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支链氨基酸在运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链氨基酸(BCAAs)由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组成,是人体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参与人体多种生理活动。本文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支链氨基酸在运动中的作用进行述评。支链氨基酸在运动中能够为机体提供能量,通过参与糖代谢过程而维持糖原含量;可调节蛋白质的代谢过程,抑制蛋白质降解并促进合成代谢;抑制自由基和乳酸的产生并加快其廓清速率,保护细胞膜与线粒体的生物功能,减缓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生成与集聚。在对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和削弱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有巨大影响。但关于长期补充支链氨基酸的毒副作用、不良效应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大脑纹状体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的影响。方法: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组)、疲劳训练组(FG组)、运动后刺激组(SAF组)、运动前刺激组(SBF组),除CG组外各组均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型,于第1、3、5周训练的最后1d,断头处死,取外周血测游离色氨酸(F-Trp)、支链氨基酸(BCAA)、F-Trp/BCAA含量,取纹状体测F-Trp、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与CG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清BCAA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余各指标均呈升高趋势;与FG组相比,SAF组、SBF组第3周末纹状体5-HT明显下降(P0.01);与SBF组相比,SAF组第5周末纹状体5-HT明显下降(P0.05)。结论:经皮脉冲电流刺激具有降低疲劳大鼠5-HT及代谢产物的含量,有助于疲劳的消除,对长时间运动时中枢机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场作用对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磁场处理 30分钟和 1 5分钟的两组实验组与非磁场处理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游泳耐疲劳运动时间的比较。结果 :游泳耐疲劳运动实验表明 30分钟磁场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动物游泳耐疲劳运动时间延长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 5分钟磁场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动物游泳耐疲劳运动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0分钟磁场处理组与 1 5分钟磁场处理组比较 ,动物游泳耐疲劳运动时间延长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一段时间( 30天 )内 ,每天给予小鼠 30分钟的磁场处理明显提高了小鼠的抗应激能力 ,而磁场处理 1 5分钟对小鼠的抗应激能力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血管内皮细胞Prmt5基因敲除小鼠脑中小胶质细胞是否激活,及其对血脑屏障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层、丘脑、小脑中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表达水平,探究脑血管内皮细胞Prmt5基因敲除小鼠脑中小胶质细胞是否激活,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脑区M1型(CD86、CD16、TNF-α)和M2型(Ym1、Arg1、IL-10)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考察激活小胶质细胞极化类型。利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抑制剂PLX5622清除对照和Prmt5基因敲除小鼠脑中的小胶质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评价小胶质细胞耗竭效率;利用N-羟基磺酸基琥珀生物素(Sulfo-NHS-Biotin)染料灌注和示踪的方法评价耗竭小胶质细胞对脑血管内皮细胞Prmt5基因敲除小鼠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脑血管内皮细胞Prmt5基因敲除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CD16、CD86及TNF-α)及M2型标志物(Ym1、Arg1及IL-10)均表达上调。PLX5622处理导致小胶质细胞耗...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硬脂酰基-辅酶A去饱和酶2(Scd-2)基因和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基因在疲劳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从基因水平探讨脂类代谢对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疲劳性运动动物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运动性疲劳小鼠脑组织中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疲劳性运动小鼠脑组织中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Scd-2和B-FABP显著差异表达.结论:产生运动性中枢疲劳与脂肪代谢相关的蛋白分子基因表达有关联,具有高通量、并行性、快速、准确等优点的基因芯片技术在运动性疲劳机制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后摄入大豆与乳清混合蛋白,血液中必需氨基酸的动态变化模式。方法:健康洁净级Wistar系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大豆蛋白组、乳清蛋白组和双蛋白组。运动模型采用大鼠静水游泳,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模型。蛋白干预后每隔30min采集尾静脉血,检测9种必需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单独补充大豆及乳清蛋白相比,运动后摄入双蛋白能够维持高浓度的色氨酸及支链必需氨基酸持续性释放,2种蛋白的单独摄入或混合摄入不影响除色氨酸外的其他非支链必需氨基酸的释放。结论:运动后及时补充“大豆+乳清”双蛋白能够发挥2种动植物蛋白的协同作用,维持血液中支链必需氨基酸的持续性供给。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性白血病HB-1细胞系是由辐射处理的CBA/N小鼠脾脏细胞克隆并建立起来的。静脉注射HB-1细胞到正常CBA/N小鼠体内会诱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综合症,并使小鼠2周左右死亡。一般情况下,白血病细胞被接种到小鼠后会侵入造血器官、肺、肾和肝脏。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令人感兴趣的现象,不仅在小鼠的肺、肾和肝脏中,而且在大脑和小脑中也观察到了HB-1细胞。白血病细胞能穿过血脑屏障在正常情况下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血脑屏障可阻止血细胞进入脑内,并且严格有选择地让小分子通过。因此,HB-1细胞将是阐明形成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上的附贴分子和选择性地让特殊细胞侵入脑的一个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大鼠氨基酸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了支链氨基酸(BCAA)对大鼠运动能力和血清游离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实验用2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游泳对照组和游泳补充BCAA组。2个运动组每天游泳训练1h,10天后游泳6h,观察补充BCAA对大鼠游泳运动能力和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补充BCAA可明显提高大鼠游泳存活率,抑制血清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水平升高,游泳运动后大鼠的血清中乳酸和LDH的升高幅度有所降低,抑制骨骼肌LDH活力的下降。说明补充BCAA可明显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减少运动造成的蛋白质分解  相似文献   

9.
骨骼肌是支链氨基酸的主要代谢场所,其代谢产生的分支α-酮酸,C3、C4和C5酰基肉碱,3-羟基异丁酸以及β-氨基异丁酸等代谢小分子,具有代谢和信号分子的双重身份,不仅作用于骨骼肌自身,还可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脂肪、心肌、肝脏等外周组织,调节机体稳态。运动与支链氨基酸代谢关系密切,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运动与支链氨基酸代谢小分子的研究必将成为新的热点。本文将对上述支链氨基酸代谢小分子代谢过程、生物学功能及病理生理意义及运动对它们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富含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的肠外制剂对创伤大鼠的效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普通氨基酸注射液 (17AA)与富含谷氨酰胺及支链氨基酸注射液 (2 0AA)对创伤大鼠的营养效用。以Wistar大鼠为创伤模型 ,分别输注两种配方的氨基酸注射液 ,以日立L - 85 0 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动物血浆游离氨基酸 ,并测定创伤处海绵内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创伤后大鼠血浆牛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含量较术前下降 ,但 2 0AA组血浆氨基酸恢复优于 17AA组 ,创伤处海绵内羟脯氨酸含量 2 0AA组显著高于 17AA组 (1.2 9± 0 .2 1vs 0 .83± 0 .16mg/块海绵 ,P <0 .0 5 )。提示 ,创伤后给予富含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的营养制剂能提高血浆氨基酸浓度并有利于创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