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合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结合中风诊断要点及辨证取穴,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化痰祛瘀通络针刺法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病恢复期条件的中风病患者66例,每周治疗2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1)患者性别与发病年龄、病情轻重程度分布未呈现明显相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与病情轻重分布未见明显相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2)两个疗程的临床症状治愈率明显高于一个疗程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性别与疗效相关性不显著,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3个月治疗的中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治愈率达75.8%,经6个月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治愈率达98.5%。结论:醒脑开窍配合化痰祛瘀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风痰瘀阻证有确切疗效,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为临床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病恢复期辨证、取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胃外科收治的胃部肿瘤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上消化道造影技术诊断;实验组41例,采用螺旋CT扫描,进行胃部肿瘤诊断。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进行螺旋CT扫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5.12%,39/41)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技术诊断符合率(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中,螺旋CT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在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中,上消化道造影技术是早期胃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螺旋CT对胃部肿瘤正确诊断率要高,螺旋CT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给确定胃部肿瘤分期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ET/CT对16例肺部孤立性病灶进行PET/CT检查,手术切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以判断诊断符合率与细胞类型.结果:16例肺病灶患者PET/CT检查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结果相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7.5%,其中腺癌13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6例),鳞癌2例,肺粘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结合临床症状,PET/CT检查能够准确的对肺癌做出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先发眼科症状的相关疾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对因眼部症状而行CT扫描的13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CT检查确诊的疾病涉及神经科23例,眼科29例,内分泌科26例和耳鼻咽喉科10例。确诊率分别为54.76%,61.70%,72.22%,83.33%。结论。CT检查对眼部一些类似症状与体征的不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早期异位妊娠超声诊断临床资料。结果:输卵管妊娠73例(89.02%),非输卵管妊娠9例(10.98%);胚囊类30(36.59%)例,实性包块30(36.59)例,不均质包块13(15.85%)例;伴有盆腔积液12例;确诊68(82.93%)例,漏诊4(4.88%)例;第1次、第2次、第3次诊断,阴道超声符合率90.91%、92.00%、100.00%,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58.33%、88.61%、98.65%;典型征象心血管搏动占13.41%、胚芽反射21.95%、双环征23.17%,不典型征象囊实性包块43.90%、积液14.63%、散在性包块9.76%。结论:异位妊娠早期超声征象多不典型,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较低,应尽量应用阴道超声,多次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早期孕囊多表现为囊实性包块,若位置敏感,应提高警惕,详细确诊。  相似文献   

6.
严军 《蛇志》2001,13(1):39-40
1994年来 ,作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 4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患者 ,依据文献 [1 ]诊断标准确诊 ,并经头颅 CT或 MRI,或经头颅多谱勒 ,以及检验血液流变学 ,血脂、血糖等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8例 ,男 3 9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42岁 ,平均 58岁 ;对照组 3 0例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45~ 75岁。发病时间最长1 2年 ,最短 2周。治疗组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8例 ,脑血栓形成 1 6例 ,脑梗死 1 0例 ,脑动脉硬化1 4例 ;伴有高血压病 3 6例 ,冠心病 3 8例 ,高粘血症…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有高度致残率,对人类危害极大。近年来有发病年龄年轻化及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我院1995~1997年用蕲蛇酶治疗缺血性中风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脑病急症组制定的中风...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螺旋CT检查和钡剂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患儿配合度等。结果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钡剂造影的85.0%(P0.05);螺旋CT检查诊断耗时与钡剂造影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查中患儿的配合度为95.0%高于钡剂造影检查的77.5%(P0.05)。结论螺旋CT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准确率高,患儿的配合度高,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并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确诊的2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及诊断符合率情况。结果21例输尿管结石中超声确诊19例,诊断符合率90.48%。结论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具有方便、无创,诊断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MRI和螺旋CT增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考虑为肝脏占位性病变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35例行增强CT扫描,35例行动态增强MR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病灶个数及直径、增强CT及MRI的诊断结果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CT增强组和MRI增强组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病变类型、分布及病灶个数(71 vs 70)、病灶直径(2.25±2.01 cm vs2.19±1.98 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为85.71%,CT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为77.14%,MRI增强组的总诊断符合率高于CT增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组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恶心,MRI增强组未出现造影剂不良反应,CT增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vs 0.00%)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25 0.96分vs 0.71 0.56分)均显著高于MRI增强组(P0.05)。结论:CT增强和MRI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MRI增强扫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高,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态、身体状态等因素的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必要时可两者联合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了10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X线片检查,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观察并记录X线片与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临床TNM分期的诊断效果,评价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肿块、分叶征、支气管气象征、空洞、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P0.05)。根据外科病理TNM分期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2.0%,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1.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周围型肺癌各类型影像学征象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对周围型肺癌临床TNM分期诊断准确性接近病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暴发流行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急需快速有效的现场诊断试剂。为探讨SARS-CoV-2病毒IgM/IgG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304例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病例、114例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的正常人(138)及其他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64),采用胶体金法对采自上述病例的血浆或血清标本进行IgM和IgG抗体检测,并选取部分病例进行了全血和血浆或血清标本的检测同源性比较,进一步对304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病毒核酸、IgM/IgG抗体的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04临床诊断病例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为105例,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76.2%(80/105)和86.6%(91/105),IgM/IgG抗体阳性总体符合率为96.1%(101/105);核酸、抗体均为阴性者为73例;其余126例临床诊断病例中,IgM阳性率为69.2%(87/126),IgG阳性率为98.3%(125/126),IgM/IgG总体符合率为100%(126/126)。健康人和其他发热病人中,IgM和IgG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9%(200/202)和98%(198/202)。同源全血与血浆或血清标本抗体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9%,显示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本研究提示,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场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科良恶性肿瘤诊断方面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妇科肿瘤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肿瘤组42例,良性肿瘤组57例;对两组患者术前CT和彩色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统计,分析彩超诊断妇科肿瘤的准确性.结果:彩色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82.8%,CT诊断的灵敏度90.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诊断的特异度为88.2%,CT诊断的特异度86.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9.3%,彩色B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FAST)对急诊腹部闭合性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接受诊断的10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先采用CT扫描检查后采用FAST,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优越性。结果:两组检查结果在肾损伤、肝破裂、脾破裂、腹膜后血肿以及空腔脏器破裂五个单项检查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检查结果总数上,FAST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AST的诊断时间和误诊率明显都低于CT扫描,且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较CT扫描的诊断时间更短,准确率更高,漏诊率以及误诊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东 《蛇志》2010,22(4):361-362
目的探讨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应用CT诊断的69例急腹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CT初诊与临床诊治相符61例,其中真阳性55例,真阴性6例,余8例患者中,假阳性3例,假阴性5例,敏感性91.6%,准确率88.4%。结论应用CT诊断急腹症具有简便、快捷、无痛苦以及敏感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在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评价免疫渗滤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人血浆和尿液样本的临床性能。采用对照试验研究,选取背景清晰的研究对象200例,采集同一研究对象的血浆和尿液样本,应用万泰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作为考核试剂,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ELISA法)作为参考试剂进行检测,考核试剂检测结果与参考试剂及研究对象背景进行比较分析。考核试剂检测血浆HIV抗体与参考试剂相比较,阳性符合率100.00%,阴性符合率100.00%,总符合率100.00%,Kappa值1.00,一致性强度为最强;考核试剂检测尿液HIV抗体与参考试剂检测结果相比较,阳性符合率68.29%,阴性符合率100.00%,总符合率87.00%,Kappa值0.72,一致性强度为高度。免疫渗滤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对血浆、尿液样本检测性能优越,适合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7.
蔡雷鸣 《蛇志》2017,(2):242-24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确诊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检查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肝外阻塞性黄疸27例(45.00%),肝内阻塞性黄疸33例(55.00%)。术前超声诊断为肝外阻塞性黄疸26例(43.33%),肝内阻塞性黄疸32例(53.33%),漏诊2例(3.34%);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检查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符合率为96.67%,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急诊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急诊胸部创伤患者均行胸部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胸部大血管进行重建、分析。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随访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中,CT平扫显示胸部主要损伤有:肺挫伤10例(55.56%),血胸及肋骨骨折各9例(50%),气胸8例(44.44%),锁骨骨折6例(33.33%)。CT增强扫描诊断心脏大血管损伤7例,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胸主动脉夹层和心包破裂各1例。CT增强扫描结果与手术、临床随访结果相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全面而准确地诊断急诊胸部创伤的重要影像技术,可以对CT平扫不能确定的心脏、大血管的损伤情况作出明确判断,对临床救治方案的早期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VCTDSA与CT灌注成像处理,分析这两种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45例患者检查有颅内有不同部位出血灶,多见于脑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管网形成,其中VCTDSA图像质量优于CT灌注成像,VCTDSA较DSA可准确显示和测量动静脉瘘口大小,VCTDSA与MRA在瘤体长轴、瘤颈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其他减影CTA比较,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磁共振(MRI)技术在脊柱转移瘤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53例(转移瘤组)、脊柱结核患者47例(结核组)为研究对象。对两组进行MRI检查,对比两组MRI影像学特征,并且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来衡量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指标。研究发现,转移瘤组的速降型动态增强曲线率显著高于结核组(p0.05);转移瘤组的平台型和持续增强型动态增强曲线率显著的低于结核组(p0.05);转移瘤组的跳跃性骨质破坏、椎弓根T2WI高信号、椎间盘嵌入征、椎旁组织肿块局限、信号均匀强化发生率显著的高于结核组(p0.05);转移瘤组的相邻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组织肿块长条状、环状强化发生率显著的低于结核组(p0.05);MRI鉴别诊断转移瘤组与脊柱结核组的灵敏度为96.23%、特异度为93.62%、漏诊率为3.77%、误诊率为6.38%。结果说明,脊柱转移瘤具有典型的MRI影像学特征,MRI扫描对于鉴别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