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万森  常凤鸣 《蛇志》2000,12(1):20-21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对34例发病在24h内,并经头颅CT扫描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前瞻、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在发病当天和第3、5天分别给降纤酶(试验用药_10u,5u,5u静滴,在发病当天和第2、4、6天分别查血纤维蛋白原在用药前无明显差异(t=0.1733,P〉0.05),而在用药后治疗组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其中以第6天最为明显(t=0.  相似文献   

2.
王静怡  刘冬霞 《蛇志》1999,11(4):26-28
目的 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与中药川芎嗪的比较。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选择 2 4 h内的患者。降纤酶第 1天 1 0 u,第 3、 5天各 5 u静滴。 结果 降纤酶组急性期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1 2周治愈率接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Barthel指数略好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降纤酶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降纤酶有显著降低血纤维蛋白原作用 ,对 2 4 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川芎嗪略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继洲  樊萍 《蛇志》2000,12(2):31-32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发病 6~ 2 4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 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60例在应用同等药物治疗的同时 ,加用降纤酶首次 1 0 u静脉滴注 ,其后每日 5u维持治疗 5天。治疗前后测定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 ,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87% ,对照组有效率 62 %。 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少琴  王丽芳 《蛇志》1999,11(4):18-20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 降纤酶与安慰剂治疗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 治疗组第 1 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出院时与 1 2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即 Barthel指数计分比较 :对照组出院时与 1 2周相比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出院时与 1 2周相比 ,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与治疗组二者相比 ,P <0 .0 5 ,亦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动态观察表明 :用药前和第 2天相比变化不大 ,P >0 .0 5 ;第 4天纤维蛋白原开始下降 ,P <0 .0 5 ;第 6天维持在第 4天水平 ,第 4天和第 6天相比 ,P >0 .0 5。通过对用药前后谷丙转氨酶 ( GPT)和尿素氮 ( BUN)的动态观察表明 ,降纤酶对 GPT有降低趋势 ,对 BUN无任何影响 ,本组全部病例均未见全身出血倾向或致颅内出血之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死亡 1例 ,死亡原因系心房纤颤 ,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前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无变化 ,与应用降纤酶无关。 结论 降纤酶有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对肝肾无害 ,也未见其它并发症。由于它纯度高及特异性的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原结合 ,因此 ,避免了尿激酶、链激酶  相似文献   

5.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美  陈升杰 《蛇志》1999,11(4):37-39
目的 为评价国产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钙离子拮抗剂、银杏制剂为对照药 ,从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共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 (发病 7天内 )病人 30例 ,对照组 1 4例。 结果 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第 1天 ,临床症状即出现明显改善 ,其疗效在治疗后第 1天、第 7天、第 1 4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认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是肯定的。从实验室检查发现 ,降纤酶可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并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表明降纤酶是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而改善临床症状的。本组研究资料提示 ,降纤酶可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因此 ,我们认为在有凝血指标监护下使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文红  姜昭 《蛇志》1999,11(4):32-34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和纤维蛋白原下降情况 ,进一步验证注射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 1 998年 2月至 1 2月发病 1天内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6 0例。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 ,揭盲 4 0例 ,分为治疗组 ( 2 4例 )和对照组 ( 1 6例 ) ,均在起病后 2 4 h内给药 ,首剂 1 0 u降纤酶冻干剂加入 2 5 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 ,在 2~ 3h内滴完 ,其后 5 u隔日 1次静滴 ,共连用 3次 ,总剂量 2 0 u。观察期间合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或灯盏花注射液 4 0 ml静脉点滴 ,连续用药 1 4天。按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 ,分别对治疗前 ,治疗后 1 4天的疗效和生活状态进行评定和评估。 结果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组 :治疗前 1 2 .3± 9.75 ,治疗后 1 4天为 5 .93± 7.6 0 ,治疗前后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 ,治疗 1 4天总有效率 92 % ;对照组 :治疗前为 1 4.6± 1 0 .6 ,治疗后 1 4天为 6 .4 6± 8.6 5 ,治疗前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治疗后 1 4天总有效率 6 2 %。血液学指标 :治疗组 FIB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 <0 .0 0 1 ) ;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 P >0 .1 0 )。治疗组 PT用药后第 2、6天均较用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林  谈跃  史云峰  陈才顺 《蛇志》2002,14(1):30-33
目的 探讨大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收治的90例发病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降纤酶组(A组)、中等剂量降纤组(B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C组),每组各为30例,A组每天给予降纤酶2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1h以上,每天1次,连用3天,总剂量60u;B组每天用降纤酶10u,连用3天,总剂量30u;C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7天。3个组在用药前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指标进行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96.7%,显效率90%,优于B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63.3%),明显优于C组(总有效率60%,显效率33.3%)。A组、B组治疗后血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血粘度得到改善,且A组优于B组。结论 大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中等剂量降纤酶和常规药物。其主要机制是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改善血粘度,从而改善了微循环;增强t-PA,溶解血栓。该药安全可靠,未见自发性出血症状和过敏反应,对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3个月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守社  郭春杰 《蛇志》1999,11(4):23-25
目的 评价国产降纤酶 ( Defibras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应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 ,4 3例给予降纤酶 1 0 u、 5 u、 5 u隔日 1次 ,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4 3例给予安慰剂静脉滴注。 结果 降纤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 Barthel氏指数优于安慰剂组 ,但两组间未达到统计学差异。降纤酶组明显降低了血浆纤维蛋白原。 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湘庆  苏学勇 《蛇志》2000,12(3):10-12
目的 评估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以东菱精纯克栓酶 ( DF-52 1 )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为对照组 ,从 1 996年 1月至 1 998年 1 0月共观察 4 81例 ,其中降纤酶组 2 89例 ,东菱组 92例 ,低右组 1 0 0例 ,共完成试验者 30 1例 ,各组份别为 1 4 9例、 70例和 82例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天 ,第 3天 ,第 7天 ,第 1 4天查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等。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1 ,7,1 4天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在治疗后 1天已表现出明显效果 ,与日本生产的东菱精纯克栓酶比较疗效相似 ,发病 1 4天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4 .4 5%和 80 .0 0 %。同时降纤酶组与东菱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 ,于 7~ 1 4天有回升趋势 ;低右组则无明显变化。 结论 降纤酶具有与东菱精纯克栓酶相似的疗效、副作用小 ,价格明显低于东菱精纯克栓酶。认为国产降纤酶可以取代东菱精纯克栓酶 ,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上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按照全国脑防办<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第二阶段临床再评价研究>实施方案,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49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评定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副作用.结果治疗组23例,终止治疗5例,其中1例自动退出试验、2例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皮肤大片淤斑、1例突然死亡;对照组26例,终止1例,为自动退出试验.(1)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尤其用药第6天最显著;(2)治疗后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14天、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并无显著差异;(3)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后有1例病情加重,而对照组中有4例病情加重;(4)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皮肤大片淤斑,而对照组无上述情况.结论降纤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确切,对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显著,具有抑制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的作用,本组无1例并发颅内出血,但有消化道出血及皮下出血,有增加出血危险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脑梗塞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0例脑梗塞患者血清中ACA含量进行检测,并与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组血清中AC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A分型中,脑梗塞组血清中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中ACA含量,可作为研究ACA与脑梗塞关系的一项可靠指标,对脑梗塞的病理机制研究以及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盐酸法舒地尔静脉滴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及NSE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而且能够改善NSE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ST段抬高性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24h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观察组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结果:对照组LAD(左前降支)闭塞血管比例(52.00%)显著高于观察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CX(回旋支)闭塞血管比例(8.00%)显著低于观察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CA(右冠脉主干)闭塞血管比例(40.00%)和观察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比例(46.00%)明显高于观察组(12.00%),对照组三支病变比例(20.00%)明显低于观察组(48.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支及正常血管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76%-90%、91%-99%及完全闭塞的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50%及50%-75%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CX多见,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AD多见;2NSTEMI以三支血管病变较多见,STEMI以单支病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住院的80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年龄、吸烟、血压、饮酒、糖尿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磷脂酶A2等指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2.43%,对照组为1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是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LP-PLA2水平、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与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脂酶A2(LP-PLA2)血症有关,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LP-PLA2和高血压患者要关注其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ro)水平的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入住解放军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50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ntemalcarotidartery,ICA)、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评定标准:颈动脉IMT〉0.9toni或(和)颈动脉斑决定义为CAS。24h内将患者空腹静脉血送检,记录测定后的生化指标及№水平,记录吸烟史、糖尿痛、高血压病等病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强度。结果:按FIB水平分组(FIB≤3g/L组、FIB〉3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3g/L组的危险度为2.04,年龄、FIB水平、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对CA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IB与CAS的相关性最强。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的传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于永发  吴江 《蛇志》2000,12(4):5-7
目的 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200型血凝仪检测凝血指标。结果 降纤酶可以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P〈0.05),对其它凝血指标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纤维蛋白原是降纤酶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支架(DES)与金属裸支架(BMS)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67例患者,其中使用BMS65例,DES10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或脑血管事件(MAACE)的发生情况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至随访结束,BMS组有1例患者猝死,5例出现复发心绞痛。DES组有1例突发急性左心衰后死亡,1例复发心绞痛和1例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结论:DES应用于STEMI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术后MAACE发生率较BMS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支架(DES)与金属裸支架(BMS)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67例患者,其中使用BMS 65例,DES 10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或脑血管事件(MAACE)的发生情况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至随访结束,BMS组有1例患者猝死,5例出现复发心绞痛。DES组有1例突发急性左心衰后死亡,1例复发心绞痛和1例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结论:DES应用于STEMI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术后MAACE发生率较BMS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溶栓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非溶栓组仅用常规治疗,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74.3%,非溶栓组为25.8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住院4周的病死率,溶栓组为2.86%,非溶栓组为16.1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能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司匹林溶解治疗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阿司匹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血脂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MDA、CRP、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内中膜厚度及血清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更有效溶解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斑块,这可能与其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炎症情况,减轻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