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解决虫草药源不足和工业化生产虫草菌问题,我们对虫草菌1号(Cordyceps sp.NO.1)深层培养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与天然冬虫夏草[C.Sinensis (Berk.) Sacc]和亚香棒虫草(C. Hawkesii Grag)的化学成分作了比较。从虫草菌1号深层培养产物中分离出腺嘌呤、腺嘌呤核苷、尿嘧啶、二十烷、蕈糖、甘露醇、麦角甾醇、硬脂酸和L-丙氨酸九种成分。前5种在此菌中尚未见报道。初步证明了虫草菌1号深层培养物的一些化学成分与天然虫草类似。 相似文献
3.
5.
从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林场和江西省井冈山,水口分别采集得两个在宏观特征上与大团囊虫草Cordycepsophioglossoides(Ehrh.)Fr.十分相近的寄生真菌地下子实体的虫草标本,经鉴定它们是我国两个菌生的虫草新记录种,日本虫草CordycepsjaponicaLloyd和柔柄虫草CordycepsdelicatostipitataY.Kobayasi&D.Shimizu。日本虫草图1CordycepsjaponicaLloydMyc.Notes62:913,1920Fig.1子座从寄主真菌的子实体长出,单生或多个,不分枝,黄褐色至黄绿色;可孕部顶生,无不孕尖端,长椭圆形至柱状,70~2502.5~4.5mm;柄柱状,55~651.5~2.5mm… 相似文献
6.
胶陀螺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胶陀螺中分离得到麦角甾醇、丙二酸和葡萄糖3种单体化合物;6-戊基-4羟基-2-一,四氢化-2氢-吡喃(2H-Pyran-2-one,tetrahydro-4-hydroxy-6-pentyl)和6-戊基-2-,5,6-二氢化-2氢-吡喃(2H-Pyran-2-one,5,6-dihydro-6-pentyl)2种主要香气成分;Bulgarhodin(I)和Bulgarein(II)2种色素混合物。该菌中还含有碳原子数为13、14、15、16、17、20、21、36和44的一组饱和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根据Hansford(1961)的分类系统和鉴定方法,采集、鉴定和整理了海南省的小煤炱菌共4属73种;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2种,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10种,针壳炱属(Irenopsis)3种以及小煤炱属(Meliola)58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29个在中国分布的新记录。新种是:黄牛木生小光壳炱Asteridiella cratoxylonicola Y.X.Hu海南小煤炱Meliola hainanensis Y.X.Hu新种有英文、拉丁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金顶侧耳深层培养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粉,适宜氮源为酵母膏和豆饼粉,经0~48h的适应期, 48~96h的增殖生长期后进入稳定生长期,120h生物量可达30g/100ml(鲜重)以上。金顶侧耳营养液多糖含量>6.0mg/ml,氨基酸含量≥790 mg/ml; 经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从贵州省赤水市桫椤自然保护区采集到虫草5种,其中新种3个:赤水虫草Cordyceps chishuiensis Liang & Liu, 桫椤虫草Cordyceps suoluoensis Liang & Liu和柄壳虫草Cordyceps stipillata Liang & Liu。赤水虫草和其近缘种的主要区别是子座直接从寄主的头部或腹部长出,单生,分枝,子囊壳广拟卵形,无喙。桫椤虫草的主要特征为子囊孢子具细丝状、柱状和囊状等多种形状,子囊孢子在子囊中呈绳状排列。柄壳虫草以子座柄分枝,子囊壳有柄和子囊孢子较粗(2祄)与其近缘种相区别。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室(LFRGU)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真菌激发子对提高蛹虫草虫草菌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真菌激发子菌株对提高蛹虫草生物量和虫草菌素含量的影响,其中一株疫霉(Phytophthora sp.)YL提高虫草菌素含量比对照高4倍。机械研磨和80℃高温细胞自溶相结合制备的真菌激发子诱导效果最佳。同一激发子不同浓度对虫草素的诱导实验表明, 80mg/ml浓度碳水化合物的真菌激发子诱导蛹虫草产生虫草菌素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未培养的微生物是指那些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纯培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是以前被描述过的,更多的则是从未被了解过的。近年来,对未培养的微生物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是有关环境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特定环境中鉴定某些未知的微生物,从环境微生物中直接克隆基因以及提高环境微生物的培养率等问题。就有关这几个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