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真菌为对象的有性生殖机制研究揭示了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生物学现象及规律,包括染色体倍性变化、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交配对象识别及细胞一细胞融合形成合子等.真菌的有性生殖由交配型位点控制,除了类似其他真核生物两性生殖的异宗配合外,还包括同宗配合和次级同宗配合,部分物种的单倍体还具有交配型互换的能力.互补交配型的单倍体通过荷尔蒙及其受体进行相互识别,再经过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调控有性生殖过程及子实体发育,这一过程受多种胞内调控因子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真菌类群生殖方式的演化与物种进化仍缺少统一的规律.进一步研究揭示,真菌有性生殖的调控机制及环境诱导因子,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利于促进不同经济真菌子实体的人工培养及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孙瑞平 《生物学通报》1990,(9):21-22,11
本文简要介绍沙蚕的有性生殖,为教学和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以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Boisduval为材料,全面比较了雌雄蓖麻蚕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从细胞学角度证明了雌蚕减数分裂染色体完全连锁,而雄蚕发生连锁交换;详细观察了雌蚕减数分裂I双线期过程中性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发现其存在着自身配对的过程,进而对其起源进化假说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可能来源于一对同源常染色体片段的易位融合。  相似文献   

4.
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简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峰 《生物学通报》2004,39(10):55-55
正常的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前提,它保证了上下代之间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稳定性。几乎所有的核型异常都来自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错误,这些错误包括同源染色体不配对、染色体不分离(首次和二次不分离)、染色体结构畸变等。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着两次停滞期,其中第一次停滞期长达几个月至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此期间卵母细胞受环境或自身病变的影响,极容易发生染色体畸变。有报道表明,卵母细胞比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更容易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花粉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利用荧光显微镜确定乌拉尔甘草的授粉方式、花粉生活力和柱头活性以及授粉后受精时间。结果表明花粉超微结构为甘草的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甘草的授粉方式属于闭花受精;花粉生活力在每天12:00时最强,去雄后超过四天的柱头已经不具备接受花粉的能力;对授粉后不同时间的雌蕊进行研究得出授粉后6h花粉管进入胚珠进行受精。本文主要对甘草的有性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未来制定正确的选、育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花粉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利用荧光显微镜确定乌拉尔甘草的授粉方式、花粉生活力和柱头活性以及授粉后受精时间。结果表明花粉超微结构为甘草的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甘草的授粉方式属于闭花受精;花粉生活力在每天12:00时最强,去雄后超过四天的柱头已经不具备接受花粉的能力;对授粉后不同时间的雌蕊进行研究得出授粉后6h花粉管进入胚珠进行受精。本文主要对甘草的有性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未来制定正确的选、育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机制,以8种纤毛虫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14个减数分裂基因进行了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纤毛虫种类存在一些特异性的减数分裂基因的丢失与复制现象;(2)减数分裂相关基因在纤毛虫中很保守;(3)纤毛虫减数分裂重要的同源重组过程是在真核生物中不常见的Ⅱ型。本研究表明,纤毛虫减数分裂可能代表了真核生物较原始的减数分裂方式,在进化的过程中很保守,为研究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螅的有性生殖,包括精卵发生,受精和胚胎发育,并讨论了杂交受精在水螅分类问题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及其衍生物与植物有性生殖某些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茉莉酸(JA)及其衍生物与植物有性生殖某些过程的关系(JA及其衍生物在植物生殖器官中的分布以及它们与植物开花和植物有性生殖器官发育的关系),特别是它们对植物雄性器官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追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研究的早期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古代人们对植物性别的认识  人们对植物性别的研究反映了人类对基本生命过程的兴趣和对提高作物产量的实际需要。古代的希腊人、阿拉伯人、阿兹特克人和中国人都曾推测高等植物可能具有性别。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及其弟子就曾提出过植物性别的观念 ,不过他们的观点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10世纪的阿拉伯学者认为 ,棕榈树是“动物性植物” ,具有雌雄分化 ,因而比其它植物更高级。中国明代 (15世纪 )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关于植物性别的记述。图 1仅为一例 ,说明古代阿兹特克人已试图将玉米雄花序中的花粉描述出来。不…  相似文献   

11.
水螅的有性生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范学铭 《生物学通报》2004,39(12):53-53
水螅(Hydro)是低等多细胞动物,单体生活.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生殖方式为无性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无论是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水螅,由于对其生活环境的长期适应,它们对发生有性生殖的外界条件相对来说是有严格要求的。影响水螅发生有性生殖的外界因子,主要是温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13.
减数分裂历来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从命题的角度来看,通常有如下的几种类型: 1单纯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1.1考概念。常考的概念包括: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以及处于某时期细胞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谢平 《生物多样性》2016,24(8):966-256
真核生物的起源是一个根本性的、令人生畏的进化谜题, 目前设想的关于“核”起源的流行情景还远谈不上清晰。关于真核生物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 有共营模型、自演化模型、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模型和外膜假说, 等等。迄今为止, 真核演化的动因则鲜有涉及。笔者发现,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基因组的DNA总量大约增加了3.5个数量级, 而这与现代真核生物的DNA压缩比(packing ratio)惊人地一致! 这样, 仅仅用偶然的吞噬、共生或寄生来解释真核生物的起源, 无论如何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其实, 正是内共生理论将人们引入了歧途), 而关键是需要解释基因组为何急剧增大。这可能与DNA的复制错误或多倍化现象不无关系, 当然并非完全排除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侧向的基因流动或整合的可能贡献。不难理解, DNA压缩机制的成型应该就是迈向真核生物的关键一步, 自然还伴随了细胞内部的结构分化、更为精巧而复杂的细胞分裂机制的发展, 等等。因此, 本文提出细胞核起源的新学说——压缩与结构化假说。此外, 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说, “性”一点都不神秘, 就是将两个个体的基因组拼在一起而已, 藉此种族多样的遗传信息分散到了个体之中; 而从生态的角度来看, “性”的原始动机就是与休眠事件的偶联。  相似文献   

15.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有性生殖的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有性生殖的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现状李兆亮,原永兵,曹宗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北京100871)IEWOFTHECYTOLOGYANDBIOCHEMISTRYOFSEXUALREPRODUCTIONOFALGAEANDPTERIDO...  相似文献   

16.
曾雪  王旭 《生物学通报》2009,44(6):52-53
在改变水螅栖息环境条件的情况下,对水螅进行有性生殖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11-27℃之间进行变化,照度100lx,每天光照8h,同时食物减半的情况下对水螅进行培养实验,水螅出现了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17.
第十六届植物有性生殖国际会议于今年 4月 1~ 5日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Banff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学者共约 16 0人 ,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匈牙利、葡萄牙、波兰、比利时、捷克、瑞士、西班牙、日本等 2 5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胡桃楸是东北东部山地阔叶红松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以胡桃楸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株定枝调查,研究了胡桃楸芽种群分化、物候及散粉规律、颗粒生长发育过程及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胡桃楸壮龄树芽种群分化简单。2.胡桃楸个体间花期物候差异很大,并具有典型的雌雄异熟现象。3.胡桃幼果期生长速度快,生长分化现象严重,疏果率高;进入果实生长后期之后,生长速度及疏果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中胚与胚乳细胞基因型的形成和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卵细胞的基因型密切相关 ,如何依据精、卵细胞的基因型确定胚、胚乳细胞的基因型 ?植物的正交和反交是否影响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 ?对此 ,部分同学比较模糊 ,下面 ,就该问题进行解析。=1 提出假设将基因型 AA和 aa两个植株 (被子植物 )杂交 ,得到 F1,将 F1植株再进一步作如图解所示的处理 ,请分析回答 :AA× aa→ F1幼苗自然生长 甲植株     ×秋水仙素 乙植株→丙植株2 给出问题1) F1、甲植株、乙植株基因型分别是什么 ?2 )乙能产生几种基因型的配子 ?比例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原产地调查,引种试验,扦插及种子萌发等实验,研究了太行花的繁殖及扩散方式。结果表明,太行花有两条生殖途径:一条是有性生殖;另一条是无性生殖。在原产地因生境条件特殊,有性生殖能力弱,主要靠无性生殖扩大种群。在北京人工栽培条件下,两种生殖方式都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