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吴孔明,刘芹轩(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我国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化学农药是防治棉蚜的主要措施。农药大量和连续的使用,导致北方棉区棉蚜的抗药性上升极快,... 相似文献
3.
4.
辛硫磷和溴氰菊酯混剂对家蝇抗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为试虫,用辛硫磷溴氰菊酯单剂及不同配比的混剂进行汰选试验。所有混剂选育的家蝇抗性发展都很缓慢,而单剂抗性发展都很快。增效试验表明,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混配有明显增效作用,特别是对抗性品系。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对澳氰菊酯的抗性发展与酯酶的酶活升高有关。对辛硫磷抗性发展与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升高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混剂选育的家蝇其对单剂的敏感性的变化及酶系的变化,随着混剂的配比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虫剂选育对家蝇抗药性水平及kdr基因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杀虫剂(溴氰菊酯和甲基嘧啶磷)筛选及不接触药物自然衰退的方法,研究了家蝇Musca domestica氯氟氰菊酯高抗品系(Cyh-R)对杀虫剂的抗性变化,探讨蝇类抗药性治理的方法。用点滴法测定氯氟氰菊酯对不同家蝇品系的毒力,比较抗药性的变化,结合特异性等位基因PCR扩增(PASA)技术检测了不同家蝇品系的kdr基因频率,探讨kdr基因频率与抗性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甲基嘧啶磷筛选后,氯氟氰菊酯对第2~8代Cyh-R品系的LD50呈递减趋势,从F0的2.8434 μg/蝇降为F8的0.4404 μg/蝇,但第8~18代Cyh-R品系的LD50呈逐代递增趋势;溴氰菊酯筛选后,氯氟氰菊酯对Cyh-R品系第2~16代的LD50呈上升趋势,从F0的2.8434 μg/蝇升至F16的24.3249 μg/蝇;表明了施用有机磷杀虫剂可降低其对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而施用拟除虫菊酯药剂则有助于其对氯氟氰菊酯抗药性的增长;不使用任何杀虫剂也能降低其对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但下降速率低于甲基嘧啶磷。PASA技术检测表明Cyh-R品系的kdr抗性基因频率为88.8%,不经过任何药剂筛选其kdr抗性基因频率下降程度最大,达到69.7%;甲基嘧啶磷筛选后其结果降为78.8%,而经溴氰菊酯筛选后kdr抗性基因频率则明显升高,达到98.9%。通过对kdr抗性基因频率和抗性水平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kdr抗性基因频率与家蝇对氯氟氰菊酯的LD50呈对数关系,即LD50值高的品系其kdr抗性基因频率相应的也较高。建议在家蝇防治中考虑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6.
家蝇(Musca domestica L.)成虫和幼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家蝇成虫和幼虫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及其机理,家蝇的幼虫对杀虫剂的耐药性比成虫高,敏感性家蝇幼虫对三氟氯氰菊酯的耐药性是成虫的205.5倍,机理研究表明幼虫高GST活性与其较高的耐药性有关,三氟氯氰菊酯和二硫氰基甲烷混剂(4:1)对菊酯抗性家蝇的共毒系数达188。 相似文献
7.
为了指导化学防制合理用药,同时为制定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一九八二年夏季在雅安、名山、成都、金堂四地用熏蒸、喷雾两种方法测定了家蝇对三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家蝇对γ—666的抗性(药剂浓度0.03%):名山、雅安总抗性指数分别为:1881.99,1872.00,抗性级别均属中抗,比全国最低值分别高18.56倍、16.26倍。二、家蝇对敌百虫的抗性(药剂浓度0.1%):金堂、名山总抗性指数分别为:1482.00,4012.50,抗性级别均属微抗,比全国最低值高17倍;雅安总抗性指数为5926.50,抗性级别属中抗,比全国最低值高29.49倍。三… 相似文献
8.
烟粉虱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增效剂生物测定、生化分析以及钠离子通道基因ⅡS4-6 cDNA片段的RT-PCR扩增,探讨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采自田间的6个烟粉虱抗性品系,磷酸三苯酯(TPP)和胡椒基丁醚(PBO)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而DEM对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无明显的增效作用。烟粉虱抗性品系的α-NA羧酸酯酶和β-NA羧酸酯酶活性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16~2.65倍和1.22~1.41倍,抗性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敏感品系没有差异,表明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在烟粉虱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抗性无关。通过RT-PCR克隆了6个烟粉虱田间抗性品系的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ⅡS4-6 cDNA片段的序列(420 bp),发现与敏感品系相比,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分别为L925I突变和I917V突变,L925I突变在所有6个烟粉虱田间抗性种群中均有发生,该位点突变已被证实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密切相关,表明神经不敏感性可能是烟粉虱对拟除虫菊酯产生抗性的另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分别于1997、1998、2001、2002年就南京地区,小菜蛾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杀虫单、氟啶脲、氟虫腈、阿维菌素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进行了动态监测。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南京地区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1998年最高为283.81倍,表现为极高水平的抗性,2001~2002年抗药性呈下降趋势。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82.13~142.48倍,为高水平抗性。对敌敌畏的抗性指数10.10~14.81倍,为中等水平的抗性,并有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对杀虫单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小于5,1998年后敏感性开始下降。对氟啶脲和氟虫腈仍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阶段,2001~2002年抗性指数呈下降趋势。除杀虫单外,小菜蛾对供试的其余6种药剂的抗性倍数与抗性个体频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昆虫分子生物学的一些进展:杀虫剂抗性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昆虫分子生物学的一些进展:杀虫剂抗性的分子基础翟启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昆虫对杀虫剂的中毒,在药物动力学上包括三种不同水平上的作用:穿透表皮组织,在体内组织中的分布、贮存和代谢,以及对最终靶部位的作用。因此,已经公认的抗性机理包括... 相似文献
11.
12.
杀虫剂抗性: 遗传学、基因组学及应用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杀虫剂抗性已成为害虫防治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种人为的、自然选择的重要的进化现象,开展抗药性的研究不仅为抗性的监测、治理和农药工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还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在过去的10年,昆虫对许多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的分子基础得到了进一步阐明,已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克隆了杀虫剂的靶标基因,还查明了一些害虫的与抗性相关联的基因突变。最近,随着经注释的昆虫基因组的出现,由复杂多基因酶系如酯酶、细胞色素P450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介导的抗性的机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关杀虫剂抗性的进化以及抗性基因的传播模式也逐步得到揭示。基因组技术在揭示昆虫其他可能的抗药性机制以及在发现新的杀虫剂靶标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家蝇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的遗传,通过对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杂交后代的抗性遗传分析发现家蝇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受多因子控制,抗性显性率为-0.102,为不完全隐性。其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20。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测定敏感、抗溴氰菊酯(Del-R)、抗氯菊酯(2Cl-R)的家蝇品系对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辛硫磷及马拉硫磷的LD50,α-乙酸萘酯(α-NA)酯酶动力学,酯酶的活性和酯酶的抑制作用。Del-R和2Cl-R的家蝇品系对三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倍数为0.966~7.190倍,均为低抗水平。三个家蝇品系的羧酸酯酶活性水平与抑制中浓度存在正相关性,说明羧酸酯酶在抗拟除虫菊酯家蝇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中国是一种严重危害温室蔬菜的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抗药性现状,为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了北京,山东寿光和青岛以及云南晋宁和呈贡等5个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氟氯氰菊酯、溴虫腈、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同时利用这些田间种群测定了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谷胱甘肽S 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羧酸酯酶抑制剂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对多杀菌素、吡虫啉和甲维盐的增效作用。【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北京、晋宁及呈贡种群分别对多杀菌素产生了34.45, 47.45和64.45倍的高水平抗性;晋宁种群对灭多威和甲维盐分别产生了16.58和11.03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呈贡种群对甲维盐、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溴虫腈分别产生了24.17, 21.69, 20.05, 16.45和10.31的中等水平抗性;青岛种群对啶虫脒和吡虫啉产生了17.70和12.4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寿光种群没有对任何杀虫剂产生高等或中等水平抗性。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吡虫啉和甲维盐,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在所有田间种群上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在呈贡、寿光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寿光种群中,DEM对甲维盐存在显著增效作用。羧酸酯酶抑制剂DEF在呈贡、晋宁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晋宁种群中,DEF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但所有增效剂在各田间种群中对多杀菌素均无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结果提示:在使用多杀菌素防治西花蓟马时,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此外,可通过添加酶抑制剂来增强甲维盐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防效。 相似文献
20.
昆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机磷杀虫剂在害虫的防治中多年来一直被作为一种有效的化学农药来使用。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大部分害虫对这些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导致杀虫剂剂量不断加大、防治效果降低,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对昆虫有机磷杀虫剂抗性机制的研究发现,害虫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作用靶标物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杀虫剂敏感性下降、AchE或普通酯酶活性上升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昆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害虫的抗性监测及抗性治理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