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携幼行为对简突水狼蛛 Pirata haploapophysis幼蛛的生长、存活、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携幼行为的幼蛛和未经过携幼行为的幼蛛在体重增长、各龄期死亡率、发育历期及产卵率、平均每雌产卵袋数、平均每雌产卵总量、平均每卵袋含卵量、单雌最高产卵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蜘蛛繁殖力和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敬钊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生态学报》2002,22(9):1470-1477
从我国常见10科18种蜘蛛的温度实验数据中,找出温度对蜘蛛繁殖和实验种群增长影响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种类蜘蛛繁殖的最佳温度。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蜂蛛在1-35℃温区内均可产卵和孵化;由于蜘蛛种类不同,雌蛛产卵袋数最多、卵袋内含卵量最高、产卵间隔时间最短、产卵率最高、单雌产卵量最多、孵化率最高和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的最适温度也表现出差异;大多数种类雌蛛产卵袋数最多的温区是25-32℃;产卵间隔最短的温区是30-37℃;产卵率最高的温区是25-32℃;孵化率最高的温区在25℃左右;种群数量增长最多的温区是25-29℃。温度与蜘蛛繁殖力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方程和数学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3.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受惊时,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卵囊含卵量25-130粒,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平均3d;卵期9-15d,平均11.4d;幼蛛期57-133d,平均81.6d;成蛛期128-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平均42.7d。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Hidryta sp.和Idris sp.对云南洱海周边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oes.&Str.)和星豹蛛Pastvigera C.L.Koch卵孵化的影响,对具卵囊的拟环纹豹蛛和星豹蛛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卵囊孵化观察,发现Hidryta sp.寄生蜘蛛卵囊后,每个卵囊内仅羽化出1只蜂,不再有幼蛛孵化出;而被Idris sp.寄生后每个卵囊羽化出一至数十只蜂,仍有幼蛛孵化出。比较未被寄生与被寄生蜘蛛卵囊的孵化量显示,拟环纹豹蛛未被寄生与被Idrissp.寄生后的孵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星豹蛛未被寄生与被Idris sp.寄生后的孵化量问存在显著差异(P〈0.01)。比较单位个体孵化量显示,Hidrytasp.对拟环纹豹蛛卵孵化的影响程度大于Idris sp.;而Hidrytasp.对星豹蛛卵孵化的影响程度小于Idris sp.。  相似文献   

5.
拟环纹豹蛛的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智 《昆虫学报》2007,50(9):927-932
运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环纹豹蛛在湘西北1年发生2~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亚成蛛或幼蛛越冬,其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4月下旬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有3次数量高峰; 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在水稻、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等多种目标害虫; 受惊时潜入水中或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最多可产卵5次,实验种群卵囊含卵量76~337粒,平均156粒。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背面,3~5天后开始扩散,6~7天扩散到高峰。幼蛛期47~158天;成蛛期121~236天,雌蛛较雄蛛长21~62天。性比除第2代外的各代均为雄性多于雌性。本文详细记述了拟环纹豹蛛的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与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及耐饥、耐旱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三突花蛛个体发育和生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1)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的卵在35℃恒温条件下不能孵化。(2)在15°-32℃恒温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历期逐渐缩短,脱皮次数也随之减少,以25°-30℃恒温条件下幼蛛的存活率较高;同一温度梯度下雄蛛的平均历期均短于雌蛛。(3)在28℃恒温条件下产卵率为最高,产卵量最高;25℃下孵化率最高,30℃下生育力最强。(4)三突花蛛在繁殖力上具有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驼背额角蛛和隆背微蛛各龄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1一龄幼蛛(1.驼背额角蛛2.隆背微蛛)图2二龄幼蛛(1.驼背额角蛛2.隆背微蛛)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和隆背微蛛(Erigone prominens)是农田害虫的重要天敌。由于发生量大,分布较广,对控制飞虱、叶蝉等水稻害虫有一定作用。在野外采集以及农田统计害虫天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时,往往对幼蛛的鉴定和计数有一定困难,而国内外关于蜘蛛各龄期特征的描述和研究报道较少。为此,对该二种蜘蛛作了饲养观察,并对其幼蛛各龄期特征描述如下。方法从田间采回成蛛,待产卵、孵化后从卵袋中剥出一龄幼蛛及经蜕一次皮后爬出卵袋的二龄幼蛛。以后各龄…  相似文献   

8.
横纹金蛛多次产卵生物量分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袋是雌蛛产卵、若蛛孵化等繁育后代的保护性场所.常见农林蜘蛛横纹金蛛(Argiopebruennichi)一般一生产卵3~6次,织制卵袋3~6个.本文对横纹金蛛的体重、卵袋生物量、卵粒数与卵粒重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卵次数增加,产卵间隔时间更长,但雌蛛产卵后至下一次产卵前生物量的增量在减少,而对卵袋生物量的投...  相似文献   

9.
蜘蛛的繁殖     
蜘蛛为雌雄异体,雌蛛必须经过交配授精后才能产受精卵,只有受精卵才能孵化为幼蛛。有些种类的雌蛛虽不经交配亦可产卵,但不能孵化。求偶蜘蛛在性成熟后即要寻找异性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现已查明,在昆虫中是以释放性激素来招引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配,而蜘蛛关于这一点目前还不清楚。蜘蛛在交配的过程中多数雄性表现主动。但是,由于蜘蛛的种类不同,雄蛛接近雌蛛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温室希蛛(Archearanea tepidariorum)的雄蛛到雌蛛网的旁边,用前对步足或触肢弹动网丝,以试探雌蛛是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蜘蛛个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敬钊 《蛛形学报》2001,10(1):58-64
从我国农田常见20种蜘蛛的温度实验材料和中找出,温度对蜘蛛胚胎期、幼蛛历期、幼蛛存活率、产卵前期、世代历期、成蛛寿命、幼蛛蜕皮次数和蜘蛛抗逆能力影响的一般规律和种间的差异。进而把蜘蛛分为不抗高温、中抗高温和高抗高温三种类型。为保护利用和人工大量饲养蜘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L.Koch)属蜘蛛目,狼蛛科,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天敌之一。该蛛为地面游猎型。不结网。母蛛将卵囊携于腹末纺器上,直至幼蛛孵化伏于其背上后才将空囊丢弃。笔者在观察星豹蛛卵发育时,发现有的卵囊中羽化出蜂类——沟姬蜂Gelissp.o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研究4种食物对真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喂果蝇时,幼蛛世代存活率最低;喂混合食物时幼蛛历期最短;单喂果蝇时,历期最长.幼蛛腹部体色与所喂食物颜色相近.喂混合食物的幼蛛,其背甲宽度和体重均大于其他3种食物.雌蛛所产卵袋数和产卵总量均以喂混合食物时为最高.多种食物混合喂养,有利于真水狼蛛的个体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3.
据室内观察,星豹蛛在安徽省芜湖市(12.7—29.8℃)一年发生不完全的二代,以若蛛和成蛛越冬。雌蛛一生只交配一次,多次产卵。越冬代雌蛛平均产卵囊2.4个,每个卵囊平均具卵52粒;第一代雌蛛平均产卵囊2.2个,每个卵囊平均具卵39粒。卵粒孵化率最低为65%,最高达100%。从若蛛发育至成蛛,一般蜕皮5—6次,少为7次,雌雄性比为1.5:1,成蛛平均寿命为133.2天。  相似文献   

14.
蜘蛛的巢     
全球蜘蛛已知约3万种,分布于大陆的每个角落。造网性蜘蛛仅约占蜘蛛总数的一半,很多蜘蛛并不张网,狼蛛、盗蛛、跳蛛、蟹蛛、管巢蛛和平腹蛛等,一般都不张网,终生过着游猎生活,在生态学上称为游猎性蜘蛛,或称其徘徊性蜘蛛。但不管张网与否,它们在生活中都利用蛛丝,丝不仅用来张网,而且可以用来捕食、营巢、产卵和育幼。幼蛛还利用蛛丝“飞航”到很远的地方、借以扩大分布范围,寻找更适宜的生境。因此可以说纺丝是蜘蛛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蜘蛛的巢常营造于隐蔽之处,并有良好的保护色和拟态,不易被它们的敌害所发现。在造  相似文献   

15.
温室希蛛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希蛛Achaearanea tepidariorum在鲁东南沿海地区1年发生2代,但第2代不完整.越冬蜘蛛4月下旬出蜇,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10 d,幼蛛期320 d,成蛛期76 d,越冬代成蛛寿命更长,雌雄性比为3∶1.成蛛日均食麦蛾4.9 头,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6.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赵敬钊 《蛛形学报》2004,13(2):103-106
纵条蝇狮Marpissa magister(Karsch,1879)在湖北省武汉市以幼蛛、亚成蛛和成蛛混合群体于11月下旬在杂草根下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蜇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蜘蛛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1.5代.雌蛛1生可产2~4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50粒左右,孵化率97%以上.该蛛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区是25℃~35℃.  相似文献   

17.
狼蛛科蜘蛛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军  宋大祥 《蛛形学报》1999,8(1):55-62
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狼蛛科蜘蛛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简要综述,内容涉及狼蛛科蜘蛛的求偶、交配、产卵和携卵、携幼等4方面的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关于蜘蛛幼蛛各龄期特征的描述,在国内外研究和报道较少。因此,当釆到幼蛛时,就无法进行鉴定。但是,在野外釆集以及农田统计天敌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时,往往又会遇到大量的幼蛛。如何能正确区别幼蛛的种类和计算其  相似文献   

19.
迷宫漏斗蛛(AgelenalabyrinthicaClerck,1758)在湖北武汉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卵期长达152.00天;幼蛛期148.14天;成蛛寿命雌蛛84.00天,雄蛛38.60天。雌蛛一生最多可产3个卵袋,单头雌蛛最高产卵量244粒。卵的平均孵化率为92.82%。  相似文献   

20.
棒络新妇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棒络新妇1年一代,以卵在树干,叶片内越冬。卵期199-220天,4月下旬孵化。幼蛛八龄,8月中旬成熟,9月中旬产卵。幼蛛生活历期121.1天,成蛛寿命47-62天,雌雄比6:1。成蛛日食量0.7737克,是一些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发生与气候,海拔高度,天敌等关系密切。采取封山林,禁止在林内使用化学农药,移动卵块庳大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