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外研究于2002和2003年秋季在帽儿山地区进行。帽儿山地区秋季可供鸟类取食的肉质果植物种类繁多,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和山荆子(Malusbaccata)是最主要的两种植物。帽儿山地区迁徙性食果实鸟类共9种,包括夏候鸟和旅鸟5种,冬候鸟4种。主要的食果实鸟类是斑鸫(Turdusnaumanni)、灰背鸫(T.hortulorum)和北朱雀(Carpodacusroseus),前两种为食果肉鸟类,后一种是食种子鸟类。斑鸫主要取食黄檗果实,灰背鸫主要取食山荆子果实,北朱雀主要取食黄檗种子。食果实鸟类在秋季也捕食一些动物性食物。3种主要食果实鸟类的迁徙日期不同。灰背鸫最先迁离,斑鸫稍晚,北朱雀最后到此越冬。果实丰歉年对鸟类的迁徙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敏 《化石》2012,(1):48-54
现生脊椎动物里,鸟类是除了鱼类之外种类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类群,包括三个总目,9000多种,占据着包括空中、陆地、水域在内的多个牛念位。与此相对应,鸟类的食性也是多样的,包括吃肉的(捕食活物或死掉的动物遗体)、吃种子或叶子的、杂食的,等等。那么这些多样的食性在鸟类演化的历史中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会不会足同时出现的呢?  相似文献   

3.
四川南坪白河保护区血雉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77、1978两年,在四川南坪白河保护区对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的食性进行了年周期剖检分析,现将所得资料报道如下。 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 (一)食物组成 根据剖析73个嗉囊和胃,并结合野外观察,发现血雉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鸟类。其食物主要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见表1)。 构成食物成分的主要植物种类为桦(Betula albo)、松(Pinus tabula)等(见表1)。  相似文献   

4.
张珺楠  卢欣 《生物资源》2023,(4):321-327
鸟类在全球广泛分布,不同鸟类物种利用的食物类群存在很大差异,而食性研究是动物营养学和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一些传统鸟类食性鉴别方式及其不足进行回顾,传统鸟类食性鉴别方式包含扎颈法、剖胃法、粪便收集法、相机记录法等。随着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DNA宏条形码技术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动物食性研究。近些年来,该技术也被应用于鸟类食性研究中。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和DNA宏条形码的操作原理和条件,对鸟类食性研究中的DNA条形码与引物的选择做了详细介绍。对比传统鉴别方法,DNA宏条形码技术降低了物种鉴定难度,减少了人为影响因素,提高了目标样本中物种的鉴定效率,能对粪便、胃容物等混合或不成型样本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在扩增多物种混合的DNA样品中的目标片段时,可能出现偏离,造成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难以根据结果得出较准确各食物组分的比例。未来在使用宏条形码技术对鸟类食性的分析中,可结合其他方法改善对食物的量化以及食物属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公园鸟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贵阳市公园成为鸟的乐园,特别在冬春两季是旅、候鸟云集的理想栖息地。鸟类的大量存在,是园林害虫得以有效自然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是4年观察结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黑鹳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对黑鹳的食性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直接获取黑鹳腹中食物,观察其食物种类。指出食性中的基本食物为鱼类,占81.81%;其次为蛙类,占13.64%;最少为昆虫类和植物性食物,分别占食物总数的3.25%和1.30%。阐明在黑鹳的保护工作中,适时向巢中雏鸟人工投喂食物,补充食物的不足,可缩短育雏期、提高成活率,改变其在鸟类生态群落中的濒危境地。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东部地区狼的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采用粪便分析法和食痕分析法对内蒙古东部狼的食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狼的主要食物是大、中型有蹄类(出现频率53.8%, 相对生物量85.17%), 粪便中家畜出现频率为40.3%, 相对生物量为75.67%。该地区狼的食性同黑龙江狼的食性相比, 存在地区差异。通过饲喂实验, 提出狼粪便中所含猎物的干重与鲜重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76+0.02x(r=0.99), 应用此方程可估计出狼消耗各种猎物的相对生物量和数量。在该地区狼对家畜危害比较严重, 要适当猎取同时也应保持其适当数量。  相似文献   

8.
黄鳝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271尾野生黄鳝的食性研究表明,全长小于100mm的稚鱼,其食性随着全长的生长而变化,稚鱼前期以摄食轮虫,枝角类为主,后期则以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为主,而全长101mm-200mm的幼鳝及全长大于200mm的成鳝的食性,随全长变化相对稳定,且细鳝和成鳝的食谱基本相同,其主要食物组成均包括摇蚊幼虫,水生寡毛类,蚯蚓,昆虫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其肠内含物中的饵料生物种类含量均在季节变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研究》2016,(5):407-412
食物是多维生态位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维,食物生态位的分离对群落中物种的稳定共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常见的7种雀形目鸟类的食性调查表明,它们主要以草籽、昆虫和燕麦等为食,且不同物种对不同食物的取食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物种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变化较大(0.120~0.752),除黄嘴朱顶雀(Carduelis flavirostris)和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的食物生态位重叠较小(0.059)外,其他物种间的重叠都较大(0.334~0.904)。不同物种的肝重、胃重和小肠长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以草籽为食的黄嘴朱顶雀,其肝重和胃重较小,小肠长度最大;以昆虫为食的地山雀,其胃重和小肠长度最小,肝重较大。随着各物种食性由草籽到昆虫的变化,小肠长度逐渐变小,杂食性物种的相关变化不明显。栖息于相似生境中的雀形目鸟类具有不同的食物资源利用模式,而同域共存物种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对食物资源利用种间权衡的功能响应。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童20 hm2样地中对鸟类食性进行观察,并对鸟类与植物物种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调查观察到鸟类5目12科32种3 130只次,其中优势种类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大山雀(Parus major)、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和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采用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优势种鸟类与植被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鸟类分布与植物分布呈对应关系:大山雀和红头[长尾]山雀在同一时期与浙江柿(Diospyros glaucifolia)有相关性,白头鹎同时期与刺毛越橘(Vaccinium trichocladum)和青皮木(Schoepfia jasminodora)相关,栗背短脚鹎在不同时期与同种植物格药柃(Eurya muricata)相关。  相似文献   

11.
食性是影响鸟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对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小鹀Emberiza pusilla及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 4种雀形目鸟类的消化道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4种雀形目鸟类总消化道及各消化器...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部分地区鸟类多样性初步考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2年12月,1993年11月及1994年4~5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外的数个工作点进行了鸟类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共记录鸟类190种。分析表明雀形目鸟类物种多样性状态尚佳,而非雀形目鸟类类群(科种)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状态均恶化趋势,保护区内鸟类物种多样性状态明显较好,傣族墓葬地之龙山因依傍村落,农田及其他多种生境而具有相当丰富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是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3.
金线蛙各月份的食性分析表明,成蛙以捕食昆虫为主,首食种类是水生动物中的负子昃、螺、虾等,摄食种类变化主要与生境及生长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反鸟类是繁盛于中生代的鸟类类群,它们在鸟类演化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全球性辐射,化石发现于除极地以外的各大陆白垩纪地层中,目前全世界被命名的反鸟类1属种超过了50个,其中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被命名的反鸟类新属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白垩期早期反鸟类的个体大小和相对翼长已有很大的分化,肩带和前肢上与飞行相关的骨骼特征已与现代鸟类基本相似,进步程度甚至高于同时期的今鸟类,表明适应飞行的演化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吻部和牙齿的改变也较同时期的今鸟类多样,说明在食性也有了大的分异。新的发现也进一步减少了反鸟类和今鸟类——这两个中生代进步鸟类姊妹群之间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10~2012年连续3年调查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包括昆仑山、祁曼塔格山、库木库里盆地的鸟类资源.共录得鸟类16目38科90属166种,约占新疆鸟类总数的36.6%.其中,金腰燕(Hirundo daurica)、冕柳莺(Phylloscopus coronatu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 gularis)为新疆首次记录.考察区介于青藏区与蒙新区之间,鸟类区系特点表现为高地型(23种,占13.9%)与中亚型(约49种,占29.9%)相互渗透,而北方型(69种,占42.1%)虽然排在首位,但多数是旅鸟,东洋型(1种,占0.6%)的种类比较罕见.依协克帕提湿地是鸟类的一个繁殖地,也是迁徙的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6.
鄂西棘腹蛙的生活习性及其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棘腹蛙为山区流溪型种类,广食性,成蛙以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蝌蚪主要摄食藻类等植物食物。棘腹蛙有显著消灭为害森林的动物(昆虫),其有益系数为68.31%。  相似文献   

17.
大鵟的食性改变:来自稳定性碳同位素的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大规模灭鼠后的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大鵟、小型哺乳类以及雀形目鸟类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发现,大篱的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介于-22.60‰和-23.10‰之间;小型哺乳类和主要雀形目鸟类肌肉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别介于-25.57‰和-25.78‰以及-24.81‰和-22.51‰之间,且它们之间差异性显著。基于碳同位素的分馏模式(即动物和它食物之间稳定性碳同位素分馏在1‰~2‰之间),我们推断经大规模灭鼠后,大篱的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其食物主要来源于高寒草甸的雀形目鸟类,而非原来的小型哺乳类。通过稳定性同位素营养级模型的运算发现,大蔫处在4.23左右的营养级;雀形目鸟类处在2.4到3.39左右的营养级,而小型哺乳类则处在1.45到1.82左右的营养级。进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出,大篱的食物由35.04%的小型哺乳类和64.96%的雀形目鸟类所组成,进一步说明小型哺乳类在大量灭鼠后仅占大篱食物的很小一部分。由此可见,采取大规模的化学灭鼠,不仅降低了小型啮齿类天敌——大鵟的数量,而日使得其食谱发毕了巨大改变而转向草甸主要雀形目鸟类[动物学报49(6):764~768,2003]。  相似文献   

18.
王玄  江红星  张亚楠 《生态学报》2015,35(16):5556-5569
稳定同位素分析(stable isotope analysis,SIA)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鸟类生态学领域以来,在研究鸟类食性和营养级结构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总结了该技术在鸟类食源组成和营养级结构方面研究的前期准备、实验流程、数据分析和研究进展等,重点阐述了其在鸟类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应用。鉴于稳定同位素在生物体内存在分馏现象,从鸟类不同组织和部位对营养级富集因子、转化周期、同位素印记的差异,提出了完善该方法的建议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鸟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流域范围内有关动物调查报告和研究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建立了鸟类分布数据库,初步查明在长江流域分布的鸟类共有762种,隶属20目、66科、291属,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61.2%。其中拥有中国特有鸟及主要分布鸟类7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92种。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通河乌龙狩猎场野猪冬季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王文  马建章  李健  王志平 《兽类学报》2005,25(4):407-409
野生动物食性的研究,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野猪(Sus scrofa)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蹄类动物。国内对野猪食性的报道,仅见综述性献(巫露平,1980;李振营和罗泽殉,1983;杨伯然,1984),野猪食性方面的研究尚未多见;国外对野猪食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物组成的定量分析和食物营养质量的评价(Eriksson and Petrov,1995;Foumier-chambrillon et al.,1995;朝日念,1985)。因此,作从2000~2001年,分别在黑龙江省通河乌龙狩猎场收集粪样,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掘食痕迹对野猪冬季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