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PCR产物的三种分子克隆技术,实验证明其中T4DNA聚合酶切平和T-A互补法较凝胶电泳回收加Klenow酶切平法远为有效和简便。对这几种克隆技术的方法学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GATEWAYTM--一种新型克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TEWAYTM克隆技术是一种新的通用型克隆系统,它整合了各种载体的技术平台,可加快达到最终研究目标的速度,通过位点特异性的重组整合,专利的GATEWAYTM系统提供基因功能分析、蛋白表达、DNA片段克隆(亚克隆)最有效和快速的途径。 为了响应日益增长的更快更好地克隆和表达DNA序列的要求,Life Technologies(GIBCO/BRL)发展的GATEWAYTM克隆技术克服了许多与两种惯用的方法:酶切和连接、PCR产品克隆相关的制约因素。GATEWAYTM克隆技术乃基于已被详尽研究的λ噬菌体位点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T7噬菌体RNA聚合酶显著的特点是只识别其自身DNA序列中特定的启动子[1] ;而T7噬菌体启动子属于组成型的启动子 ,又只能被相应的T7噬菌体的RNA聚合酶 (约 10 0kD的单链蛋白质 )所识别 ,并且被T7RNA聚合酶所启始的转录非常活跃[2 ,3] ,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所进行的转录根本无法同其竞争 ,这样宿主细胞中几乎所有的转录都被T7RNA聚合酶所操纵。另外 ,T7RNA聚合酶几乎能完整地转录在T7启动子下游的所有DNA序列。基于这些优点 ,1986年Studier和Moffat建立了一套新的原核表达系统———T7RNA聚…  相似文献   

4.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真核表达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T7RNA聚合酶与T7强启动子(Φ10)间的特异认识而建立起来的偶联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该系统在酵母、昆虫、浦乳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陆续实现了高效表达。T7NRA聚合酶-Φ10启动子偶联表达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高效性,不仅预示着该系统可以在真核基因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人们探索新的特异高效真核表达系统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DNA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必备的工具之一,但传统的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为手段的克隆技术存在依赖限制性内切酶、连接效率低、耗时长和引入额外序列等缺点。近年来,无缝克隆技术发展迅猛,大量商业化克隆试剂盒也趋于成熟并在实验室被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蛋白质工程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本文从无缝克隆原理出发,对近年来发展出来的基于外切酶、PCR技术、同源重组、热稳定的连接酶等原理的无缝克隆技术进行了分类和讨论。特别是新酶资源的不断发现,如核酸外切酶XthA、FnCas12a突变体,与现有技术的相互融合,如Rec/ET重组和核酸外切酶共同使用,将有力推动无缝克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T7RNA聚合酶与T7强启动子(10)间的特异识别而建立起来的偶联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最近,该系统在酵母、昆虫、哺乳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陆续实现了高效表达。T7RNA聚合酶-10启动子偶联表达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高效性,不仅预示着该系统可以在真核基因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人们探索新的特异高效真核表达系统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 。  相似文献   

7.
T7启动子具有真核生物聚合酶Ⅱ顺式作用因子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鹅膏蕈碱(a-amanitin)对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选择性抑制,以氯霉素乙酰转 移酶基因(CAT)作为报道基因进行体内表达实验,证明T7噬菌体启动子可为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Ⅱ所启动。应用建立的竞争性DNA-蛋白质凝胶泳动技术,分别以TATA框、CAAT 框、GC框和八核苷酸序列(octamer)为竞争性寡核苷酸分子,发现人工合成的T7启动子可能 与 TFⅡD起始转录因子结合,形成 DNA-核蛋白质结合物。将 TATA框和八核苷酸序列分别 接入T7启动子上游,CAT实验显示八核苷酸序列可以增强RNA聚合酶Ⅱ对T7启动子的转录 起始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7启动子可作为RNA聚合酶Ⅱ的顺式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基于XcmⅠ酶切的高效TA克隆载体,并检测其克隆PCR产物的效果。方法:设计一对互补配对的寡核苷酸,经过变性及退火后插入质粒pUC19的多克隆位点,从而在该多克隆位点中引入2个XcmⅠ酶切位点,用XcmⅠ酶切后即获得含有3’突出T碱基的T载体;为了提高该T载体的克隆效率,优化了2个XcmⅠ酶切位点之间的碱基数目,排除了载体自连产生白色克隆的可能性,使假阳性大大减少;此外,为了便于完全酶切与未完全酶切载体的分离,在2个XcmⅠ之间插入了一段无关DNA片段。结果:改进得到的T载体可以有效克隆PCR产物,其阳性克隆率可达95%。结论:构建了基于XcmⅠ酶切的TA克隆载体,经过改进的T载体具有很高的克隆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克隆乙型肝炎病毒pC/C及C基因为例,报道了在DNA重组中,当目的基因与载体末端不匹配时可采取的一新方法.用内切酶切取的基因片段为平端时,可在含dATP的反应体系中,用Taq酶的末端转移酶活性在其3′末端加上单个碱基(dA)的突出尾;基因片段为3′凹端时,可在含4种dNTP的体系中,利用Taq酶的聚合酶活性先将其末端补平,再经末端转移酶活性在其3′末端加dA尾;末端经此修饰的基因片段可亚克隆至T载体中,再克隆于其他表达载体中.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T7溶菌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Pbr322及含有噬菌体T7 RNA聚合酶强启动子φ10的Pbr322衍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经限制内切酶AvaⅡ+HaeⅢ切割的一段噬菌体T7 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br322及其衍生质粒的BamHⅠ位点上。插入的DNA片段为632碱基对。该片段包括噬菌体T7基因3.5和T7 RNA聚合酶弱启动子φ3.8的全部编码序列。已知噬菌体T7基因3.5的功能为产生噬菌体T7溶菌酶,利用氯仿处理检测带有重组质粒的转化子胞内溶菌酶活力。证明两种克隆株整体细胞中,均有溶菌酶存在。用10一20%SDS-聚丙烯酰胺凝肢电泳检查噬菌体T7基因3.5蛋白带,结果表明T7基因3.5在Pbr322衍生质粒中的表达优于Pbr322。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基因克隆和DNA大片段组装成为了常规操作。利用人工智能和液体操作机器人进行高通量的DNA组装和功能筛选已被广泛应用。传统的依赖于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克隆技术对序列有选择性、步骤繁琐、实验人员的培训周期长,不利于以流水线形式进行工程化使用,已经逐步在生物工程领域内被淘汰。文中论述了一系列适于机械化操作的新一代分子克隆技术,即不依赖基因序列和连接反应克隆方法、Gibson组装、聚合酶环形延伸克隆、细胞裂解物体外无痕连接和细胞体内组装克隆。对这些方法的建立、基本原理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T_Ⅲ>T_Ⅰ与TV_1>TV_6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观察51例拟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20例;静息心电图视为异常表现者31例;T_Ⅲ>TⅠ10例,TV_1>TV_68例,T_Ⅲ>TⅠ和TV_1>TV_613例,51例分别行静息和运动心肌灌注SPECT显像,比较两者的关系。结果发现:以上异常心电图心肌缺血诊断符合率达51.6%,心电图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T_Ⅲ>T_Ⅰ和/或TV_1>TV_6属一种异常现象,对诊断心肌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有较重要价值,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脏脂酶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大鼠肝脏脂酶基因及其克隆和序列分析的结果,经31个循环的坟增,得到大鼠肝脏脂酶及其N端结构域的cDNA,前为1508bp的片段,后为1076bp的片段。克隆事,对此二片估进行一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分析,测定了DNA序列,并已将它们克隆表达载体pGT-d中。  相似文献   

14.
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谱与大规模DNA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军YU  Jun 《遗传》1998,20(6):41-47
1历史的回顾物理图谱的制作是与分子克隆技术分不开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导致了第一个物理图谱的完成(SV40;Danna与Nathans,1971)。新克隆技术,尤其是YAC(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和BAC(Bacter...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与Gateway技术兼容的T载体获得入门克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Gateway技术兼容的农杆菌双元载体系统已开始应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但应用这些载体系统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如何简单、经济和高效地将PCR产物或其他来源的目的DNA片段构建到入门载体上获得入门克隆.为此,将传统的TA克隆技术与Gateway重组克隆技术进行整合,构建了与Gateway技术兼容的两种TA克隆载体,用于在克隆PCR产物或其他来源的目的DNA片段的同时获得入门克隆.利用兼容Gateway技术的TA克隆载体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大片段克隆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关键的使能技术。传统的大片段克隆技术获取目的大片段的手段存在各种缺陷,比如随机建库克隆需要依靠高通量筛选;PCR难以扩增10 kb以上片段,从小片段拼装费时费力且突变率高;基于限制性酶切连接难以找到片段两端适宜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最近全基因组合成等前沿研究创造了全新的高性能大片段克隆方法,比如CRISPR/cas9系统中cas9可识别并切割20 bp核酸序列解决了识别位点设计难题,可用来获取任意目的基因片段;组合Gibson或者酵母偶联重组技术组装技术,可高效克隆大片段基因。本文将分类介绍基因组大片段克隆技术,并提出适用不同尺度大小基因克隆的技术选择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技术从rec M1 3mp1 8中扩增出 1 2 0bp的大鼠肝tRNAIle合成基因片段 ,经限制性内切酶BstNⅠ酶切后作为模板 ,利用T7RNA聚合酶在体外无细胞体系转录由T7启动子带动的大鼠肝tRNAIle基因 ,生成不含修饰碱基的tRNAIle,并对体外转录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回收的tRNA产量可达DNA模板量的 4 0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加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湖北地区一宫颈癌患者癌组织DNA中分离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并在pUC18载体中克隆。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确认了含HPV16E7重组克隆质粒,命名pHPV16E7─HB。DNA序列分析表明,HPV16E7─HB基因全长294bp(与报道的标准株基因长度相同),但其核苷酸顺序中有两处发生了C→T突变,即第43位密码子CAA变为TAA,第76位CGT变为TGT;前者使谷氨酰胺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即无义奕变(nonsensemutation)。这种突变发生在294个碱基的DNA扩增产物之中,不像是PCR本身的错配,而很可能是湖北株与标准株之间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直接用酚和氯仿快速提取质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质粒的提取是分子克隆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在对大量样品的抽提和筛选时工作量很大。提取质粒的方法很多,有碱裂解法、煮沸法等「1」,所用试剂较多,耗时较长,这些方法均要用酚和氯仿抽提以去除菌体蛋白,以免影响酶切分析。Biji,T,Kurien等(1994)提出用乙醇溶菌法快速提取质粒,作者试验多次结果均不理想,经过改进直接用酚和氯仿溶解菌体来快速提取持粒,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用该法提取质粒DNA,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在冰冻切片上,检测了胎儿不同组织和器官内带γδ和αβ受体的T细胞(TCR)的分布,结果发现TCR细胞的分布与,般T细胞不同,有相对固定的分布区,如胸腺内TCR细胞主要分布在皮筋质交界处和髓质部;脾脏内的γδT主要位于边缘区,而αβT主要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在红髓和血窦两种细胞共存;淋巴结内只有少数TCR细胞位于滤泡间或副皮质,滤泡内则未见。消化管内的TCR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的固有膜,而胃、大肠和阑尾的固有膜内很少见;肝内TCR细胞主要集中在血管和血窦周围;皮肤切片内的少数TCR细胞见于真皮内,表皮基底层细胞内未见。这些细胞在胎儿期的免疫皮应及其生理功能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