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等重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测定了 2组细胞非贴壁依赖生长的能力 .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FAK、PTEN、PKB的表达或磷酸化水平 .利用poly hema使细胞非贴壁生长 ,2组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 2 0h ,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的失巢凋亡 (anoikis) .研究发现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的FAK表达无明显变化 ,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增高 70 %;而PTEN的表达下降了 4 9%;PKB的磷酸化增加 2 0 0 %;pcDNA3 772 1细胞已有明显凋亡 ,而转染GnT Ⅴ的 772 1细胞未发生凋亡 .结果提示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迁移力增强 ,可能与其FAK的磷酸化程度升高 ,激酶活力增强有关 ;而能逃逸失巢凋亡是因为PTEN的表达下降 ,PTEN蛋白的磷酸酶活性降低 ,细胞Akt PKB磷酸化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 .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阐明整合蛋白α5 β1过表达诱导非粘着状态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失巢凋亡的机理 ,利用poly HEME阻断细胞贴壁 ,诱导失巢凋亡 ,在poly HEME包被的 96孔板中检测细胞生存率 .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了与细胞信号转导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AK)、蛋白激酶B(PKB)及生存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 .α5 β1过表达细胞株在去粘附状态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细胞 .在生长 8d时 ,以整合蛋白不同亚单位转染的α5 β1 772 1、β1 772 1和α5 772 1细胞 ,活细胞数分别降至对照组的 4 0 %、4 5 %和 83% .这说明整合蛋白α5 β1过表达细胞株 ,特别是α5 β1 772 1和 β1 772 1细胞的失巢凋亡明显加快 .细胞悬浮生长 2 4h后 ,α5 β1过表达细胞株都有不同程度的凋亡发生 ;同时粘着斑激酶 (FAK)和蛋白激酶B(PKB)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细胞 ,而survivin表达水平在α5 β1 772 1中最高 ,在 β1 772 1中最低 .在给予天然细胞外基质纤粘连蛋白的条件下 ,α5 β1 772 1和 β1 772 1细胞的FAK和PKB的磷酸化水平却呈升高趋势 .结果说明 ,FAK和PKB的变化与细胞的粘附状态密切相关 ,并且参与整合蛋白α5 β1过表达细胞在去粘附状态下失巢凋亡的发生 .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PTEN编码产物具有双专一性磷酸酶活性 ,并与细胞骨架张力蛋白同源。PTEN可参与粘着斑的形成和解聚而影响细胞迁移。现用PTEN表达质粒转染SMMC 772 1肝癌细胞 ,研究SMMC 772 1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及PTEN与粘着斑激酶 (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之间的关系。PTEN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在Fn基质上的活动 :细胞在Fn基质上的迁移下降了 35 % ;在 30min和 6 0min两个时间点 ,Fn基质上细胞铺展分别降低了 2 9%和 2 6 % ;而在多聚赖氨酸基质上细胞铺展并没有变化。运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迹方法 ,分析FAK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发现PTEN过表达不影响FAK表达 ,但显著降低Fn诱导的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两者水平呈负相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表明 ,PTEN抑制细胞 ,S期细胞下降了 16 %。上述结果提示 ,PTEN抑制肝癌细胞迁移铺展和增殖 ;PTEN对细胞运动的影响可能通过调节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人肺癌细胞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失巢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和DNA梯形片段方法 ,研究 8株不同细胞类型的人肺癌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失巢凋亡 (anoikis)的关系 ,并分析在此过程中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 ,PKB)和粘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 ,FAK)的作用。发现 8株人肺癌细胞PTEN均有mRNA表达 ,且mRNA水平比较接近。但PTEN的蛋白质水平不一致 ,其中 95C、95D和A1株的PTEN蛋白未检测到 ;A549、A4、A7和L1株的PTEN蛋白有表达 ,但较低 ;而H460 株的PTEN表达较强。PTEN缺失的 95D和高表达的H460 细胞株中PTENcDNA序列分析均未发生片断缺失或点突变。RNA稳定性分析表明 ,95DmRNA稳定性较H460 明显下降。在无血清且去粘附培养条件下 ,高表达PTEN的细胞株H460 可被诱导发生失巢凋亡现象 ,在 10 %血清培养条件下可保护其免于失巢凋亡 ,而PTEN缺失的 95D等和其他PTEN低表达的细胞株却没有发生诱导失巢凋亡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PTEN表达可降低PKB的磷酸化 ,下调FAK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提示各种人肺癌细胞株中PTEN蛋白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TEN参与了失巢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探讨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下 ,粘着斑激酶 (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蛋白激酶 B(PKB)蛋白水平的影响 .利用构建、转染 FAK反义质粒来特异性降低 SMMC- 772 1细胞的FAK含量 ,及用 Western杂交的方法来检测 PKB的蛋白含量 .文献报道 TNF- α能够激活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而使 PKB发生磷酸化 .但是至于 TNF-α对 PKB蛋白水平的影响目前并无报道 .研究发现 ,当用 wortmannin特异性抑制 PI3K活性后可以显著降低 PKB的蛋白含量 .提示PI3K对维持 PKB的基础蛋白水平是必需的 .但是 TNF- α本身对 PKB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 .而当用不同浓度的 TNF- α和 wortmannin处理 SMMC- 772 1细胞时 ,发现 PKB的蛋白含量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提示 TNF-α可能除了通过 PI3K外 ,还可能通过另一条途径来下调PKB的表达 .而当用 FAK反义质粒转染 SMMC- 772 1细胞后 (FAK下降了 60 % ) ,发现在当用不同浓度的 TNF- α处理的情况下 ,FAK反义质粒转染株 AS- 772 1细胞的 PKB含量降低为对照的70 % ;而在用 TNF-α和 wortmannin处理的情况下 ,下降为对照的 40 %~ 60 % .TNF-α能够通过PI3K及另一未知途径来影响 PKB的蛋白水平 .而 FAK在 TNF- α作用下能够不通过 PI3K来影响PKB的蛋白水平 .  相似文献   

6.
超表达蛋白激酶B对SMMC 7721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 ,将含持续激活蛋白激酶B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SMMC 772 1肝癌细胞中 ,研究蛋白激酶B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用RNA印迹及蛋白激酶B测活鉴定 ,并获得稳定表达持续激活蛋白激酶B的细胞株 ,用MTT法、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及细胞周期测定等方法检测超表达蛋白激酶B的 772 1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显示超表达蛋白激酶B的 772 1细胞生长能力增强 ,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增高 ,S期细胞增多 ,p2 7Kip1表达下降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悬浮培养诱导的细胞失巢凋亡 ,发现超表达蛋白激酶B能抑制细胞失巢凋亡 .上述结果提示蛋白激酶B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抑制细胞凋亡 .  相似文献   

7.
PTEN基因诱导人胚肾29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抑癌基因PTEN过表达对HEK29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的作用,以野生型PTEN和PTEN突变子(T910G)表达质粒分别转染无PTEN表达的人胚肾293细胞,采用细胞质梯度DNA方法检测细胞凋亡,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发现PTEN过表达能够诱导人胚肾293细胞质中出现梯度DNA,293细胞发生凋亡,PTEN过表达改变细胞周期分布,G0/G1期细胞增加13%,S期细胞下降15%.PTEN突变子对细胞凋亡和G1细胞停滞的影响略弱于野生型PTEN.PTEN基因过表达明显下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蛋白激酶B(PKB)和p42,p44-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PTEN突变子对p42,p44-MAPK磷酸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略弱于野生型PTEN.PTEN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影响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抗失巢凋亡的癌细胞中的失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巢凋亡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脱离发生的一种特定的凋亡方式 . 癌细胞抗失巢凋亡或失巢生存能力可以使之在转移过程中生存 . 业已发现癌细胞失巢生存与 PI3K-PKB/Akt 、 MAPK 这两条重要信号途径有关,但是 PI3K-PKB/Akt 、 MAPK 通路的上游酪氨酸激酶途径还不甚清楚 . 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 SH2-pTyr 特异性结合特性的功能性筛选方法,以期发现癌细胞失巢生存相关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为最终明确酪氨酸激酶途径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 实验发现, MDCK 细胞悬浮培养后失巢凋亡,但癌细胞可以失巢生存 . 与这一现象相一致的是,悬浮培养后, MDCK 细胞中一系列 SH2 结合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水平急剧下降,而癌细胞中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不呈锚着依赖性 . 细胞悬浮培养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MDCK 细胞中 Abl S SH2 结合的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逐渐降低,在 H460 肺癌细胞中经过短暂下降后升高, H1792 肺癌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Abl SH2 结合的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逐渐增加 . Fyn SH2 和 Crk SH2 结合的蛋白质分别为 FAK 和 p130Cas ,后者是重要的失巢生存信号 . 这些结果提示,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可能赋予肺癌细胞失巢生存能力 . 结果也表明,功能性 SH2 筛查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肿瘤细胞中失巢生存相关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 .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整合素 β3 粘着斑激酶 (FAK)信号途径在骨桥蛋白 (OPN)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 ,用FA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粘着斑相关非激酶 (FRNK)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 ,观察对OPN 整合素 β3 相互作用所激活的FA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与OPN诱导VSMC迁移之间的关系 .外源性FRNK在VSMC中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OPN诱导的VSMC迁移 ,使跨膜迁移细胞数下降 5 0 5 8% (P <0 0 5 ) .OPN刺激不但明显诱导FAK表达 ,而且还促进其磷酸化 .外源性FRNK对OPN诱导的FAK磷酸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使磷酸化型FAK水平比相应对照细胞下降5 9 1% ,但其对FAK表达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FRNK还具有下调整合素 β3 表达的作用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在转染FRNK的VSMC中 ,粘着斑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 ,粘着斑数量明显减少 .结果提示 ,整合素 β3 FAK是介导VSMC迁移的重要信号途径 ,外源性FRNK通过下调 β3 表达、抑制FAK磷酸化和减少粘着斑蛋白磷酸化及粘着斑形成等机制 ,减弱OPN刺激信号的跨膜转导及沿胞内途径传递 ,发挥抑制OPN促VSMC迁移的效应 .  相似文献   

10.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在细胞质黏着斑中,FAK通过调控细胞黏着斑的解聚与组装及多个蛋白质的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和迁移。FAK也定位于细胞核和内体中。在细胞核中,FAK可导致p53的多聚泛素化及降解,从而影响正常细胞的存活和肿瘤细胞的生长。此外,核FAK还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在内体中,FAK通过FERM结构域定位到内体并被激活。内体中整合素的信号转导时间比质膜上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能够阻止肿瘤细胞发生失巢凋亡,因此,内体FAK可通过抵抗失巢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现就不同亚细胞定位的FAK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黏着斑激酶(FAK)和整合素偶联激酶(ILK)是整合素信号途径中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为阐明两者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以骨桥蛋白(OPN)作为VSMC黏附和迁移的诱导剂,检测其对FAK和ILK磷酸化以及对两者之间结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FA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黏着斑相关非激酶(FRNK)或ILK反义RNA分别阻断FAK磷酸化或ILK表达,进一步探讨两者在VSMC黏附和迁移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OPN诱导可促进FAK磷酸化,诱导10 min后FAK磷酸化水平升高到对照组的2.4倍;与此同时,ILK的磷酸化受到抑制,30 min降至对照细胞的44.6%.OPN诱导FAK磷酸化的同时使FAK与ILK的结合减少.外源性FRNK在VSMC中的过表达显著降低FAK的磷酸化水平,促进ILK磷酸化和FAK与ILK之间的结合,抑制VSMC的黏附和迁移.用ILK反义RNA抑制ILK表达使VSMC在OPN上的黏附增加1.8倍,迁移细胞数降低45.5%.结果提示,FAK和ILK介导OPN诱导的VSMC黏附和迁移过程,两者通过对同一刺激信号产生不同的磷酸化变化而对VSMC的黏附和迁移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TNF-α和环己亚胺协同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利用转染FAK反义质粒来特异性降低SMMC-7721细胞的FAK含量,用Western杂交的方法来检测蛋白激酶B(PKB)的蛋白含量,以及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来检测细胞的凋亡。研究发现TNF-α本身并不能诱导SMMC-7721细胞发生凋亡,而只有当用环己亚胺和TNF-α协同处理时才发生凋亡。在TNF-α和环己亚胺协同诱导的凋亡过程中,PKB蛋白含量的降低,提示PKB的蛋白水平与凋亡的发生密切相关。当用FAK反义质粒降低SMMC-7721细胞的FAK含量(约降低了60%)后,细胞对TNF-α和环己亚胺协同诱导的凋亡的敏感性在用低剂量TNF-α处理的情况下增加,而在高剂量TNF-α和处理的情况下降低,相应地,在低剂量TNF-α和环己亚胺处理的情况下,FAK反义质粒转染株细胞的PKB含量比对照的PKB含量低;而在高剂量TNF-α和环己亚胺处理的情况下,FAK反义质粒转染株细胞的PKB含量比对照的要高。结果提示,FAK对TNF-α和环己亚胺协同诱导SMMC-7721凋亡的过程有一双相作用,并且该过程可能与PKB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抑癌基因PTEN过表达对HEK29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的作用,以野生型PTEN和PTEN突变子(T910G)表达质粒分别转染无PTEN表达的人胚肾293细胞,采用细胞质梯度DNA方法检测细胞凋亡,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发现PTEN过表达能够诱导人胚肾293细胞质中出现梯度DNA,293细胞发生凋亡,PTEN过表达改变细胞周期分布,G0/G1期细胞增加13%,S期细胞下降15%.PTEN突变子对细胞凋亡和G1细胞停滞的影响略弱于野生型PTEN.PTEN基因过表达明显下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蛋白激酶B(PKB)和p42,p44-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PTEN突变子对p42,p44-MAPK磷酸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略弱于野生型PTEN.PTEN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影响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 (TGF-β-induced gene-human colne 3,βig-h3)在调控骨肉瘤细胞间充质样运动中的作用。方法:将骨肉瘤Saos-2细胞转染βig-h3真核表达质粒(βig-h3 Vector)和空载体(Control Vector)以增加βig-h3的表达后,应用侵袭实验、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βig-h3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黏附能力、迁移能力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Saos-2细胞的中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以及介导间充质样运动关键分子Rac1和WAVE2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骨肉瘤Saos-2细胞转染βig-h3真核表达质粒24小时后,细胞中βig-h3的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βig-h3过表达的骨肉瘤Saos-2细胞的侵袭、黏附、迁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能力、细胞伪足的重要成分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活性以及介导间充质样运动关键分子Rac1和WAVE2磷酸化水平均较空载体转染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βig-h3可能通过激活Rac1-WAVE2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侵袭、黏附、迁移、伪足形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介导骨肉瘤细胞的间充质样运动,从而促进骨肉瘤转移。  相似文献   

15.
表皮钙粘蛋白(E-cadherin)阴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DA-MB-435转染野生型表皮钙粘蛋白基因,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周期发现表皮钙粘蛋白阳性细胞生长变慢,更多细胞停滞在G0/G1期,蛋白质印迹证实由G0/G1期进入S期的重要调控分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下降了,并发现表皮钙粘蛋白还能降低直接激活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转录的β-连环蛋白的蛋白质浓度.蛋白激酶B(PKB)能通过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活性来抑制β-连环蛋白降解,并在乳腺癌高转移细胞株中普遍过表达,其表达同样受到了表皮钙粘蛋白的抑制.并且在表皮钙粘蛋白阳性细胞中,作为PKB上游信号分子并能激活PKB的粘着斑激酶 (FAK) 和整联蛋白相关激酶(ILK)蛋白量也发生下降,能抑制PKB激活的PTEN蛋白量却增加了.结果显示,表皮钙粘蛋白能通过降低乳腺癌细胞中的PKB蛋白浓度,并通过上游信号分子抑制PKB的激活,进而降低PKB对β-连环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导致β-连环蛋白直接调控的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量下降,引起更多的细胞停止在G0/G1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抑制CD151表达对人类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CD151-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入人肝癌HepG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用qPCR,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CD151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研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CD151-siRNA后,HepG2细胞CD151基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同时,沉默CD151的表达,FAK,ERK的磷酸化受抑制。结论CD151-siRNA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CD15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抑制FAK,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对肝癌细胞内PTEN/AKT信息通路信号传递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处理人肝癌Bel 7402和HepG2细胞24 h后PTEN表达的变化.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研究AFP与PTEN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FP与PTEN在细胞共定位.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AFP表达,再用ATRA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内PTEN表达的变化,并分析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用pcDNA3.1质粒和人afp基因连接构建表达AFP的载体(称为pcDNA3.1-afp),然后转染到不表达AFP的人肝癌HLE细胞.结果显示,人肝癌Bel 7402和HepG2细胞均有PTEN的表达,ATRA(160μmol/L)处理24 h后能促进这些细胞的PTEN表达.Co-IP技术研究发现AFP能与PTEN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AFP与PTEN共定位于细胞浆.干扰AFP表达后,PTEN表达明显提高.抑制AFP表达后,ATRA能显著促进Bel 7402细胞内PTEN的表达,并能抑制AKT的磷酸化.转染pcDNA3.1-afp载体后,HLE细胞内有AFP表达,并与PTEN结合,且发现pcDNA3.1-afp载体能增加AKT的磷酸化[p-AKT(Ser473)],对抗ATRA抑制HLE细胞增殖.研究的结论是:肝癌细胞内表达的AFP能与PTEN结合并抑制PTEN对AKT的去磷酸化作用,肝癌细胞内高表达的AFP能激活AKT信息通路.胞浆内的AFP是肝癌细胞耐受ATRA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RNAi引起的Paxillin和p130Cas下调抑制胃癌细胞失巢性生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P130Cas和paxillin分子是整合素家族下游重要的衔接分子.为了探索这两个分子在肿瘤细胞抗失巢凋亡中的作用,应用RNAi技术分别抑制抗失巢凋亡的胃癌细胞BGC82 3中paxillin和p130cas基因的表达,观察它们对细胞失巢性生长的影响.依据siRNA设计原则,分别设计针对p130cas和paxillin的两条序列;成功的构建了特异性封闭上述两分子的载体pWH1 p130cas和pWH1 paxillin .构建的载体瞬时转染贴壁培养和失巢培养的BGC82 3后,RT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paxillin和p130Cas分子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贴壁培养的胃癌细胞发生皱缩、脱落;失巢培养的细胞聚集成团的现象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团比对照组小,且较松散;MTT实验结果表明,失巢培养的BGC82 3pWH1 paxillin 组细胞存活率(32 19%±6 11% )和BGC82 3pWH1 p13 0cas组细胞存活率(2 8 5 2 %±5 0 2 %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 <0 0 1vscontrol) ;FCM实验结果发现与失巢培养的对照组相比,BGC82 3pWH1 paxillin和BGC82 3pWH1 p13 0cas组细胞G1期抬高,并出现了凋亡峰.运用RNAi技术分别抑制了BGC82 3细胞中paxillin和p130Cas分子的表达,初步证明paxillin和p130Cas是细胞存活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肿瘤细胞抗失巢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FITM1的表达。使用靶向IFITM1的si RNA(si-IFITM1组)和高表达IFITM1基因的重组pcDNA3.1质粒(pcDNA3.1-si-IFITM1组)转染Si Ha细胞下调或上调IFITM1的表达。通过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s迁移实验和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TEN、PI3K和AKT的表达。通过对BALB/c Nude裸鼠接种Si Ha细胞来考察IFITM1在体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癌组织中IFIT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而pcDNA3.1-si-IFITM1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转染48 h和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的细胞增殖明显增强,而pcDNA3.1-si-IFITM1组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而pcDNA3.1-si-IFITM1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的PTEN被下调,而PI3K和AKT被上调(P<0.05);pcDNA3.1-si-IFITM1组的PTEN的被上调,而PI3K和AKT被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si-IFITM1组裸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增大,而pcDNA3.1-si-IFITM1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IFITM1过表达抑制人宫颈鳞癌细胞Si Ha的生长和转移能力,并在体外抑制肿瘤的形成,从而发挥抗癌作用。IFITM1可能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 FIP200(FAK-family interacting protein of 200 kDa)对细胞外基质成份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演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纤连接蛋白(FN)诱导培养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以FIP200反义寡核苷酸(ODN)经脂质体转染细胞;利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研究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周期各期分布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FIP200和FAK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共沉淀检测FIP200和FAK结合情况和FAK磷酸化程度.结果 FN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MTT吸光度明显增强,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S期和G2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同时FAK表达水平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显著增高,FIP200表达有降低趋势,FAK与FIP200的结合程度显著减低;与40mg/L FN组相比,经脂质体转染了反义FIP200寡核苷酸的气道上皮细胞MTT吸光度值显著增高,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S期和G2期细胞数显著增多,FIP20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AK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FIP200结合的FAK显著降低, FAK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明显增高.结论内源性FIP200和FAK的结合抑制FAK的活化,从而抑制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演进,内源性FIP200作为FAK的抑制剂而存在;FN能够促使FAK和FIP200结合的解离而活化FAK,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