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多形拟杆菌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形拟杆菌(BT)干预糖尿病模型小鼠后对血糖、体重和C肽的影响。方法 (1)用四氧嘧啶(200 mg/kg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小鼠,并分成四组:空白组(n=10)、空白给菌组(n=10)、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组(n=11)和模型给菌组(n=11),15 d。(2)BHI血琼脂培养基培养ATCC 29148标准菌株,比浊法测定混悬菌液数量。(3)用多形拟杆菌菌液干预空白给菌组和模型给菌组小鼠,观察15 d中四组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肠道内多形拟杆菌的数量;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C肽的水平。结果 (1)给予菌悬液后,空白给菌组与空白组相比,BT在第3天就可以定植并维持到第15天。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给菌组在第15天时可以定植;(2)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道内多形拟杆菌与体重呈负性相关(r=-0.70,P0.05);与空腹血糖(FPG)呈正性相关(r=0.71,P0.05);与C肽呈负性相关(r=-0.62,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性相关(r=0.55,P0.05);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呈负性相关(r=-0.43,P0.05)。结论 (1)外源性灌胃给予多形拟杆菌可以在肠道内定植。(2)肠道内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变化与糖尿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内的多形拟杆菌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方法从人体肠道中提取、分离和鉴定1株多形拟杆菌。建立高能饲料诱发的大鼠肥胖模型,给大鼠灌胃多形拟杆菌菌液,25 d后观察大鼠体重及肠道内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变化。结果灌胃多形拟杆菌菌液的给药组的大鼠体重与灌胃生理盐水的模型组相比,增长慢(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体内拟杆菌数量多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多形拟杆菌菌液对肥胖大鼠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中的蜡样芽胞杆菌对小鼠腹泻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将SPF小鼠采用抗生素联合伤寒沙门菌和志贺菌诱导建立腹泻模型,取112只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三组分别喂养3种不同剂量的四联活菌片,三组分别喂养3种不同剂量的不含蜡样芽胞杆菌的三联活菌片,余下一组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腹泻的治愈时间,测定粪便菌群、结肠组织耗氧能力及氧化还原电势、肠内sIgA含量及脾脏指数变化。结果相同剂量条件下,含蜡样芽胞杆菌的四联活菌片治愈腹泻时间比三联活菌片缩短48~72h。治疗48h后,四联活菌片组肠内sIgA水平明显增加,与三联活菌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83,P=0.0002);治疗结束后,四联活菌片组的脾脏指数也显著高于三联活菌片组(t=18.8648,P=0.0001)。结论含蜡样芽胞杆菌的四联活菌片对小鼠腹泻的治疗及肠道菌群的恢复作用比三联活菌片效果更佳,能显著促进腹泻小鼠肠黏膜局部免疫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易感小鼠及患病小鼠的病情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为预防与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系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组)、病例对照组(DM组)、预防组(Y组)、低剂量治疗组(L组)和高剂量治疗组(H组),每组10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CON组仅每日予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Y组造模前灌胃嗜酸乳杆菌。各组每日灌胃相应浓度药物进行治疗,CON组与DM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观察至造模后25 d各组的体重、空腹血糖、C肽水平、血脂谱、胰腺组织学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1)灌胃嗜酸乳杆菌活菌制剂后,小鼠血糖降低,小鼠体重恢复至正常,C肽水平有所回升,肠道益生菌的数量有所恢复。但是某些条件致病菌在整个实验里呈递增状态。(2)STZ诱导Ⅱ型糖尿病后,小鼠TG、LDL升高,而TC与HDL变化不明显。灌胃后25 d,各组小鼠升高的TG、LDL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3)小鼠胰岛病理结构变化:Y组胰岛细胞形态接近CON组,边界较清楚,细胞排列较整齐,胰岛数及岛内细胞数多于L、H组,细胞分布均匀,核大小基本相等,少部分核固缩。结论嗜酸乳杆菌对STZ所致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减少。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化的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伊乳杆菌对小鼠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系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发酵上清液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罗伊乳杆菌菌液及发酵液上清21d后,眼球取血收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IL-2、IFN-γ、IgA和IgG含量;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血清IL-2、IFN-γ、IgA和IgG的水平均明显升高,粪便菌群丰度有所增高,多样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粪便菌群结构无显著差异,而高剂量组和发酵上清液组小鼠粪便菌群结构差异显著。结论罗伊乳杆菌可以增强小鼠免疫力,提高菌群丰度,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富硒猴头菇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设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和1个普通猴头菇对照组,1个蒸馏水对照组,搜集粪便,用细菌16S rDNA荧光定量PCR法测定3大类肠道菌的数量。结果富硒猴头菇冻干粉灌胃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肠道中大肠埃希菌明显减少,低、中剂量组双歧杆菌增多,高剂量组乳酸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断药3 d后,中剂量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量,高剂量组的大肠埃希菌、乳酸菌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硒猴头菇对小鼠肠道菌群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后生元缓解小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enterica Typhimurium, ST)感染的作用效果及分子机制。【方法】选择60只5周龄的C57BL/6小鼠,分为5组:Control、ST、CFS-L+ST、CFS-M+ST和CFS-H+ST,后三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植物乳杆菌后生元,即50、100和200μL的无细胞培养上清(cell-free culture supernatant, CFS)预处理21 d,然后在第22天灌胃3×108 CFU ST进行攻毒,3 d后采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低、中剂量CFS小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变化,而高剂量组体重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CFS预处理组可显著缓解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小鼠体重损失(P<0.05);饲喂3种剂量的CFS均可显著降低ST在小鼠肝脏、脾脏、结肠和脑组织的细菌移位数量(P<0.05),并缓解结肠和脾脏病理损伤。ST攻毒显著降低盲肠乙酸和丁酸含量,而中剂量CFS预处理组具改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ST组相比,预饲中剂量CFS可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抗生素干扰小鼠肠道菌群建立轻重程度的菌群失衡小鼠模型。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行小鼠灌胃,取盲肠内容物连续观察培养优势菌群变化。结果优势菌群失衡组小鼠与对照比较,盲肠体积增大,盲肠指数升高。头孢曲松钠8g/(kg·d)剂量连续灌胃8d,造成重度失衡模型,小鼠肠道只能检出肠杆菌属、链球菌属,且数量被抑制在103CFU/g以下。头孢曲松钠5g/(kg·d)剂量连续灌胃8d,造成轻度失衡模型,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和韦荣球菌属数量降至105左右,类杆菌属降至104左右。消化球菌属降至103左右,而其他菌属如乳酸杆菌属、肠球菌属和肠肝菌属等数量显著降低。结论亚致死剂量头孢曲松钠灌胃可以建立肠道菌群重度失衡模型。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索甘草泻心汤对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主要菌群及sIgA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甘草泻心汤组和思连康组,每组10只,给予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他组小鼠盐酸林可霉素7 d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甘草泻心汤组小鼠给予10.16 g/kg体重的甘草泻心汤浓缩液灌胃,思连康组小鼠给0.68 g/kg思连康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10 mL/kg的生理盐水代替,14 d后收集小鼠新鲜粪便采用平皿计数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sIgA的表达情况。结果 甘草泻心汤以及思连康均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内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量,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促进肠道内sIgA的表达,甘草泻心汤疗效优于思连康(P<0.001)。结论 甘草泻心汤及思连康均能够纠正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状态,甘草泻心汤疗效优于思连康,其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肠道内sIg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蝮蛇毒致小鼠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友其  邓立普 《蛇志》2009,21(3):180-182
目的探索一种建立蝮蛇毒致肾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清洁级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A、B、C组为不同时间的对照组(A-3h,B-3d,C-5d);D、E、F组为蝮蛇毒1mg/kg肌注组(D-3h,E-3d,F-5d);G、H、I组为蝮蛇毒2mg/kg肌注组(G-3h,H-3d,I-5d)。按照分组要求计算每组小鼠中每只小鼠需肌注的蝮蛇毒的总量.配制2种不同浓度的蝮蛇毒液.D、E、F、G、H、I组小鼠分别肌注不同浓度的蝮蛇毒液0.15ml,A、B、C组小鼠右臀部注射生理盐水0.15ml以进行对照。结果肌注蝮蛇毒后的小鼠均出现中毒症状,但各组小鼠均无死亡。E、F、H、I组小鼠的肾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D、E、F、G、H、I组小鼠均有如下病理学改变:肾被膜下出血.肾皮质充血.肾小球充血。肾小囊扩大.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充血.肾小管肿胀。小管细胞变性等。结论肌注蝮蛇毒是一种建立蛇毒致小鼠肾损伤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1-34(PTHrP1-34)对荷瘤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同时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方法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4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各12只,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乳腺癌组织块悬浊液注射法制备小鼠乳腺癌模型,10d后模型组每日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组每日予以PTHrP1-34400μg/(kg.bw)腹腔注射。用药35 d后测全身骨密度(BMD)、股骨灰干重比、骨代谢相关血清指标[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顶端肽β(β-CTX)、骨唾液酸蛋白(BSP)],剥离肿瘤比较体积与质量。结果各组C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实验组P、β-CTX、BSP等反映骨吸收的指标显著升高(P〈0.01或P〈0.05),总ALP、BGP等反映骨形成的指标显著降低(P〈0.01或P〈0.05);实验组BMD、股骨灰干重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PTHrP1-34的作用下,荷瘤小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造成溶骨性骨破坏,骨密度降低,骨破坏释放的细胞因子可能促进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以近交系大鼠Dark Agouti(DA)为供体、Lewis(LEW)为受体(A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通过观察手术情况、生存情况及肝功能和病理学检查对此模型进行评价,同时以LEW→LEW作为对照组(B组)。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1.3%;手术时间为(90.70±5.68)min;无肝期时间(9.96±1.19)min;平均存活时间A组为(12.44±3.43)d,B组超过100d;A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术后不断升高,在第10~14d最为明显,血清白蛋白在术后第3d开始逐渐降低,在相同时相点,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移植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而B组没有。结论:DA→LEW为稳定、强烈的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浓度84消毒液对小鼠生殖生理的影响。方法将72只KM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0.5%84消毒液组( A组)、2.0%84消毒液组( B组)和生理盐水组( C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各组每天1次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9周。阴道涂片镜检观察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9周后,观察雄性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并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性激素的水平;并取睾丸(或卵巢)、心、肝、肺、肾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C组比较,A和B组小鼠体重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05);雌性小鼠动情周期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组织学观察未见异常;与C组比较,A组小鼠精子畸形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B组小鼠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 P =0.041<0.05)。结论0.5%84消毒液对小鼠的生殖生理无明显影响,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控制消毒液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5×107个活细胞/mL(n=10);组二1×107个活细胞/mL(n=10);组三1×106个活细胞/mL(n=10);组四1×105个活细胞/mL(n=10)。观察各组裸鼠摄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死亡率、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裸鼠摄食、精神情况正常,无死亡现象。除组四1×105个活细胞/mL浓度组成瘤率为0%外,其余各组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出现时间在3~7 d,肿瘤血管密度MVD平均为:(123.26±31.57)个/mm2。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建立此细胞系模型的最低浓度。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苯肼致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苯肼致小鼠发生溶血性贫血,建立急性溶血性贫血模型,筛选苯肼致小鼠贫血最佳浓度和红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经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苯肼溶液,于注射前和注射后第1、3、5、7、9天采集小鼠外周血进行检测,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筛选出最佳溶血效果的给药浓度和红细胞移植治疗介入的时机。结果:注射苯肼溶液可使C57BL/6小鼠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皮肤黏膜颜色苍白;外周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降低;随着苯肼溶液浓度的增加,小鼠体重显著减轻,存活率下降。结果表明,苯肼注射小鼠致贫血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2mg/10g体重,小鼠贫血状态可维持7d。结论:建立了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此模型可应用于红细胞输注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方伟  李敏  朱俊玲  高立  李星呈  李楠  高国栋 《生物磁学》2009,(16):3065-3067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卡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大鼠模型,并提高其成功率。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2组大鼠全部行右侧颈静脉长期置管术,术后第6天起进行每天2小时的自身给药训练,训练程序为固定比率的FR1程序(即大鼠触碰鼻触一次可获得药物注射一次),模型组注射药物为浓度为5mg/ml的可卡因溶液(50μl/次),对照组为生理盐水(50μl/次),每次注射后20秒内为不应期,当大鼠连续3天触鼻频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小于均数标准差的1/4后,FR1模式下的大鼠自身给药训练成功。结果:通过8-11天训练,模型组8只SD大鼠全部形成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且与对照组相比,触鼻次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通过静脉自身给药训练,盐酸可卡因可使大鼠建立稳定的自身给药模型:通过改善手术质量、加强术后维护,可明显提高模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注射低剂量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 ,CC14)建立B/C小鼠肝损伤模型。方法正常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油对照组、CCl4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油对照组腹腔注射鲁花花生油(10μL/g,1次/3天,连续6周);CC14模型组腹腔注射0.5%CC14(10μL/g,1次/3天,连续6周)。第6周,各组小鼠检测血清AST、ALT浓度,HE及Masson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结构、细胞形态及纤维化程度。结果第6周CCl4模型组小鼠血清ALT(P=0.00)、AST(P=0.00)浓度极显著性增高,HE及Masson染色显示CCl4模型组小鼠肝上皮细胞呈广泛性空泡样变及大量坏死,肝小叶内出现明显的条索样纤维增生,其纤维化程度评分显著性升高(P =0.00),纤维显色积分光密度值极显著性增高(P =0.00)。结论注射低剂量CCl4可以诱导B/C小鼠肝损伤模型,实验模型具备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