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3m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0—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25(—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5(—4.0)μm,光滑、1—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9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 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模式:菌株AS 3.4605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从甘肃省定西县豌豆田土壤中分离到的丝葚霉属一新种──甘肃丝葚霉PapulasporagansuensisS.Q.HeetD.Z.Tang,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主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等模式保存在甘肃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 3ra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 O一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一25(一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 5(一4.0)μm,光滑、1一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O一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 9 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 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 模式:菌株AS 3.4605 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何苏琴  李玉奇 《菌物系统》1997,16(2):109-111
从甘肃省定西县豌豆田土壤中分离到的丝葚霉属一新种-甘肃丝葚霉PapulasporagansuensisS.Q.HeetD.Z.Tang,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主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等模式保存在甘肃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从甘肃省定西县豌豆田土壤中分离到的丝葚霉属一新种——甘肃丝葚霉Papulaspora gansuensis S.Q.He et D Z Tang,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主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等模式保存在甘肃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壤中嗜热毁丝霉属真菌资源进行调查。【方法】采集西部地区各省市不同环境的土壤样品,采用富集培养法,从土样中分离毁丝霉属菌株;再采用经典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共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获得12株毁丝霉属菌株,其中G10菌株为异宗毁丝霉Myceliophthora heterothallica,EB6301M菌株为棉毛毁丝霉Myceliophthora vellerea,其余10株菌为嗜热毁丝霉Myceliophthora thermophila。【结论】棉毛毁丝霉和异宗毁丝霉均为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1980—1981年先后自北京、昆明、福州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上分离到一种真菌,在PDA上的培养性状与蘑菇轮枝菌(Vertieillium psalliotae Tresch.)和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 Gams var sincase J.D.Chen]近 似。镜检可见其兼具上述两种菌的形态。经反复多次纯化,并挑取单孢子培养,肯定了这种真菌是纯菌。在培养基上已保存4年,形态稳定。它具典型蘑菇轮枝菌形态,而其丝枝霉型瓶梗的形成和瘪缩时间、长度、原瓶梗数量、末端瓶梗数及排列密度等,都与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有一定差异,与丝枝霉属其它种亦不同,故定为两型丝枝霉新种(Aphanocladium dimorphum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种的形态,井对文甲所提的五种真菌及其与Engyodontium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耐辐射的产黑色素酵母状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一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5):0722-0723
从1945年7月美国第一次核试验至今,全世界已进行了几千次的核试验,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而耐辐射微生物因其惊人的耐辐射能力,以及特殊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制,使其不仅成为研究生命起源、物种进化等理论科学的重要材料,而且也在环境工程、人类健康、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从而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掘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
从8属11种的291个真菌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可用于生产食用真菌蛋白的优良菌种。根据其形态与生理特性,该菌与迄今所发表的已知丝葚霉菌种都有明显不同。因而被确定为一个新种—美味丝葚霉Papulospora sapsdas.有汉文与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10.
姜于兰  王勇 《菌物学报》2010,29(6):783-785
在对贵州省土壤暗色丝孢真菌进行调查研究中,分离获得2个瓶霉属新种:土壤瓶霉Phialophora subterranea和光滑瓶霉P.levis,对二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图。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均存放在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GUP)。  相似文献   

11.
从山西省祁县一麻雀窝中的羽毛上分离到一嗜角蛋白的金孢属新种——山西金孢。采用分子系统学结合经典形态学对其进行了描述和鉴定,其主要鉴别特征是:具球拍状菌丝,10.8–16.2×5.4–6.5μm;顶侧生分生孢子着生于菌丝上或短的突起或短柄上,单生或2–3个串生,多数长倒卵形,6.5–11.9×3.2–6.5μm,少数棒状至柱状,8.6–17.3×2.2–4.3μm;基痕较宽1.9–4.3μm,大多数产孢细胞与分生孢子连接处具有膨大的“领状”结构;间生孢子不规则桶状至肾形,8.6–13×3.2–6.5μm。  相似文献   

12.
从青海省格尔木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到一嗜角蛋白的金孢属新种——青海金孢。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对其进行了描述和鉴定,其主要鉴别特征是:侧生孢子较多,光滑,3.6-9×1.8-3.6μm,棒状至柱状,基痕宽>1.0μm;双细胞分生孢子存在,9-13×1.8-2.7μm,柱状;具间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13.
单夏男  徐可心  阮永明  王龙 《菌物学报》2021,40(5):1216-1231
在系统调查我国篮状菌属Talaromyces物种资源的工作中,分离得到了10株篮状菌.基于形态学和BenA、CaM及rDNA ITS1-5.8S-ITS2序列的分子种系学分析确定它们分属于6个种,即艾米斯托克篮状菌T.amestolkiae、暗玫瑰篮状菌T.atroroseus、暗绿篮状菌T.fuscoviridis、...  相似文献   

14.
从海南三亚的河泥中分离获得戴氏霉属一新种,即小孢戴氏霉Taifanglania parvispora。它与相近种的主要区别是菌丝段有时稍膨大,瓶梗短和分生孢子小且呈梨形至倒卵形。基于戴氏霉属、腐质霉属、单瓶霉属和瓶霉属中一些种的ITS1-5.8S-ITS2 r DNA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新种与戴氏霉属亲缘关系较近,聚在一个分支中,并在该分支中独立为一亚分支。形态和分子特征分析表明小孢戴氏霉可以作为戴氏霉属中的一个新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海南省三亚市棕榈根际土样中分离到一金孢属新种——三亚金孢,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和基于ITS-5.8S rDNA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它的主要鉴别特征:具有球拍状的菌丝细胞和椭圆至桶状的间生孢子;顶生和侧生孢子着生在短突起或侧分枝上;具有近球形至卵圆形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6.
蜗孢属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筒壳科Tubeufiaceae,它们形态特征独特,能够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中国海南省采集的腐木标本上分离到3种卷旋型丝孢真菌,通过ITS、LSU、RPB2和T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证据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其中2个物种为蜗孢属新种,1个物种为中国新记录。为纪念李玉院士在中国菌物学界做出的贡献,本文特将其中一个新物种命名为李玉蜗孢菌。  相似文献   

17.
报道我国柱盘孢属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新种为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上的苋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amaranthi,新记录种为寄主柳属植物Salix sp.上的柳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salicinum。对此二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图解和讨论。研究标本保藏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  相似文献   

18.
朱显忠  席丽艳  鲁莎  李希清 《菌物学报》2019,38(8):1264-1269
真菌黑色素在真菌抵抗外界理化损伤及宿主的免疫杀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巨噬细胞是抗真菌固有免疫的一线细胞,探讨真菌黑色素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可为阐明产黑色素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本文重点从黑色素的生物学特性、真菌黑色素对巨噬细胞免疫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Five new species of Pythium are described, following ecological studies of the genus in the Reading (U.K.) area. Two of the new species were found abundantly, three were rarely isolated. Neither of the abundant species produces sporangia and both have very small oospores. Of the rarer species, two have filamentous sporangia and all three have rather large oospores.  相似文献   

20.
杜蕊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20,39(4):637-644
本文报道了产自斯里兰卡的干皮孔菌属一个新种,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平伏反卷或具菌盖的子实体,很小的孔口(每毫米8-10个),菌丝系统二系,生殖菌丝覆盖有刺状结晶,骨架菌丝橙棕色,细腊肠状担孢子(2.7-3.4×0.5-0.8μm)。基于ITS和nLSU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新种属于干皮孔菌属的一个明确的分支。此外,将毛孔菌属组合到干皮孔菌属中,并报道了3个组合种,白边干皮孔菌、印度干皮孔菌和萨彦干皮孔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