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芦荟属若干药用植物花粉酶化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实地取样检测分析了海南不同产地芦荟属3种药用植物花粉4种活性酶总蛋白、总酶量值水平,结果表明,木剑芦蔡>库拉索芦荟>非洲芦荟,经t值检验种间花粉量值变化范围,顺序分别为6.01-8.17g/L、37.24-42.49U/L,进而显示了芦荟花粉活性酶化学变化与蛋白质、酶的组分含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斑纹芦荟若干生理生化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的芦荟植株不同叶位、花器间生理生化量值变化与生境背景水平息息相关。总的变化趋向 :POD活性以野生植株 >棚栽植株 ,下部叶片高于上、中部叶片 2 5 .91%、2 7.42 %;糖类组分含量以总糖>多糖 >葡萄糖 >果糖 ;花器间 4种活性酶含量差异显著 (S .P <0 .0 5 ) ,AST >GPT >β HBDH >LDH H ;蛋白质电泳谱带是上部叶片比下部叶片的带多且色深 ,活性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醋酸酐分解法处理叶下珠属4种植物花粉,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作形态学详尽观测和序列分析4种花粉所含8种活性酶组分含量总比值变化.结果表明4种植物花粉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都有明显的差异,萌发孔、内外壁的形态和表面纹饰特征变化异常;花粉的活性酶比值变化,以叶下珠(214.87)>海南叶下珠(203.46)>崖县叶下珠(196.06)>沙地叶下珠(194.22).这与种(源)质变异、产地生境不一,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4.
库拉索芦荟几项生理生化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库拉索芦荟几项生理生化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库拉索芦荟植株不同叶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交化呈直线递增.其中以7—9>4—6>1—3;不同产地植株花粉活性酶类含量差异程度以Ⅱ(1679.76)>Ⅰ(1602.84)>Ⅰ(1557.26),组分量位差异显著(S,P<0.01),AST>>ALT>GPT>B——HBDH>LDH;花器不同部位4种化学元素含量差异悬殊,以K(34.84)>Na(31.08)>P(6.35)>Ca(0.007);不同产地植株芦荟总甙层析图谱,斑(点)色变化明显,这与生境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实地调查观测海南大叶芦荟,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开花习性与次序,并测定其植株花器不同部位4种活性酶类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了海南大叶芦荟植株生长发育、开花吐粉过程与生境背景水平相关密切;反映了植株不同部位的花器4种活性酶类含量变化的趋势以子房(788.04)>草0葶(369.817)>花瓣(127.86)花柄>(111.37)>花柱(86.36)>花粉(72.05),含量相关范围72.05-788.04。  相似文献   

6.
检测和比较了源于3种杂交方式的26个罗汉果雄株品系及4个亲本对照品种的花粉量和花粉发芽率,结果表明:11个近交品系间的花粉量和花粉发芽率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花粉量最高的是长滩果T-24品系(3.76×10~4),花粉发芽率最高的是青皮果Q-11品系(90.3%);12个单交品系及4个亲本对照品种之间在花粉量上有所不同,而在花粉发芽率上差异较大,大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双交品系与2个亲本对照品种在花粉量上有极显著的差异,K2-85品系的花粉量明显高于两个亲本对照品种;3种杂交方式所得品系的平均值比较,花粉量高低顺序为双交(3.45×10~4)>单交(3.12×10~4)>近交(2.75×10~4),花粉发芽率高低顺序为单交(58.2%)>近交(46.9%)>双交(34.5%)。因此不仅选择出较好的杂交雄株于生产上应用是可行的,而且还有可能获得天然败育雄株用于培育无籽罗汉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压片法和去壁低渗Giemsa法,研究了海芋Alocasia odora(Lindl.)K.Koch同一居群5株不同个体的细胞遗传学行为和花粉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海芋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为2n=28=20 m 8 sm,染色体长度变化在7.84~12.08 μm,核型不对称类型为2A ;(2)5个不同植株减数分裂中期I构型在同一个体中是相对稳定的,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各株平均构型分别为① 5.61Ⅱ0 3.72Ⅱ 0.89Ⅳ0 0.06Ⅴ 0.78Ⅵ0 0.06Ⅻ;② 10.38Ⅱ0 3.63Ⅱ;③ 9.15Ⅱ0 2.85Ⅱ 1Ⅳ0;④ 7.76Ⅱ0 3.76Ⅱ 1.24Ⅳ0 ;⑤ 8.52Ⅱ0 3.41Ⅱ 1.03Ⅳ0.有4个株型具有多价体配对,可形成4条、5条、6条、以及12条染色体连成的环状或链状结构,推测存在染色体相互易位等异常现象,为易位杂合体.(3)减数分裂过程中后期Ⅰ存在染色单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占观察细胞的15.5%;(4)成熟花粉球形,有刺状纹饰,为二细胞型花粉,醋酸洋红压片统计成熟花粉的育性,其败育率为9.3%.  相似文献   

8.
刚健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植物名称 刚健芦荟 (Aloenobilis)。2 材料类别 茎切段。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1 )诱导芽分化培养基 :MS ZT 0 .5mg·L-1(单位下同 ) NAA 0 .0 5。 (2 )继代增殖培养基 :MS KT 1 NAA 0 .2和MS ZT 2 NAA0 .5。 (3)生根培养基 :1 /2MS NAA 0 .5。以上培养基均添加 3%蔗糖、0 .7%琼脂 ,培养基pH值 5 .8,培养温度 (2 5± 2 )℃ ,光照度 2 0 0 0lx ,光照时间 1 2h·d-1。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诱导芽分化 取刚健芦荟茎段 ,用毛笔蘸 0 .1 %洗衣粉溶液轻轻刷洗干净 ,…  相似文献   

9.
以大花红山茶花粉为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表观形态,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的萌发特性,并就不同贮藏温度与时间对花粉萌发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花红山茶花粉极面观呈正三角形,沟界极区较宽;花粉粒纹饰为穴状、小沟状雕饰纹;花粉粒平均极轴长为71.05μm;说明大花红山茶在山茶属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分类地位和系统进化地位。(2)大花红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50g·L-1蔗糖+20mg·L-1硼酸+100mg·L-1 KNO3+50mg·L-1MgSO4+300mg·L-1 Ca(NO3)2,花粉萌发率可达68.10%。(3)大花红山茶花粉最佳贮藏条件为-80℃;-80℃下贮藏360d后,萌发率仍可达到39.40%。(4)-20℃、-80℃贮藏条件下,大花红山茶花粉3种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较高,花粉抗氧化、抗衰老的能力较强;且在花粉贮藏过程中,3种酶活性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5)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常温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4℃、-20℃下,POD为敏感性保护酶;-80℃下CAT为敏感性保护酶;3种酶活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长白山地区122种(含4变种)夏季常见的开花植物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以近球形和长球形为主,分别占41.8%和33.6%,其它还有球形、扁球形、超长球形、超扁球形、花粉块。花粉粒中P/E值最大的为朝鲜当归(Angelica gigas Nakai)2.12,最小的为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0.82;最大的花粉为北锦葵(直径118μm),最小的为落新妇(12.5×10.3μm)。花粉萌发孔以3孔沟和3沟为主,分别占41.8%和14.6%,还有少量的为散孔、3孔、6沟、4孔、单沟、3(-4)孔沟、4沟等类型。外壁纹饰有6种,主要有细网状(50%)和刺状(22.1%),其他还有颗粒状、粗网状、条纹状、条纹-穿孔。本文还对同科不同属、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地区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为长白山地区沉积花粉的准确鉴定提供鉴别指南和标准对照图谱,为第四纪地层花粉的研究提供现代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翠叶芦荟生态生物学特性及花粉活性酶类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地观测了海南岛翠叶芦荟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和不同产地植株开花习性 ,检测了植株生境不一 ,其花粉活性酶类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翠叶芦荟植株生长发育、生物学、开化特性、花粉、活性酶类含量变化均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测试机油乳剂、0 .3%印楝素乳油和苍耳XanthiumsibiricumPetr .etWidd .提取物、白蝴蝶SyngoniumpodophyllumSchott提取物对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的控制效果。室内实验结果 ,几种药剂和植物提取物对一龄若蚜存活影响的大小次序是 :0 .3%印楝素乳油 (2 0 0 0× ) >机油乳剂 (4 0 0× ) >白蝴蝶提取物 (0 .0 4gDW·ml- 1) >苍耳提取物 (0 .0 4 gDW·ml- 1) ;机油乳剂与植物提取物的不同组合中 ,以机油乳剂单独使用对有翅成蚜忌避效果较好 ;田间试验结果 ,以四种药剂和植物提取物混配 ,对有翅成蚜的驱避作用和种群增长的控制效果最为理想 ,种群增长量只有对照的 2 5 .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芦荟对根管内感染的5种厌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取感染根管内的常见优势菌: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链球菌(Streptococcus)及中间普雷沃菌(Pseudomonas,P.i)的菌株,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不同浓度芦荟制剂对上述菌株的抑菌效果。设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为常规使用的根管治疗的封闭材料—氢氧化钙。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芦荟制剂的抑菌环大小。结果:不同浓度芦荟制剂均能明显抑制5种实验菌株生长,5种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不同,芦荟制剂对上述5种细菌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与氢氧化钙抑菌效果无显著差异;甲基红染色发现,不同MIC浓度的芦荟制剂使大肠杆菌变为淡红色,而使其他4种菌株均呈黄色;不同MIC浓度的芦荟制剂使5种菌株均产生抑菌环。结论:芦荟制剂抑菌效果较明显,可能作为根管内封药物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鼎湖山马尾松林降水再分配对养分动态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江明  方运霆  张德强  孔国辉  冯肇年 《广西植物》2002,22(6):529-533+536-533,536
在鼎湖山马尾松林中 ,降水到达森林重新分配后 ,pH值的大小变化顺序为 :茎流 >径流 >穿透雨 >降水 ,且它们均呈酸性。与 pH值变化基本上相类似 ,养分元素浓度在各过程中均以茎流最高 ,降水最低。不同元素比较 ,其大小次序为 :Ca>N >Mg>P。Ca、P和Mg三种元素浓度在各过程中的月变化较明显 ,但pH值和N元素浓度的月际变化不强。该生态系统养分元素呈积累状态 ,大气降水的养分输入为 (kg·hm 2 ·a 1) :2 0 .62 9(N)、1 .0 1 5 (P)、46.3 3 2 (Ca)、3 .5 0 8(Mg) ;输出为 (kg·hm 2 ·a 1) :7.1 2 0 (N)、0 .63 2 (P)、2 3 .640 (Ca)、2 .1 3 3 (Mg)。此外 ,还对该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祁连山东缘地区不同坡向的高寒草甸群落物种功能群和多样性差异,该研究选择北坡(N坡)、西北坡(NW坡)、西坡(W坡)、东坡(E坡)、东北坡(NE坡)、西南坡(SW坡)和南坡(S坡)7个坡向类型,调查各坡向的植被特征(高度、盖度和频度),测定土壤因子,分析物种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关性等。结果发现:(1)研究区样地共有植物11科18属21种,主要有豆科(4属4种)、菊科(3属3科)、蔷薇科(1属3种)、莎草科(2属2种)、禾本科(2属2种)和蓼科(1属2种);不同坡向的植物科、属数量变化趋势与种相同,均为东北坡、西南坡、北坡(76.19%)>南坡(66.67%)>东坡(61.90%)>西坡、西北坡(19.05%)。(2)不同坡向的草地群落组成不同,其中东坡、南坡和东北坡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西南坡和北坡为草本和灌丛交错区,西坡和西北坡主要以灌丛为主。(3)不同坡向的物种功能群不同,其中东坡、南坡、东北坡、北坡和西南坡的莎草类重要值最高,西坡和西北坡只有豆科和杂类草,且杂类草重要值最高。(4)不同坡向的优势功能群不同,其中: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值大小为阴坡(NE坡)>阳坡(S坡和SW坡)>半阳坡(E坡),莎草科植物重要值大小为半阳坡(E坡)>阳坡(S坡)>阴坡(NE坡和N坡),豆科植物重要值大小为阳坡(S坡)>阴坡(N坡、NW坡和NE坡)>半阳坡(E坡)>半阴坡(W坡),杂类草植物重要值大小为半阴坡(W坡)>阴坡(N坡和NE坡)>半阳坡(E坡)>阳坡(SW坡和S坡)。(5)随着坡向梯度变化,物种丰富度和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其大小均表现为:阴坡>阳坡>半阳坡>半阴坡。(6)冗余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和碳氮比是影响灌丛植物[瑞香(Daphne odor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和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重要值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坡向的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等的变化显著影响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功能群及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银忍冬[Loniceramaackü(Rupr.)Maxim.]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类糖、硼酸、钙离子、pH值、光照等单因子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含有25%的蔗糖、0.01%的硼离子、0.02%~0.05%的钙离子以及pH6.7时较适合金银忍冬的花粉萌发,萌发率分别为85.63%、59.23%、78.12%和75.27%;培养基中不同种类的糖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不同,以乳糖最适宜,其次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在光照(0.5625 μmol m-2s-1)与黑暗下培养,金银忍冬花粉的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黑暗条件更利于花粉管的生长.金银忍冬花粉在含有25%蔗糖、0.01%硼离子、0.02%钙离子、pH为6.7的培养基上光照培养3 d,其花粉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最高的萌发率可达88.1%.  相似文献   

17.
楸树等4种梓属树种花粉离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 )等4个树种花粉离体培养的适宜条件,以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为指标,研究了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液体培养基pH值、蔗糖浓度和PEG-4000浓度对2个楸树花粉样品(CB-1和CB-2)及滇楸[C. fargesii Bur. f. duclouxii (Dode) Gilmour]、黄金树[C. speciosa (Warder ex Barney)Engelmann]和梓树(C. ovata G. Don)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对楸树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有极显著影响,培养至6 h时花粉萌发率最高(91.0%),培养至6~7 h时花粉管长度达到最长,最适培养时间为6 h.培养温度、液体培养基pH值、蔗糖浓度和PEG-4000浓度对4个树种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有明显影响.在19 ℃~36 ℃范围内,较低或较高的培养温度均对花粉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各树种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温度为24 ℃~28 ℃;供试的4个树种花粉适宜在弱酸性环境下萌发和生长,适宜的液体培养基pH值为5.0~5.6;在蔗糖浓度为15~25 g·L-1的液体培养基中,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均达到最大值;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PEG-4000,在较短的培养时间(3 h)内明显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培养时间延长至6 h,添加5~25 g·L-1 PEG-4000对花粉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适宜的PEG-4000浓度为20 g·L-1.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甚至同一树种不同种源适宜的花粉离体培养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应根据种类或种源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以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组培苗为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海水对芦荟进行盐胁迫驯化培养.结果显示:(1)在50%海水处理的组培植株性状分离最明显,且有部分芦荟苗生长旺盛;盐胁迫驯化前芦荟(库拉索)与盐胁迫驯化后芦荟('南盐1号')的组培苗在分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库拉索芦荟的芽分化率、平均分芽数、心叶生长速率及生根系数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比例海水处理下的'南盐1号';'南盐1号'芦荟苗在0~20%海水条件下组培时,芦荟分化率随着海水浓度的加大而降低,而30%海水组培处理时芦荟芽增长数上升至淡水组培水平,且平均心叶数增加速率最大,根生长变化特征与其芽分化生长基本一致.(2)移栽入圃后用50%天然海水灌溉时,'南盐1号'芦荟植株根系发达,生长正常,而库拉索芦荟则盐胁迫症状明显;经一年大田海水灌溉比较试验发现,'南盐1号'的地上部与根部的鲜重在淡水灌溉下与库拉索芦荟没有差异,而在30%和60%比例的海水灌溉下均显著高于库拉索芦荟;用30%的海水灌溉培养下,'南盐1号'地上部产量与淡水灌溉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库拉索芦荟的地上部产量却比淡水处理降低15%~20%.研究表明,通过海水组织培养能筛选出芦荟耐盐株系,且其耐盐分化株系筛选的最适浓度为50%海水.  相似文献   

19.
以斑叶堇菜花粉为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表观形态,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花粉萌发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步判断斑叶堇菜在堇菜属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分类地位;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280 g·L~(-1)蔗糖+250 mg·L~(-1)硼酸+50 mg·L~(-1) GA_3+200 mg·L~(-1) Ca(NO_3)_2。花粉最佳贮藏条件为-80°C;-80°C贮藏360 d后,花粉萌发率仍达到40.50%,3种保护酶活性较高,花粉抗氧化、衰老能力较强。贮藏过程中,在3种酶出现高峰值前后,室温和4°C的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室温下,CAT为敏感性保护酶;4°C下,POD为敏感性保护酶,SOD为非敏感性保护酶;-20和-80°C下,POD为零下低温敏感性保护酶。花粉萌发率与SOD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70年来黄土高原典型植物δ13C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地区 4种典型C3 植物狼牙刺 (Sophoraviciifolia) 、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 、虎榛子 (Os tryopsisdavidiana) 和酸枣 (Zizyphusjujubavar.spinosa) 样品稳定性碳同位素组分 (δ13 C) 进行分析, 研究了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近 70年中不同年代植物δ13 C值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近 70年中, 4种植物δ13 C值变化范围为- 2 5.0 5‰~ - 2 9.75‰, 平均值为 - 2 7.0 4‰。 4种植物叶片δ13 C值均呈下降趋势, 表明随气候环境变化, 近 70年4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 均呈降低趋势。但不同植物叶片δ13 C值下降幅度不同 :狼牙刺和辽东栎叶片δ13 C值下降非常明显, 虎榛子叶片δ13 C值下降也较明显, 而酸枣叶片δ13 C值下降不明显。 4种植物δ13 C值的降低率分别为 14.6 5 %、14.4 6 %、11.99%和 2.4 4 %, 说明不同植物对气候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具有不同的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 酸枣是 4种植物中耐旱能力较强, WUE较高的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