而对Mudgo的取食选择性下降。尽管缺共生菌的3个生物型在已适应的和不适应的感虫和抗虫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和雌成虫产卵量均下降,若虫历期明显延长,但在已适应品种上的变化程度明显小于在不适应的抗虫品种上的变化程度。共生菌还明显影响成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证明体内共生菌的数量和质量在褐飞虱对水稻致害性的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昆虫知识》2009,(5):660-661
蚊子是挥之不去,给人类健康带来许多威胁的害虫,其主要通过吸血来传播各种疾病,如疟疾、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等。类胰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trypsin-likeserine protease)是一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基因家族,主要行使消化功能,而其在蚊子消化血液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伴随着吸血过程,蚊子体内会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如基因表达量的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18.
疾病是宿主与寄生物之间关系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寄生现象又是一个历史久长的宿主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学者公认在建立了寄生关系之后某种寄生物在宿主体内寄生的历史年代越久,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越趋于平衡,宿主对寄生物的反应就越轻,从而疾病现象也轻或表现为慢性病,反之疾病现象越严重,甚至宿主趋于死亡。 从进化上来看,各种生物表现了它们自己的进化  相似文献   

19.
雕盾螨属一新种记述(蜱螨亚纲:巨螯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雕盾螨属一新种;吴氏雕盾螨采自吉林省白城的土壤和马粪中。模式标本保存于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  相似文献   

20.
Nelson认为,在病原菌寄生物与植物寄主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寄生物对某种寄主抗性的克服并不是完全的。也就是说,某个抗病基因即使丧失抗性,但对该菌系仍有一定残效抗性,使寄主表现不太严重的感病。以前,仅有几例这方面的报道。我们在对水稻稻瘟病抗病基因的研究中,也发现这一现象。 试验材料来自银河×中丹2号、誉锦×中丹2号F_2代花培系。H_2对41个穗系和亲本在苗期接种。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