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寄生于鲫的圆形碘泡虫(Myxobolus rotundus Nemeczek,1911)及异育银鲫的关桥碘泡虫(M.guanqiaoensis Wu &Wang,1997)的成熟孢子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圆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鲫体表、头部、鳃、吻部及鳍条,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乳白色胞囊。关桥碘泡虫主要寄生于异育银鲫的肝脏,肝脏基本上被虫体所充满,肝脏组织被破坏。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圆形碘泡虫成熟孢子表面光滑,缝脊直而明显,宽0.2μm,缝脊上下两侧对称。关桥碘泡虫成熟孢子表面皱褶,其程度不等,有的虫体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盆状,缝脊呈“S”形,宽0.5μm,缝脊上下两侧不对称,其中间有一不很明显凹陷的沟。  相似文献   

2.
“醋虫生活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受实验形态的影响”是贝时璋先生上世纪20年代在德国土滨根大学动物研究所读书时的博士论文,发表在1928年出版的德国《动物科学学报》第131卷,是贝时璋先生科学生涯中的第二篇学术论文,也是当时国际上关于动物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论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醋虫(线虫的一种)的生活周期。他通过实验形态学方法,确定了生活周期不同阶段上体细胞群和体细胞自身的潜力。在这篇论文中,贝时璋先生提出了一个当时在生物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论点:稳定动物在任何生长阶段都不具备再生能力,只在进展期有细胞质的修复;细胞常数只适用于稳定期,进入细胞常数后,细胞便丧失了修复能力。贝时璋先生的这篇论文虽然撰写于75年前,今天读起来仍会被其中体现的严谨治学和创新精神所感染。贝时璋先生75年前用线虫作为他的研究材料。50年后,英国生物学家J. Sulston、H. R. Horvitz和美国生物学家S. Brenner用线虫(Caenorhaditiselegans)作为研究材料,发现了细胞凋亡(或称细胞程序性死亡)现象,并因此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现已证明:线虫是研究细胞分裂和器官发育,以及将不同的基因突变与其对器官发育的特异性影响联系起来的一种极好的模式系统。75年前,贝时璋先生就选择了这  相似文献   

3.
超干贮藏对芥兰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年的监测结果显示:芥兰种子开放贮藏时的生活力和活力下降最快,超干种子(含水量为4.91%、3.25%和2.84%)具有良好的耐藏性,其种子发芽率和简化活力指数增大,抗老化能力、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膜进性降低,以2.84%含水量的芥兰种子贮藏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从印榕仙人掌(Opuntia ficus-indica Mill)植株高度、新增茎片数量和新增茎片面积3个方面研究不同密度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寄生对仙人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胭脂虫寄生对寄主仙人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未被寄生的仙人掌株高、茎片数量和茎片面积的增加均明显大于被寄生的仙人掌;2)随着胭脂虫寄生密度的增加,仙人掌植株生长量的增加相应减少,生长高峰期的出现也会相应推迟;3)胭脂虫的寄生密度应控制在1000头/株以下,过大会导致仙人掌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花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几种虫生真菌附着胞的荧光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樊美珍  黄勃 《菌物系统》1999,18(3):249-253
本研究通过对细脚拟青霉、蝉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在疏水表面产生附着胞的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电镜观察,明确五种虫生真菌均可产生附着胞,细脚拟青霉和金龟子绿僵菌产生单附着胞和复合附着胞两种形态,均呈椭圆至长椭圆形,如遇到不合适侵染的部位,则重新产生芽管向前延伸直至找到适合入侵的部位,蝉拟青霉分生孢子多在顶端恨芽成人字形,末端椭圆形附着胞,该拟青霉再生附着胞能力强。金龟子绿僵菌  相似文献   

7.
水温对多子小瓜虫孵化及幼虫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子小瓜虫引起的白点病是严重危害淡水鱼类的重要疾病之一,该寄生虫的发育繁殖受温度影响极大,因此,温度是影响小瓜虫培养及其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阐明温度在多子小瓜虫生活史中的作用,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水温对该寄生虫包囊形成、孵化和幼虫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在4℃左右或28~32℃,多子小瓜虫都不能孵化,但有少部分虫体以包囊形式存活下来;在9~27℃,随水温升高,包囊彤成和孵化时间缩短,孵化率升高至100%,孵出的感染性幼虫活力增强,但活力维持时间缩短至4 h.因此,建议在多子小瓜虫培养及人工感染试验中,维持23℃左右的水温较合适,这时感染性幼虫使用的有效时限是孵出后4 h内.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农药对稻田蜘蛛控虫力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智  颜亨梅  王洪全 《生态学报》2002,22(3):346-351
报道了低剂量的化学农药能增强蜘蛛的相对活力和控早力,并对共相对活力和控虫力增强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原药:水=14:5000和原药:水=10:5000这两种浓度的杀虫双[其结构式为(CH3)2NCH(CH2S2O3Na)2]溶液分别是发挥拟水狼蛛和八斑鞘腹蛛控虫力潜能的最适浓度,首次提出了蜘蛛和害虫的相对活力的概念,并定量地测定了蜘蛛控制害虫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细脚拟青霉、蝉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在疏水表面产生附着胞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明确五种虫生真菌均可产生附着胞,细脚拟青霉和金龟子绿僵菌产生单附着胞和复合附着胞两种形态,均呈椭圆至长椭圆形,如遇到不适合浸染的部位,则重新产生芽管向前延伸直至找到适合入侵的部位。蝉拟青霉分生孢子多在顶端发芽成人字形,末端形成椭圆形附着胞,该拟青霉再生附着胞能力强。金龟子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附着胞表面有较厚的粘液层,而三种拟青霉附着胞表面均未见有粘液层。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黑莓的花期生物学特征及花粉活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莓(Rubusspp.)9个品种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性状及花粉生活力进行了观察,并对其花粉的贮藏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莓开花期为4月中旬至6月初,花期长19~35 d;每株有花穗50.67~127.33个,花穗长8.30~14.95 cm,每穗有花4.95~7.63朵;花色为白色、粉红色和红色,花冠直径3.07~5.28 cm。黑莓不同品种的花期、花穗数量与大小、花色和花冠大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黑莓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可达50.29%~85.16%;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逐渐下降;在0℃~4℃、相对湿度10%~20%条件下密封贮存,有利于保持花粉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11.
氮离子注入对棉花花粉形态生生活力及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植物学报》1994,14(2):85-89
  相似文献   

12.
谢明  张艳军  吴刚 《昆虫知识》2012,49(4):946-950
利用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诱菌法对转Cry1Ac抗虫棉GK-12及其亲本棉花SM-3的根系区域土壤的虫生真菌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评价转Cry1Ac基因对棉田土壤虫生真菌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检测到的虫生真菌种类,在转基因棉GK-12及其亲本棉SM-3之间无显著差异,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在棉花开花初期、盛花期、结铃期或吐絮期,土壤虫生真菌数量在抗虫棉GK-12和亲本SM-3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他生育期无显著差异;在距棉花主根不同距离(5 cm\15 cm\25 cm)的区域,土壤虫生真菌数量和种类在抗虫棉GK-12和亲本SM-3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桃潜叶蛾产卵及越冬虫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么慧娟 《昆虫知识》1994,31(1):10-11
桃潜叶俄lyonetiaclerkellaL.的生物学研究目前在我国尚乏完整资料,关于它的产卵及越冬虫态的报道也不相同。有人认为它的卵产在叶子背面,卵圆形,乳白色,并以蛹在被害叶上的茧内越冬[1,2]。有人认为它的卵产在叶内,但未述及具体情况。笔者为了弄清该虫的产卵部位,卵的形态、颜色及越冬虫态,1989和1990年笔者对该虫的产卵情况及越冬虫态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材料和方法1.1跳潜叶绒产卵习性观察1.1.1捕捉自然界桃潜叶蛾成虫放入罩有水塔桃核的80目纱笼内(笼高35cm,直径15cm)。待成虫产卵后,取出笼内批叶,在解剖镜…  相似文献   

14.
虫生真菌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均面临多种环境因子的危害。为了避开这些不利的因素,虫生真菌进化出多种抗逆的机制。近年来,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代表的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明确了某些生化成份和抗逆基因与菌株抗逆性能的相关性。就环境胁迫因子、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及其在改良菌株抗逆性能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这将为环境适应性强的虫生真菌制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的防治效果,将昆虫病原线虫与环境友好型化学杀虫剂混用是一条有效途径。【方法】测定了噻虫嗪与6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效果,以及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田间验证。【结果】田间推荐浓度噻虫嗪(100 mg·L~(-1))对6种供试线虫存活无显著影响。处理后3 d,低浓度噻虫嗪(15 mg·L~(-1))分别与6品系线虫混合后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其死亡率明显高于线虫和噻虫嗪单用处理。小卷蛾斯氏线虫SF-SN+噻虫嗪、印度异小杆线虫LN2+噻虫嗪和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噻虫嗪3种组合发挥杀虫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0~25℃、25~30℃和25~30℃,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最适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0%~18%,也显著高于其他湿度。大田条件下,施用后7 d,单用噻虫嗪、线虫+噻虫嗪组合处理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线虫,且以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SN+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93%以上。【结论】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SN品系与噻虫嗪组合联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孢子萌发类型是决定飞虱虫疠霉能否入侵的重要因子之一 ,而不同营养基质及昆虫体壁理化特性直接影响到孢子的萌发类型。对氨基酸、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及桃蚜(Myzuspersicae)和褐稻虱 (Nilaparvatalugen)粗提物研究发现 ,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芽管形成有刺激作用。其中 ,L 半胱氨酸、L 天冬酰氨、山俞酸 (C2 2 :0 )、海藻糖、果糖、麦芽糖、甘油、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ZnSO4、FeSO4以及两种寄主粗提物对芽管形成刺激作用显著。而这些基质如L 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FeSO4、ZnSO4及豆蔻酸 (C1 4 :0 )、软脂酸 (C1 6 :0 )、硬脂酸 (C1 0 :0 )、花生酸 (C2 0 :0 )、山俞酸 (C2 2 :0 )、掬焦油酸 (C2 4 :0 )、核黄素、烟酸能显著抑制二级分生孢子的产生。相反对刺激芽管形成不明显的物质如丙氨酸、酪氨酸、葡萄糖、半胞糖、蔗糖、肌醇、糖原、维生素B6、NaCl和KCl等能显著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 ,有些物质在高浓度下刺激芽管形成 ,而在低浓度下能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 ,如L 天冬酰氨、海藻糖、…  相似文献   

17.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044-1050
寄生虫的感染会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1793)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寄生其肠道的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 van Cleave,1928)和寄生于体腔的胃瘤线虫幼虫(Eustrongylidessp.)对黄鳝健康的影响尤其严重,研究调查了以上两种寄生蠕虫在黄鳝体内的频率分布以及季节动态。在连续23个月内共调查黄鳝1980尾,结果显示,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34.46%,平均丰度为2.948.37,平均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6,P0.05),平均丰度和聚集度在42 cmL48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呈现凸形曲线。胃瘤线虫幼虫感染率为15.14%,平均丰度为0.612.45,平均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4,P0.05),平均丰度在24 cmL30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逐渐下降,聚集度是在30 cmL36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各月份间隐藏新棘虫的平均丰度和感染率都有显著性差异(F=10.50,P0.05;G=84.440.05222= 33.9),感染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胃瘤线虫幼虫各月份间的平均丰度和感染率也都有显著性差异(F=6.70,P0.05;G =143.88 0.05222= 33.9),感染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    相似文献   

18.
隐新棘虫Pallisentis celatus(Van Cleave,1928),隶于四环科(Quadrigyridae)棘衣属Pallisentis。成虫寄生于鳝鱼、鲶鱼、鳗鱼肠内,亦有报道可寄生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虎蚊蛙等。1986—1989年逐月从市场购买泥鳅进行解剖,均未发现成虫寄生。所获标本均系寄生于泥鳅体腔内的童虫纤维性包囊(图2)。共解剖泥鳅1225条,感染率33.55%,其中以大(体长13厘米以上)、中(体长10—12厘米)型泥鳅为高。感染月份以每年2—3月、7—10月达高峰,为40—51.8%。刺破包囊或用人工消化液消化获得童虫。经观察童虫吻、吻钩数目,形态,大小,体棘…  相似文献   

19.
对洪泽湖地区鱼杯体虫(Apiosoma piscicola)的活体、固定染色标本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观察、描述,发现虫体大小在南北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南北地区在气候条件、水体生境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很大不同,相同祖先种在进行地域辐射时,对各自生存环境长期适应所产生的结果。在超微结构中对虫体表膜、口围纤毛、口围唇、漏斗、横纤毛带及内部胞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杯体虫体内尤其是口区具有很多细菌和有机颗粒,这就证明了其营养是来自于外界水环境而并非宿主,并从杯体虫食物来源的角度论证了杯体虫是一种体外共生体(ectocommensa|)而非体外寄生体(ectoparasite)。另外,还观察到虫体尤其是口围唇部的表膜具有非常明显的褶皱,显示了其口区表膜极强的伸缩能力,这也是虫体在受到刺激或形成游泳体(telotroch或swarmer时能将整个口围盘缩进体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及电镜技术对蟹累枝虫(Epistylis eriocheiri)的形态学、表膜下纤维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研究发现:(1)光镜下该种群体双叉分支,活体时虫体表膜柔软,完全伸展时呈长筒状;大核马蹄形,呈横位;伸缩泡单个,斜卧口围缘下方。口围缘纤维上连细密的环状纤维,下接两端较为粗壮,中间细长的纵长纤维,构成了连续的表膜下纤维系。(2)电镜下该种表面具沟、嵴、横纹结构,沟嵴相互交错;口围纤毛花瓣状;虫体表膜层呈齿状,具嵴状突起、泡间微管、表膜孔,胞质层包括内含胞器单一的致密原生质层和富含胞器的疏松原生质层。研究对该种的上述特征在虫体的收缩机制及与其他相似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