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养殖     
<正>加强海水养殖管理,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调整优化海水养殖布局,积极拓展深水大网箱等离岸养殖,支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和健康养殖标准推广应用。摘编自《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是对虾养殖大国,对虾产品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我国的对虾贸易额占全球水产品贸易额的15%,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湛江拥有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苗繁育、养殖、饲料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隶属于湛江的雷州乌石镇,因拥有湛江为数不多的国家中心渔港,也是湛江对虾养殖重点区域之一。该镇的居民世代以海洋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8):I0003-I0003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由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院士等一批享誉国际海洋生物领域的泰斗于1987年7月研究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与开发的重要基地。以海带为代表的藻类养殖,以对虾为代表的海水池塘养殖和以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等我国海水养殖的三次产业化浪潮.正是在以该室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高于捕捞产量的国家,淡、海水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50%以上。从20世纪50年代的海带自然光育苗技术开发成功开始,60年代紫菜育苗养殖技术的成功,70年代解决贻贝采苗养殖技术,80年代开发对虾工厂化育苗以及海湾扇贝的引种成功,到90年代初,中国对虾、扇贝养殖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了藻、虾、贝三次产业浪潮。  相似文献   

4.
欧盟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黎萍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6):1053-1056
海洋生物技术范围很广,随着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相关国家纷纷把海洋生物技术作为研究的重点,竞相投入人力物力,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欧盟是科技发达国家和比较发达国家的联合体,其科技实力在全球占有显著地位。简要分类评述了1997—2006年的10年间,欧盟第五和第六框架计划在海水养殖、活性物质开发、海洋生物传感器和反应器、海洋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等领域资助研究的近百个海洋生物技术相关项目,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凡纳对虾淡化养殖池浮游纤毛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虾养殖环境,纤毛虫能摄食大量的腐质和藻类,促进对虾养殖水体的自身净化;但缘毛类 Peritrichida 和吸管虫类Suctorida纤毛虫能大量固着生活在对虾的附肢、鳃等部位,是对虾养殖的重要危害生物。在我国,对海水、盐碱池和淡水养殖环境的浮游动物(包括纤毛虫)有较多的研究,对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环境浮游生物也有报道,本文报道了珠海市斗门区某凡纳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44口淡化养殖虾池浮游纤毛虫种类及数量组成, 并对其中 1-5号虾池养殖过程中的纤毛虫种群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凡纳对虾淡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书介绍     
《海洋生物技术原理和应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地球表面积71%,其中蕴藏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十分重视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  相似文献   

7.
不同模式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虾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过量的饵料,对虾排泄物、粪便和生物遗骸溶出或分解产生的N、P营养盐和有机质,以及在养殖过程中所投放的化学或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本文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的资料,阐述对虾养殖自身污染的机制,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南方较为普遍的高位池和低位池对虾养殖模式的特点与自身污染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并提出针对这两种养殖模式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水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苗种和病害问题。本文就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物植物品种培育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就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在群体和个体水平、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以及基因和分子水平培育新品种的工作,包括SPF和SPR苗种的培育、性别控制和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藻类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等进行了讨论。在重要水产养殖疾病病原的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方面,重卢、讨论了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疫苗和免疫促进剂的开发以及基因工程疫苗。本文还对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战略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波 《生物学通报》2003,38(5):27-27
基围虾是指可用于围养的小型海产虾类 ,即刀额新对虾 ,主要特征是个体较对虾小 (体长在 7~ 1 1cm左右 ) ,但肉味鲜美胜过其他对虾。现对刀额新对虾进行简要介绍 :1 分类地位刀额新对虾 (Metapenaeusensis)俗称基围虾、砂虾、泥虾和土虾 (形态见图 1 ) ,分类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和新对虾属。 (以下简称基围虾 )基围虾是新对虾属中个体较大的种类。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和两广沿海 ,尤其在南海 ,自然资源相当丰富 ,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养殖对象之一。基围虾分布很广 ,自孟加拉湾至日本、澳大利亚都有。图 1 刀额…  相似文献   

10.
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溳  金春英  王蔚 《生命科学》2011,(12):1296-1299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中主要的致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急性感染和致死反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上,在抗病毒反应方面的尚所知有限。总结了近年来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概括了病毒侵染对虾后分子水平上的改变,旨在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白斑综合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具有生长快、环境适应力强、适合进行集约化养殖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沿海甚至内陆地区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海蜇-对虾(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菲律宾蛤仔海水综合养殖池塘养殖生物的食性、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在2017年5—9月的养殖周期内,采集并检测池塘内各种饵料和4种养殖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海蜇、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和菲律宾蛤仔的食物来源。结果表明: 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动物;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鯷鱼;菲律宾蛤仔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植物、底栖硅藻和对虾粪便。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的营养级范围为2.64~2.95,平均值为2.84;海蜇的营养级范围为2.78~3.27,平均值为3.06;斑节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03~3.54,平均值为3.25;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76~4.40,平均值为3.95。在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为初级消费者,海蜇为次级消费者,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为捕食者;菲律宾蛤仔在滤食两种对虾粪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养殖池塘的水质。  相似文献   

13.
虾蟹育苗的藻饵料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和蟹,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是人们所喜爱的海珍品。我国对虾养殖面积达100多万亩。对虾属我国有10余种,人工养殖的种类主要有:东方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及长毛对虾等。虾生长较快,寿命短,正龄便开始繁殖后代。从受精卵孵化形成的幼体到初具虾形的仔虾要经过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和糠虾游体等几个发育阶段。无节幼体是不摄食的,靠卵黄营养自已,到蚤状幼体才开始摄食微小的藻类植物。蟹如以人工养殖的锯缘青蟹为例,它的发育过程没有对虾那么复杂,受精的卵孵化成蚤状幼体时,离开母体在水中浮游生活,经过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浙江乐清湾脊尾白虾的繁殖和世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脊尾白虾分布很广,普见我国沿海,是我国特有的三种经济虾类之一,也是人工养殖对虾的主要竞争生物。 本文探讨了浙江乐清湾所产脊尾白虾的繁殖习性和种群世代;并提出了减少或控制人工养殖对虾塘内脊尾白虾的混生数量,从而提高人工养殖对虾产量以及发展脊尾白虾人工养殖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苗种和病害问题。本文就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物植物品种培育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就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在群体和个体水平、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以及基因和分子水平培育新品种的工作,包括SPF和SPR苗种的培育、性别控制和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藻类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等进行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学相关基础研究,重点进行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长久发展的可行策略。着重分析了海洋生物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虾原代细胞增殖对虾杆状病毒HHNBV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3年起,国内养殖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出现暴发性流行病。该病来势猛,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我国的对虾养殖。在青岛地区,发病时间在6~8月。一旦发病,全池对虾可在3~10d内大部或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该流行病的病原体为对虾皮下?..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物礁是由具有造礁能力的海洋生物聚集而成的一种三维礁体结构,其形成改变了海底地貌、增加了不同尺度上的地形复杂性,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并维持了生物多样性。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海洋生物礁受到了严重威胁,已成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生物礁的类型、生态功能及其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根据形成海洋生物礁的优势造礁生物种类,将海洋生物礁分为海藻礁、海绵礁、刺胞动物礁、贝类礁和多毛类礁,其优势造礁生物分别是珊瑚藻和仙掌藻、钙质海绵和硅质海绵、造礁珊瑚、牡蛎、龙介虫。目前国内对海洋生物礁的全面了解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珊瑚礁和牡蛎礁。海洋生物礁的生态功能主要有海岸防护、提供栖息地、净化水体、固碳作用和能量耦合等。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等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洋污染、破坏性渔业捕捞、海岸工程、水产养殖和敌害生物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海洋生物礁构成了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礁的生态修复方法分为两类:在退化生物礁区投放造礁生物逐渐成礁,投放人工礁体补充造礁生物逐渐成礁。针对海洋生物礁保护和修复的需要,提出下一步应加强海洋造礁生物生态特征、海洋造礁生物种群丧失因素和海洋生物礁保护与...  相似文献   

19.
养殖对虾的纤毛虫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毛虫原是养殖水体正常的生态种群,关于纤毛虫与对虾(Penaeus)的生态关系,早有过报道。七十年代初,随着对虾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兴起,纤毛虫对养殖对虾的危害才逐渐地引起人们的注意。1973年,美国学者Johnson和Overstreet分别报道在池养的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和褐对虾(P. aztecus)体表发现大量聚缩虫(Zoothamnium sp.)附着,指出当溶解氧水平降到3—2.6ppm时,对虾死亡率很高。在这以后,美国著名无脊椎动物病理学家Lightner(1975a,1975b)继续报道他在其他对虾,例如桃红对虾(P. duorarum),蓝对虾(P.stylirostris)等发现的纤毛虫病,并对病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批林批孔斗争中,我县水产养殖场职工用人工养殖对虾的事实,深批林彪、孔老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进一步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取得了人工养殖对虾育苗成功的经验。 为了积极开展人工养殖对虾生产,达到就地育苗,就地放养。1974年县水产养殖场在各级党委、科研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在对虾人工控制越冬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